魏其侯竇嬰之死究竟是怎麼回事?他的死都跟誰有關係?

點點文史


我是點點文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1、前言

根據《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失勢的外戚竇嬰和落職的將軍灌夫,想通過結交權勢很大的丞相田蚡東山再起,於是他們擺酒設宴款待田蚡。然而在竇嬰的家宴上,先是灌夫冒犯了田蚡,而接著竇嬰又因為拒絕田蚡索要自己城南土地的要求,再一次得罪了田蚡。

於是田蚡和灌夫、竇嬰之間就接下了怨仇。田蚡想先拿灌夫開刀,但灌夫因為握有可以至田蚡於死地的把柄,雙方的衝突得以暫時平息。那麼田蚡會放過灌夫嗎?這件事情為什麼會急轉而下將竇嬰牽扯進來,最終導致竇嬰被殺呢?

魏其侯竇嬰是在元光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處死的。竇嬰之死,是漢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個事件,而且竇嬰還是漢武帝時期第一個被殺的宰相。

2、那麼,竇嬰之死,有哪些人需要負責?

(一)竇嬰自身的原因

(1)受灌夫的拖累,竇嬰實際上是被灌夫一步一步拖累而死的。

灌夫“使酒罵座”,被捕入獄

在元光四年,王太后下令讓田蚡舉行一個婚宴,讓在京城的諸侯、大臣都要去參加,竇嬰當然也在其列,並且他還拉上了灌夫一起參加。結果,灌夫在婚宴上鬧出了一個驚天大案,牽出了一連串的悲劇。

在婚宴上,灌夫“使酒罵座”,使得田蚡發火,因為今天這個婚宴,是王太后親自下的詔書特許辦理的,你灌夫“使酒罵座”,是對太后的大不敬。

田蚡說完,便讓他的衛隊將灌夫逮捕起來。而且田蚡還下令將灌氏家族的人全部都抓起來,一個不放。

田蚡此舉,是因為他害怕灌氏家族有人洩露可置他於死地的“核武器”,也就是洩露他曾經和淮南王謀反的言論。

竇嬰東朝廷辯,結仇田蚡

這個時候,灌夫危在旦夕,竇嬰想要救灌夫。於是他進宮向皇帝上書,說灌夫是酒喝多了,是酒後失言,不值得殺。而漢武帝處於同情灌夫,同意了。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上然之,賜魏其食,日:東朝廷延辯之。”

漢武帝同意了竇嬰的看法,還賜竇嬰吃了頓飯,並且提出了一個到東宮來一個當眾辯論的解決方案。漢武帝的這個主意是非常不好的。

文武百官齊聚東宮。

竇嬰首先說灌夫在吳楚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不能因為一個小過錯就要殺一個立有大功的人。而田蚡死咬灌夫在潁陰一帶是個豪強,按照當時國家的政策,豪強是必須要除掉的。

於是竇嬰和田蚡兩人就頂上了。

竇嬰一看沒有辦法解決,就開始揭田蚡的短,而田蚡也不甘落後,說竇嬰和灌夫暗地裡有策劃,盼望皇上和太后出點事,他們好立功,玄外之意就是他們想謀反。

田蚡這個話說得很惡毒,他自己謀反他不說,反而將謀反罪加在竇嬰的頭上。

漢武帝見如此情況,便讓大臣們說意見。結果只有御史大夫韓安國發言,韓安國既支持竇嬰的說辭,又說田蚡的說法沒有錯,打了個圓場。

結果,這件事不了了之。但竇嬰和田蚡兩人卻撕破了臉皮,他們兩人的關係徹底地公開地決裂了。

田蚡婚宴和東朝廷辯這兩件事情讓竇嬰捲入了這場矛盾之中,而且在事後,由於王太后的干預,說竇嬰欺負她的弟弟,結果竇嬰被漢武帝下了牢獄。

(2)估計不足

當竇嬰想向漢武帝替灌夫求情的時候,他的夫人攔著他不讓他去,不想讓他捲入這場爭鬥。竇嬰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魏其侯,這個侯位是我立功得到的,假如丟掉的話,我沒有遺憾。

從這個話我們可以判斷出來,竇嬰估計這件事最壞的結果就是罷免了他的侯位,他沒有想到最終等待他的是死亡。

所以,竇嬰是估計不足,包括了對漢武帝、王太后、田蚡的估計不足,還有對整件事情最後的嚴重性的惡果估計不足。

他要是有了充分的估計,他就不會往坑裡跳了。

(3)遺詔事件

在東朝廷辯事情後,漢武帝迫於王太后的壓力,便將竇嬰抓了起來。竇嬰想起了漢景帝臨死時,曾經給過他一封遺詔,《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假如你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情時,你可以拿出遺詔,直接把你的意見向皇帝報告。”竇嬰便讓他的侄子上書向皇帝報告遺詔的事情。漢武帝一聽說竇嬰有遺詔,立即派人去查皇宮中的存檔,結果沒有查到。

這一下子麻煩了。

這道詔書只封藏在竇嬰家中,是由竇嬰的家臣蓋印加封的,而在皇宮中沒有副本。

這樣一來,遺詔不僅沒有救他的命,而且還落了一個偽造遺詔的罪名。

所以,竇嬰之死,跟他自身有很大的關係。首先他自己作死,拉上了灌夫這個莽夫,從而得罪了田蚡,再加上他自己的估計不足,沒有認識到事件的嚴重性;最後又由於遺詔事件,終將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二)田蚡的陷害和大臣們的“失語”

竇嬰最後被殺,跟田蚡的關係很大。

在東朝廷辯的時候,田蚡公開地說竇嬰謀反,這是很惡毒的。

另外,大臣們的“失語”是懾於王太后的威勢,他們不敢說話。最敢說話的是韓安國也就打個太極,將鍋甩給了漢武帝。大臣們有責任,因為他們很無奈。

(三)太后失壓

竇嬰之死,王太后的責任不可小覷。

因為田蚡婚宴的詔書是她下的,而且在東朝廷辯上,大臣們不說話也是迫於她的權勢。

王太后為了她的弟弟,以絕食來威脅漢武帝,要定竇嬰的罪過,這才使得漢武帝將竇嬰下了天牢。

所以,她有很大的責任。

(四)漢武帝的責任

竇嬰之死,漢武帝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漢武帝雖然是同情竇嬰的,但最後他處死了竇嬰。我們知道,漢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他卻重用了田蚡。這表現了漢武帝的自私和冷酷。其實他完全可以把事情處理好,不至於殺掉竇嬰。他為了不得罪他娘(王太后),他想利用大臣去解決這個問題結果沒利用成。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他的手裡邊。

在武帝初年,竇嬰之死是第一件大冤案,而這樁冤案的發生是因為王太后對皇帝的干預。年輕的漢武帝頭上的兩座大山(竇太后和王太后),雖然去掉了一座(竇太后),結果還有一座在壓著他,左右著他的決定。

3、 結言

竇嬰歷經西漢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作為竇太后的侄子,他因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有功勞,被漢景帝封為“魏其侯”,在漢武帝時,更是擔任“丞相”,足可見其地位。然後就是這樣的一位人物,最終落得個斬首示眾的下場。

這其中不乏諸多的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他自身的原因。首先他捲入了灌夫和田蚡的矛盾之中,為了救灌夫,將自己搭進去了,和田蚡結仇,結果就是被漢武帝下了牢獄。而漢景帝的“遺詔”則進一步成了他的催命符。

本來,竇嬰是可以不死的,漢武帝可以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但是漢武帝迫於王太后的壓力,不得不按她的意思辦,將竇嬰處死。

這,讓人唏噓不已。

我是點點文史,以上均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點評,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