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侯窦婴之死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的死都跟谁有关系?

点点文史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1、前言

根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失势的外戚窦婴和落职的将军灌夫,想通过结交权势很大的丞相田蚡东山再起,于是他们摆酒设宴款待田蚡。然而在窦婴的家宴上,先是灌夫冒犯了田蚡,而接着窦婴又因为拒绝田蚡索要自己城南土地的要求,再一次得罪了田蚡。

于是田蚡和灌夫、窦婴之间就接下了怨仇。田蚡想先拿灌夫开刀,但灌夫因为握有可以至田蚡于死地的把柄,双方的冲突得以暂时平息。那么田蚡会放过灌夫吗?这件事情为什么会急转而下将窦婴牵扯进来,最终导致窦婴被杀呢?

魏其侯窦婴是在元光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处死的。窦婴之死,是汉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而且窦婴还是汉武帝时期第一个被杀的宰相。

2、那么,窦婴之死,有哪些人需要负责?

(一)窦婴自身的原因

(1)受灌夫的拖累,窦婴实际上是被灌夫一步一步拖累而死的。

灌夫“使酒骂座”,被捕入狱

在元光四年,王太后下令让田蚡举行一个婚宴,让在京城的诸侯、大臣都要去参加,窦婴当然也在其列,并且他还拉上了灌夫一起参加。结果,灌夫在婚宴上闹出了一个惊天大案,牵出了一连串的悲剧。

在婚宴上,灌夫“使酒骂座”,使得田蚡发火,因为今天这个婚宴,是王太后亲自下的诏书特许办理的,你灌夫“使酒骂座”,是对太后的大不敬。

田蚡说完,便让他的卫队将灌夫逮捕起来。而且田蚡还下令将灌氏家族的人全部都抓起来,一个不放。

田蚡此举,是因为他害怕灌氏家族有人泄露可置他于死地的“核武器”,也就是泄露他曾经和淮南王谋反的言论。

窦婴东朝廷辩,结仇田蚡

这个时候,灌夫危在旦夕,窦婴想要救灌夫。于是他进宫向皇帝上书,说灌夫是酒喝多了,是酒后失言,不值得杀。而汉武帝处于同情灌夫,同意了。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上然之,赐魏其食,日:东朝廷延辩之。”

汉武帝同意了窦婴的看法,还赐窦婴吃了顿饭,并且提出了一个到东宫来一个当众辩论的解决方案。汉武帝的这个主意是非常不好的。

文武百官齐聚东宫。

窦婴首先说灌夫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不能因为一个小过错就要杀一个立有大功的人。而田蚡死咬灌夫在颍阴一带是个豪强,按照当时国家的政策,豪强是必须要除掉的。

于是窦婴和田蚡两人就顶上了。

窦婴一看没有办法解决,就开始揭田蚡的短,而田蚡也不甘落后,说窦婴和灌夫暗地里有策划,盼望皇上和太后出点事,他们好立功,玄外之意就是他们想谋反。

田蚡这个话说得很恶毒,他自己谋反他不说,反而将谋反罪加在窦婴的头上。

汉武帝见如此情况,便让大臣们说意见。结果只有御史大夫韩安国发言,韩安国既支持窦婴的说辞,又说田蚡的说法没有错,打了个圆场。

结果,这件事不了了之。但窦婴和田蚡两人却撕破了脸皮,他们两人的关系彻底地公开地决裂了。

田蚡婚宴和东朝廷辩这两件事情让窦婴卷入了这场矛盾之中,而且在事后,由于王太后的干预,说窦婴欺负她的弟弟,结果窦婴被汉武帝下了牢狱。

(2)估计不足

当窦婴想向汉武帝替灌夫求情的时候,他的夫人拦着他不让他去,不想让他卷入这场争斗。窦婴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魏其侯,这个侯位是我立功得到的,假如丢掉的话,我没有遗憾。

从这个话我们可以判断出来,窦婴估计这件事最坏的结果就是罢免了他的侯位,他没有想到最终等待他的是死亡。

所以,窦婴是估计不足,包括了对汉武帝、王太后、田蚡的估计不足,还有对整件事情最后的严重性的恶果估计不足。

他要是有了充分的估计,他就不会往坑里跳了。

(3)遗诏事件

在东朝廷辩事情后,汉武帝迫于王太后的压力,便将窦婴抓了起来。窦婴想起了汉景帝临死时,曾经给过他一封遗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假如你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情时,你可以拿出遗诏,直接把你的意见向皇帝报告。”窦婴便让他的侄子上书向皇帝报告遗诏的事情。汉武帝一听说窦婴有遗诏,立即派人去查皇宫中的存档,结果没有查到。

这一下子麻烦了。

这道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中,是由窦婴的家臣盖印加封的,而在皇宫中没有副本。

这样一来,遗诏不仅没有救他的命,而且还落了一个伪造遗诏的罪名。

所以,窦婴之死,跟他自身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他自己作死,拉上了灌夫这个莽夫,从而得罪了田蚡,再加上他自己的估计不足,没有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最后又由于遗诏事件,终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二)田蚡的陷害和大臣们的“失语”

窦婴最后被杀,跟田蚡的关系很大。

在东朝廷辩的时候,田蚡公开地说窦婴谋反,这是很恶毒的。

另外,大臣们的“失语”是慑于王太后的威势,他们不敢说话。最敢说话的是韩安国也就打个太极,将锅甩给了汉武帝。大臣们有责任,因为他们很无奈。

(三)太后失压

窦婴之死,王太后的责任不可小觑。

因为田蚡婚宴的诏书是她下的,而且在东朝廷辩上,大臣们不说话也是迫于她的权势。

王太后为了她的弟弟,以绝食来威胁汉武帝,要定窦婴的罪过,这才使得汉武帝将窦婴下了天牢。

所以,她有很大的责任。

(四)汉武帝的责任

窦婴之死,汉武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汉武帝虽然是同情窦婴的,但最后他处死了窦婴。我们知道,汉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他却重用了田蚡。这表现了汉武帝的自私和冷酷。其实他完全可以把事情处理好,不至于杀掉窦婴。他为了不得罪他娘(王太后),他想利用大臣去解决这个问题结果没利用成。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他的手里边。

在武帝初年,窦婴之死是第一件大冤案,而这桩冤案的发生是因为王太后对皇帝的干预。年轻的汉武帝头上的两座大山(窦太后和王太后),虽然去掉了一座(窦太后),结果还有一座在压着他,左右着他的决定。

3、 结言

窦婴历经西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作为窦太后的侄子,他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劳,被汉景帝封为“魏其侯”,在汉武帝时,更是担任“丞相”,足可见其地位。然后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最终落得个斩首示众的下场。

这其中不乏诸多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原因。首先他卷入了灌夫和田蚡的矛盾之中,为了救灌夫,将自己搭进去了,和田蚡结仇,结果就是被汉武帝下了牢狱。而汉景帝的“遗诏”则进一步成了他的催命符。

本来,窦婴是可以不死的,汉武帝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但是汉武帝迫于王太后的压力,不得不按她的意思办,将窦婴处死。

这,让人唏嘘不已。

我是点点文史,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