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餐飲業如何“過冬”

為了進一步加強餐飲服務單位疫情防控工作,2月9號,惠城區禁止所有餐飲服務單位一律不能提供現場就餐,可採取外賣或打包外帶的方式提供餐飲服務。疫情之下,餐飲企業的經營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走訪。

中午時分,以往商場中人氣最旺的餐飲區依然門庭冷落,大部分餐廳都處於歇業狀態,有餐館貼出公告,在疫情防控期間,恢復營業的時間待定。

疫情之下 餐飲業如何“過冬”

受到疫情影響,所有餐飲店一律禁止提供現場就餐,外賣或打包外帶成了餐飲服務的唯一途徑。商場內的這家廣式餐飲店,自從春節以來一直堅持營業,在收到禁止堂食的通知後,餐飲店立即調整了服務模式,將餐廳內部消毒後,取餐的顧客和外賣人員都只能在店外等候取餐。

疫情之下 餐飲業如何“過冬”

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他們提供的餐食,偏向快餐,也比較適合廣東人的口味,因此一些已經復工的寫字樓員工成為了他們的主要客源,取消堂食後,大部分客人依然習慣現場下單,然後打包帶走,目前每天現場以及手機線上的接單量,大概在三四十單左右,而在疫情發生前,接單量可以達到近200單。

餐飲店負責人 彥小姐:差別是挺大的,網上下單沒有那麼多,在這裡(現場)下單打包的要多一點。

和這家餐飲店的做法相似,正在經營的餐廳,大部分都謝絕客人入內。空蕩蕩的餐廳,昏暗的燈光,只有忙碌的廚房,能夠讓人感受到以往溫暖的煙火氣。在商場五樓的這家餐廳,同樣在春節期間堅持營業,而為了讓消費者更安心,餐廳還給每一份送出的餐食上配上了“安心卡”。

餐飲店店長 寧先生:上面有打包人的名字和做菜人的名字,還有騎手名字以及體溫,騎手過來取餐時候,我們會用消毒水,對騎手的手部消毒,他才能拿走。

疫情之下 餐飲業如何“過冬”

雖然積極轉戰線上經營,但是受到疫情對消費心理的影響,營業量仍然不盡如人意。

西貝莜麵村華貿店店長 寧先生:一天大概在60單左右,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在家裡自己做,都儘量避免接觸,所以能不接觸的情況下,都儘量不會去接觸外界。

相比商業體內的餐飲店,街面餐館已經復工的就更加寥寥無幾,在江北雲山東路附近,這裡集中著多家餐飲店,然而幾乎絕大部分的餐館都大門緊鎖,開業時間待定。小何和父母經營著一家麵館,每個月檔租4000多元,而現在,這家麵館只是一家人的“食堂”。

麵館經營者 小何: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傳統小吃,都沒有做外賣這一塊的,所以現在的話也只能在店裡面自己做來吃。

小何告訴記者,雖然他也曾想對接線上外賣平臺,但是對於小微餐館來說,高昂的平臺費以及高物價,都讓轉型困難重重。

麵館經營者 小何:我們做傳統的這些,本來消費不高,如果再加上這些費用,也是很難維持的,很難做下去,等疫情過後看怎樣轉型,也是有這樣的考慮。

中午12點,以往經常要排隊就餐的八合裡火鍋店內,除了正在忙著切肉和打包的員工,幾乎看不到消費者。受到疫情的影響,2月12號,八合裡才正式通過了復工申請,餐廳開始對外營業,然而由於不能堂食,這對於一家火鍋經營店來說,客流量下降更為明顯。

疫情之下 餐飲業如何“過冬”

八合裡惠州區域負責人 陳界鋒:可以這麼說都是虧本做的,就挺困難的,因為單單做外賣,我們還有平臺線上的收費,包括這邊的店租、人員成本、食材成本。

疫情之下 餐飲業如何“過冬”

按照100多家門店最低需要支付的年租金及員工成本等,如果一直處於休市狀態,八合裡最多隻能撐2個月。在這種情況下,加快轉型速度,發力線上業務成了企業自救的方向,將服務重點從堂食轉向堂食外送、網絡外賣等多種形式,按人數推出各種套餐,滿足消費者一站式火鍋購物需求。

八合裡惠州區域負責人 陳界鋒:顧客通過美團或者打電話諮詢預訂好,我們就將食材切好,切好之後用一次性打包盒全部裝好,之後等騎手過來拿,或者一些顧客在附近方便的,他會直接來這邊拿。

​除了轉戰線上外賣服務,保護企業員工,不裁員,共渡難關,也成為企業自救的重點。據介紹,八合裡在全國共有132家門店,5000多名員工,僅惠州就有4家門店,120餘人。在嚴峻形勢之下,八合裡目前依然沒有裁員的計劃。

八合裡惠州區域負責人 陳界鋒:我們包括了所有返崗跟不返崗的,在這個疫情過程中,我們保證到每一個員工的工資都能夠正常發放,在我們企業來說,我們預損達到兩百萬到三百萬每一天,保護好我們的員工也是保護好顧客,在疫情當下都是苦難重重,也希望通過後期政府的一些扶持,讓我們大家更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