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阿凡達》之後還有哪部科幻電影對你影響非凡?

動漫322


鋼鐵俠,這部劇讓人們對未來科技充滿好奇,電影場面宏達,火爆,特效逼真,彷彿就是現實中真實場景,雖然沒有像阿凡達哪裡面的外星場面看起來壯觀,但是依然是一部引人深意的好電影





再見青春熙熙


說到科幻片之前一直比較喜歡歐美大片,在我的印象當中一直有一個烙印就是科幻電影必看好萊塢!這個烙印直到我看到了國產科幻“流浪地球”之後一下子有了一個全新的感覺:我們終於可以說有科幻電影了!這部影片的科幻元素可以說有國產科幻里程碑式的意義!



滬漂老鹹魚


《阿凡達》你看過嗎?牛不牛?爽不爽?接下來,讓你更爽!像《阿凡達》這麼牛的電影小編再給你推薦10部,讓你一次看過癮!

《回到未來》

《回到未來》講述得是一個叫馬丁的高中生,穿越到過去想改變現在的故事。光是看電影名字就感覺很酷有沒有?

《無姓之人》

《無姓之人》是一部科幻主題的愛情片,2010年在中國上映。影片講述了由傑瑞德扮演的118歲男主人公尼莫·諾伯迪所經歷的一場穿越疏離現實關係而迷失的愛情故事,在記憶長河中尋找一個男人的人生之謎。

《星球大戰》

小時候看的時候覺得特別炫酷!的確是科幻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一共6部,每部都很經典。說到科幻電影,就不得不看《星球大戰》

《人類之子》

《人類之子》講述的是人類滅亡前的英雄救世之戰的故事,2006年9月22日在英國上映。《人類之子》是一部關於未來的科幻片,有人曾感嘆“《人類之子》沒有拿到奧斯卡,確實遺憾”

《侏羅紀公園》

這部科幻片應該看得人不在少數吧,而且《侏羅紀公園》獲得了諸多獎項,包括提名在內,多達21個之多,可以見得《侏羅紀公園》多麼的值得一看了吧!

《獨立日》

《獨立日》主要講述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進入地球軌道,並釋放了三十多個小型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停留在世界幾大城市上空,造成人們的恐慌。美國總統(聯合各國領袖共商解決之道,科學家和陸戰隊航空兵上尉史蒂芬希爾合作為人類的命運奮鬥,從而阻止外星人入侵,捍衛地球的故事

《星際迷航》

《星際迷航》描述了一個樂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道戰勝疾病、種族差異、貧窮、偏執與戰爭,建立起一個星際聯邦。隨後一代又一代的艦長們又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宇宙,探索銀河系,尋找新的世界、發現新的文明,勇敢地前往前人未至之地。

《超體》

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科幻片,影片特效超讚,而且腦洞也很大。講述的是一個年輕女人被迫變成毒販,然後這種毒品傾入她自己身體,反而給了她超於常人的力量。呂克貝松導演,肯定不負眾望。

《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講述了一個在探索者號航天飛機上的兩名男宇航員和一個女宇航員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後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去外太空,光是想想就很酷,有沒有?

《終結者》

阿諾施瓦辛格的代表作,一共2部,是美國著名的科幻電影系列。而且,《終結者》至今是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一部電影,沒有之一。

科幻: 《黃金羅盤》 《納尼亞傳奇》 《指環王》 《後天》 《絕世天劫》 《哥斯拉(美)》 《 十三度兇間》 《生死頻率》 《人工智能》 《侏羅紀公園3 》 《猿人猩球》 《異次元殺陣》 《蝴蝶效應》 《暴力街區》 《星際傳奇2 》 《地獄男爵》 《星河戰隊》 《超時空效應》 《變形金剛真人版》 《預見未來》 《迷霧》 《太陽浩劫》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 《鋼鐵俠》 《阿凡達》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2012》 《末日危途》 《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未來戰警》 《月球》 《9 》 《第九區》 《變形金剛系列》 《星際迷航》 《逃離克隆島》


隔壁老耿電影剪輯


NO.6、《阿凡達》:從電影觀感來說,《阿凡達》的立體效果確實是革命性的。該故事你可以說它是老套的,但絕對不簡單。可以說商業電影裡的中上水準吧。卡梅隆是認真拍電影的,描繪出嶄新的世界,高潮處竟然落淚,每一幀都是技術的革命。當年高中緊張備考的時期,同學說有免費的票誰要同看,果斷把握住了機會,趕在新年的熱潮裡與小夥伴體驗了非凡的3D片。那新星球誘人的藍光、奇觀的動植物、炫目的世界令人心馳神往。而這,都是電影帶來的最美好的回憶。

NO.5、《終結者2》:比第一部要好很多,感情線不突兀了,相反,這部正是因為豐富的感情線造就的神作,最後T-800自融的鏡頭加上配樂簡直可以稱為影視經典片段,雖然我對這個結尾的時空理論還是有點疑問,不過已經影響不了我對電影的觀感了。卡梅隆封神之作,不難想象他之後會拍出像Titanic、Avatar這種爆炸級電影。

NO.4、《異形》:在那遙遠的1979年,此片耗資1100萬美元,算得上大製作,並非後來很多傳言所說是極小的成本。當然,和它在全球創下的1.8億票房紀錄比起來,這1100萬真心不算啥。片商最正確的決定是讓偉大的H.R.Giger來負責造型,他所展現的夢幻又恐怖的畫面開創了一個時代。Giger老師已於14年過世,向他致敬。

NO.3、《黑客帝國》:第一部真的很好看,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被科幻外衣包裝起來的唯心主義哲學故事。特效和講故事的節奏感都那麼舒服那麼合適。在講一個激動人心的科幻哲學的時候能做到如此淡定而不會傷了影片的節奏感,證明沃卓斯基兄弟的確非同一般。也正是這種有條不紊讓這部電影的邏輯看上去比其它作品堅實很多。

NO.2、《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這一部證明了為什麼星戰系列能夠長盛不衰,盧卡斯所做的不僅僅是展示當時最先進的特效技術,也不僅僅是構建了一個龐雜的銀河世界,而是真正地做到了一部史詩電影所應有的一切:打情罵俏,歡喜冤家,父子反目,師徒恩怨這些最經典的元素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即便技術早已過時,但仍保有那太空歌劇的真魂。

NO.1、《銀翼殺手》:多年後重看,比印象中好一些,不過已經和原著的人物關係設定改變極大了,刪除的默瑟主義和電子寵物線挺可惜,否則的話,背景設定就更完善了。這個電影不在於表演,在於氛圍營造,電影改動原著的時間線怪蹩腳的,雷德利·斯科特是個視覺主義和淺思考者,也註定他的科幻亞文化深入不了。

6部零差評的科幻片《阿凡達》墊底,最後一部無可撼動!









陽光放映廳


《流浪地球》

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 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 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 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流浪地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部科幻片更是思考,我們對環境的思考對能源過度開發使用的思考,我們對親情的思考,生死存亡之際對自身價值的思考。


小毛呀


首先,有幸參與回答。

自2010年阿凡達橫空出世,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科幻電影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對我而言,我會選擇《流浪地球》,當然,《流浪地球》和國外科幻大片仍有一定差距,但《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式科幻之旅。

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中,《流浪地球》只是一箇中短篇小說,稱不上他的代表作。故事設計也算是簡單,就是科學家們預測著太陽將會爆炸,人類決定推動整個地球逃離太陽系,歷經2500年到達一個新的穩定的行星系統。在劉慈欣的小說裡面,最突出的有兩點,一是冷靜理性的物理設定,尤其是放置於宇宙空間的設定,給人一種宏大的時空觀念,展現的是一種瑰麗的幻想世界。二是對於人性極限的探討,在人類面臨生存臨界點時,最優的社會架構與心理探索。前者往往讓人驚歎,後者往往讓人膽寒。在讀劉慈欣作品是,這兩點可謂是深入骨髓。

當《流浪地球》要影視化時,一方面是擔心那個“龐大世界觀”是否能夠呈現,一方面擔心“極限人類心理”是否能夠過審。正是帶著這樣的忐忑進入影院的。正因為對《流浪地球》有如上的理解,在看到影視版時,特效可謂是滿意。就影視特效這一點來說,雖然國際上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是國內做到如此地步的,應該算是首部電影了。然後就是最擔心的劇情了。當知道沒有“出軌的婚姻”,沒有“末日狂歡”,沒有“五千科學家的向死而生”,還是有些失望的。認為,中國科幻不同於西方科幻最大的部分被丟棄了。但具體到故事情節時,還是理解的。影版《流浪地球》並沒有跨越2500年的空間,而只是截取了地球在推離太陽系過程中經過木星,驚險擺脫木星引力的一小段。而這個離地球只有4.2光年的距離,已經走了近20年。在這樣的一段歷史裡面,確實也不會立馬達到大劉所謂的“極限人類心理”。

當對故事節點釋懷,對科幻特效接受之後,剩下的就是對整個故事的觀感了。對於災難電影來說,國際上比較成功的有後天,2012等等,甚至還有雪國的列車這種災難後設定。流浪地球也算是災難片了。看西方電影,在講災難片時,最終追求的還是以“家”來抵抗災難的失望與絕望。最終時刻,寄希望於自己的政治體制與英雄主義。

《流浪地球》雖然是講全球毀滅,並站在全球角度來講這個故事,但是核心思想是中國的,發聲也是中國的。雖然整個小破球計劃是世界制定的遊戲規則,看似冰冷的生存法則,卻也有溫情在。最震撼的就是“韓朵朵”的身世,她這個小生命是冰層下無數雙手託上來。這一點在西方電影裡面很少展現。集體的犧牲換取一個小生命的生存,而且這個小生命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是否真的能夠生存下來,簡直是極低的概率。但是“人性”有時候就是這樣創造著奇蹟。我們這個社會也是不斷地相信著“奇蹟”。

還有就是父子親情。我們這個民族是最懂忍耐,也最懂犧牲的民族。不管是在多麼嚴酷的磨難下,“上陣父子兵”從來都是一個令人敬佩的故事。這一點,吳京演繹的很好。我們從來不否定英雄,也不誇大英雄。個人英雄並不能承擔一切,所以當集體的力量將燃燒點放到將近5000公里的時候,英雄只是最後點磚加瓦的那個人。英雄可以為了親人活下去,割捨近20年的父子情,也會為了那個兒子生存的地球,為了那個“家”,為了無數的人,犧牲自己。我們的英雄,永遠是集體力量的一部分,也總是用犧牲來完成最終的使命。這一點西方社會肯定是不懂的。

這樣的情節亮點,我認為很好,也很感人。但是,整體故事架構上來說,卻很鬆散,人物設計也很欠缺。相對於西方科幻商業電影來說,故事節奏的把控,我們欠缺很多。整個故事脈絡稍微有些混亂,尤其是最後的總結與高潮,略顯拖沓。就是你在觀影的過程中,情緒感覺要起來了,結果突然有一個斷崖,然後就開始平平淡淡的把整個呼吸打亂了。當你剛剛為情緒積累了淚點,卻突然沒了後續力,一個不痛不癢的小穿插,突然讓你不知道講到哪裡了,在幹什麼,然後理思緒的過程中,早就沒了情緒高潮。

在中國,科幻的作品也不是從來沒有,但是能夠做成這樣實在的科幻電影,不得不承認是“第一部”。而且正因為這部電影,也算是為我國的“工業電影”開創了先河。這部電影的“里程碑”意義,應該是大於電影本身的。但是這並不是一部“精品”。中國的科幻電影,在技術上已經奮起直追,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在真正的故事講述和故事節奏方面,還需要更深的歷練。相對於硬技術問題,這些“軟性”的差距,更加難以追趕,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培養與人才訓練。但是,我覺得《流浪地球》已經給了我們希望,“希望”就是這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有這個就夠了。








阿樂聊劇


《阿凡達》由卡神執導,2009年的一部老電影,至今觀看還是會員半價,3D電影堪稱當時電影界的黑科技,場景震撼,有人覺得故事情節老套,我不這樣認為。

首先,它顛覆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套路,反而是由地球人入侵潘多拉星球,燒殺搶掠。其實是主人公傑克明辨是非,為了正義,為了愛情,不懼艱難險阻與外來入侵者展開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我推薦一部科幻鉅製《星際穿越》

故事背景與阿凡達類似,講述丟球資源枯竭,人類不得不在踏上尋找宇宙新家園的征程,講述的是人類終於探索的精神以及父女之間的親情。

整部劇情比較燒腦,後面發現所謂的第二家園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空間與時間也顛覆了人類的認知。

女兒找父親,父親找女兒,最後通過複雜的摩斯密碼計算,與女兒再次見面,可女兒此時已經成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婦,影片最後兩人都算完成了自己波瀾壯闊的宇宙探險旅程。

我是遊客俠,愛電影超過愛老婆,喜歡請點個關注。


遊客俠GAMES


《湮滅》以敘事為主,全程通過女主莉娜視角回憶發生的故事。但是走出“閃晃”的莉娜極有可能是變異人,不再是其本人,也因此讓人不得不懷疑,她回憶的故事中到底有多少真實的部分。

從進入到“閃晃”,五個科學家記憶開始缺失,通訊系統開始失靈,連羅盤都不再好用。此時,觀眾不難發現,強烈要求進入其中的文崔斯博士,其實從未得到過內部的真實信息。她如此執意的向“閃晃”而去,深層次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身患癌症的她,為何會在最後時間裡自爆?與其說她是科研的好奇,不如說她似乎與其中的神秘力量有一種協議,而最終的目的不過是將莉娜引入其中。

莉娜感受到文崔斯博士有著強烈的私心,她可以不相信她的話,卻無法放下自己的丈夫,更是在自己有過在先的情況下,她活在愧疚之中。因此,也註定了故事從一開始就充斥著騙局。

《湮滅》雖然是一部科幻電影,但其中也充斥著懸疑的細節,最為突出的應當就是故事的全過程中,真假混雜,按照電影展現的理解與個人分析理解將產生極大的不同。

故事中的五個女人,各有不幸,各有缺點,她們一路隱瞞,卻又被層層撥開,在一個基因變異處處,都是折射的空間中,在人體細胞都不斷髮生變化的地方,人們曾經犯下的錯、做過的事兒和對別人的虧欠,一一被折射進來。逃不掉、躲不開,她們可能記不住自己什麼時候搭帳篷,但是卻不會忘記自己做過什麼。

如同電影開頭癌細胞的擴散, “閃晃”區域中被折射後,基因變異,也是細胞的重組和擴散。海拉細胞不死折射到“閃晃”,或許就是折射不死,即便人類生物學意義的死亡和喪失生命特徵,卻會在“閃晃”中以另一種形式存活甚至是永遠延續。

“閃晃”中的一切都與人有關,他們或許折射掉人的細胞,或許折射掉人的意識,再或者與人融為一體。

在這裡就不得不佩服導演對畫面的安排,死去的士兵變成牆上開滿花的壁畫,烈焰的花朵配上變形的骨骼骷髏,強烈的生命感將死亡帶來的恐懼消除,讓美變得驚心動魄。“植物人”的造型,真實和諧,將原本使人恐懼的地方,變成一個與世隔絕的美麗空間,似乎在告訴人們,世外桃源其實是人內心的一片土地,如果這樣的地域真的存在,多半是會吃人的美女蛇。

如此自然環境的影片中如何少的了蛇這個動物,果不其然,蛇出現了,它不是以變異動物出現,它出現在所有進入“閃晃”區域的人的胳膊上,首尾相接。這個符號的出現,像極了伊甸園中引誘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的蛇。似乎證明進入“‘閃晃”的人,內心都因為各種原因住著一條蛇,他們也註定要為此付出代價。

同時,銜尾蛇也是不死的象徵,因此在這個區域中,沒有人會死亡,都在重生,以任何形式存留下來。因此,與人類所認為的死亡、吞噬和毀滅不同,“閃晃”帶來的是新的生命體,是折射之後的基因組。

電影的最後,不難發現,不管是丈夫凱恩還是莉娜,他們都不是人,而是變異人。沒人知道他們有怎麼樣的計劃,燈塔看似被炸掉,卻暗藏玄機。在隱喻上,燈塔一直象徵著希望和前進方向,當希望被炸燬,折射區域依然存在時,人們下一次的找尋方向是何處呢?

也有人認為莉娜以一己之力,炸燬燈塔毀滅掉變異人的老巢,極為英勇。但狡兔三窟,難道基因的折射變異真的只存在於一個可以被炸燬的燈塔嗎?與其說妻子是為了人類大計,不如說是為了給死去的丈夫報仇。當一個滿心愧疚的女人看到自己丈夫死亡的全過程,當知曉曾經走向燈塔的原因和目標毫無意義,復仇又絕無可能,同歸於盡又如夢境,在折射的世界裡,她能做的也只有陪伴丈夫,炸掉這個誆騙自己的地方。

燈塔被炸,希望湮滅。


素小燒


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這3部曲確實說了很多內容,沃卓斯基兄弟(當時還是兄弟,現在一個變性了成了姐弟)盡其所能的表達了所有他們能夠理解的哲學思想,這種並非說教式和灌輸式的表達早就了一個偉大的系列電影,最明顯的表現形式是目前這個系列電影沒有一個可以用於標準的影評。

沃卓斯基兄弟倆用程序解釋了:宿命論(客觀唯心主義)、因果論、人性論、相對論、機械唯物主義、辨證唯物主義。換句話說人類哲學世界的幾大體系,都被這二位用電影詮釋完整了。

《終結者2》

無疑是《終結者》系列中最經典的一部。我看了很多遍都覺得很精彩,幾近完美。幾位主演也是竭盡所能,特別是阿諾和帕特里克的表演都相當傳神。如果說看第一部覺得意猶未盡的話,那第二部就讓人大呼過癮了,瘋狂的公路追逐,火爆的槍戰場面,兩個機器人的對決,以及T800最後的那麼一點點人情味。





Mzd轉子


自《阿凡達》之後對我影響非凡的科幻電影,就是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拍攝手法獨特,題材吸引,不僅有很好的劇本,而且有驚心動魄的效果,劇中融入了很多感情的色彩,非常打動人。這部電影對我影響較深的地方有三點:第一點我感覺這部電影很難拍。從劉啟走出地下見到地上世界,再到鏡頭拉昇至推進器上空乃至地球全貌,想象力與技術含量飆升!這是宏觀事物不斷放大後的恢宏,也是人類在宇宙真理面前的渺小見證!如此畫面令我深思,也是科幻電影令人著迷的地方!所以,我真的認為這樣的電影很難拍;第二就是電影一直鼓勵人們要有積極上向上的精神。電影開始地球就飛離太陽系...一切分崩離析,家,何在...但生命總會追求哪怕一點點的光明,最後的人類聯合在一起做出勇敢艱難的決定,帶著地球——流浪;第三點是這部電影很勵志,鼓舞人心,主題分明。電影在提醒我們人類命運是連為一體的,全人類應該團結起來,和平與發展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要前進就一起前進,不應該有人被拋棄!事實證明,中國的科幻也很強大。自阿凡達之後,這部電影對我影響非凡,這部電影還榮獲了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製造的影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