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學習《易經》?

李冉靜


現代人要用現代方法學《易經》!

不能像歷史老師講歷史那樣重述過去的一切。

讀《易》體會有三:一是從《易經》源頭學起。《易》之源頭是:無極一太極一陰陽一先天八卦生成圖即伏羲陰陽八卦。(圖一、二)……二是把後天八卦即文王八卦方位生成圖(實際是洛書九宮格)弄懂弄明白(圖三、四)。以上四圖是初學《周易》的關鍵!真弄懂了,你就入門了。……三是把六十四卦的卦、爻辭及基本術語等弄明白。應用時像玩牌一樣倒倒爻位、翻翻卦序。用不著死記硬背。……應記住的是先天八卦各卦的卦名丶屬性及八卦數;還應記住後天八卦方位圖及陰陽五行丶天干地支等。……

簡言之,象數是《周易》的靈魂,預測是《周易》的天命。……綱舉目張,理在其中。(附圖)

敬請《周易》專家指正!






null12633


與其說費盡心思去讀懂《易經》裡面的文化,不妨說是走進《易經》,去觸摸《易經》裡面的道理與含義。

《易經》是我國古代寶貴的文化符號和文化精髓,也是古典哲學的代表,說白了就是用來占卜。讀懂《易經》,要以一顆平緩淡然的心去對待,不要著急也不要去納悶為什麼《易經》那麼高深莫測難以理解。你在讀的時候,要以發現的眼光去對待,尤其是還要懂得去理解《易經》裡面陰陽八卦與五行之說。

所以,在我看來,想要讀懂《易經》,那麼有一個前提,那便是要懂得陰陽八卦的學說,先搞明白陰陽八卦的含義,然後再借助對五行的瞭解以及去結合陰陽八卦分析《易經》。

我認為,我們去領悟去讀懂《易經》的同時,不妨再結合《大學》、《中庸》、《道德經》等先秦哲學思想方面的書籍,然後再結合古代的時辰和一些天文學民俗方面的內容一起去看,把這些知識面結合在一起去領悟,也許能夠更好的幫助自己理解《易經》裡面的深奧東西。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關於解讀《易經》的書,這其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因為如果我們不去看這些解讀的書,只憑自己的思維想法就去讀《易經》,這很難,因為《易經》裡面的文字符號難以理解,但我們可以藉助解讀的書籍幫助自己更好的去領悟《易經》,再結合別人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作為參考,以此去會意《易經》裡的精華,再來判斷自己的觀點。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易經》其實關乎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它既能為你占卜,也能讓你在哲學、美學、人際關係、天文地理方面有所啟迪。想要讀懂《易經》,就要帶著發現與好奇的眼光去挖掘《易經》中的元素,結合生活中的現象去總結裡面的規律,把那些高深的東西變成通俗易懂的俗語,也許這樣一來,就方便自己更加淺顯的理解《易經》裡面的精華。


安小念說情感


據中國古典文獻記載,太旲伏義氏時黃河入海口有龍馬負神秘的星象圖出現,禹治水時有神龜揹負天書在洛水出現;此即是(河圖洛書)。《河圖》是一幅神秘而抽象的天象示形圖,伏義據此晝夜仰觀天象百餘年,方悟透《河圖》玄機,創立八卦原形成為《周易》的發端。禹參透《洛書》中的玄機是治國的神秘啟示而寫成《洪範九疇》。自河圖洛書出現之後,太古預測學就日益形成一種糸統理論。對河圖典籍的研究成為專門的圖緯之學,圖是指對河圖精義的發揮闡釋而稱緯學,緯相對經而言,經是各種學問家著的理論經典如(詩經)(論語)(尚書)等,緯則是指對河圖洛書的研究著作。古人認為將神秘之學與世俗經典溶合形成治世學問,稱其為緯書,它與經書相對應,所謂經緯之才就是指既通經典又通緯術的才子。如果想學(易經),把(易經活解)找來看看,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忙裡偷閒花甲人


從小跟隨爺爺生活,通過他耳濡目染,我對甲乙丙丁這些天干地支數是有非常深厚的興趣,說起學習易經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是深有體會。

既感興趣她的神奇,又想深入瞭解撥開迷霧去尋找另外一片神奇的世界。於是各種翻書,各種搜索,只要關於“易”的書籍恨不得把裡面的知識全往腦袋裡裝,結果一本書看完,記住的、吸收的寥寥無幾。剛開始會像打雞血一樣,立誓一定要進入易學的世界,再到後來越來越迷茫,堅持下來的,找到學習的門路後,進入易學之門。沒有頭緒的,索性放棄,但又心有不甘。

這些都是小白學易的必經之路。學習易經不像學習一門技術,有方有圓,從一而終,肯努力就一定會學會。當然這些都是前提必備的條件。再看看你要涉及易學的哪一個領域。

因為易經看你要學習易理還是易數。

曾仕強大師的易經那是易理佔大多數,講做人的道理,講我們中華傳統易經的為人處世之道。

而占卜學和風水學,那是屬於易數的一部份。

不管學習哪一種易經的領域,都離不開八卦的象意和他們之間五行的旺衰規律。

我建議:先從認識八卦開始,再認識陰陽五行,然後學習天干地支之間的刑剋衝害的關係,這樣有目標了,學習起來會輕鬆很多。




文玥風水師


學習易經,要從基礎學起,比如說陰陽五行,看似簡單,哪些屬陰,哪些屬陽?每一個天干地支的陰陽屬性與喜忌,包括每一個所代表的象數理論,實際上這些都能弄清楚並熟練掌握就很不容易了。

例如說,天干甲木,它是陽幹,所代表的是方位是東方,代表的是春季,在人體代表的是頭……

並且甲與己化土。所有這些都要先學透徹。然後再學習八卦的各方面內容就比較容易些了。



踏遍青山RWL


很好的問題!無論易經的迷信與科學,怎樣才能讀懂是關鍵問題,無休止的爭論易經是科學還是迷信,沒有意義!

易經的原文是占卜卦辭,本身無可非厚,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當時的客觀背景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文化遺產。之所以被廣泛流傳至今,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關於周易註解易經,以及後來眾多的門派版本、道術方法,都可以說易經的演繹變化發展,從而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無數的價值意義,絕不能一概否定。

做為一名易學(易經相關學說)愛好者和研習者,談談自己的看法,說說怎樣才能讀懂易經,希望大家喜歡。(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1、易經作為預測方法(占卜術),必然有其依據的原理。綜古觀今離不開,太極陰陽五行八卦干支變化!就周易預測學(統稱)而言,無論奇門六壬,八字梅花,六爻風水等,從本質上是離不開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的變化;無論起再多的名稱,六神六親、紫白九星,玄空八門、天地人盤以及各種神煞,都可以說是太極八卦陰陽五行學說的演化,只不過是穿了個馬甲而已。無論預測術(算命)還是儒家思想、道家中醫養生、以及現代“中國佛學”等等古代各種文獻,也離不開太極八卦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依據!


2、易經理論依據的本質是自然變化!太極萬物起源論,也可以說是一維空間,不知來處也不知去處。陰陽對立統一論,二元對立,也可以說是矛盾論...五行動態平衡論,物質不滅,能量守恆,都是制約平衡關係。八卦類象是簡單的萬物劃分,可以說是統計分類科學,比較粗糙,但是簡單又具有動態變化,“八卦類萬物之情,通神明之德……”天干地支最主要的作用是古代記載時間的方法,同時又表明了五行的變化!

3、簡單複雜又相互關係的嚴謹科學,是全息論,時空合一論,是流通變化發展論,是類比取象邏輯思維,跨越時空的天人感應論.....說道這裡大家會明白為什麼有人說是迷信,更有人說是智慧了!


當我們明白太極八卦,陰陽五行學說以後,再去學習易經,才能明白易經講的是什麼,這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學習易經的最大作用是幫助我們理解更多未知的事物,對人生命運的解釋更具體形象,對我們未來的行動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趨吉避凶)

學習易經不能解決你當下的吃飯問題,也不能幫助我們實現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學習易經也不能立馬變現更多的物質科技。易經主要作用是人的思維邏輯與命運變化規律!不是科技生產力,但是絕不排斥科技生產力!


學習易經,開悟智慧,提高我們精神文明建設,學習易經,幫助我們善知進退,和諧自然。在目前和諧共處的是世界格局中有者重要作用!


平易八梅


要弄懂《易經》,易如反掌。

看《易經》,就像看地圖。一張地圖,乍一眼看過去,紛繁複雜,地名交錯。很多人一看就頭暈。但是,你先把南北東西的大局搞清楚了,心裡有經度緯度,再複雜的地圖,在你眼裡一目瞭然。易經也是!

《易經》是上古時期的東西,是卜筮的記錄。 有獨特的符號系統,語言的表述和現在差別極大。“元亨。利貞。”這四個字的意思和現在都有差別,你要一頭扎進去,很快就會暈頭轉向。這就叫鑽死衚衕,終歸是此路不通。

怎麼辦?先把大框框搞清楚。《易經》,一言以蔽之,就是關於變化的書,易就是變化。這下,《易經》這張地圖,你就找到南北東西了。那些表示卦的長橫短橫,組合在一起都是在講變化。第一卦“乾卦”在講變化,第三十卦“離卦”也在講變化,最後一卦第六十四卦“未濟卦”還在講變化,可謂卦卦在講變化。所以讀易經,牢記一點,緊緊抓住變化二字。

《易經》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這麼多的卦,這麼多的變化怎麼辦呢?豈不一頭霧水?從第一卦“乾卦”和第二卦“坤卦”開始,把第一卦和第二卦搞懂了。你心裡就有易經的經度和緯度了。 所以讀《易經》首先從第一卦和第二卦開始。 反覆讀,要滾瓜爛熟,句句都要弄明白含義,並反覆在心裡面揣摩玩味。第一卦和第二卦的解釋也最多,有《彖》有《象》有《文言》。你看《象》的解釋多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千古流傳的名句,都深刻的揭示了《易經》所傳達給人的道理。這兩句話其實是《易經》的總綱。你實在沒時間深究《易經》的話,懂這兩句話就行了。

如果有時間再細究那六根爻,長長短短,生靈活現,妙趣無窮。潛龍、見(現)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這六條龍真是越看越有味。代表人生成就的六個階段。循環上升,不斷變化,週而復始。上古文化人奉行極簡主義,用字節省的厲害,但已經是一目瞭然。你常加揣摩,時時誦讀,彷彿自己的生命之車,跑到哪都有加油站,是不是你會偷著樂呢?

限於篇幅,今天就聊到這。



騎士生活空間


在我看來,凡學東西,學會不算太難,學精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學《易經》其理也應一樣的,明白其一些哲學道理,及八卦的變法規則,占卜的方法不難,要說精通就不易。我接觸過的一些所謂易學大師,經一交流,有的連六十四卦卦名也讀不出,多是對門外漢吹大的。

《易經》被推為群經之首,歷朝歷代以來,易學大師輩出,解易說易的書多得很,當今也不少,如無人指點,自己又無判斷力,想學易,真有不知從哪學起的感覺。題主說仰慕《易經》,卻不知如何學懂《易經》,不懂又仰慕,是不是有點盲目崇拜?如一些少年追星一樣,只從影視劇裡見到某明星,就盲目崇拜起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切唯其馬首是瞻。

學《易》的分成兩派,一派重理論哲理,一派重在八卦實踐應用,明說就是重預測,或說是占卜。無論是理論哲理,還是說占卜預測,都有被一些人誇大吹大了其功用的說法,變得無所不能,又神又秘的了。

我三十年前就接觸“玄學“,也包括了《易經》,有關說《易》的書也看了幾十本,基本能看懂,理論觀點,或是預測方法都弄得明,我覺得學起來不難,但要成大家,卻是難的。凡學東西要有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要從基礎學起,不要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似的,要專精,穩打穩紮,要有自己主見,帶著問題去學,先是仰慕而學,到平視而學,再到俯視而學,要比對,分異同,會思考分析,切忌人云亦云,全信書無主見,又忌先入為主太主觀,以偏概全,謙虛低調是必要的。

我學“玄學”時,先是從干支五行,命理術開始的,之後到相術,擇吉風水,再到其它門類,易學我是放在後面,由於有了基礎,學起來都很快,基本的也都掌握,與人談及,沒幾個可以深談的,大多還停留在淺表層面。








樹德漢碩


這個問題要想一下了,好多年了……

記得最開始是家裡有本很舊的奇門遁甲,那時候並不感興趣,翻了幾頁不知所云,就不了了之。然後又聽一些老人講奇門遁甲排兵佈陣撒豆成兵,感覺好犀利啊,所以又去找出來看了,還是沒啥感覺,但是對玄奇之事就格外留心。

後來在外公家看到有四柱學方面的書,也有一些卦書和魯班符咒之類的,就都拿來看,也試著自己排,自己玩,覺得很有意思,就全當娛樂了。

有次和父親去訪友,聽對方談到另一人玩梅花易利害,說是當初那人正會客吃飯,席間有家書寄來,就記下時間,把家書交給在座一人後說“不拆書信就知道信中所言何事”,果然。所以更覺神奇,就千方百計弄了一本梅花。

初學容易,但是難得精通,因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易始終難以達到,又聽得六爻更加豐富,所以又學了六爻,才發覺六爻也難。就這麼一會學,一會放,直到了解元派易學,顛覆了很多以往的認知,特別是河圖洛書和易理哲學,更是從來沒看到過。

所以,這玩意吧,太難學了,學了十多年,就會畫個卦,啥也不懂。



天衢


曾仕強的《易經》的智慧就不錯啊,通俗易懂。不知道你學習易經的目的是幹什麼?如果是為了運用易經理解生活,運用易經的智慧來處理、解決生活智慧的問題,你學習曾仕強對64卦的解讀足矣。

如果你是為了深入研究易經,研究易經的起源、原理、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易經在今後生活中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易經在未來社會中除了是傳統文化的標誌外,是否會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這個學習的過程稱得上系統吧,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現在的學術界有多少專家、學者願意做這種辛苦而又收效甚微的努力,不太清楚。倒是民間有一些真正喜愛易經的人研究的會很深,因為不帶著功利思想。

至於如何系統學習,每個人學習方法不同,悟性也不同,易經的語言文字有比較古老,所以,建議你先從現代學者的基礎易經入門書籍看起,學習到一定程度可以接觸古代學者對易經的解讀。關鍵點是既要學習易經的文字表達,還要學會看卦象。易經最高境界是深刻了解卦象。《系傳》有句話說得好“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