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禮器——香盒及其他器物


《祭孔禮樂》| 祭孔禮器——香盒及其他器物


香盒(hé),盛放香料的器皿。

孔廟的香盒,《聖門禮志》有如下介紹:“香盒,盛物之器。凡有蓋者曰盒,祭祀焚香而以小圓器盛之,名曰香盒。漆以朱,以木為之。”

凡孔廟祭祀活動,都要焚香,其目的是燒香祈祝以達神明。神在不可知的天上,通過不斷上升的香菸,達到“人與神”交會與溝通的目的。

那麼,孔廟的香盒內,究竟盛放著什麼香料呢?《聖門禮志》沒有具體說明,大致有以下幾種:

龍涎香,在諸香中名列第一。據《嶺南雜記》載,龍涎“出大食國西海之中。上有云氣罩護,則下有龍蟠海中大石,臥而吐涎,漂浮水面,為太陽所爍,凝結而堅,輕若浮石。”其實龍涎並不是什麼龍吐的涎水,而是抹香鯨腸胃中的病態分泌物,類似結石。從鯨體中排出後漂浮於海面,或衝上海岸而為人們所採得。用之合眾香,能聚合香菸,縷縷不散,而且香味優雅,沁人心脾,故一向受人喜愛。

乳香,自漢以來輸入中國。《南方草木狀》記載乳香樹,雲:“在海邊有大樹,樹枝如古松,生於沙中,盛夏樹膠流出沙上,方採之。”因為樹脂滴下的形狀如乳頭,故稱“乳香”。

篤耨,一作篤傉,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香料,有黑、白兩個品種。陸游《書枕屏》一詩中的“南番篤耨香”即指此。據《百寶總彙集》載:“篤耨,泉廣路客販到,如白膠相類,如黑篤傉,多是合香使用。此香氛氤不散。”

沉香,又名沉水香、蜜香、伽南香、奇南香。據《梁書·林邑國傳》記載:“沉香木,土人斫斷,積以多年,朽爛而心節獨在,置水中而沉,故名沉香。”

檀香,又名旃檀香。明周嘉胄《香承》曰:“氣清勁而易洩,熱之能奪眾香。皮去而色黃者,謂之黃檀。皮腐而色紫者,謂之紫檀。氣味大率相類,而紫者差勝。其輕而脆者,謂之沙檀。”

此外,尚有麝香、蘇合香、安息香、鬱金香、丁香、松香、降真香、木香、蕙香、都梁香、兜婁香、迷迭香等等。這些香料,主要的使用方法就是放在香爐中焚燒,香料中的芳香之氣藉著炭火的熱力散發出來。

在焚香方法上,古人積累了不少經驗。焚香必須憑藉炭力,焚香用的炭墼是以炭末和黏合劑製成。其方法是:將雞骨炭碾成粉末,摻入葵葉或葵花,搗碎後再少加一點糯米湯捶擊成餅。餅子捶得越堅實越好,因為這樣的餅子火力比較持久。

古代用香,講究各種香的配合,以形成種種不同的香氣。古典詩詞中經常提到的百合香,就是用好幾種香料混合而成。




在《聖門禮志·禮器名義》中,還記有其他祭孔時所用的器物:

坫(diàn),以置爵,必承樽酌獻必審所處而置焉。亦謹祀事有佔之義,故名坫。古者爵有承盤,坫與豐是也。坫借反爵之坫,以名置爵之器;豐取時和年豐,粢盛豐潔之意。

祝版,版同板,解木為薄片也。《周禮》:“學士之板。”注:“名籍也。”今祭祀書祝文於版,檠以架,事畢焚之。

燭架,燈架也。唐人名為短架,今祭祀燭用架,庭燎亦用架,所謂燭臺是也。

茅沙池,池者,沼也。停水為池,則池應以石甓砌之。廟庭當階不宜為坎,而求神灌酒於地,又恐不潔,所以黃沙鋪之,白茅藉之。古諸侯分茅胙土,以承祭祀鬱鬯之用。茅上者,敬其事也。今制用銅、錫或瓷為池,以盛茅沙,可免當階之為坎矣。

龍冪(mì),用以覆樽者。以絳帛為之,中畫雲龍,四邊畫香草迴文,四角綴以金錢。

籩巾,以絺為之。圓幅,玄被纁裡,用以覆籩上。

帨(shuì)巾,以白布、帛為之。祭祀時用以拭手、洗爵,以竹笥盛之。

燔(fán)爐,焫蕭之器。《禮記·郊特牲》雲:“既奠,然後焫蕭迎神,而祝先燔蕭艾,其臭上達,以求神於陽;灌鬱鬯,其臭下及,以求神於陰。兼天地之義,以事神也。”考焫蕭,古無其器,而昇天者,不宜置諸地,故以時用之爐代之。又有挑爐、執爐,皆近制也。

庭燎,以鐵為之。如立地高架,為欞籠,圓鬥,以受松柴,祭祀焚之,光徹上下。

牌,《廣韻》雲:“牌,牓也。”牓牌皆揭紙於木,張以示眾。今祭祀用牌以傅戒誓,以約齋宿,掛齋宿所,以序昭穆,以分班位,置之堂下,皆傅命致謹之意。

畢,《月令》雲:“畢,翳。”注:“網小柄長,謂之畢”。今祭祀所用燔肉燎帛之,又曰畢以酸棗為之。

鍬,注:“钁也。”掘土之器,以鐵為之,如鋤如鏟,祭時用以瘞帛。

刀,屠刀。

曲柄,如削謂之鸞,銳首,圓把,首系鸞鈴,把系聊環,索索有聲和其音,以導款會之宜。

切刀,廚人制蔬醢,取整齊長短合度數。《禮記·內則》雲:“聶而切之,為膾是也。”


選自濟寧歷史文化叢書《祭孔禮樂》:孔德平 彭慶濤 孟繼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