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中國最早對第一屆冬奧會的報道

位於歐洲最高峰勃朗峰北部的法國小鎮夏蒙尼註定載入史冊。1924年1月25日至2月5日,“奧林匹克冬季體育周”在這裡舉辦,比賽項目有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男子冰球、越野滑雪、跳臺滑雪、有舵雪橇和北歐兩項7個項目,共有來自16個國家的258名運動員參賽。國際奧委會於1926年在里斯本召開的第25次全會上正式將這屆運動會追認為“第一屆奧林匹克冬季運動會”。之所以賽前沒有將這屆運動會稱為冬奧會,是因為挪威、瑞典、芬蘭等國家擔心單獨舉辦冬奧會會削弱北歐運動會的影響,因此一開始不支持舉辦冬奧會,而國際奧委會也擔心單獨舉辦冬奧會會削弱夏奧會的影響。但這並沒有降低這次比賽的影響力,遠在東方的中國,此時的現代體育正在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即使是如此“低調”舉辦的運動會,在當時也有中國媒體進行了報導。

「史話」中國最早對第一屆冬奧會的報道

1924年2月11日,也就是在第一屆冬奧會閉幕一週後,上海《申報》副刊《教育與人生週刊》的“體育消息”欄以《萬國冬季運動會消息》為題對本次比賽進行了報導。報導稱:“第八次萬國冬季運動大會,已於一月二十六日起,在法國夏摩尼舉行。與賽者共二十七人,代表十國。第一第二兩日,舉行跑冰比賽。結果:五百密達跑冰,美國朱特洛氏勝,佔時四十四秒。五千密達跑冰,芬蘭森白氏勝,佔時八分三十九秒。一千五百密達跑冰,第一芬蘭森白氏,二分二十秒又五分之四;第二瑙威拉森氏,二分廿二秒。一萬密達跑冰,第一芬蘭史古納白氏,十八分零五分之四秒;第二芬蘭森白氏,十八分七秒又五分之四。計跑冰四次,第一第三皆芬蘭,第二為瑙威,芬蘭得四十八分半,瑙威得三十九分,美國得十一分。第三日舉行冰球比賽,美國以十對零打敗比國,瑞典以九對零打敗瑞士,加拿大以三十對零打敗捷克雲。”這段報導將當屆冬奧會當成第八屆奧運會(當時稱奧運會為萬國運動會)的冬季運動,這不是報導的錯誤,主辦國也將本次比賽當成是第八屆奧運會的一部分。冬奧會舉辦之初,冬奧會與夏奧會是在同一年舉辦的,如果主辦國條件允許,還會在同一國舉辦,1924年夏奧會在法國巴黎舉辦,因此冬奧會同樣在法國舉辦。組委會印製的海報上赫然印有“向第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勝利者致敬”、“第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運動”的字樣,比賽的獎牌背面也有“法國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支持下為慶祝第八屆奧運會而舉辦”字樣,這屆比賽的舉辦情況以法語記錄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的官方總結報告中,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本次比賽事後會被追認為第一屆冬奧會。報導中提到的“跑冰比賽”就是男子速度滑冰比賽,當屆冬奧會的男子速度滑冰包括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和四項全能五個項目,報導中提到的朱特洛,即冬奧會歷史上首枚金牌獲得者美國人查爾斯·朱特勞(Charles Jewtraw)。森白即那個時代的“速度滑冰之王”芬蘭人克拉斯·頓博格(Clas Thunberg),他在本屆冬奧會上獲得了三枚金牌、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其中包含速度滑冰項目歷史上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全能金牌。10000米冠軍史古納白即芬蘭34歲的老將朱麗葉斯·斯庫特納布(Julius Skutnabb),他的成績是18分4秒8,不是報導中的“十八分零五分之四秒”。

這是我目前所見中國最早對第一屆冬奧會的報導,報導雖然有一些錯誤,不僅忽視了雪上項目比賽,甚至還犯了參賽國只有10個國家,運動員27人這樣的低級錯誤,要知道,光報導中提到的六支冰球隊(本屆冬奧會有八支冰球隊參賽),參賽人數就不止於此了。但是,不能以過於挑剔的眼光看待這篇報導,它至少說明當時已經有人將眼光投向了世界。這也與當時國人對冬季體育項目的認知水平有關,即使是《申報》這樣專業媒體的從業者中,也鮮有知情者。除了這篇報導,1924年中華體育師範學校發行的《體育月報》第一期上以“萬國運動會冰球比賽”為標題報導了第三天的冰球比賽:“萬國運動大會於一月二十八日在夏摩尼舉行冰球比賽,美國以十對零敗比國,瑞典以九對零敗瑞士,加拿大以三十對零敗捷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