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盧正雨,後有白凱南,《歡樂喜劇人》或真成笑話


在《歡樂喜劇人》第四期播出之後,白凱南和張浩之間的比拼結果成了觀眾熱議的一個話題,相比於上一期的盧正雨來舞臺上放電影,白凱南這一次只是用一種規則允許的方式來獲得勝利,只是這種勝利的方式並不能讓人容易接受。

先是盧正雨,後有白凱南,《歡樂喜劇人》或真成笑話


《歡樂喜劇人》在這一季,正如郭德綱所說人才已經太少了,雖然總導演自信滿滿遞過去一本厚實的花名冊,但是許多觀眾的心理應當都有和郭德綱一樣的感受,花名冊再厚,真正能夠送出合格作品的一線喜劇演員,終究還是少數。

先是盧正雨,後有白凱南,《歡樂喜劇人》或真成笑話


在喜劇作品的創新上諸多喜劇人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這群人為了能夠將作品賦予一個全新的內涵,反而弄巧成拙,為了深刻而深刻,因此張浩最後的放糧以及張雨劍結尾的煽情,都會有一種不自然的感覺。

這種不自然的出現相當正常,原因在於抒情的元素打一開始便沒有得到很好的闡述。張浩在這其中算是做得比較好的一個演員。從一開始的鑰匙作為線索,開始一步步牽引到最後守護糧草,但是他忘了一點,觀眾尤其是看喜劇的觀眾,往往不願意動腦子。

先是盧正雨,後有白凱南,《歡樂喜劇人》或真成笑話


本身看喜劇的觀眾便是想要在勞心勞力的生活中獲得簡單的快樂,一個需要觀眾心思沉浸進去的作品,很難讓觀眾願意去欣賞,這便是張浩所面臨的難題。

至於另外一邊,白凱南的勝利更像是打了一個擦邊球,一開始他沒有刻意為了搞笑而去搞笑,在他的故事當中,注重的是整個劇情的邏輯性,從邏輯上說白凱南的故事無懈可擊,唯獨包袱少了許多。

先是盧正雨,後有白凱南,《歡樂喜劇人》或真成笑話


張浩對結果不滿意是肯定的,自己準備了那麼多搞笑的報復,觀眾也都笑出來了,怎麼能票數就不如對方。張浩這番言論可以理解,卻暴露出一個問題,他的包袱是為了搞笑而刻意設置,而不是依託於劇情孕育而出。

先是盧正雨,後有白凱南,《歡樂喜劇人》或真成笑話


反觀白凱南的劇情,雖然包袱比較少,但僅有的幾個笑點卻是將劇情推進觀眾心裡,這放在作文當中便是開門見山,觀眾一眼就知道每個元素是幹啥的。喜劇元素少些沒關係,整個關係邏輯清楚了,那便是水到渠成。

先是盧正雨,後有白凱南,《歡樂喜劇人》或真成笑話


張浩和白凱南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這一次看起來白凱南更要讓觀眾喜歡,不過從票數上說兩個人相差彷彿,並且兩個人都順利晉級。但是在選擇白凱南之後,《歡樂喜劇人》或許真的要成為一個笑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