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型企業,究竟要不要做品牌推廣?

陳文龍說


你是否對產品和品牌有了一個清晰的定位,如果沒有,建議不要大力度的做品牌推廣。

對於營銷型產品,人們就是認品牌,此時你就算做品牌推廣,也難以與大品牌競爭。建議你採取小眾的,低成本的品牌推廣模式,比如通過抖音短視頻打造創始人ip,用人格的力量為產品背書,吸引初始的小眾粉絲。然後再根據他們的反饋優化產品,而後通過一系列的方式做裂變。


漫漫生意路老陳


國內企業,多數是以市場為導向。在初創型企業,不,在多數公司的部門中,話語權最重的部門之一就是銷售部。而我們都知道,銷售是結果導向的一個部門。但是,過於結果導向,不考慮最終用戶的真實需求或感受,久而久之,也會導致品牌受損 ,容易形成惡性市場循環?畢竟,多數企業,為了達成業績,銷售部門是可以沒有底線的。


而品牌部在這類型企業裡面,多數可能只是在做一些基礎自媒體運營及公司內部文化工作等。

而國外很多優秀企業,哪怕是在發展前期,都會採取品牌在前,市場在後的做法。在這類型公司裡面,品牌部門是作為一級戰略部門存在,市場、銷售也好,均在品牌制定的企業戰略之下,進行相應的市場計劃、銷售計劃。


這類型企業的品牌部,就好像是企業的大腦、智囊一般,成為戰略驅動企業良性發展的量尺。也可以說是企業的底線。

2020年的魔幻開端,讓一眾企業的日子過得很難,尤其是初創型的企業。那麼,在此之下,初創型企業,究竟還要不要做品牌?

答案是要!


然而,雖然國內企業,多數是市場為導向,為了業績,可以不要底線。所謂的企業文化,多數為虛,因在一次次試探底線的過程中,已經失去初心。我們在學習狼性企業文化的同時,還要學習“良性”。這是一個對員工、對客戶、對社會的責任感。


我以教育培訓機構為例:很多早期的教育培訓機構,只關注日常的招生指標、耗課率,通過虛假的師資配備及課程質量,對家長進行哄騙。從公司的架構去看,此類做法只是在盯著市場推廣端及運營端。但是,教育行業是與家長、孩子強關聯的,教育也是跟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在教育培訓方面的品牌宣傳,除了常規的廣告投放以外,還可以是對教學質量的堅守。在每一次的耗課中,堅持好課程品質,這就是最好的品牌運營。而這樣的品牌運營,並不會消耗很多的費用,但需要共同付出精力去維護。

我認為,初創型企業,至少要分出20%的精力及費用在品牌端。其中10%是能直接助力市場成交端,而剩餘的10%,也會慢慢地發酵,在不久的將來,反哺企業自身。當然,再強調一遍:這一部分的投入,可以非資金的支出,而是在人力上的專注。


陳文龍說


成熟大企業的市場人員來到初創公司總是會水土不服,不僅因為乾的活特別雜亂,還因為初創公司的品牌推廣套路和成熟公司不完全一樣。

不少大公司裡的市場部更熱衷於說品牌、調性、生活方式,執著於logo/vi的設計,但對於初創企業(尤其是小企業)而言,他們需要的更是存活和增長,而做“純品牌廣告”以實現增長實在是希望不大。

創業公司到底要不要做品牌(廣告),這曾是被廣泛討論過的話題。事實上,不僅對於創業公司,就連在許多大公司老闆眼中,“品牌”二字也顯得有些虛無縹緲。京東多年前就做過一次“生活方式”式的品牌升級,但修改後的廣告口號“只為品質生活”,依舊敵不過群眾喜愛的“多快好省”;紅牛喊出“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但大眾們印象深刻的仍然是“累了困了喝紅牛”……

當然也有像耐克一樣“Just Do It”深入人心的品牌主張,但如果對於一個初創的公司(尤其是沒錢的小公司),品牌式打法很可能帶來的唯一結果是,公司倒閉的更快了。

初創品牌兩大推廣誤區

1、主打一些大而空的概念

在沒有成為強勢品牌前,不要去做一些大而空的情感認同、生活方式類廣告。

網易嚴選是消費升級電商的代表,但初期主打的廣告語依舊是“好的生活,不用太貴”,利益點是用便宜的價格也能買到大牌的設計和質量。事實上,即使是許多大品牌,主打的廣告語依舊是產品利益點,比如OPPO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vivo的“前後2000萬,照亮你的美”。我們其實很少能回想出來OPPO、VIVO做過什麼講述生活方式的廣告。

而按照大多數行業的慣例,一個行業只能容納兩個巨頭,在成為頭部隊伍之前,別想太多純品牌類的打法。

2、與巨頭品牌正面硬槓

至少需要在推廣概念上進行差異化,否則與巨頭硬槓只會讓自己成為炮灰。而巨頭公司因為體量的原因,不大會關注一些垂直細分領域的競爭,這樣一來,初創公司才可能彎道超車的機會。

當然除非初創公司能擁有大筆預算能夠自己造勢或補貼,否則即使是正面對決也會有用戶信任的難題,憑什麼用戶要去嘗試信任一個新品牌呢?

“產品廣告”才是初創公司推廣首選

初創公司需要的應該是更接地氣的“產品廣告”,而非品牌人鍾情的生活方式類“品牌廣告”。對於初創企業而言,有三個維度構建“產品型廣告”:

1、通過利益告知產品功能

在推廣物料中明確指出產品的功能,對用戶的利益點,用戶使用產品後能獲得什麼體驗。這樣才能讓用戶快速抓取品牌信息,相當於給用戶一個購買理由,幫助用戶決策。此時用戶不會困惑產品的價值,只需要進行利益的匹配。

如果你是做運動鞋的初創品牌,上來就跟用戶說“Just Do It”、“一切皆有可能”,用戶只會一臉懵逼,耐克的品牌內涵是通過數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對於沒有時間沉澱的初創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告訴用戶你的鞋好在哪、可以幹什麼。

如果主打的是耐磨耐用,那就用一個類似“繞地球跑一圈都不會壞”的信息與潛在用戶溝通,如果主打的是舒適,那就用一個類似“像踩在天鵝絨般”的信息去溝通。千萬別說些虛無縹緲的生活方式,因為別人根本還不認識你,跟別說把你與一種生活方式掛鉤了。

初創公司先要讓受眾知道你能幹什麼,才能慢慢延展出其他更廣泛的價值出來。就算是說“賣的不是可樂,而是生活方式”的可口可樂,最初也只是禁酒令背景下,主打非酒精飲料產品而崛起的。

2、明確場景實現產品佔位

初創公司推廣概念需要切入行業細分領域,讓用戶在某個場景、某個垂直品類與產品掛鉤起來。這其實是定位理論的應用,構建品牌的最重要的兩點就是找到與競品品牌的差一點,然後搶先進入細分領域,將細分領域化作一個新品類剝離出去。

比如說“累了困了喝紅牛”,就是幫助紅牛佔據了需要補充精力的用戶場景(比如運動前、熬夜、加班等);“怕上火喝王老吉”也是一樣,清晰的廣告語讓這個涼茶產品搶佔了用戶吃火鍋的場景。

因此在廣告語的提煉中,我們不僅需要告知產品利益點,還可以點明用戶使用場景。你的鞋可能主打的是輕,但“最輕的夜跑鞋”能夠更加聚焦到“夜跑”這個使用場景中,這種細節化的產品定位描述,能夠讓用戶印象更深刻,同樣也減少了用戶決策的難度。

只有當產品佔據了某一細分領域、細分場景時,品牌才算站穩了腳跟,才在消費者心智中留下清晰的定位。

3、藉助數據獲得用戶信任

廣告推廣其實跟我們中學寫議論文一樣,需要有論點論據,論點就是你的品牌角色定位,論據就是讓用戶產生信任感的材料。

建立信任往往是通過展示品牌實力及產品效果實現的,由於初創公司沒有時間積累,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投放顯示資金實力,很難短時間建立用戶信任。而按照傳統的用戶轉化五步流程“知曉-熟悉-信任-轉化-推薦”來看,信任對產品轉化而言不可或缺。

建立用戶信任在廣告宣傳文案上一般需要客官數據的佐證,比如我家附近商場中有個王品牛排,他們的廣告語是“一頭牛僅供六客”,通過這種數據化的表述,不僅對用戶承諾了產品品質,還讓用戶更加信任品牌,認為每一道牛排都是牛身上最好的肉。

建立用戶信任忌諱自說自話,比如“XX行業領軍者”,若沒有足夠數據支持,這就是一場自嗨。而“每賣出10罐涼茶,就有7罐加多寶”雖然簡單粗暴,但有效通過數據論證建立了用戶信任。






一會飛的小熊貓


產品做品牌宣傳,與是不是初創企業沒有關係。

產品品牌宣傳是要解決你的產品銷售問題。不是為了品牌宣傳而宣傳。

不管是做品牌宣傳,還是購買流量銷售商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投入產出比。

影響投入產出比的因素很多,比如海報設計,廣告語,產品定位,廣告投放渠道、精準度等等。還有轉化設計。

所有的這些因素考慮進去之後,你再決定你自己要不要做品牌宣傳,如果能做到短期、中期的投入產出比正向,就可以去做品牌宣傳。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去做。



實體電商公會


品牌推廣還是有必要的,先要做好自己對品牌的認知和定位,利用好互聯網新媒體和社交平臺及社群,做輕推廣。投入小,見效快。先賺到第一桶金。在網民對你的產品及品牌認可後,軟件硬件都時機成熟的條件下,然後再大面積推廣。


大叔韓東


初創企業現金流為王 尤其在目前中國經濟形勢下,先保證活下去,有了一定資金再考慮品牌推廣,畢竟品牌推廣是要花大錢的 僅供參考!


協同研習馬江


這個初創型企業沒有說清類型,但是我以為一般的初創型企業在起步的時候,應該在區域內做線上推廣,做線上口碑營銷頭條號啊,抖營養等等都可以做,現在區域做起來逐步逐步再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