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能不能打過魯智深?

歷史政治風雲人物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武松和魯智深都是壯漢。

武松身高體壯,一般人看到就害怕。

武松在十字坡酒店假裝躺倒以後,兩個夥計都扛不動他,要孫二孃自己來動手。

這樣來看,武松身高最起碼有1米85,體重可能接近200斤。

而魯智深也是大胖和尚,但個子應該沒有武松那麼高,也是很強壯的。

至於兩人武功如何,要看是拳腳還是兵器。

武松徒手搏鬥,從沒有打輸過。

這也是很正常的。

一來武松身高體壯,屬於今天那種重量級格鬥選手。即便武松不會武功,普通人就算練過幾年,也打不過他。

他身大力不虧。

更別說,武松的拳腳功夫還很厲害。

大家注意,武松單挑西門慶時,後者的拳腳功夫比他一旦不弱。

西門慶一招虛招,隨後一腳就踢掉了武松拿著的刀。

但武松隨後近身摔跤,兩人力量相差太大,西門慶根本不是對手,被他一下子就摔倒樓下去了。

可見,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技巧根本沒用。

這是武松的力量優勢。

二來武功武功高超,能夠打敗拳腳非常強悍的蔣門神等人。

大家注意,蔣門神也是壯漢,身高也有1米八幾,力量未必弱於武松。

但武松的拳腳功夫很強,佯裝逃走,隨後幾腳就將蔣門神踢到,乾脆利落。

就武松和別人鬥拳打架,一對一根本沒人打得過他。

但魯智深也不差。

大家注意,鄭屠手持尖刀去殺手無寸鐵的魯智深,後者三拳就將他打死。

這種空手奪白刃的武功,是極少見的。

去行刺太守時,魯智深敢於放下禪杖、戒刀,空手去殺他,可見徒手搏鬥也是很強的。

但是,魯智深並不很擅長拳腳。大家注意,魯智深只要有備而來的打鬥,都是使用兵器。

甚至在野豬林裡面救林沖,也使用禪杖對付差役的水火棍。

可見,魯智深對兵器更有自信。

這很正常,因為魯智深和武松不同,他是職業軍官。

而軍人作戰不會徒手,平時主要練習兵器。

魯智深的兵器水平就極高,也沒有打輸過。

甚至1對2,魯智深同生鐵佛崔道成、飛天夜叉丘小乙,還打鬥了近百招才落敗。

大家要知道,崔道成、丘小乙都是很強的。

那個丘小乙,同史進一度打了個旗鼓相當。見崔道成被魯智深打死,丘小乙嚇的逃走才被史進殺了。

史進的武功也是極高的,可以魯智深兵器武功比史進還要厲害的多。

相反,武松兵器就要略差一些,同人鬥刀不多。

殺死的飛天蜈蚣之流,也算不了什麼。

可以這麼說,如果大家徒手搏鬥,武松可能比魯智深要強。

畢竟武松更高大一些,拳腳功夫也更強。

但如果正兒八經打仗,魯智深則可以殺掉武松,魯智深馬上武功 更厲害。

武松的武功是江湖武功,而不是軍事作戰的。


薩沙


武松與魯智深,誰武功更厲害,這個問題困擾很多人,爭議也很大。因為二人沒交鋒過。但在二龍山時青面獸楊志分別和武松、魯智深單獨打鬥了一場,打得難解難分都沒有分出勝負。照這樣揣測的話,那武松和魯智深的功夫或許也不分上下。畢竟在梁山一個排13一個排14。

但我個人認為,要論武功應該是武松佔優,畢竟有句話;馬上林沖,馬下武松。要論力量肯定魯智深佔優,真的交鋒,誰更勝一籌不好說。大家對武松印象深刻,只是因為武松幾件事讓大家熱血沸騰,其中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殺刀飛天道人,這是水滸的經典章節,

但要說做人還是魯智深更好,因為武松都是為了自己。而魯智深是為了他人。在小說中方臘是被魯智深擒獲的,電視劇改成了武松。最後兩個人也都出家了,魯智深圓寂。結局還是很好的。謝謝。


史文今


縱觀《水滸傳》全書,逼格最高,且展現過超越人體極限能力的。

<strong>

除公孫勝、羅真人、喬道清這三位“法師”之外,唯有魯智深、武松、盧俊義,這三位梁山泊中的頂級戰士。

“魯智深摧殘垂楊柳”-破壞環境;

“武松爆打東北虎”-獵殺國家保護動物;

“盧俊義血戰野驢四將”-欺負老弱病殘;

“單挑王”盧俊義的武功暫且不表。

若武松和魯智深兩位“狼人”大大出手,針鋒相對,我認為論比武,武松夠嗆,魯智深略強。論拼命,魯智深夠嗆,武松更狠。<strong>

武松與魯智深的力氣對比:半斤八兩。

先說武松

武松天生神力,“千里刺配孟州”時,武松用雙手將那四五百斤重的大石墩拋上拋下,如同玩籃球一般輕鬆自如,而且耍了一通石墩之後的武松,面不紅、心不跳、氣不喘。

先不說接住一方從高處向下降落的五百斤石墩需要多大的力氣,就算將五百斤的石墩拋起來,恐怕也沒幾個梁山英雄能做的到。

依照人體與力量的關係來看,人體的骨骼與肌肉的力量,需要大於目標物體重量的30%~60%才能舉起或拉動目標物體,對比原文中武松“面不紅、氣不喘”的描寫,可以推斷武松的力量至少在“一千斤”左右。

參照“武松亂拳打虎”時的描寫,武松在一瞬間所打出的爆發力至少在千斤以上,因為在2017年兩名特警隊員開槍擊中了一頭髮狂的雄性東北虎的眉心,但這隻東北虎並沒有馬上死去,而是趴在地上喘粗氣,子彈都無法爆頭的老虎卻被武松亂拳打死,武松的爆發力可見一斑。 再說魯智深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需要多大的拔力?

魯智深聽到了烏鴉鳴叫,覺得吵鬧,便拔了那棵柳樹,一般來說,烏鴉只在高於10M的樹上搭窩。

並且原文中描述,這棵柳樹之少有“一抱粗”,“一抱”等於“一圍”,“一圍”是古代的計量單位,大約832.4999999999999px,如果說樹的直徑是750px,那麼周長則等於2355px,一棵高十米,粗2355px的大樹,約在幾百斤以上,至少不比武松玩弄於股掌的石墩輕。

魯智深能將這棵柳樹連根拔起,其力量至少在千斤以上。

考慮到原文中並沒有具體的描述這棵樹的情況,是枯萎,還是茂盛,根部扎地是深是淺,我們全無瞭解,所以我們姑且認為,魯智深的力量和武松半斤八兩。

武松與魯智深的拳腳對比:平分秋色

武松的戰績——虐打東北虎、怒摔西門慶、狂屠快活王、反殺飛雲浦、血濺蜈蚣嶺、刀斬飛天蜈蚣、速戰耶律得重等等……

原著黨們應該能夠注意到,除飛天蜈蚣和老虎之外,幾乎沒有人能在原著中與武松鬥上十回合,都是秒殺局,而且武松沒有敗績。

魯智深的戰績——“三拳超人”殺鄭屠、玩虐小霸王周通、打平林沖楊志、力壓九紋龍史進、戰平呼延灼……

魯智深打的大都是硬茬子,如果認真起來,戰勝武松我相信是有可能性的,但是施耐庵老先生在魯智深的身上安裝了一個bug,就是在肚子餓的情況下,魯智深的戰鬥力會大幅度下降,以至於被崔道成和丘小乙兩個渣渣打敗。

魯智深和武松兩人的武功相當、力量方面的差距也不打,若兩人交手,必然會是一場驚天動地的持久戰,參照武松打虎越戰越勇的情況,如果魯智深和武松以命相博,武松有極大的可能性殺死魯智深。

依我看,真正讀完《水滸傳》的讀者們,在內心中留下的應該是“遺憾”“惋惜”“不忍”“無可奈何”的心情,甚至不願意再看第二遍。

如果認為《水滸傳》是一部“武俠小說”,或者沉浸於“比較各英雄的武藝”無法自拔,我建議您去看那種有戰鬥力數值的“熱血小說”或者“腦殘動漫”。


白話歷史君


我認為武松能打得過魯智深。理由有四:其一,武松比魯智深更健壯;其二,武松力氣比魯智深更大;其三,武松下手狠辣迅猛;其四,武松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其一,武松比魯智深更健壯。

武松和魯智深都是身高八尺,但武松的身材是特別健壯的那種,肌肉虯勁結實,渾身上下有千百斤的力氣;魯智深的身材則是那種肥碩型的,腰圍很粗,渾身肥碩,力氣也是極大。

武松身長八尺,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不恁地,如何打得那個猛虎?魯智深則是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懂得格鬥的人都知道,身材肥碩的人力氣雖然也大,但耐力不行,不能持久;只有武松這樣身材高大又特別健壯的人,不但力氣特別大,而且耐力很好,能持久作戰。從這個角度看,武松的戰鬥力明顯比魯智深更強。比如魯智深在對陣丘小乙和崔道成時,就因為沒有吃飽,打了十來個回合就扛不住敗下陣來。畢竟,胖子消耗大,耐力不行。

其二,武松力氣比魯智深更大。

武松和魯智深都是在作者筆下描述為天生神力的人物,但二者的神力表現方式卻不一樣。武松的神力表現出來,旁人驚為天神。武松打虎那一段,把武松的天生神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成年老虎體重就有六七百斤,而老虎又不是死的,猛虎發威,力量大得驚人。居然被武松揪住頭頂按在地上動彈不得,捱了武松一頓胖揍,活活給揍死在地,多麼恐怖!還有就是武松在施恩面前拋那三五百斤的巨石,跟玩兒似的。拋起一丈來高,再輕輕接住放在地上,面不改色心不跳。多恐怖!魯智深的力大表現在他的武器水磨禪杖重大六十二斤;同時,魯智深最著名的橋段就是在大相國寺給那些潑皮表演倒拔垂楊。這棵楊樹具體直徑多大,作者沒有詳細描述,依據猜測,或許吃飯的碗口粗細,魯智深居然把這活楊樹硬生生連根拔起了,這份神力的確罕見。對比一下,魯智深是對靜物的神力,武松則是對動態東西的神力,相比之下,明顯武松要更勝一籌。

其三,武松下手狠辣迅猛。

武松、魯智深都和一些人交手打鬥過。武松和魯智深比起來,武松明顯有一股江湖老手的狠辣、迅猛,而魯智深則純粹是依靠身壯力大,靠的是硬梆梆的拳腳,沒有像武松那種技巧性的狠辣。武松在景陽岡上對付兇猛無比的老虎,老虎快捷無比的致命三招一撲、一掀、一剪,都被武松迅猛無比的閃躲給躲開了,趁著老虎撲過來的勢頭,武松揪住老虎頭頂,使勁兒往地裡按住,緊接著一頓暴風驟雨般的拳腳打在老虎頭面上,活活打死了這隻猛虎。武松對付西門慶則更是簡潔、明快,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西門慶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武松從樓上摔下來,緊接著被一刀砍了腦袋。相比之下,魯智深和人打鬥都是按照套路來,你一刀、我一槍的,實實在在地對戰,沒有什麼狠辣迅猛之處。相比之下,武松又要更勝一籌了。

其四,武松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武松是來自民間、來自江湖的武林高手,是正兒八經深諳格鬥門道的大行家。武松和人打鬥時,有稱呼得上的武功招數就有醉拳和玉環步鴛鴦腳。懂得格鬥之術的人與不懂格鬥之術的人差距是非常明顯的。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武功招數寫得十分精彩。

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松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後便倒。

要知道蔣門神九尺來長的身材,既善於使槍棒,又擅長相撲,這樣的人力大無比,是極難對付的,但在武松手下,一兩個照面就被撂倒在地。可想而知,武松的戰鬥力是十分彪悍的。相比之下,魯智深除了和楊志一番對打比較精彩以外,幾乎沒有和什麼真正的高手過招。而且魯智深能贏,大多都是靠力大取勝,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因為他是軍隊裡出身的,擅長的是作戰,而不是這種格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一對一單打獨鬥,魯智深多半不是武松的對手。


喬鞅


武松和魯智深,可以說是步兵裡面的頂級了。魯智深的實力有目共睹,因為無論是上梁山之前,還是到了梁山之後,魯智深都有多次跟一流武將交手的表現。而武松除了打死老虎之外,似乎沒有跟哪個硬點子過招的表現,因此不少人就會說武松是野路子出身。而實際上呢,武松遠比他表現出來的還要厲害。

首先說一點,武松雖然沒有指明他的師承,但是水滸裡唯一一次說明武功絕招的機會就給了武松,“玉環步鴛鴦腳”,這說的是武松的平生絕學。大部分情況下,武松都是靠拳頭就能搞定一切了,而是個人就知道,腿部力量要遠遠大於上肢,一個人如果練成了腿部的絕技,那他的戰鬥力將會成倍增加。這裡做了絕招特寫,說明武松是有傳承的,儘管沒有說出師父是誰,但是武松顯然不是莊稼漢把式,是正兒八經練過的。練過不可怕,偏偏武松天生神力,可以手撕虎豹,又能輕鬆甩動幾百斤的巨石,而且武松十分靈活,身手矯捷,這些特質放一起實力就太恐怖了。

然後再來說一說魯智深,魯智深是官兵出身,他先天優勢也很明顯,也是天生神力,可以倒拔垂楊柳,雖然不知道那柳樹多大,但這樣的力氣應該足以跟武松的單手甩巨石有一拼。而且他的武藝也不錯,幾次跟人交手都表明魯智深學的是官兵的那一套,只不過魯智深力大無窮,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實力。從他跟楊志呼延灼等一流好手的交手過程來看,魯智深並沒有什麼壓倒性的優勢。



要比較武松和魯智深,其實牽扯到了一點,就是民間訓練和軍營訓練的較量。古代怎樣不說,就說今天吧,很多人都用實踐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一個省級的散打冠軍,如果是徒手搏鬥的話,可以輕鬆完虐那些所謂的特種兵兵王。不是說特種兵不厲害,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訓練模式訓練出來的人,這種搏鬥能力是完全不同的。這樣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得出,武松就好比是今天訓練出來的格鬥冠軍,看看武松的力氣的敏捷程度,這點絕對當之無愧,而魯智深呢,就像那些兵王。兩人真的打起來,這個誰高誰低,相信大家就有數了吧。

很多人糾結武松的黑點就是他沒有跟一流高手的交手經歷,這點其實沒必要糾結,就單說血濺鴛鴦樓那一場吧,蔣門神是泰嶽之地,不曾有對,張團練張都監沒有直接寫他倆的武力值,但是看看這個職位,都是武官,梁山天罡裡有些武將本身的職位都沒有他倆大。那這兩人起碼也應該平均有個八驃的水平,這不是妄自推斷,而是常理。不然甲城的都監是高手,到了乙城的就是膿包嗎。所以綜合起來,武松憑藉一己之力殺了三個八驃水平的高手,這樣的水平,還叫沒有光輝戰績?

到了戰場上,武松雖然不善騎馬,表現機會少了許多。但儘管如此,武松一旦興起,就可以直接無視戰馬的存在,方臘下面的大將方貌、貝應燮皆是騎著戰馬跟武松放對,但是在武松面前,六七百斤的戰馬絲毫不起作用,這兩員騎馬大將直接被他秒掉。最後作者看武松太厲害了,為了迎合他天傷星的綽號,只好派出法師偷襲武松,即使這樣,也沒殺了他,僅僅廢了他一條手臂。


魯智深雖然厲害,但是他的戰鬥也都是普通人的戰鬥,最高水平一次應該說是與鄧元覺的對戰了吧,他也沒有佔據上風。所以如果魯智深要跟武松對上的話,一般情況下會輸。


一覽眾河小


在水泊梁山,武松和魯智深是一對難兄難弟,也是關係最親近的,要說他們兩人誰能打贏誰,還真難說,我們不妨給他們安排幾場“擂臺”。

不過事先申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哦!

01
從梁山排名來看,魯智深似乎略勝一籌

魯智深排第十三位,星號天孤星,他是步軍十頭領之首,武松緊排其後,位列梁山十四,星號天傷星,職務為步軍頭領。

不過這個排名很難說明武功的高低,魯智深和武松是一同從二龍山過來的加盟友軍。二龍山的老大是魯智深,老二是楊志,老三才是武松。考慮這層關係,梁山排名中把魯智深排在武松前面是情有可原的。

02
打出個人品牌的“第一拳”,武松打虎影響更大

魯智深原在渭州小種的經略府擔任提轄官,人稱魯提轄,他一出場就大打出手,三拳兩腳打死欺男霸女的屠夫鄭老闆。那鄭老闆原也是會些拳腳功夫的,在魯提轄的拳頭之下就成了強弩之末。

魯智深這一拳,雖然給自己惹來人命官司,卻在觀眾心目中打出了個人威風!

那武松呢?武松的“第一拳”自然就是打虎了。在回清河縣尋親的路上,見酒家有“三碗不過岡”招牌,連喝十八碗酒,在景陽岡乘醉打死猛虎一頭,由此聲名鵲起。

所以,論個人品牌的“第一拳”,自然是武松給人印象更加厲害,畢竟兩人打死的,一個是猛虎,一個是屠夫,不可同日而語啊。

03
論力氣,魯智深蠻勁更大,“扳手腕”這一場肯定武松要輸

魯智深同志在大相國寺酸棗門外岳廟菜園子做“菜頭”的時候,一次與一群潑皮飲酒,卻被門外綠楊樹上傳來的鴉叫聲攪了興致。他被吵得心煩,便趁著酒興,將那株綠楊樹連根拔起,嚇得眾潑皮皆拜倒磕頭,尊稱其是“真羅漢”。

武松也有類似的表演。在施恩家裡,施恩擔心他不是蔣門神的對手,武松聽了心中不服,雙手一勾,一舉,舉起門前一座七八百斤的石獅子。

按常理來說,魯智深倒拔楊柳,少說也要千把斤力氣,這一出,武松佔了弱勢。

因此,若是二人友好地來一場“扳手腕”,魯智深獲勝的幾率要大。

04
論機敏和心機,武松要勝

比武,比的不僅僅是蠻力,比的是心機、手段,除了傻力氣,還要機敏。這一點上武松是更勝一籌的。

同樣是在十字坡孫二孃的店裡,兩人的不同遭遇可見一斑。

魯智深路過孟州十字坡。孫二孃見魯智深生得肥胖,便用藥酒將他麻翻,正要剁成人肉饅頭餡,幸虧張青趕回來將他救醒。看得出來,魯智深雖然常在江湖走動,卻是個直男,大老粗,一點防備心理都沒有。

武松路過十字坡酒店,卻一眼識破了母夜叉孫二孃的蒙汗藥酒,通過巧妙設計,將孫二孃捉住。所以,武松同志城府深啊!

05
論戰場上的實戰功夫,武松是真正的九段高手,而魯智深好像輸的場合比較多

先看魯智深的實戰功夫:

  • 在瓦罐寺,魯智深與崔道成、丘小乙打鬥,打了不到四十合便抵擋不住僧道二人的聯手,只得落荒而逃。

  • 魯智深在二龍山林中碰到楊志,二人言語不和,動手廝打,連打四五十合不分勝敗。

  • 呼延灼大戰魯智深、楊志,連鬥一天都未分勝負。

  • 攻打東昌府時,魯智深與武松、孫立等一同押運糧草,引誘張清出城劫糧,卻被張清用飛石將光頭打得“鮮血迸流”。

  • ......

再看武松的實戰功夫:

  • 武松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這一場場都是精彩的表演,令人拍案叫絕。

  • 徵遼與兀顏光的決戰中,武松攻破太陽陣,一刀砍斷耶律得重的馬頭,將其擊殺。

  • 徵田虎中,武松一刀砍死沈安。

  • 攻打方臘的蘇州時,武松砍死三大王方貌。

  • 攻打杭州時,武松見魯智深單挑鄧元覺分不出勝負,上陣支援,在追趕鄧元覺時,武松又一刀砍死杭州24將之一的貝應夔。

  • ......

06
還有一點,看兩人功夫的發揮,還要看喝沒喝酒

魯智深喝了酒以後,基本上就是胡鬧,而武松喝了酒那功夫更加了得——下不得地!

在五臺山,魯智深有兩次發酒瘋:

  • 第一次偷著出去喝酒,喝醉了不讓進,便直接打進山門,一路打到藏殿。監寺召集寺中火工、雜工等二三十人,要教訓魯智深,卻被他打得狼狽逃竄。

  • 第二次,到山下酒館買酒喝,回山途中酒勁發作,練起拳腳,竟將半山亭撞坍半邊。回來不讓進山門,魯智深先是打壞門外的兩尊泥塑金剛,打進山門後又大鬧禪堂,引發“卷堂大散”,一直打到法堂下,最終智真長老出面方才將其喝止住。

再看武松,好像是酒神,越喝越帶勁:

一是在打虎那一段,別人“三碗不過岡”,武松同志連喝十八碗酒,在景陽岡乘醉打死猛虎,憑的就是酒勁。

二是醉打蔣門神一段,從施恩家到快活林,每遇到一家酒店他就喝三大碗,路上少說也有十二三家酒店,數一數武松同志一共喝了多少碗。

越是喝得醉,功夫越是發揮得好,不誤事,這也是武松武功高於魯智深之處啊!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若是扳手腕、比蠻勁,估計武松比不過魯智深,若是論武功,只要武松肯出手,那胖和尚魯智深估計不是武松對手啊!


麓風軒


在互聯網上,武松被一些沒讀過什麼書的網民吹捧為梁山實戰第一人,莫說魯智深,連盧俊義都不是他對手。

有點文史常識的網友都知道,《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不是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而是由歷代雜劇、評話、民間故事整理改編而成的,因此沒有標準的版本。比如張國良先生的三國、袁闊成的水滸系列評書,裡面的人設和故事跟小說相比,更加豐富多彩,更具傳奇色彩。

我老家有個鄰居長輩,他家解放前開茶館的,天天有評書,所以作為曾經的少東家,他滿肚子的故事。按照老底子“娛樂圈”的人設,水滸主要人物有四個——宋江、林沖、魯智深、武松,每人都有十回章節篇幅的故事,所以又稱宋十回、林十回、魯十回、武十回。評書藝人在茶館說書,極少會說完整部“水滸”,更多的是花十天半個月說個“十回”或者來個時遷大鬧大名府的故事。老底子的民間藝人,極少會在一個地方呆幾個月。

在各種評書、故事版本里,魯智深都是武松的師父之一。魯智深有三大絕技:鐵布衫、瘋魔杖、醉八仙。武松也有三大絕技:醉八仙、鴛鴦連環腿、雙刀術,期中醉八仙學自魯智深,雙刀術學自周侗,鴛鴦連環腿乃自己修煉的。武松有“四不及”,招數不及西門慶、力氣不及蔣門神、輕功不及李二僧、計謀不及宋公明。

在小說《水滸傳》裡,武松與魯智深沒有交過手,無法準確判斷誰強誰弱。在評書和民間故事裡,兩人交過手,具體原因記不得了,好像武松有誤會,不聽魯智深勸,魯智深為了教育他,兩人動手了。結果魯智深一杖砸下,武松雙刀架住,魯智深一運功,瘋魔杖一壓,武松雙臂痠麻。兩人的差距猶如三俠五義裡,北俠歐陽春與錦毛鼠白玉堂之間的差距。我甚至懷疑,評書裡兩人的人設,就是參考了三俠五義。

現在網絡上有個好玩又好笑的現象。很多網民缺乏基本的文藝欣賞能力,常常被小說、影視劇帶溝裡去,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潛意識裡把自己想象稱作品中的人物。最典型的就是倚天屠龍記裡的楊逍,因為人設有魅力,所以他的武力值被一些網民莫名其妙地拔高,甚至認為單打獨鬥不亞於玄冥之一,完全不顧小說原著的人設。同樣,網民們吹捧武松也是因為代入感,水泊梁山最討人喜歡的,也就是武松了,所以莫名其妙出現了武松“生死戰”無敵、實戰第一這麼無厘頭的看法。



江南俗士1972



首先,我們必須把武松和魯智深看作實力相當才可能有下一步的細緻比較。如果只因為兩人出身不同,先入為主,把武松看作是一個十八線胡蒙亂打的小混兒混兒,而魯智深在野戰部隊因為戰功做到過關西五路廉訪使,那沒法兒比。

平等的視角下,我認為,如果是兩人身陷絕境以命相博的話,多半武松會勝出。

武松在整部水滸中面臨絕境時的表現就像是現在荒野求生節目中的貝爺,屬於行業內的排頭兵,南波灣。

可以說,武松就是智慧、力量和技術的完美結合體。

只要是他全力以赴要做的事,無一不成功,而且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完美無缺。

比如替哥哥武大郎報仇時,殺西門慶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婦時的有理有力有節。

比如為施恩重奪快活林,醉打蔣門神時的成竹在胸,遊刃有餘。

比如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時的狠辣決絕。

特別是還要拿出來說一次的景陽岡打虎,這是一個困境中激發出武松百分之一百二,甚至百分之二百戰鬥力的案例,令人拍案叫絕。



相對而言,魯大師除了在力量這個參數上稍稍佔優外,在智慧和技術方面明顯低於武松。

不可否認,他在東京酸棗門外菜園裡拔那棵垂楊柳的力量應該要比武松在孟州拋石頭的力量足。

他也有三拳打死鎮關西的一波流操作,經常有和一流高手打個五,六十合不分勝負的表現。

但是,更多的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冒失行為。

比如在瓦罐寺,輕易的就讓崔道成忽悠了,最後竟然因為餓被崔,邱二人追著打,這個畫面想起來是不是有點兒搞啊。

還有不分青紅皂白,就和史進,楊志亂打一氣白白浪費體力的行為。

更有因為莽撞,且不聽武松苦苦勸告,隻身去華州救史進,反被賀太守輕易下套活捉的表現。

高手對決中,他這些性格和思維上的缺陷,很可能會遭受致命的打擊,所以,我覺得武松的贏面會大一些。


田獲三狐


武松出場是在柴進府上,當時武松和宋江可謂心心相惜,而武松自上了二龍山之後,卻和魯智深成了一世過命的兄弟,可以說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除了二人性格相投外,平時的武藝切磋應該也是互相佩服,共同提高。這樣來看,武松和魯智深都是步下功夫,只在伯仲之間。

當然,這個問題是武松和魯智深一定要分出高下,那隻能從倆人的故事中尋找些線索分析一下。

運氣會影響到武松和魯智深的對戰。

魯智深應該是水滸英雄中,犯殺戒,奔走江湖,直到圓寂,運氣最好的一位。

魯智深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前在小種經略提轄任,打死鎮關西后,魯智深並未被抓,而是被趙員外捐在五臺山智真大師處出家為僧,後又被智真推薦到東京大相國寺看守菜園。

魯智深是因為野豬林義救林沖,並一路保護林沖,而被高俅所忌,只能流亡江湖。

魯智深招安後,徵遼徵方臘,不僅能夠全身而退,而且最重要的,得道高僧智真長老對魯智深的影響可謂深遠,最終,魯智深才能放下紅塵,在六合寺出家“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武松雖然徵方臘失去一臂,但也跟著魯智深在六合寺出家,八十歲高壽終老六合,這不能不說是魯智深的運在武松身上的轉化。

所以,就運氣而言,如果兩位對戰,過程中魯智深可能會佔些上風。

心思縝密有可能讓武松和魯智深的對戰一招見勝負。

武松因殺人避罪,一直在江湖漂泊,雖然亡命天涯,但也養成了觀察縝密,防範自我保護意識強的性格特徵。

武松打虎並不是靠蠻力,雖然喝的有點上頭,但起初幾個回合,武松只是躲避觀察,雖然因為驚慌打折了哨棒,但其意識清醒,看準時機才能把猛虎打死。

武大郎被潘金蓮、西門慶所害,官府投告無果,武松召集了相鄰,收集了潘金蓮西門慶謀害親夫的證據,才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投案,這樣做,一個有相鄰等人證明,不至於死罪,只要不死,武松就有迴旋的餘地。

武松的處理不可謂不縝密,也保護了自己。

武松發配,在張青和孫二孃的黑店,武松並未喝孫二孃蒙汗藥酒,這是武松多年行走江湖養成的觀察和謹慎習慣。

我們再來比較下魯智深,同在孫二孃的黑店,魯智深就沒有任何防範意識和縝密觀察,直接被孫二孃放倒。

魯智深運勢上比武松好,武松在細節觀察和防範意識上比魯智深強,這些優勢和劣勢都會反饋在兩個武藝在伯仲的高手之間的對決中,但至於誰能勝,誰會敗,又有什麼重要的呢?

武松和魯智深前半生顛沛殺伐,後半生青燈古佛,無疾而終,比起大部分死在徵方臘過程中的梁山好漢,才是最讓人羨慕的。

我是布衣之徐,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布衣之徐


水滸傳裡好多梁山好漢都沒有說明師從何人。武松和魯智深肯定是有師傅傳承的,只不過書中沒有交待。不然武松和魯智深怎麼會成為步戰一流高手?

一、這兩人共同特點就是天生神力

武松使的是雙刀,從兵器上看不出武松有多少過人之處,但景陽崗酒後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就顯出了武松的不凡。要知道這是在醉酒狀態下,雖然是被驚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不少,但氣力與不喝酒情況相比還是要弱一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武松還是把老虎打死了,可見其功夫驚人。魯智深用的是八十二斤重的禪杖。就這一兵器成天扛來扛去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受得了的。況且在比武時還要轉動起來,有時會連戰一兩個鐘頭,就這體力也是一流的。所以讓這兩個人在一起比武就是一頭雄獅和老虎的爭鬥。

二、武松的特點是身手敏捷靈活,反應快,雖然使的雙刀重量上不佔優勢,但其靈活的身軀會幫助不少。

武松醉打蔣門神


三、魯智深特點是力大勢沉,那八十二斤重的禪杖砸下來,一般人招架之功都沒有,更不要說交戰了。同時魯智深不 笨重,步伐也是很靈活的,在水滸傳中與楊志,呼延灼交過手,好象還沒什麼人能勝得了他。在跟蹤林沖的一路上,一禪杖把一棵松樹打折了,可見其力量多大。

若是魯智深與武松交手,兩個人分不出勝負。

四、二人比武結果

史書裡有記載武松和魯智深交過一次手,打了半天兩人平手,最後魯智深用出了絕招“鐵牛耕地”,就是用禪杖插進對手兩腿之間,再將禪杖彎起,利用禪杖的向上的彈力,將對手打敗,這一招很厲害,魯智深在跟別人交手,每當使用到這一招,對手一定都會落敗。與武松交手時,正好武松的步伐適合魯智深絕招使用的時機,眼看禪杖進入武松兩腿之間,武松就要失敗,武松急中生智,用雙刀叉住魯智深禪杖,但武松還是被彈到了空中,只要魯智深一舉禪杖,武松就得被戳個洞。但武二爺何等人也,空中一個筋頭,將自己跳出數仗,化解了魯智深的絕招。至此,魯智深和武松成為了好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