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智能自主駕駛可以實現嗎?

志強先森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與此同時,5G基站的建設正在加速推進,今年年底有望建成15萬座。再過幾個月,很多地區的消費者就能正式用上5G網絡了。

5G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它會帶給我們什麼?更快的網速?更低的延遲?更清晰的通話質量?實際上,通信只是5G的基礎功能,5G之所以如此重要,甚至成為了中美貿易爭端的焦點,是因為5G將帶來萬物互聯的革命。

在5G時代,我們身邊的所有帶電的設備都有可能接入網絡,並與其它設備共享自己的信息。我們在超市裡可以隨時查看家中冰箱裡有什麼,在車裡可以提前知道前方几個路口是紅燈還是綠燈,我們的生活方式將會因為5G而發生巨大的變化,各行各業也將因為5G而迎來大量的機遇。

汽車是5G應用的重要場景。在4G時代,我們對車聯網的理解是車載娛樂系統,而在5G時代,車聯網意味著V2X(Vehicle to X,車聯萬物)。當車輛與整個交通系統互聯(包括但不限於其他交通參與者、交通信號燈、道路信息),每輛車都能實時獲取周圍車輛的速度、轉向信息,從而能避免事故的發生;每輛車也都能獲取實時路況信息,交通管理系統可以根據實時路況調整交通信號,從而大幅減少擁堵。

5G技術將對自動駕駛帶來極大的幫助。現在主流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完全依賴車輛自身的感知能力,車上必須搭載價值數十萬元的激光雷達等一系列傳感器,然而探測的距離和精度依然有待提升。同時,視野盲區和其他車輛的不可預估性都意味著風險的存在。

在獲得5G技術的助力之後,在很多情況下車輛不再需要去主動感知其他車輛,因為對方的信息早就通過網絡傳到了你的車上,你和你的車不需要看到它,就能知道它的存在。在這樣的“上帝視角”下,傳感器的重要性大幅降低了,但自動駕駛卻因此更簡單、更便宜,也更可靠、更安全。

目前,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或多或少都在效仿美國的Waymo、Cruise等行業領軍企業。但是在未來 ,得益於中國在5G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中國的自動駕駛一定會和5G技術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國內已經有公司在沿著這條路線展開研發,中智行就是其中之一。

中智行剛剛成立滿一週年,它致力於把5G和AI技術滲透到自動駕駛駕駛技術的感知、智能規劃、雲地精圖、邊緣車控、系統安全等各個方面,從而極大提升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算法、算量和算力。目前,中智行已完成5GAI自動駕駛紅旗車隊的組建,在南京、海南、長春三地也開展5GAI自動駕駛的路測,並且在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進行了動態演示。近日,中智行宣佈和明確了其“中國5GAI新一代自動駕駛戰略”:

第一,從技術層面,中智行將通過5G與AI的深度融合,推動更安全自動駕駛在中國的落地,同時反向推動中國5G和AI產業的發展;

第二,藉助5GAI新一代自動駕駛,推動中國高科技、汽車製造、電信運營、交通出行四大行業的深度融合;

第三,通過5GAI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佔據全球自動駕駛技術和普及的制高點,從而確立自動駕駛的“中國標準”,讓“中國式自動駕駛”成為世界更安全、更先進的自動駕駛行業標準。

中智行認為,5GAI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或可在兩年內實現技術突破,第三年內實現商用和落地的嘗試,第四年以後實現大規模的應用突破,從而真正實現新一代無人駕駛在中國的落地。


錘爆槓精


其實,自主駕駛已經實現了。

如今,可自主駕駛的,有乘用車、農用機具車、有軌客車等等。

可是,5G的到來,難道就是自主駕駛應用的決定性因素嗎?


5G真能助力自主駕駛?

可能,你最關心的是個人乘用車的自主駕駛,而且是全路況下的自主駕駛。

談到自主駕駛,很多人會想到‘特斯拉’的自主駕駛。

‘特斯拉’的自主駕駛,卻是讓人著實體驗了一把未來科技。

不過,這僅僅只是‘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距離自主駕駛還有距離。

‘特斯拉’的自主駕駛,並沒有依靠5G運行。

其實,不僅僅是‘特斯拉’。

只要是安裝了自主駕駛系統的車輛,都能實現自主駕駛。

而且自主駕駛的技術不必特斯拉弱。同樣的也不需要5G支持。

除了,乘用車,一些農場裡的農業機具,也是可以自主駕駛。

許多農業收割機、耕作機具,都是可以自主駕駛,進行農耕作業的。

這些機具的運行,往往2G、3G甚至是,像對講機那樣的無線電通信都能實現自主駕駛。


制約‘自主駕駛’應用的因素又是什麼呢?

制約因素1、路況識別技術

眾所周知的‘特斯拉’的自主駕駛技術,在業內是有一定地位的。

對於標線清晰,道路輪廓明朗的路面,也就是說,類似下圖這樣的‘制式路面’自主駕駛是可以完全勝任的。

對於,下圖這樣的路況,人都需要想一想才能決定往哪走的路。

自主駕駛系統,是無法駕駛的。

也就是說,要實現完全自主駕駛,就目前的路況識別技術,必須先對交通環境‘格式化’,用自主駕駛足夠安全的格式,來規劃交通環境。讓這些車,像玩具一樣,在一個‘盒子’裡跑。

制約因素2、人類情感的接受

自主駕駛,對駕駛人能夠達到人力解放,但是對於乘坐者和其他交通參與者來說,情感上是難以完全接受的。

要知道,有交通,一定有交通事故,無論事故的幾率再低,只要存在,一定會發生。

自主駕駛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相應的法律條款和責任認定將是讓人類頭疼的難題。

如果,自主駕駛,出現人受傷或者逝世,是駕駛員負責還是汽車公司負責?

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的自主駕駛,實際名稱是‘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說明書中,明確要求,需要人為駕駛或人為監督駕駛並干預。

如果,真要‘特斯拉’來承擔責任,可能這個品牌早就倒閉了。

制約因素3、導航及定位技術

用過導航駕駛的人都知道,導航不能100%信任,就連交警也建議,導航只能作為輔助信息,主要判斷要以道路標示為準。

再有,現在的定位技術,民用級別的精度,在20米~200米的誤差範圍,尤其在隧道或者橋下,定位誤差可能還會更大。

如果讓自主駕駛系統,來以此進行駕駛引導,開進坑裡的可能性,遠比飛機空難大成千上萬倍。


總的來說,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即使進入了5G時代,自主駕駛,仍然是需要工程師們繼續奮鬥的事業。


機電匠


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現在已經實現,現在一些高檔汽車都有這個功能。

近日,日本表示:拆解Model 3發現,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至少領先行業6年。《日經亞洲評論》對特斯拉旗下一款最平民價格的Model 3進行了拆解,事後總結時表示:雖然特斯拉整體並沒有太驚人的地方,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毫無疑問是保證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中能夠保持快速成長的最大武器,其技術至少領先行業6年。


據悉,“Hardware 3”是特斯拉自行研發的智能AI芯片,從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特斯拉旗下所有車型包括Model 3、Model S、Model X等新車全部搭載“Hardware 3”AI智能芯片,再輔助配置相應的軟件從而讓特斯拉的智能系統更加完整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以及車內所有的娛樂影音系統,均由車內的AI電腦系統操控。這種以電腦為核心的智能駕駛平臺,未來將會成為能否把汽車變成更智能、功能更多、處理更龐大資訊業務的關鍵。


影視唐城


這個問題智能電動汽車已經著手在研發這類技術了,自動駕駛功能要給予許多因素的介入,需要道路數據收集(小鵬汽車G3現有的“有鵬出行”網約車);

利用中控大屏進行統一化管理(可以方便的控制方向盤位置、座椅位置、車燈開關、車窗升降、空調設定、駕駛風格、智能相機等);

智能驅動系統(重點電池密閉及溫度問題);

所以說5G其實只是單純實現自動駕駛的輔助功能,自動駕駛需要有快速準確的反應,加上各項黑科技的相結合,自動駕駛未來不是夢





黑綠豆


理論上和技術上都已經完全可行了,國內和國外的很多廠商都已經有了完整的解決方案,目前只有個別極端困難,比如鬼探頭等事故的避免,還需要大數據的學習,總之絕對會實現的,只是時間問題。


西安老柯


可以實現,等5G基站大面積建設覆蓋後應用會速度發展。


新奇專屬


我想這個是完全可以的


用戶4300890078198568


未來5G網絡時代,汽車智能自動駕駛是可以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