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智能自主驾驶可以实现吗?

志强先森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与此同时,5G基站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今年年底有望建成15万座。再过几个月,很多地区的消费者就能正式用上5G网络了。

5G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它会带给我们什么?更快的网速?更低的延迟?更清晰的通话质量?实际上,通信只是5G的基础功能,5G之所以如此重要,甚至成为了中美贸易争端的焦点,是因为5G将带来万物互联的革命。

在5G时代,我们身边的所有带电的设备都有可能接入网络,并与其它设备共享自己的信息。我们在超市里可以随时查看家中冰箱里有什么,在车里可以提前知道前方几个路口是红灯还是绿灯,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因为5G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也将因为5G而迎来大量的机遇。

汽车是5G应用的重要场景。在4G时代,我们对车联网的理解是车载娱乐系统,而在5G时代,车联网意味着V2X(Vehicle to X,车联万物)。当车辆与整个交通系统互联(包括但不限于其他交通参与者、交通信号灯、道路信息),每辆车都能实时获取周围车辆的速度、转向信息,从而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每辆车也都能获取实时路况信息,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时路况调整交通信号,从而大幅减少拥堵。

5G技术将对自动驾驶带来极大的帮助。现在主流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完全依赖车辆自身的感知能力,车上必须搭载价值数十万元的激光雷达等一系列传感器,然而探测的距离和精度依然有待提升。同时,视野盲区和其他车辆的不可预估性都意味着风险的存在。

在获得5G技术的助力之后,在很多情况下车辆不再需要去主动感知其他车辆,因为对方的信息早就通过网络传到了你的车上,你和你的车不需要看到它,就能知道它的存在。在这样的“上帝视角”下,传感器的重要性大幅降低了,但自动驾驶却因此更简单、更便宜,也更可靠、更安全。

目前,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或多或少都在效仿美国的Waymo、Cruise等行业领军企业。但是在未来 ,得益于中国在5G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中国的自动驾驶一定会和5G技术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国内已经有公司在沿着这条路线展开研发,中智行就是其中之一。

中智行刚刚成立满一周年,它致力于把5G和AI技术渗透到自动驾驶驾驶技术的感知、智能规划、云地精图、边缘车控、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从而极大提升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算法、算量和算力。目前,中智行已完成5GAI自动驾驶红旗车队的组建,在南京、海南、长春三地也开展5GAI自动驾驶的路测,并且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进行了动态演示。近日,中智行宣布和明确了其“中国5GAI新一代自动驾驶战略”:

第一,从技术层面,中智行将通过5G与AI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安全自动驾驶在中国的落地,同时反向推动中国5G和AI产业的发展;

第二,借助5GAI新一代自动驾驶,推动中国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运营、交通出行四大行业的深度融合;

第三,通过5GAI新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占据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和普及的制高点,从而确立自动驾驶的“中国标准”,让“中国式自动驾驶”成为世界更安全、更先进的自动驾驶行业标准。

中智行认为,5GAI新一代自动驾驶技术或可在两年内实现技术突破,第三年内实现商用和落地的尝试,第四年以后实现大规模的应用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新一代无人驾驶在中国的落地。


锤爆杠精


其实,自主驾驶已经实现了。

如今,可自主驾驶的,有乘用车、农用机具车、有轨客车等等。

可是,5G的到来,难道就是自主驾驶应用的决定性因素吗?


5G真能助力自主驾驶?

可能,你最关心的是个人乘用车的自主驾驶,而且是全路况下的自主驾驶。

谈到自主驾驶,很多人会想到‘特斯拉’的自主驾驶。

‘特斯拉’的自主驾驶,却是让人着实体验了一把未来科技。

不过,这仅仅只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距离自主驾驶还有距离。

‘特斯拉’的自主驾驶,并没有依靠5G运行。

其实,不仅仅是‘特斯拉’。

只要是安装了自主驾驶系统的车辆,都能实现自主驾驶。

而且自主驾驶的技术不必特斯拉弱。同样的也不需要5G支持。

除了,乘用车,一些农场里的农业机具,也是可以自主驾驶。

许多农业收割机、耕作机具,都是可以自主驾驶,进行农耕作业的。

这些机具的运行,往往2G、3G甚至是,像对讲机那样的无线电通信都能实现自主驾驶。


制约‘自主驾驶’应用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制约因素1、路况识别技术

众所周知的‘特斯拉’的自主驾驶技术,在业内是有一定地位的。

对于标线清晰,道路轮廓明朗的路面,也就是说,类似下图这样的‘制式路面’自主驾驶是可以完全胜任的。

对于,下图这样的路况,人都需要想一想才能决定往哪走的路。

自主驾驶系统,是无法驾驶的。

也就是说,要实现完全自主驾驶,就目前的路况识别技术,必须先对交通环境‘格式化’,用自主驾驶足够安全的格式,来规划交通环境。让这些车,像玩具一样,在一个‘盒子’里跑。

制约因素2、人类情感的接受

自主驾驶,对驾驶人能够达到人力解放,但是对于乘坐者和其他交通参与者来说,情感上是难以完全接受的。

要知道,有交通,一定有交通事故,无论事故的几率再低,只要存在,一定会发生。

自主驾驶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相应的法律条款和责任认定将是让人类头疼的难题。

如果,自主驾驶,出现人受伤或者逝世,是驾驶员负责还是汽车公司负责?

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的自主驾驶,实际名称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说明书中,明确要求,需要人为驾驶或人为监督驾驶并干预。

如果,真要‘特斯拉’来承担责任,可能这个品牌早就倒闭了。

制约因素3、导航及定位技术

用过导航驾驶的人都知道,导航不能100%信任,就连交警也建议,导航只能作为辅助信息,主要判断要以道路标示为准。

再有,现在的定位技术,民用级别的精度,在20米~200米的误差范围,尤其在隧道或者桥下,定位误差可能还会更大。

如果让自主驾驶系统,来以此进行驾驶引导,开进坑里的可能性,远比飞机空难大成千上万倍。


总的来说,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即使进入了5G时代,自主驾驶,仍然是需要工程师们继续奋斗的事业。


机电匠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现在已经实现,现在一些高档汽车都有这个功能。

近日,日本表示:拆解Model 3发现,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至少领先行业6年。《日经亚洲评论》对特斯拉旗下一款最平民价格的Model 3进行了拆解,事后总结时表示:虽然特斯拉整体并没有太惊人的地方,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毫无疑问是保证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中能够保持快速成长的最大武器,其技术至少领先行业6年。


据悉,“Hardware 3”是特斯拉自行研发的智能AI芯片,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特斯拉旗下所有车型包括Model 3、Model S、Model X等新车全部搭载“Hardware 3”AI智能芯片,再辅助配置相应的软件从而让特斯拉的智能系统更加完整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以及车内所有的娱乐影音系统,均由车内的AI电脑系统操控。这种以电脑为核心的智能驾驶平台,未来将会成为能否把汽车变成更智能、功能更多、处理更庞大资讯业务的关键。


影视唐城


这个问题智能电动汽车已经着手在研发这类技术了,自动驾驶功能要给予许多因素的介入,需要道路数据收集(小鹏汽车G3现有的“有鹏出行”网约车);

利用中控大屏进行统一化管理(可以方便的控制方向盘位置、座椅位置、车灯开关、车窗升降、空调设定、驾驶风格、智能相机等);

智能驱动系统(重点电池密闭及温度问题);

所以说5G其实只是单纯实现自动驾驶的辅助功能,自动驾驶需要有快速准确的反应,加上各项黑科技的相结合,自动驾驶未来不是梦





黑绿豆


理论上和技术上都已经完全可行了,国内和国外的很多厂商都已经有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只有个别极端困难,比如鬼探头等事故的避免,还需要大数据的学习,总之绝对会实现的,只是时间问题。


西安老柯


可以实现,等5G基站大面积建设覆盖后应用会速度发展。


新奇专属


我想这个是完全可以的


用户4300890078198568


未来5G网络时代,汽车智能自动驾驶是可以实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