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次疫情寫一篇文章,題目怎麼寫好呢?

用戶7434137922489


不是題目怎麼寫更好的問題!而是根據您的素養修為,在這次疫情中您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思考了什麼。這些問題確定了,素材自然就有了,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題目也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


六季如歌


用這次疫情寫一篇文章,題目這樣寫較好:

1.眾志成城戰疫情(此題目是我寫的詩);

2.紅盾贊(此題目是我寫的詩);

3.白衣頌歌;

4.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可加副標題);

5.時間就是生命;

6.向軍人致敬;

7.向逆行者致敬;

8.萬眾一心迎挑戰;

9.強大的祖國;

10.用愛挽救生命;

11.強大的祖國(副標題:火神山、雷神山誕生記);

13.李文亮醫生一路上好;

14.我上,因為我是黨員;

15.最美的勒痕;

16.願天堂沒有病痛;

17.祖國我愛你;

18.最值錢的禮物——口罩;

19.逆行者讚歌;

20.最可愛的人(可加副標題,如白衣天使,兵哥哥等等);



孫彥博


寫文章重點看你要反映疫情的那個方面,然後在考慮題目。此次疫情發生在武漢,通過武漢蔓延全國。所以文章要表達內容很多,比如奮戰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為此次疫情保駕護航的工作人員,為此次疫情捐贈的愛心人士,還有全國人民戰勝此次疫情的決心與鬥志等等。我總結了如下七個方面的文章題目:\r

一、表達反映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的文章題目:\r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90後在行動”\r

“讓青春閃耀未來”\r

“踐行青年使命,譜寫青春華章”\r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r

“疫情當前,責任在肩”\r

“致敬“逆行者””\r

“最美“逆行者””\r

“千里馳援,可歌可泣”\r

“哪裡有疫情,哪裡有醫者”\r

“你們是城市的衛士”\r

“醫者仁心,可歌可泣”\r

“他們不僅是天使,還是戰士”\r

二、反應全國人民共同抗擊,此次疫情的文章題目:\r

“顧全大局,靈活過年”\r

“取消年夜飯,對生命負責\r

“不吃年夜飯,親情不會斷”\r

“維繫親情的不只是年夜飯”\r

“過年,心意最重要”\r

“見屏如見面,不吃年夜飯”\r

“親情重要,但更要考慮健康”\r

“守家不聚會,安心過大年”\r

“今年過年不聚餐,是對生命負責”\r

“不吃年夜飯,親情不會斷”\r

“有一種“愛”,叫少聚會”\r

“少一頓年夜飯,少給國家添亂”\r

“落實行動,做武漢的後援”\r

“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不是武漢”\r

“和武漢站在同一戰線上”\r

“抗擊疫情,不做旁觀者”\r

“堅守腳下的土地”\r

“相信人民的力量”\r

“多難興邦,共克時艱”\r

“有國家做後盾,一定打贏戰“疫””\r

“相信國家,我們能贏”\r

“以制度優勢抗擊疫情”\r

三、反映此次疫情,以武漢為核心的文章題目:\r

“莫讓武漢人雪上加霜”\r

“嚴防疫情擴散,而非排斥武漢”\r

“武漢人”不應成為我們的“假想敵””\r

“武漢加油,防控疫情我們心連心!”\r

“武漢人,是同胞也是同袍”\r

“武漢人不是敵人而是同胞”\r

“莫讓武漢人雪上加霜”\r

“武漢人絕不是洪水猛獸”\r

“內外齊心,武漢挺住”\r

四、反映此次疫情,關於謠言之說的文章題目:\r

“封殺謠言,刻不容緩”\r

“絕不能讓謠言再飛一會兒”\r

“對謠言要堅決說“不””\r

“剷除謠言孳生的土壤”\r

“破除謠言,科學是利器”\r

“謊言只會被真相拆穿”\r

“杜絕謠言,首先要傳遞真相”\r

“打好謠言“病毒”阻擊戰”\r “疫情有毒,網絡謠言更有害!”\r“謠言面前,不做“看客”,要當“劍客””\r

“謠言止於智者” \r

“打擊謠言和公開真相應同步進行”\r

“別因好心做了傳謠者”\r

“打擊謠言,注意方式方法”\r

“解謠言之“毒”,首先要用“法律””\r

“依法治“謠”是重要抗疫舉措”\r

“每次傳謠都是製造恐慌”\r

“初衷好,不代表可以傳謠”\r

“疫情已肆虐,不讓謠言再猖獗”\r

“謠言面前,擦亮雙眼”\r

“辨別謠言,長點心眼”\r

“疫情洶洶,傳謠就是添亂”\r

“打擊謠言,但不宜“棒殺””\r “面對謠言,既要“打”也要“梳””\r “防止謠言,須先教再打”\r

五、反映此次疫情,青年人英勇抗擊此次疫情的文章:\r

“凝聚青春力量,閃耀青春光彩”\r

“不忘初心,閃耀青春”

“青春正飛揚,青年勇擔當”\r

“不負韶華,讓青春在疫情中閃耀”\r

“奮鬥青春,無問西東”\r

六、反映此次疫情,萬眾一心共同抗擊疫情的文章:\r

“眾志成城,履行義務”\r

“同胞一心,其利斷金”\r

“萬眾一心,何懼疫情?”\r

“疫情之下,彰顯人心”\r

“摒棄雙重標準,珍視同胞情誼”\r

“走出“鄰避”困境,多點溫暖真情”\r

“理性看待疫情,別讓武漢人寒心”\r

“抗疫”不能成“恐鄂””\r

“隔離病毒,不隔離人心”\r

“我們懼怕疫情,但不能患“恐鄂”症”\r

七、反映此次疫情發生,有關愛心捐贈情況的文章題目:\r

“疫情前方吃緊,莫讓後方緊吃”\r

“戰疫情而不是變無情”\r

“一千句“加油”,不如一次行動”\r

“武漢人,我們在一起”\r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r

“我們在,武漢就在”\r

“疫情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r

通過此次疫情,湧現出很多華夏兒女,抗擊疫情的可歌可泣,醫務工作者英雄人物和醫務工作者的英雄事蹟。還有很多為抗擊此次疫情捐贈的愛心人士,也有為此次疫情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員,更有我們子弟兵,每當國難之時,都是我們共和國子弟兵,為人民築起新的長城。也充分地體現中國人民戰勝此次疫情的決心,展示了我們炎黃子孫,戰勝此次疫情的鬥志。



琅公


我好早就寫了,我寫的題目是巜誰是最可愛的人》,且已發表在頭條上了。近段時間我在休息之餘,在頭條看到很多關於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一些感人的故事觸碰到了我的心底,自然就想到了此題目。在此把全文粘貼如下:《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新型冠狀病毒這段時間裡,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的淚水情不自禁在眼眶裡打轉著。在此我想把我每天在《頭條》看到的有些事蹟整理出來便於大家讀閱,有一個共同的認知——二零二零年誰是最可愛的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是的,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但是我這裡所表述的是“白依天使”,他們同樣也是我們“最最可愛的人!”

每一次,當災難來臨時,平凡如螻蟻的眾多白衣天使的華夏兒女都敢於挺身而出,十七年前的“非典”如是,十二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如是,而今的“新型冠狀病毒戰”也如是;……

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在疫情爆發後,不顧個人安危,深入武漢,當看到武漢疫情的嚴重情況後流下了男人有淚不輕彈的眼淚,與病毒作戰;年過古稀的李蘭娟院士亦不顧個人安危,奮戰第一線,和病毒殊死搏鬥;同樣的,有好多教授、專家、醫生、護士在這次抗疫鬥爭中,自身被感染達千人之多,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如三十五歲的李文亮、六十二歲林正斌、五十三歲文凌、五十一歲的徐輝……同樣的,還有很多醫療科研工作者,在疫情發生後,別人都感到害怕,想要逃離,他們卻逆向而行,深入疫情。

正月初七,河南周口市扶溝縣人民醫院門前,就有感人的一幕:護士劉海燕想吃家裡包的餃子,9歲的女兒特意給她送去了餃子。

當女兒把餃子送來時,劉海燕擔心自己身上有病毒,不敢讓她女兒靠近。她只能遠遠地站著,安慰女兒:“乖乖,媽是共產黨員,理應站在第一線,待病毒消滅後,媽在抱你……”

有些年輕漂亮的護士,為了工作不受影響,乾脆把一頭漂亮的頭髮剪掉,有的……有的……我一下子無法在此一一列出,太多了。

浙江有10年ICU經驗、10年呼吸科經歷的徐慧連進入ICU後在心裡喊了一聲:我的天!

裡面的病人幾乎都上了純氧,這意味著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平時在ICU,不會遇到整批這樣的患者。對她來說,這是很大的衝擊,內心很沉重。進入重症監護室的第三天,徐慧連遭遇了一次危機。一位60多歲的女患者突然狂躁,扯掉自己吸氧的面罩、硬生生拔斷輸液管,整個人從床上往下滑。

她和5位同行衝過去,想把面罩給病人戴上,這可是要命的事,她本來就缺氧嚴重,沒有面罩後,臉很快變成青紫色。”

病人又踢又打,對著徐慧連他們大喊,“我要醫生,我要10位醫生,讓醫生救我。”

徐慧連大聲說,“我就是醫生,你快把面罩戴上!”病人緊緊地抓住她的防護服。”防護服一旦被扯破,徐慧連就會職業暴露,她不敢用強,順勢和病人一起躺在地上,用手輕輕拍她,以示安撫。眼看著病人的情緒慢慢安定下來,身邊的護士眼疾手快,把面罩給病人戴了上去。朋友:當你讀到這裡的時候,你的心是否和我一樣,心裡油然升起波瀾:“醫生,護士你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吳曉虹本來就有神經性皮炎,每次穿上那套裝備,一熱,一出汗,肩部、脖子就奇癢無比,但也只能忍著。

有些護士皮膚比較嫩,時間一長皮膚都有點爛了。她們從隔離病房出來,都要用酒精棉籤去擦洗耳朵鼻子,那個滋個味,大家可想而知。

下面是我看到一個醫生的發文,摘要一些粘貼如下吧:

巜幫助我們,請善待我們!》

我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的一名醫生。我就是李文亮醫生的同事,雖然未曾有幸與他見過一面。

他,是個英雄!但我們也都不是狗熊!

醫生護士,都是人,而且也重感情。我們有很多同事,因為李文亮的犧牲,很難過,很悲痛。有個20多歲的護士跟我講,李文亮走的那天晚上,她崩潰了,她哭了一夜。有個40多歲醫生跟我講,李文亮比我還小,我如果病了,會不會抗不過來。我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是凡夫俗子,我們也會得病,也會出現心理問題,也會免疫力下降,也會被病毒感染。我們每天要去承受臨床的繁重工作。我們每天冒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去安慰病情恢復不順利的病人,給他們信心。只有我們知道,也許今天的同事,戰友,就有可能成為我們明天照顧的對象。那時需要被安慰的那個人,有可能會變成自己。但我們仍然衝在最前線,堅持,沒有退卻。那個徹夜淚流的護士,第二天仍然會去給病肺的患者打針,換藥,那個忐忑擔心的醫生,第二天仍然會護理他的病人……

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多餘的情緒去悲痛,因為,如果我們都崩潰了,還怎麼去幫助病人?還怎麼去抗擊疫情?……

朋友:當你讀了這段文字,你又有何感想呢,是不是嘴裡自然嘣出一句——“醫生、護士你們是當今最可愛的人?!”

朋友,用不著繁瑣的舉例,你已經可以瞭解了我們的醫生、護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什麼一種品質。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二零二零年的春天,誰是我們最可愛、可敬的人我要大聲的說——“白衣天使醫生!”

筆名:死不悔改,


死不悔妀


嗨,這是原子文化。原子整理為:

1.為了春回大雁歸

出自歌曲《為了誰》:“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歸。”寫本次抗疫類主題的作文,可以用“為了春回大雁歸”做標題,謳歌最美逆行者的敬業態度和奉獻精神——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記得你的樣子;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春回大雁歸。

2.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近日,日本富山縣向遼寧省捐贈1萬枚口罩,箱子上面寫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這幾句話簡潔明快,韻味十足,寫作文可以用。如果主題是眾志成城,一起抗疫,或者感謝和讚美以日本為代表的國際社會對中國抗疫的幫助,就可以用“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做標題。

3.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

“上下同欲者勝”,出自《孫子兵法》,後一句“風雨同舟者興”是後人所加。正所謂“人人慾戰,則所向無前”,只要上下同欲,就沒有過不了的坎,就一定可以戰勝災難,讓這片經歷過磨礪的土地春暖花開,欣欣向榮。

4.抗疫陣前,每個人都應“躬身入局”

“躬身入局”出自於曾國藩的名言:“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意思是面對大事,置身其外議論指點,並無作用,必須參與其中,敢於擔當,才可能做好事情。面對席捲各地的疫情,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應該“躬身入局”,做好分內的事情。如果寫作文要表達這個意思,就可以用“抗疫陣前,每個人都應躬身入局”做標題。

5.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可以用這句話做標題,來讚美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不是長髮飄飄才叫可愛,也不是濃妝豔抹才叫美;那一道道在臉上勒出的血痕也叫美,那隔空給人的擁抱也叫可愛。你的樣子我們銘記在心,你的精神我們世代傳唱,你的勇氣我們繼承發揚,因為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讓14億人都成為你的樣子,我們就能在春暖花開之時,看到你脫下防護服、揭開口罩露出燦爛的笑容。

6.為被需要,所以勇往直前

適用於讚美和謳歌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除了醫生護士,還包括一線防疫人員、後勤服務人員等等。總之;疫情發生時,衝到前線,為抗疫做貢獻的人,都是最美逆行者。寫作文謳歌和讚美這群人,可以用“因為被需要,所以勇往直前”做標題。

7.行者可貴,順行者可贊

逆行者是奮鬥在抗疫一線的人,順行者是服從安排呆在家裡自我隔離的人。這場“戰役”裡的每個人,處於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但為了戰勝它,都在盡力付出,都極不容易。寫抗疫主題作文,如果立意是眾人參與、各司其職,可以用"逆行者可貴,順行者可贊”做標題。

8.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危機之中,往往孕育著希望。耕耘希望,常常會收穫夢想。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 ,沒有一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如今初春的暖陽已然照耀在田野之上,萬物復甦,處處皆是繁忙的景象。只要我們拋除雜念、堅定信心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則必將迎來暖陽遍地,春暖花開。

9.壓不垮,春天-定來

寫抗疫類作文,可以用這句話做標題,表達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決心和意志。這種決心和意志,會給我們莫大勇氣,讓我們堅信抗疫必然勝利,暖陽遍地、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10.戰“疫”,同“屏”共振

這個標題,適用於寫抗疫中互聯網的作用。面對疫情, 互聯網及時發佈闢謠消息, 穩固輿情;淘寶、京東平臺整頓違規漲價的商家.穩定物價;線上教育開展網上教學,為不能出門的孩子提供學習的途徑總,如果寫作文立意涉及這方面,就可以用“同心戰‘疫,同‘屏共振"充當標題。


原子文化


疫情是文化照妖鏡:日本“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國人“這個雜種不是人”,我們的文化去哪兒了

作家崔喜軍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前幾天,這句唐詩特別火。武漢發生新冠病毒疫情以後,它被印在日本援助武漢物資的箱子上,已經在輿論場多次刷屏。

近鄰日本在幫助我們時引用兩國交流的典故,讓我們看到了一絲暖意,也感受到了文化共情。日本長屋王寫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時代,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繁榮昌盛之時,這句話也促進了鑑真東渡傳佛法,成就一段佳話。而這位日本貴族寫漢文詩傳回中國,本身也是兩國文化交流的表現。

面對肺炎疫情之時,日本雪中送炭支援醫療物資,這八個字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給善意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氛圍。“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的影響力,是超越文字本身的,也是跟中日曆史和現實關係有關的。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接著,日本又一捐贈物資包裝箱上的文案也火了,被網友盛讚。這句詩詞則引用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句詩一般是用來寄給遠方的好友或心上人,以解相思之情,希望遠方的朋友、戀人不要因為地理原因而對自己的感情有所淡忘。

這幾句唐詩刷屏的背後,是中日文化交流、互相釋放善意的努力,也有日本社會各方協助中國抗擊疫情的因素,從而導致了這句話的火爆,引起了文化雅俗的一番熱議。甚至還有人以此跟“武漢加油”進行對比,說日本人雅、我們俗。其實“武漢加油”同樣是我們情感的真摯表達。疫情襲來,第一反應是給武漢加油,給全國逆行前往武漢的醫護人員加油,這是我們最樸素的情感!

倒是在全國上下掀起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之際,一些抗疫標語十分扎眼,甚至引發海內外的廣泛關注,現實地折射出了國人文化的差距。從各地小區、村口、路上的一些宣傳抗疫標語,隨便舉幾個例子:

“不戴口罩就出門,這個雜種不是人”

“今年到處亂跑,明年墳頭長草”

“故意隱瞞,不主動隔離,斷子絕孫”

“出門不戴口罩,可能就戴孝帽!”

“不戴口罩你試試,試試就逝世!”

“今天聚會圖熱鬧,骨灰盒中樂逍遙”

“這時候你在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向你索命的孤魂野鬼”

還有一條最強硬的標語,也是走紅了網絡:

“出門打斷腿,還嘴打掉牙!”

說實話,看到上述文字的時候,讓人覺得非常尷尬。這就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國人寫出的宣傳口號?如此明晃晃的標語,張牙舞爪、低俗粗暴,甚至滿紙詛咒恫嚇荒唐言。看得人心驚肉跳不假,詛咒式、人身攻擊式的鳴放的確可以嚇唬人,卻掩蓋不住法治意識淡薄和文化素質的低下。

宣傳的目的是要說服人,打動人,起效果。我們不能要求標語都像日本在援助物資上那樣,都寫古典詩詞,更不是對泥石流一樣無情的“土味標語”有成見。但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必須遵守黨紀國法和社會公德,絕不允許用“慘無人道”的標語詛咒人民群眾。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法治社會,這種被稱之為“硬核”的抗疫標語還是堂而皇之出現在了公眾視野之中,頻頻出現在手機微信當中,廣為流傳。這些“硬核”標語,充斥著低俗、狠毒、粗野,喪失了文明、溫情、理性,嚴重影響了基層和國人的形象,汙染了中國的語言文字。

不管怎麼說,相比日本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的高雅, 國人的“不戴口罩就出門,這個雜種不是人” “出門打斷腿,還嘴打掉牙”,都顯得低俗,都顯得國人沒文化。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還比不上日本有文化?我們的文化去哪兒了?

其實出現這個問題不是偶然,是必然,是有根源的。想想近些年來,我們一直強調以市場經濟為中心,文化被看作經濟發展的附屬品,提及文化建設,也是說“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文化的功能被異化,正統的文化被邊緣化。倒是那些新興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披著文化的外衣,粉墨登場,大行其道。京劇藝術家、正統歌唱家、電視主持人、傳統作家都被紛紛打入冷宮,倒是小鮮肉們霸佔了熒屏,這哥那姐迅速走紅;依靠臉蛋上鏡的女明星,偷個稅就好幾億;網絡直播的女主播們,脫衣賣弄搖身一變就成了當紅明星;網絡寫手靠黃色低俗吸引千萬粉絲,製造的垃圾網文卻把他們打造成了億萬富翁。

說到底,文化被金錢綁架了。女明星、小鮮肉、網絡主播、網絡寫手們,這些人能掙錢,就成了文化的象徵。大眾思維也被金錢綁架了,除了上面這些有錢的“文化人”,大眾心目中的偶像是那些大款、富翁,全民向錢看,誰還會拿著文化當回事?國人讓這樣的社會風氣醺陶汙染這些年,失去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的高雅溫情, 只會有“不戴口罩就出門,這個雜種不是人” “出門打斷腿,還嘴打掉牙”的粗野低俗,就不足為怪了。





作家崔喜軍


參考標題: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90後在行動》

《讓青春閃耀未來》

《踐行青年使命,譜寫青春華章》

《凝聚青春力量,閃耀青春光彩》

《不忘初心,閃耀青春》

《青春正飛揚,青年勇擔當》

《不負韶華,讓青春在疫情中閃耀》

《奮鬥青春,無問西東》

《眾志成城,履行義務》

《顧全大局,靈活過年》

《取消年夜飯,對生命負責》

《不吃年夜飯,親情不會斷》

《維繫親情的不只是年夜飯》

《過年,心意最重要》

《見屏如見面,不吃年夜飯》

《親情重要,但更要考慮健康》

《守家不聚會,安心過大年》

《今年過年不聚餐,是對生命負責》

《不吃年夜飯,親情不會斷》

《有一種“愛”,叫少聚會》

《少一頓年夜飯,少給國家添亂》

《疫情之下,彰顯人心》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疫情當前,責任在肩》

《疫情前方吃緊,莫讓後方緊吃》

《武漢加油,防控疫情我們心連心!》

《戰疫情而不是變無情》

《武漢人,是同胞也是同袍》

《摒棄雙重標準,珍視同胞情誼》

《走出“鄰避”困境,多點溫暖真情》

《一千句“加油”,不如一次行動》

《武漢人,我們在一起》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理性看待疫情,別讓武漢人寒心》

《“抗疫”不能成“恐鄂”》

《隔離病毒,不隔離人心》

《落實行動,做武漢的後援》

《莫讓武漢人雪上加霜》

《嚴防疫情擴散,而非排斥武漢》

《武漢人”不應成為我們的“假想敵”》

《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不是武漢》

《武漢人不是敵人而是同胞》

《莫讓武漢人雪上加霜》

《我們懼怕疫情,但不能患“恐鄂”症》

《武漢人絕不是洪水猛獸》

《和武漢站在同一戰線上》

《和自然和諧共處,人類才有出路》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野味饕餮”是拿生命冒險》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敬畏自然,遠離野味》

《必須將野味,徹底逐出餐桌》

《杜絕野味,刻不容緩》

《拒絕野味,從我做起》

《善待野生動物,就是善待自己》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

《拒絕捕食野味,避免慘劇發生》

《“野味”己敲響人類健康的警鐘》

《相比疫情,野味真的不香》

《莫讓悲劇持續上演》

《莫等慘劇發生,才放下吃野味的執念》

《暴戾的人類,會遭到暴戾的懲罰》

《面對野味病毒,還不懸崖勒馬?》

《失控的野味,失控的災難》

《莫讓城池的淪陷,始於舌尖上的淪陷》

《大自然的懲罰往往很殘酷》

《讓飲食文化與時俱進》

《請讓野味遠離餐桌》



一絲事兒


你好,我是花語之戀,您可以“待到櫻花爛漫,我們相約武漢”為題,賦一篇抒情散文。

櫻花,每年3、4月簇擁開放,絢爛多彩,充滿活力,其中武大櫻花歷史悠久,最為著名。就如現在的武漢,雖然深陷疫區,但經全國之力必可共渡難關。相信,經過冬天的考驗,春天一定不會遙遠!





花語之戀


這次疫情有許多值得人思考的地方,寫標題的話應當是考慮切入點的問題,也就是說,哪些文題需要我們思考和反思的。

1.疫情期間的涉法問題探究。

2.疫情管理和緊急情況處置對社會法制發展的啟示

3.緊急狀態和戰時管制的立法研究

4.從疫情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5.社會力量對社會管理的作用

6.疫情期間的人生百態

7.歌頌白衣天使,防疫人員

當然,這些切入點只是想法,做標題有點牽強,但是我認為很多問題是未來需要積極去探究的。


心裡顫動的一點點


在寫這個標題之前,我們要弄清為人什麼去寫?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抓住這個側重點,再來定題目!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活在這個世上,

除了生死,

其他的都是小事。

沒有什麼比生命重要,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好。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錢財再好,好不過生命,

名利再大,大不過健康。

能活著,就是最大的財富,

還活著,就是最好的幸福。

<strong>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身體健康,才是最後的贏家,

愛惜身體,才是正確的選擇。

只有身體健康,才能享受世間一切,

倘若失去健康,錢財物質全是擺設。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賺錢是為了吃喝玩樂,

不是為了看病買藥。

活著是為了享受生活,

不是為了生病奔波。

拿命賺錢,就是笨,

透支健康,就是蠢。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世上最貴的床就是病床,

所以千萬別生病。

世上最苦的糖就是醫藥,

所以千萬別累倒。

好好的活著,健康的過著,

勝過富裕的大款,賽過逍遙的神仙。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人這一輩子,

拼的不是錢,不是房,

而是生命和健康。

活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擁有健康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足。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家永遠最溫暖,

家人永遠最重要。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只要和家人在一起,

心就不會害怕,人就不會孤單。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人性的真善美,不是傳言,

無私奉獻的人,真的存在。

國難當頭,充滿危險,

醫務人員衝鋒在前,

沒有這些偉大的逆行者守護,

哪有我們今日的健康和平安。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人生來來往往,並無來日方長,

生命脆弱短暫,必須懂得珍惜。

趁現在還活著,

想做的事,別拖延,

想見的人,早點見,

別給自己留下終身的遺憾。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身體健康,就是幸福,

一直活著,就是幸運。

好好珍惜剩下的每一天,

用心善待身邊的每個人,

畢竟下輩子太過遙遠,

我們誰也不會出現,

以後再也不會遇見!

根據這些內容,我認為用這樣的名字比較好!《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