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區告別貧困 多措並舉啃下脫貧“硬骨頭”

中新社成都2月20日電 (嶽依桐 賀劭清 王鵬)“這幾年每年都有新變化,縣城有了可以送外賣的跑腿公司,又開了咖啡館、西餐廳。”談及當地發生的變化,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上班的藏族女孩拉姆如是感嘆。

四川省人民政府18日發佈《關於批准敘永縣等31個縣(市)退出貧困縣的通知》,阿壩州黑水縣、壤塘縣、阿壩縣,甘孜州雅江縣、爐霍縣、色達縣等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總人口217萬,藏族人口160萬左右的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受特殊地域地形條件影響,交通曾經是四川藏區脫貧攻堅的“攔路虎”。為了打通民眾出行“最後一公里”,四川藏區聚焦基礎設施短板,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據統計,阿壩州2019年至2021年將啟動實施64個交通項目,總投資達2525億元人民幣,加快紅原機場提升改造,完成九黃口岸機場建設,成蘭鐵路、久馬高速等項目也正在推進中。

隨著四川藏區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阿壩州黑水縣生態旅遊蓬勃發展,不少老百姓端起“旅遊新飯碗”。黑水縣昌德村村民在道路兩側種下鮮花,還聘請了貧困戶擔任生態管護員。

村黨支部書記羅讓介紹,隨著昌德村遊客的增多,預計2020年每位生態管護員的年收入將增加兩三千元。“2017年剛決定發展旅遊時,全村帶獨立衛生間的房屋不到5棟,而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獨立衛生間。”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四川藏區不斷夯實政策支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位於德格、石渠、甘孜、色達4縣交界地區的24個深度貧困鄉鎮曾是全州脫貧攻堅的“硬骨頭”。2018年底,甘孜州印發《關於支持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24個深度貧困鄉鎮加快發展的實施方案》,從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培育、貧困民眾內生動力激發9個方面制定56條政策“乾貨”給予傾斜支持,為24個鄉鎮同步脫貧奔康奠定了堅實政策基礎。

在相關政策支持下,距縣城300餘公里,平均海拔3600多米的德格縣中扎科鄉建起了現代農業園區,園區內一個個大棚整齊排列,各類瓜果蔬菜長勢喜人。年過六旬的村民奪村一說,2019年鄉里人均收入超過9000元,不僅住上新房子、加入合作社,還發展上庭院經濟,生活越來越幸福。

在藏區民眾脫貧過程中,觀念轉變無疑是助力脫貧的“新動能”。在政府的幫助下,德格縣年古鄉真達村村民倫珠巴登2019年積極發展起庭院經濟。他充分利用家庭閒置用地,以自己的住宅院落為“基地”建起了蔬菜大棚,除了自給自足外,還有3600元的賣菜收入,走上投資少、見效快、經營活的致富之路。

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等靠要”到“主動幹”,倫珠巴登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轉變,在他看來,大家盡力幫助自己,自己也應該更加努力。他還激勵其它村民,只有轉變思想觀念,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目前四川藏區不少學校的學生已通過“空中課堂”實現了“雲復課”。為保障調整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四川廣電網絡與甘孜州教體局合作,於2月18日在甘孜地區開通“空中課堂”5套電視直播頻道,同步直播成都數字學校初三、高三直播課堂。通過“空中課堂”直播課,四川藏區學生在家就能聽成都知名學校的優秀老師講課,確保學習進度和效率。

告別貧困,四川藏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近10萬戶農牧民住進藏區新居,30多萬藏區民眾告別點酥油燈時代。四川還加強藏區醫療保障,藉助“一網兩模”新模式,建立華西醫院與甘孜州人民醫院之間的遠程網絡平臺,既使包蟲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又為當地培養出一批有能力的醫生,基本實現包蟲病患者足不出州就能治癒,藏區包蟲病、大骨節病得到有效遏制。(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