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社區防控“總指揮”

“有難事就找楊書記。”這是紅星社區居民的一句口頭禪。他們口中的楊書記,就是長春經開區世紀街道紅星社區黨委書記楊文久。連日來,像楊文久這樣的社區防控“總指揮”,在抗疫一線,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抗疫攻堅“排頭兵”的責任與擔當。

  代購員、保潔員、心理疏導員……在南關區南嶺街道,華陽社區黨委書記周淼不僅要負責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還要隨時為轄區居民代購生活必需品。整天不著家的周淼,時常被9歲的女兒“埋怨”。“媽媽,你又要去哪兒?我也去。”“寶貝,媽媽一會兒就回來。”“騙人,我睡著了你都沒回來。”看似平常的一段母女對話,卻道出社區幹部的無奈與堅守。

  “小書記、大家長”是寬城區柳影街道扶余路社區居民們給社區黨委書記李採的註解。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李採第一時間召集22名工作人員,投入到疫情阻擊戰中。“我是社區領頭人,我必須堅守崗位!”李採說。作為“大家長”,害怕社區裡的弱勢群體沒有人照顧,她挨家挨戶走訪。李採說,困難再多,她也會堅守防控工作前沿。

  36歲的李國晶是南關區自強街道重慶路南社區黨委書記。她是位二胎媽媽。大女兒9歲,兒子剛5個月,面對疫情,李國晶還是選擇在除夕夜回到工作崗位。重慶路南社區轄區商務樓宇多、流動人口多、物流車流多、老舊散小區多,疫情防控工作難度非常大。李國晶帶領社區黨員、志願者探索出了“網格小喇叭”等6種宣傳方式,針對5類摸排對象,通過4級包保工作模式,在轄區內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堅固堡壘。

  聶鳳英是二道區八里堡街道東順社區黨總支書記,11年前,她的丈夫在公安戰線上不幸犧牲,自那時起,她對工作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居家隔離人員有需求,聶鳳英組織人送米送菜;加強小區管控,她連夜組織人員設崗布控……12日下午,正在小區檢測點安排工作的聶鳳英忽然一陣頭暈目眩。為了不耽誤工作,聶鳳英請醫生幫她在辦公室裡打吊瓶。“大家都很疲憊,要是我倒下了其他人又要多分擔一份工作。9月份,我就退休了,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聶鳳英說。

  與共和國同齡的盧乃雲曾是二道區吉林街道安樂社區負責人,如今她的女兒隋洪志又成為吉林街道熱電社區黨委書記。面對疫情,母女二人共同走上了守護社區的抗疫之路。1月23日,接到全員投入戰“疫”通知,母親盧乃雲拍拍女兒的肩膀說:“孩子,媽媽是經歷過‘非典’,知道社區的重要性。”有了家人的支持,隋洪志開始馬不停蹄地佈置社區防控工作。102個單元門714層樓12000多級臺階,隋洪志帶著社區工作人員走了2遍,每一次隋洪志都衝在最前面,因為她知道社區當家人必須作好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