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適合種植生薑嗎?生薑對生長條件有要求嗎?

魏大磊生活錄


生薑對溫度的要求

生薑在不同生長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種姜在16℃以上便可打破休眠期開始發芽生長,但直到溫度20℃時,仍生長較慢。在22~25℃時,發芽速度適宜,發出的幼芽比較肥狀;但在28℃以上高溫時,幼芽雖然長得快,但比較細弱,不夠肥壯。莖葉生長期在20~28℃時最適宜:溫度低於20℃,生長緩慢,葉片不舒展,枝節較短;高於28℃時,枝葉生長快,但不健壯。

根據以上生薑在生長中對溫度的要求:河北地區種植生薑,在地溫達到16℃以上時要及時栽植(一般在4月中旬)。以達到無霜期135天以上的標準。當然要提前催芽,催芽溫度要控制在20~25℃之間,催芽時間在25天左右就可達到長1.5—1.8㎝,粗1.2㎝左右的標準。需要說明的是,現在基本用薄膜種植,可提前7天左右。

生薑對土壤的要求

【1】生薑對土質的要求雖然生薑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但不同土質對產量和品質有較大影響。

①砂土地:砂土透氣性好,春季地溫上升快,有利於早出苗、發苗快,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在土壤整體肥力差的情況下,若生長後期追肥不及時,易脫肥造成盛長期植株長勢弱、早衰、根莖細小“無肉”,從而降低產量;

②黏土地:黏土地升溫慢,所以幼苗生長較慢。但黏土地的好處是,雖然透氣性差,但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肥效持久,在生長後期,仍可為根莖膨大提供充足的養分,因而產量較高。但種植在黏土地中的生薑,缺點是含水量高;

③砂壤土:砂壤土土壤表層沙黏適中,鬆軟透氣,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幼苗生長和根系發育;土壤下層保水保肥,營養充足,可為生長後期根莖膨大提供充足的養分。因此生薑種植在砂壤土中,產量高,質量好。

總之,生薑生長最適宜的土壤是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通氣與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質。

【2】生薑對酸鹼度的要求生薑喜中性和微鹼性環境,不耐強酸及強鹼。鹽鹼澇窪地不適宜種植生薑。

生薑對光照的要求

生薑在不同生長時期對光照的要求各不相同,並且差別較大:發芽時要求黑暗,因此在姜種催芽時要在姜種上面蓋上麥穰或秸杆遮陰;幼苗時期要求中光,因此栽種生薑後出芽前要及時拉上遮陰網;在盛長期要求中強光,此時植株自身互相遮陰,只要行、株距合理,在自然光照下即可達到增產要求。

生薑對水分的要求

生薑為淺根系作物,根系不發達,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層的水分,吸水能力較弱;葉片保護組織不發達,水分蒸發快,因而不耐乾旱。生薑在幼苗時期因生長慢,所以需水較少,但盛長期則需要大量水分。生薑在整個生長週期,土壤即不能缺水,也不能存水,更不能因降雨發生澇災。因此,生薑整個生長週期,要始終保持土壤溼潤;特別生長後期,土壤水分要維持在田間溼度的70%~80%。

生薑對肥料的要求

【1】對土壤肥力的要求:由於生薑為喜肥耐肥作物,並且植株較大、分枝較多、生長期較長,所以要達到高產的目的,必須增加土壤肥力。因此在種植生薑前,需要施用腐熟的優質農家肥、腐熟的雞糞及氮、磷、鉀化肥作為基肥和底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2】生長中追肥的要求生薑在出苗後,根據生長情況適量追施苗肥;在苗高10~12㎝時追肥次數增加,前期20天左右追肥一次,後期10天左右追肥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追施的肥料在各個生長週期隨著數量的增加,各種肥料的用量也在變化:前期氮肥用量多,後期鉀肥用量多。總體氮磷鉀的用量比例約為40:12:48。另外生薑在生長中,還需要鈣、鎂、鋅、硼等元素,以適應生薑生長的需要。

總之,生薑生長中,首先對溫度(生長期)的要求較高,春季無霜後種植,秋天下霜前收穫,要達到135天以上;以種植在砂壤土中為宜;對水的要求是既怕旱、又怕澇,以土壤溼潤為宜;對肥料的要求是根據各生長期的需求追施肥料;對光的要求是芽期不見光、苗期見弱光、後期需強光。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能達到大姜增產、增收的目的。


泰山農家人


霧都山客來回答您的時候。

生薑咱們都不陌生,山客相信,在我國98%以上的人都會食用過生薑,或作蔬菜,或作調料,或用作藥物。而且生薑的種植歷史悠久,據傳書生薑是神農嘗百草時發現,因神農氏姓姜,故而取名“生薑”,在《神農本草經》中有生薑藥性的記載,《論語》中也有記載,講孔子“不撒姜食,不多食”,就是說孔子每頓飯都要吃薑,但吃的不多。

生薑不僅種植歷史悠久,而在我國種植範圍也非常廣闊,在東南沿海、西南山區、華北平原都有種植,因此題主所說的河北地區是可以種植生薑的,只是相對而言河北地區生薑的產量沒有山東地區那麼多。

想要獲得優質高產的生薑產品,種植前需掌握生薑對溫度、水分、土壤、光照等環境的要求。只有環境要能滿足生薑生長髮育的要求時,才能保證生薑的產量和品質。

生薑對溫度的要求。

生薑最早產於南方熱帶森林地區,因此它喜歡溫暖環境,怕寒冷,怕霜凍,對環境溫度要求較高。①發芽期,生薑雖然能在15℃左右的環境發芽,但最適宜發芽溫度在20~25℃,低於20℃發芽緩慢,高於28℃發芽雖快,但芽體細弱、不健康,播種後產量不能保證。②生長期,氣溫在25~28℃時最適宜生薑植株生長,低於20℃生長緩慢,低於15℃則停止生長,同時氣溫高於35℃,生薑植株生長減緩甚至停止生長。③膨大期,晝夜之間存在一定的溫差,是非常有利於生薑根莖膨大,但溫差不宜過大,白天在20~25℃,夜間在18℃左右最適合。

生薑對水分的要求。

由於生薑的根系比較淺,吸水能力較弱,同時葉片保水能力也較差,水分蒸發較快,所以生薑不耐乾旱也不耐澇。①幼苗期,由於生長量小,環境氣溫較低,蒸騰作用小,因此需水量不大,如果此時土壤溼度過大,反而不利於生薑幼苗生長,容易導致種姜腐爛。②生長期,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植株需水量也呈上升趨勢,特別是根莖膨大期,土壤持水量最好保持在70~80%。③生長後期,隨著地下仔姜逐漸成熟,植株整體需水量逐漸下降,這個時土壤溼度過高,容易導致地下姜塊腐爛。

生薑對土壤的要求。

生薑適宜種植在土質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通透性強、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弱酸性或中性沙質壤土。①單純沙土雖通透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不足,有機質含量較低,植株生長後勁不足,產量不高,但生薑含水低,品質好。②粘性土壤雖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含量豐富,植株生長後勁充足,產量較高,但生薑含水量較多,品質差。③據種植試驗表明,土壤ph值大於80,對生薑的莖葉生長和根莖發育都有非常明顯的抑制作用,呈現為植株矮小,葉片發黃,分枝不多,產量不高,品種較差,所以,生薑不宜種植在鹽鹼澇窪地。

生薑對光照的要求。

生薑喜陰且不耐強光。在高溫和強光環境下,植株發育不良,葉片發黃,葉綠素不足,光合作用下降,產量不高,品質較差。但是,持續陰雨天,光照不足同樣不利於生薑生長。所以,生薑可以與高杆類作物進行間種,比如玉米、高粱等,也可用作物秸稈搭建遮陰棚遮蔽強光。

以上是山客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淺見,歡迎留言指教。【關注】霧都山客瞭解更多農村的風土民情。

霧都山客


生薑的生長條件:

姜喜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上生長。而泥槽、莊科、阿那黑等村委會終年氣溫基本在15℃以上,最低熱河谷區域,對生薑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農諺有“生薑曬了劍(新葉)等於要了命”。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 姜喜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為好。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溼,受旱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溼,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對三要素的要求,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華北也是可以種生姜的。

山東的生薑主產區,以下介紹農村老家的生薑種植方法。

我鄰居種植的生薑畝產10000-12000斤,今年生薑批發價2.2-2.7元一斤,生薑畝收入3萬元。

南方溫度高1-4月種植,北方5月份、五一前後種植(這是老家種植生薑的專業戶總結的生長溫度及育芽溫度!環境條件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莖葉生長適溫25~28℃)。

1、選擇土壤。最好選擇排水性好的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而且這塊地塊的土質厚、沙土地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

2、培育生薑芽。首選需要取出保溫的生薑芽,然後將生薑切割成栽培的小塊,每個生薑塊最好能發出1-3個生薑芽。然後按照固定的行距開始栽培,行距按照尺寸400mm 300mm開溝定穴,深約150mm,最後覆蓋細堆肥與土。

3、應及時追肥。發芽期不需追肥,苗高30釐米、發1-2個分枝時追1次壯苗肥,畝施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公斤,或硫酸鉀型複合肥30公斤,在生長旺盛期追轉折肥,畝施餅肥75公斤,複合肥50公斤,同時結合追肥第1次培土,以後結合澆水進行第2、3次培土。

4、生薑的生長過程的施肥方法。最好選用自家的有機肥料,指的就是煮熟的黃豆,其次是鍋底的灰,然後是有機肥3000公斤、鉀肥25公斤。立秋前後,畝施複合肥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釐米左右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畝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

5、生長過程中的管理方法。主要就是遮陰,可以搭棚遮陰,也可與高稈作物玉米進行間作。

收穫地裡的生薑一般選擇霜降之前。

在豐收生薑之際,要先進行澆水,約三四天之後,便開始大規模收穫生薑,帶著溼土,便於保存。帶溼土的生薑拌上沙,存在地窖裡。

希望能幫到大家一點點,喜歡的幫忙點贊,謝謝啦


鄉里阿柒


華北中南部可以,北部不行。

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最佳生長溫度25-28,低於20度生長緩慢,而且生長週期要達到130-150天才有好的質量和產量,而華北北部五月份才開始回暖,不到十月就有初霜凍,因此溫度達不到,不適合種植。還有就是生薑不喜歡直射光,小時候我們村有種在山楂林下面的,秋天去那買山楂,正好碰上挖姜,長得非常好,座標邯鄲。





玄松濤


華北不適合種植生薑,不耐寒。

栽培技術要點

1. 用根莖(種姜)繁殖,穴栽或條栽。

2. 秋季採挖生薑時,選擇肥厚、色淺黃。有光澤、無病蟲傷疤的根莖作種姜,下窖貯藏或在室內與細沙分層堆放貯藏備用。

3. 南方於1-4月,北方於5月,取出種姜保溫催芽,然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保留1-2個壯芽。

4. 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開穴,深13-17cm,先澆糞水於穴中,待滲透土後,每穴平放種姜1塊,最後覆蓋細堆肥與土。

5. 條栽按行距40cm開溝,施入基肥後,按株距27cm下種,上覆土與地面平。

6. 播種深(挖穴30cm左右),並不斷培土而成某姜,為生薑來源;播種淺(挖穴5-10cm)而成藥姜,為乾薑來源。

生長習性:

姜原產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植株只能無霜期生長,生長最適宜溫度是 25-28℃,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遇霜植株會凋謝,受霜凍根莖就完全失去發芽能力。

建議種植的經濟作物:一是核桃,二是蘋果,三是櫻桃,此三種要比其它果樹經濟效益高得多。且價格平穩,銷售暢通。


隨手拍520


大家好,我是三農寶典wang,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華北地區絕大部分可以種姜。第二個問題,生薑的生長條件也就是生長環境,主要包括土壤、溫度、光照、水分等,分別簡述如下:

1.土壤:

生薑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或者重壤土上都能正常生長。但以輕壤土和中壤土最好,要求土層深厚、疏鬆、有機質豐富,PH值6—7。

2.溫度。

生薑整個生長階段需要積溫3660℃,16℃以上即可發芽生長,35℃以上生長收到抑制。最適宜溫度:(1)催芽育苗期22—25℃。在這個範圍內,姜芽生長旺盛,過低則發芽緩慢,過高則姜芽瘦弱。

(2).幼苗以及發棵期,最適宜溫度25—28℃,這樣對莖葉生長最為有利。(3).根莖生長旺盛期,要求晝夜溫差大,這樣有利於根莖膨大,積累養分。以白天溫度25℃左右,夜間17—18℃之間最好。

(4)貯藏期,最適宜溫度在11—13之間。低於10℃易受凍害,高於15℃易在窖內發芽。

3.光照。生薑為耐陰作物,不耐強光,在花陰狀態下生長良好,炎熱的夏季,應採取 遮陰措施。

4.水分管理,生薑根系不發達,吸收養分以及水分的能力不強,因此水分管理十分重要,整個生長期注意不要大水漫灌,應採取小水勤澆的原則,保持地面見幹見溼即可。

生薑行情今年一直很好,估計明年形勢也不會太差,所以種植生薑是個不錯的選擇。

關於你提問的生薑的問題,就簡單回答到這裡,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三農寶典wang


華北不適合種植生薑,(生薑是一種耐蔭溼、喜溫和、怕漬澇的作物,宜選擇肥沃、排灌方便、有機質豐富、通透性能好的田地。)

生薑主要栽培地區:

生薑主要分佈在中國中東部、東南部至西南部,來鳳、通山、陽新、鄂城、咸寧、銅陵。山東省昌邑、安丘等市廣為栽培,亞洲熱帶地區亦常見栽培。

生薑的生長環境:

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植株只能無霜期生長,生長最適宜溫度是25-28℃,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植株在生長過程中遇到霜,則會凋謝,且受了霜的凍根莖會完全失去發芽的能力。

生薑是喜歡溼潤的氣候,且怕潮溼、怕強光直射,還忌連作。因此種植生薑,最好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



樵村小田


華北是可以種植的,最好是地下是沙子的,地表是黃土的,這樣的土地作為優選,生薑的種植一星期必須得澆灌兩次水,而且得澆灌透,這樣對生薑有利於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