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管理,我當志願者的第十二天


封閉管理,我當志願者的第十二天


早八晚五,是我當志願者的作息時間,中午回家吃飯,為了減少回家方便的次數,早晨和中午吃飯,我都儘量少喝水。雖然執勤工作不是很累,畢竟歲月不饒人,久站還是挺費勁的。

小區執勤,主要落實目前的網格式防控,控制人員外出,嚴管入區人員。防止新冠病毒戰開始時,協助物業把小區其他通道堵死,把小區的後大門改成進出小區的唯一通道。物業的保安兩班倒,每班四人。志願者雖有六人,三位年輕的要上班。

風格管理時,每棟樓每戶一個個排查,有無外地回來的,特別是武漢、湖北迴來。隨著防控的升級重慶、安康等外地回小區都嚴管,要求他們居家隔離十四天,每天上報測量的體溫。排查時,每層樓、每棟樓多少戶,每戶多少人,一一落實。並且落實了責任人,分工細緻,責任明確,措施到位。全面落實社區、行業、小區、個人“四方”責任,強化網格化管理,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堅決打贏這場新冠毒疫情防控阻擊戰!

當志願者後,不再承擔買菜做飯等事情,完全做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前日下午,因為頭髮太長,上街找理髮店理頭。這是小城封城後,我第一次上街,街上大小門市都關著。如果是玻璃門,則用鏈條鎖著,外面貼著“因防控疫情關閉此門”封條;如果是捲簾門,就直接關上……

回家途中,順便去了超市,值班人員先給我測量體溫,因購物者必須戴鞋套、手套和微信付款,不收現金外,還只有買鞋套和手套戴上;接過值班人員的表登記。表上有姓名、詳細住址、時間、幹什麼去等信息欄。我照表上的項目一一填寫,完畢。買菜回小區,還得測體溫,亮出入證。這樣層層防控,切斷疫情傳播途徑。

回來後,在執勤中假公濟私,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住我們小區的理髮師傅;物業提供場地及凳子和電源,請他在小區內理髮,最後承擔了六十歲以上理髮的費用,這幾天,前去理髮的人很多。哈哈,我們又自找麻煩,還得維護秩序。

今天,有6批從外地回小區的住戶,他們都持有健康證明。進入小區時,不僅測量體溫,詳細登記日期、樓層號、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出門原因、返回時間、從哪裡來等信息資料,然後,要求他們在家隔離十四天。十四天結束後,辦出入證,兩天一次,每戶限一人外出購買生活品。

今天,也有許多想回成都、重慶和外地的人員來諮詢,一一向他們介紹,先到物業辦公室開具在本小區居住的證明,到社區辦事處,到社會指定醫院檢查,然後由社區開具健康證明。

沒有新冠肺炎病例增加,小區要求外出買物的人次數就沒有前幾天那樣“兩天一次、只限一人”的要求,小區院內禁止車輛進出。今天,有一位剛剖腹產的婦女回去小區,特許車進小區。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不久,馬上就有人提意見,我們也只好解釋。

小區門口成了物資集散地,快遞來了在門口擺地攤,通過用戶來領,剩下的,放在執勤點,讓我們代發。

門口等人送東西的人也多,走了一批又一批;兩次勸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士,站在門口,把口罩下放一半抽菸。溫馨提示:“師傅,請戴上口罩!”再提示“師傅,你看是公共場合,你在這裡抽菸,如果上級來檢查,我們的工作不是白費了,你也體諒我們一下!”……

下午,還虛驚一場:“一位七十多歲的老頭陪老太太上街回來,測量體溫36.8,讓他休息了一會還是原樣;我們只如實登記一下上報社區,讓社區派人複測。這年頭,一談發燒就色變,一說感冒、咳嗽就如臨大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