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真實的曹操,是非功過及其評價,如何看?

溫涼木


,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氣度不凡、有勇有謀,被後世評為“亂世奸雄”。 ...


何某某先生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這便是曹操的一生。小時候看三國演義,比較喜歡劉備這個漢室的皇叔。誰讓人家是正統呢。加上被老羅著重照顧的五虎上將。一直都在遺憾為什麼劉備沒能將天下統一,反而最後世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統一了天下。老有一份遺憾,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發現自己越來約喜歡曹操這個奸雄,而不是劉備那個梟雄。這可能也源於曹操的個人魅力吧。

曹操最讓人敬佩的就是在那個士族掌握著學識的,曹操敢於向天下發布招賢令,而且是不論寒門士子還是書香世家。他敢於用人,善於用人,加上自己超常的嗅覺,你說,他有什麼理由打不下來北方,有什麼理由不成為三國中最強盛的哪一個。

曹操一生最讓人敬佩的一件事就是沒有稱帝。可能是他對於漢室王朝的最後一絲忠心,又或者是對荀彧的愧疚之情吧。總之,他沒有稱帝,將這件事留給了他的兒子,曹丕。

是非功過,也不是我們所能評判的,唯一能評判這樣一個人的,只有歷史的長河,讓時間去證明他所做的一切,是對是錯。他的功過是非。


逍遙於史


曹操,東漢末年最大的軍閥領袖,手握天子號令天下。可惜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晚年加九錫封魏王,為兒子曹丕登基鋪好道路。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不能單純地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他。<strong>

曹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

曹操雖然是官二代,可是官二代那麼多偏偏就是他成就了一番偉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曹操有足夠的才華。

他從手裡只有幾千人馬,發展成為擁兵數十萬的大軍閥,這期間所需要經歷的戰爭,那是相當殘酷的。

從兗州起家以後,曹操平定呂布從而奪取了徐州,剿滅袁紹從而擁有了天下腹地冀州,平定袁術、張繡,從而佔據了南陽郡,北征烏丸從而奪取了遼東部分地區。

太祖到酸棗,諸軍兵十餘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太祖責讓之,因為謀曰:“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邈等不能用。---《三國志》

南下荊州雖然沒有完全剿滅劉備孫權,卻也得到了襄陽和樊城,對西北用兵,擊敗了馬超集團,對漢中出擊,收服了張魯。

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大大小小的戰爭,幾乎都是曹操親自出馬搞定的,甚至在後期曹操已經坐擁北方大片地區的時候,他還是願意親自出馬平定馬超。

這是為什麼?他是閒的沒事幹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他有這方面的才能。他能夠帶兵對付對手,他是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官。

作為一國領袖,能夠成為優秀的指揮官,其實這需要很大的天賦。漢朝的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可以跟曹操並駕齊驅。此後的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皇帝玄燁也可以跟曹操相提並論。

這些人可都是千古少有的雄主,所以說曹操在歷史上的分量,那是相當重要的。沒有曹操收拾河山,真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霸了。

曹操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

曹操的才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寫的詩篇我們現在都需要背誦,而且是朗朗上口的那種,根本就不需要多費勁。

這種文學天賦,可不是一天就能造就的,我們發現曹操比較喜歡跟文化人打交道。比如說著名的蔡文姬的父親蔡邕,那可是文學大家,曹操曾經跟蔡邕就是摯友。

誰也想不到,咱們的曹老闆,居然還是混文化圈的人。的確是這樣,曹操的文學造詣在魏晉時期那就是標杆,要不是成天忙著去打仗,曹操的文學作品一定比現在看到的要多得多。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不過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他沒有久經戰陣的經歷,還能寫得出如此瀟灑雄壯的詩篇嗎?還能體會到那些刻骨銘心的人生哲理嗎?或許就不能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曹操歲數大了以後,感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體會。他覺得年紀大了不要緊,只要有雄心壯志在,那麼也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對於這樣的天才,老天爺也不肯多賞賜幾年時光給他,可見唯有在生命面前,人人才是平等的。如果多給曹操幾年時間,歷史會不會被改變呢?我們誰也不知道。

曹操是一位優秀的父親。

曹操的優秀大家有目共睹,沒有人會否認曹操是一位優秀的人。他在軍事上、政治上甚至在文學上,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可是我覺得讓曹操最自豪,並不是在這些方面的成就,而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就。曹操的幾個兒子,實在是太優秀了,幾乎每一個都被他教育成才。

  1. 大兒子曹昂,雖然早就去世了,但是能夠在曹操危難之際,為了保護曹操而犧牲,這種精神和能力,可見曹操的教育是非常不錯的。

  2. 繼承人曹丕,那就不用說了,大名鼎鼎的魏文帝,大魏王朝的開國之君。雖然壽命比較短,但是無論在軍事、內政還是文化方面,都有不錯的建樹。

  3. 最有才華的兒子曹植,曹植的文學造詣,被稱為是魏晉時期最高水準。他的文章至今大家都耳熟能詳。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多麼美的畫面啊。

  4. 最聰明的兒子曹衝,歷史上對曹衝的記載並不多,因為曹衝在很小的時候就病死了。不過這個九歲不到的孩子,卻能夠留下不少聰明的故事,可見他的聰明在當時是有目共睹的。

  5. 最勇敢的兒子曹彰,很難想象,作為一國之主的兒子,曹彰居然可以親自帶兵打仗,成為曹操麾下的著名猛將。曹彰的武力值相當高,不下於劉備的兒子劉封。

這實在是太可怕了,一個人一輩子能夠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兒子,已經是難能可貴,祖上燒高香了。可曹操卻一連串教育出這麼多優秀的兒子,所以他是一名優秀的父親。

曹操也一位是殘忍的屠夫。

曹操喜歡殺人,這是出了名的。當然你可以說偉大的雄主,都喜歡殺人,這沒什麼。我只是從客觀事實上說明這件事。

曹操的父親曹嵩在路過徐州的時候,被徐州牧陶謙的手下給搶劫殺害了。為了給老父親報仇雪恨,曹操一邊攻城略地,一邊下令屠城。

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徐州地區就被曹操屠殺了彭城、傅陽、取慮、睢陵、夏丘五座城池。這是什麼概念?數十萬百姓全部慘死於曹操之手。鄴城、雍城、柳城、河池等也曾慘遭曹操屠城。

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漢書》

後來劉備為什麼要攜民渡江?就是擔心曹操故技重施,萬一再把這十萬百姓給殺了,那劉備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曹操好殺的性格,不僅僅在屠城這一方面。比如說漢獻帝的皇后妃子也被曹操給殺了,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

四世三公家族的楊修,也被曹操給殺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看不慣你們世家大族這些醜陋的嘴臉。

讓梨的孔融,還是被曹操給殺了,理由只有一條,嘴巴太大了。孔融的嘴巴的確大,每次曹操出征,孔融就在朝中製造輿論,說這次曹操肯定敗了。

再比如說華佗、許攸、荀彧這些人,全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死於曹操之手。當然了一切都是為了政治目的,這是曹操可以逃脫所有罪責的法寶。

現在沒有人會去指控曹操濫殺無辜的罪行,大家只會歌功頌德地宣傳曹操的雄心壯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被殺的人,也不是咱的親人,沒有必要較真。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咱的傳統美德,其他東西沒傳承下來,可這一點卻實打實地傳承了下來,習慣就好。

《三國志》

《漢書》


江湖小曉生


首先,真實的曹操,我們誰也沒有見過,只能從流傳下來的文學記載來參考評判,反過來講,文學記載也是後人編纂的,參考價值也有待考究。。我覺得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絕對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這從他的詩歌中就能領略的到,短歌行中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到現在都是我們的口頭禪;再者就是偉大的政治家,“”挾天子以令諸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亂世之中成就三足鼎立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對於過,文獻記載比較少,比如晚年心胸狹隘之類。。從個人來講,比較欣賞曹操,特別是早年官渡之戰,成就少有的以少勝多戰例,可以說基本統一北方,為後來的三足鼎立奠定基礎,從大的角度來講,為推動中華文明的融合也有促進作用。。



NO墮落珠峰


要正確來看,從某種角度來看,比如軍事能力、政治權謀、文學水平來看,曹操是個很厲害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