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沒底線的寵孩子,“啃老族”就是這麼養出來的

有一個詞,一直很火熱那就是“啃老”,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啃老族指的是在成年之後的人們,已經具備了謀生能力,卻還是依靠著父母的供養,繼續生存的年輕人。這樣的年輕人,不但不願意找到工作,有的還會主動放棄就業的機會,在家裡賦閒著,一切不僅衣食住行,全部依託著自己的父母,花費著父母的經濟,且花消不菲。

這樣的孩子,因為長期的啃老,在無形中加重了父母的負擔,一輩子碌碌無為,很難有出息。

別沒底線的寵孩子,“啃老族”就是這麼養出來的


案例一:王女士的兒子是名牌大學畢業,已經23歲了,王女士夫婦本來想著孩子大學畢業,會讓自己的負擔輕一點,可以鬆口氣。但是沒想到,兒子在大學畢業之後,卻不願意出去工作,天天宅在家裡打遊戲,連吃飯都需要家長喊話,一沒錢了就跟父母要錢,而這些錢往往都是用來玩遊戲用的,買一些遊戲裝備。這讓王女士夫婦,非常的無奈,又不知道怎麼勸說兒子,說了很多次,兒子就是不聽,王女士很困惱,沒想到辛苦了半輩子,培養了兒子,卻養出了一個啃老族來。

案例二:李阿姨的兒子從上家公司辭職之後,已經在家呆了三個月了,據說李阿姨透露,兒子讀的大學並不差,經常換工作,每次試用期還沒過,就辭職,根據兒子自己說的吃不了工作的那份苦,每次一辭職就要在家呆上好長一段時間,平時的開銷都要伸手超李阿姨要。且李阿姨和丈夫也已經退休了,退休金沒有很多有一次兒子向李阿姨要錢,李阿姨不給,要求孩子去上班,但是這時候的兒子卻做出,決定不回家的舉動,以此要求李阿姨給錢,不給錢就不回家,這讓李阿姨特別的寒心。

根據調查統計,在城市之中,有30%的年輕人,還是依靠啃老過活,而另外的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但是要知道,啃老的情況不是與生俱來的,是硬生生的被父母給慣壞的。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容易養出“啃老族”呢?

第一種教育方式、孩子的一切行為,都要掌握在家長手裡

有教育專家表達這樣的觀點: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不當的教育方式,會導致他們成年後缺乏獨立意識和能力,最終變成“啃老族”。

別沒底線的寵孩子,“啃老族”就是這麼養出來的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女,家長捧在手裡,摔不得碰不得,寵愛得不行,有的家長對孩子管教過頭,孩子是家中的中心,每個家庭都是圍著孩子轉的,家裡人會認為,無論孩子多大,父母都會試圖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控孩子的人生,命令孩子做這個,命令孩子做那個,任何決定都要經過家長的允許,如果沒有經過家長的允許,家長就會發脾氣,家長認為這樣是對孩子的保護,就是我們常說的“這些都是為了孩子好”,長久以往,慢慢的,孩子自己失去了獨立能力,不懂得怎麼養活自己,不會照顧自己,一切等著別人來操辦,失去了依靠就不習慣,變成了啃老一族。

第二種教育方式、家長從來不讓自己的孩子做家務

家務在家長看來,是大人做的事,小孩子只需要好好的學習就好了,成績優異就可以無憂無慮,但是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雖然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做家務等勞動,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一個環節,也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一部分,沒有哪一個獨立的人不會收拾自己的房間。

別沒底線的寵孩子,“啃老族”就是這麼養出來的


孩子能否自我獨立的重要部分就是從家務開始的,如果家長連最簡單的家務都不給孩子做,這樣的孩子學習再好,也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家長千萬不能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自己動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讓孩子未來變成啃老族。

第三種教育方式、給孩子灌輸錯誤的金錢觀念的父母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立規矩,但是立的規矩卻是不好的規矩。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的家長會給孩子灌輸錯誤的金錢觀,比如:有的家長喜歡炫富,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比較的心裡,孩子會覺得自己不需要怎麼努力,也能過的很好,相反有一些家長,卻喜歡哭窮,哭窮的家長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裡,覺得都已經這麼窮了,那就算怎麼努力也不能變成有錢人,還不如不努力了。

別沒底線的寵孩子,“啃老族”就是這麼養出來的


沒有父母親,會希望自己含辛茹苦養育長大的孩子,將來啃老不工作毫無出息,所以家長需要避免錯誤的教育方式,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啃老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