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把每一分錢和每一份力都用在刀刃上

——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近日,筆者從鎮雄縣扶貧辦獲悉,截至2019年底,鎮雄縣累計出列134個貧困村、脫貧90911戶435733人,貧困村減少至101個、貧困人口減少至27186戶12227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9.26%。

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縣城夜景 ( 李東旭攝)

鎮雄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雲貴川三省結合部,集革命老區、高寒山區、貧困地區於一體,屬全國革命老區縣,是雲南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國土面積3696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街道)254個村(社區)5283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70萬人,是雲南省第一人口大縣。面對人口基數大、縣級財政窮、基礎設施弱的實際,鎮雄縣是怎麼取得如此業績的?

據鎮雄縣的彙報資料顯示,鎮雄縣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役中,主要進行了七個方面的成功實踐,真正做到把每一分錢和每一份力都用在了刀刃上。

“五精準五解決”轉移就業“富口袋”。鎮雄是人口大縣,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該縣採取精準摸底解決“底數不清楚”問題、精準培訓解決“實效性不強”問題、精準轉移解決“組織化不高”問題、精準服務解決“就業不穩定”問題、精準推動解決“作風不實”問題的“五精準五解決”工作方法,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充分就業,把人口壓力變成脫貧動力。為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該縣把就業培訓資金與轉移工作經費進行“打捆”,變“結業就報賬”為“就業才報賬”、變“在家培訓”為“在崗培訓”、變“意向培訓”為“定向培訓”,推進就業培訓與定向輸出一體化發展;為了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該縣在縣外成立了3個黨工委、36個外出務工黨組織,為鎮雄籍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幫困、維權等服務;為了拓寬定向輸出渠道,該縣成立了昆明、浙江永康和浦江、廣東東莞、安徽蕪湖5個勞務輸出工作站,開展雙向勞務協作。去年1—11月,全縣轉移就業60.8萬人、實現務工收入177.8億元,其中轉移“卡戶”勞動力23.4萬人、實現務工收入71.6億元,有勞動力的“卡戶”零就業家庭已實現動態清零。

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築巢引鳳”打造教醫“雙航母”。由於縣內優質教育資源缺乏、醫療服務水平落後等,全縣群眾每年外出就學、就醫除去學費、醫療費外,額外支出高達6.5億餘元,因學因病成為鎮雄縣最主要的致貧原因。為此,該縣大膽採取合作辦學、辦醫模式,在打造優質教育、優質醫療資源上巧做“無米之炊”,2016年按照一級完中標準與雲南師範大學合作創辦雲師大附屬鎮雄中學,2018年按照三級甲等標準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創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區域聯盟中心醫院,2019年又與西南大學合作創辦了西南大學鎮雄第一中學,成功打造了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雙航母”,顯著提升縣域教育和醫療服務水平。雲師大附屬鎮雄中學去年一炮打響,596名學生參加高考,509人達一本分數線,3人被清華、北大錄取,一本上線率84.5%、本科上線率100%;在鎮雄中學的示範引領下,全縣2019年高考總上線率達99.9%,600分以上應屆畢業生同比增長244%,一本上線人數同比增長114%,4人分別考入清華、北大,強勢打破了連續19年來沒有縣內就讀學生考取清華、北大的魔咒。華西醫院區域聯盟中心醫院今年1—11月份,門診人次同比增長15%,住院人次增長17.6%,出院人次同比增長20%,轉院轉診下降7.4%,危重患者例數增長36%,入院縣外人員增長47%。

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鎮雄中學 (李東旭攝)

“四個全覆蓋”搬遷群眾“斬窮根”。堅持搬不動山就搬人,精準鎖定符合政策的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採取“進城入鎮上樓”集中安置模式,重點做到宣傳發動、轉移就業、搬遷後扶、穩定融入“四個全覆蓋”,幫助群眾走出大山、斬斷窮根。宣傳發動上,認真貫徹落實市委“133”群眾工作法,組織縣鄉村三級工作隊,深入群眾家中一對一宣傳政策、發動群眾,做到安置去向群眾選、規劃設計群眾議、分配方案群眾商,消除搬遷群眾顧慮,實現了由“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轉變。轉移就業上,結合搬遷對象文化水平、技能特長、就業需求等,精準開展就業培訓、對接用人單位,通過縣外定向轉移一批、盤活縣內用工安置一批、開發公益崗位兜底一批的“三個一批”,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搬遷後扶上,加快配套產業園建設、配套商鋪招租和“三地”盤活,通過經營好一批商鋪、盤活一批閒置資源、扶持一批自主創業、入股一批致富產業,帶動易遷戶穩定增收。穩定融入上,把黨建貫穿始終,實行一名黨員幹部包保一戶群眾的包保責任制,全力做好搬遷服務工作;壓實搬出地和遷入地工作職責,做好搬遷群眾戶籍管理、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各項銜接工作;制定村規民約,推進居民自治,規範行為習慣,增強搬遷群眾融入度、滿意度和幸福感。

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魯家院子易地搬遷安置點(李東旭 攝)

“兩梳理兩出力”凝聚社會“大合力”。針對鎮雄籍在外企業家和公職人員較多的潛在優勢,鎮雄縣積極打好老鄉牌和親情牌,採取廣泛梳理鎮雄籍在外企業家和能人、全面梳理上級暫無計劃的建設項目,動員企業為脫貧攻堅出財力、聘請能人為家鄉發展出智力的“兩梳理、兩出力”思路,縣委、縣政府每年前往鎮雄籍在外人士較為集中的昆明、深圳、永康、上海等地開展社會扶貧暨招商引資座談會,各鄉鎮(街道)每年利用節假日外出人員返鄉之機以鄉為單位召開企業家和能人座談會、以村為單位召開返鄉務工人員座談會、以村級黨組織為單位召開黨員座談會,發動鎮雄老鄉幫老鄉,助力家鄉脫貧攻堅。截至目前,全縣已通過“兩梳理兩出力”募集無償幫扶資金4.7億元、引回創業投資10億餘元,建設項目涉及美麗鄉村、愛心家園、教育衛生、文化活動廣場、村莊道路、特色產業等;370位能人被聘為家鄉村級經濟發展顧問。比如,鎮雄籍企業家鄧昆捐資2200萬元,在老家赤水源鎮螳螂村建設了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新村”,幫助116戶群眾挪窮窩、換窮業。

“四個一工程”消除社會“負能量”。曾有一度時期,鎮雄的社會治安一直受外界詬病,在縣內,群眾“白天不敢進巷、晚上不敢閒逛”,很多客商都不願到鎮雄投資興業;在縣外,鎮雄老鄉被貼上了民風彪悍、蠻橫亂乾等負面標籤,一些地方招工不招鎮雄人、租房不租鎮雄人。這種窘境既影響產業扶貧招商,又影響群眾在外就業。鎮雄縣以社會治理為突破口,以不破法規破常規的理念探索創建了“四個一”工程對社會治理高危人群進行管控,針對殘疾、重症、感染艾滋、懷孕哺乳期婦女等特殊違法犯罪群體收押監管難的問題,創建了一個公安監管醫療區;針對容易引發案件的醉酒人員、精神病人等人群管控難的問題,創建了一個關愛康復中心;針對違法青少年不能收押或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創建了一所特色學校用於收教;針對因貧致罪前科人員、勸返回鄉前科人員等特殊人群管控難、矯正難問題,創建了一個陽光就業安置基地。公安部多次到鎮雄縣實地調研並肯定“四個一”社會治理經驗,現已在全國進行推廣。同時,鎮雄縣針對治安高危行業組建了物流寄遞、賓館旅店、危爆物品、出租房屋、小區物管“五個行業協會”,創建公安與協會聯動的行業場所管理新格局,營造生活安定、生產安全的穩定社會環境,為脫貧攻堅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去年以來,全縣特殊群體犯罪率同比下降95%,受查處的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5.3%,成功打掉了14個黑惡勢力團伙,全縣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雨河鎮樂利村宜居鄉村

“一張清單”紮緊微權“鐵籠子”。村級組織是脫貧攻堅第一線堡壘。針對村級組織渙散、服務質量不高、群眾反映強烈、信訪現象突出等基層治理難題,鎮雄縣在全縣推行“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結合實際擬定包括重大決策、招投標管理、村級資產資源處置、財務管理、社會救助保障、農業服務等9類38項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科學設計每項權力運行的最佳路徑,制定權力運行“流程圖”,讓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村幹部哪些事能辦、哪些事不能辦,自己的事情怎麼辦;讓村幹部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必須辦、哪些事情要引導群眾去哪辦。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貧困對象核定、扶貧項目資金、農村危房改造、低保名額分配、惠農資金髮放等重要事項的辦理進行公開;對村級廉情指數開展半年一測評、一年一彙總,及時糾正村級組織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問題;對獨斷專行、弄虛作假、失職瀆職及落實政策優親厚友、缺斤短兩、雁過拔毛等違紀違規行為嚴肅查處,推動了基層幹部作風大轉變、基層服務水平大提高,達到了“事在村辦、證在村拿、錢在村領、信息在村聯通”的“四在目標”。去年以來,全縣因工作作風不實、工作推進不力等問責村幹部38人,嚴肅查處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違紀違規的村幹部112人,群眾到京到昆越級信訪、纏訪鬧訪等信訪量下降了35%。

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蜿蜒山間的宜畢高速

“四級研判”聯動解決“真問題”。去年以來,鎮雄縣針對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指出問題、歷年扶貧開發成效考核評估指出問題、省委督查室深入鎮雄縣督查發現的問題集中開展了一輪摸底核查、一輪入戶走訪、一輪專項督查“三個一輪”問題整改行動,紮實推進了各類問題整改落實。在此基礎上,自8月份開始啟動了脫貧攻堅倒計時工作機制,建立了“一月一走訪、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解決”動態工作機制,每月10日前組織幫扶幹部走訪貧困戶,對照戶脫貧5條標準逐戶調查達標情況,在此基礎上開展村、鎮、部門和縣逐級研判,村研判到戶、鄉鎮研判到村、行業部門研判到鄉鎮和村、縣級研判到鄉鎮和部門,盯準盯住“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退出標準,開展短板弱項動態監測、及時解決、跟蹤落實,確保工作中的盲點問題一項一項得到解決,精準推進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工作落實、政策落實。建立動態工作研判機制以來,縣級層面已對鄉鎮和部門無法解決的80個共性問題分類予以解決,其中44個已解決,23個正在推進,13個不屬“兩不愁三保障”範疇、暫緩實施。

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在建錯落有致高速路網

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近來來,鎮雄縣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六個精準”要求,整合各類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持續開展基礎扶貧破瓶頸、就業扶貧保增收、產業扶貧增後勁、健康扶貧脫窮境、教育扶貧斬貧根、社會扶貧聚合力、黨建扶貧促落實、思想扶貧增動力

“八大攻堅行動”,累計整合投入扶貧資金150餘億元,解決了75萬群眾安全飲水問題,實施農網戶表改造17萬戶,硬化通村公路1721公里、村組公路4112公里、戶間道路838萬m2,完成“農危改”74032戶、易地扶貧搬遷15370戶68109人,完成709所學校“20條底線”達標建設,完成27個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達標建設和239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完成村級文化活動廣場建設229個,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1089個,穩定轉移就業“卡戶”勞動力23萬人,全縣貧困村已實現通動力電、通硬化路、通寬帶網絡、通廣播電視、有衛生室、有學校、有活動廣場全覆蓋;全縣“卡戶”基本實現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每個卡戶家庭參與了一項以上由新型經營主體主導的產業項目,有勞動力的“卡戶”家庭至少一人實現了轉移就業,累計出列134個貧困村、脫貧90911戶435733人,貧困村減少至101個、貧困人口減少至27186戶12227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9.26%。

雲南省鎮雄縣4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成功實踐

動車進入鎮雄站(吳長彬 攝)

鎮雄縣委、縣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截至目前,鎮雄縣還有101個貧困村未出列、27186戶122276名貧困人口未脫貧,在2020年實現脫貧摘帽目標,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大戰役逼迫鎮雄絕地反擊。一是必須緊緊圍繞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集中精力推進脫貧攻堅責任、工作、政策“三落實”,堅持抓人抓責任、見人見名字,以強化組織推進責任落實;堅持抓事抓項目、見事見問題,以解決問題推進工作落實;堅持抓細抓具體、見效見措施,以精準幫扶推進政策落實。二是必須繼續打好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安全飲水保障、轉移就業扶貧、特色產業扶貧、教育均衡發展、人居環境提升“七個標誌性戰役”。三是必須進一步加強與東莞市協作,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雲南省鎮雄縣融媒體中心 吳長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