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備用文稿選

策劃:金仕善△熊明修

顧問:毛正秋

撰稿者 :(以供稿先後為序)史宏友、李文濤、劉宏、櫻子⋯⋯添加中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編者語:在金仕善老師和熊明修老師的精心策劃下,在各位編寫老師的努力下,《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備用文稿選陸續完成,編髮進行中。《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備用文稿選已編髮如下:

1.櫻子/《福田河鎮與福白菊》

2.劉宏/《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長孺

3.史宏友/麻城明代進士縣

4.史宏友/九龍山和柏子塔

5.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李文濤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李文濤,網名金太陽、觀海聽濤。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湖北省級骨幹教師。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湖北省楹聯學會會員。麻城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杏花村詩詞》《麻城楹聯》副主編,大型文化典籍《麻城民俗》編委。作品入選《綠洲》《東坡赤壁微刊精萃》《讀書的力量》《黃岡百名優秀詩人精品》等多部詩集 ,著有詩詞集《暖陽集》。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宋埠鎮位於麻城市中南部的舉水之濱,東鄰中館驛鎮,北接順河集鎮,南與鐵門崗鄉隔舉水河相望,西鄰歧亭鎮和紅安縣永河鎮,歷來享有“小漢口”之稱。宋埠鎮曾兩屆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楚天明星鄉鎮”,2004年被國務院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心鎮”。

我瞭解宋埠,始於對宋埠名稱由來的好奇。這是因為,關於宋埠鎮名稱的由來,頗有些傳奇色彩。

麻城宋氏的一世祖層緝公,於元代(約1300年一1310年)出生於鄱陽湖邊的江西星子縣板倉橋。他體魄健壯、性格豪爽,知書達禮、自幼習武,曾經擔任過千總之職。元末,他調任黃州都司,駐守麻城岐亭(約1340年一1350年),緝盜剿匪、平叛鎮撫,抗洪搶險。後層緝公功成身退,意圖歸隱。此時,鄱陽湖老家朱元璋、陳友諒大戰正酣,層緝公覺得回老家已不可能,於是他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發源於蜂烈包山的舉水河貫穿麻城全境,是麻城的母親河,多數河段險窄流急,可以放排行船。而在岐亭上游15華里的一個叫郝鋪灣的河段,河面開闊,河水在這裡繞了一個彎子,使郝鋪灣成了個半島,這個灣子裡水面平靜,是一個天然的港灣碼頭。而郝鋪灣的身後,則是一片被舉水沖積形成的平畈,高出河床的面積有幾千畝,是旱不到淹不著的好地方。

層緝公在岐亭駐防多年,諳熟這裡的地形地貌。這郝鋪灣是個水陸交通的要道口,四鄉八畈的人們上麻城,赴江夏(今武昌),走黃州,去河南,都在這裡上下車船。層緝公設想利用它的交通便利來開展貿易,形成集市。於是他帶著他的部下和故舊數十人,在郝鋪灣邊買下數十畝土地,興建了一個水陸碼頭,組織了一支船隊,建造了一組組倉房與鋪面,熱熱鬧鬧地做起了生意。“都司老爺” 面子大,黑白二道都爭著巴結他。層緝公在碼頭豎起一杆十多丈長的旗杆,上掛一幅丈二見方的大旗,繡著一個碩大的“宋”字,還鑄了一尊雄健的鎮河鐵牛角在河岸上,十里外都看得見。人們坐船來時,一見到這面“宋”字旗就會情不自禁地大喊“宋埠到了”(宋家碼頭的意思)!久而久之,人們慢慢習慣了宋埠這個地名,郝鋪灣反而沒多少人提起了。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層緝公派懂行市的人長駐江夏,觀察行情,負責採買,組織貨源,由船隊往返運輸貨物,把麻城的糧棉油、豬牛羊、蔬果茶等農副產品運到江夏,將江夏的銅鐵鋅、菸酒糖、絲綢麻等日用品運回麻城。一來二去,生意越做越發。不僅把麻城及周邊新洲、黃陂、乃至河南、潢川、光山、商城等地的生意帶活了,還極大地叫響了宋埠名號。凡是江夏有的貨物,宋埠都有,而且價格也很公道,甚至還要便宜。這是因為周邊客商到宋埠進貨比跑江夏要少跑一百多里的路程。於是商家被吸引來這裡做生意的越來越多,爭相來宋埠買土地,開鋪面,超大的集市逐步輻射到周圍的諸縣,於是人們不約而同地把這個新興的集市定名叫“宋埠鎮”,以頌揚宋都司的開埠之功。

層緝公耋耄之年時,農民起義的戰火也在逼近宋埠,層緝公就把生意交給了他的老部下和商人朋友,舉家遷到了麻城縣城內的宋家壪定居。依依不捨的部下和商人朋友,經常來宋家壪探望他。後來,層緝公臨終時,應部下和商人朋友的請求,讓後人把他葬在郝鋪灣的那個碼頭邊,從此南北過往的商戶們自發的形成個習慣,就是一上岸先祭拜“宋都司”,這樣生意就會開張大吉,順順利利,紅紅火火。

這就是宋埠鎮的來歷。現存的歷代麻城縣誌中,都要濃墨重彩地介紹宋埠鎮,稱其為“邑中首集,地當水陸之衝,南北貨物輻輳,前所未有”。可見明清以來宋埠鎮的繁華盛況。後來人們把宋埠鎮美稱為“小漢口”。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近代歷史上,宋埠發生過一件大事,震驚全國,即“宋埠教案”。麻城籍作家金仕善老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寫了一部中篇紀實小說《宋埠教案》,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宋埠教案"的全過程和宋埠地區特有的民俗風情。金老師的《宋埠教案》當年在發行量極高的《今古傳奇》文學期刊上首發,極大地引發了人們的閱讀興趣。

清光緒十八年五月十八日(公元1893年7月1日),宋埠鎮東門外幹沙河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因為這天既是傳統的端陽節,又是佛教的維沙迦節。當地和周邊的群眾潮水般湧向幹沙河,他們分別是來自宋埠、歧亭、鐵門和安鄉(今武漢市新洲區)等地的鄉民。那些跑江湖舞拳弄棒的、賣狗皮膏藥耍猴兒山羊的、吃糖人買粽子開炸鍋的,施展各自的路數招徠顧客,把偌大個草坪攪得沸沸揚揚,平添一番節日景象。更有那賽龍舟的、劃彩蓮船的、踩高蹺的、唱大戲的、做法事的,真是各出心裁,好戲連臺。幹沙河熱鬧非凡。

瑞典傳教士梅寶善和樂傳道也前來湊熱鬧。可是,他們傲慢無禮,恣意妄為,出言不遜,藐視佛教。更有甚者,眾目睽睽之下,調戲欺侮良家婦女。他們的醜惡行徑,激起群眾義憤填膺,而傳教士氣焰又十分囂張。爭執中,傳教士竟然掏出手槍,準備向群眾開火。他們的兇暴,無異於火上澆油,結果憤怒的群眾將他們亂拳打死。

案發後,湖廣總督大人張之洞派候補道裕庚前往事發地,會同黃州知府、麻城知縣查辦此案,拿獲首犯從犯共九人,先後羈押於麻城縣和黃州府監獄。瞭解案情真相後,張之洞指示裕庚親提犯證,覆訊確供,定讞稟報。並強調,此案並無原謀,屬教義之爭,且在場鬨鬧之人甚多,斷不能任意株累。結果,有兩人依“共毆人致死”律,擬絞監候,秋後處決,其餘七人分別處以杖一百、徒三年或杖八十、枷號一月,另給瑞典傳教士方面撫卹金四萬二千兩白銀結案。

從宋埠鎮的由來,我們看到了宋埠人的勤勞和智慧;而從著名的“宋埠教案”,我們又可以看到宋埠人的俠肝義膽和愛國情懷。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抗日戰爭時期,麻城宋埠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38年8月,中日武漢會戰爆發。這是中國抗戰史上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戰鬥最為慘烈的一次戰役。中方最高統帥蔣介石坐鎮武漢,先後調集130個師,40餘艘艦艇,22架飛機,共計100餘萬中國軍隊參戰。日本方面也先後出動華中派遺軍12個師團35萬兵力,外加120餘艘艦艇、500餘架飛機,自津浦線南段席捲而來。地處鄂豫邊界的麻城小界嶺,是長江北岸屏障武漢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越過小界嶺,日軍就可以俯視江漢平原,沿公路長驅直下武漢三鎮。

1938年9月,作為武漢保衛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界嶺戰役打響。中國守軍第五戰區第三兵團以大別山的崇山峻嶺為天然屏障,與強敵殊死拼殺,堅守大別山防線50餘日,拒敵於麻城“五關”之外。小界嶺化成一道日軍無法逾越的陰陽界,刻錄在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碑上。這次戰役,史稱“小界嶺戰役”。

當時,中國守軍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三兵團總指揮孫連仲的指揮部,設在現麻城市福田河鎮小界嶺村裴樹凹。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司令部同期移駐宋埠。期間,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親往麻城督陣,在宋埠相公廟住宿一夜。時任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兩次率抗戰文藝宣傳隊來宋埠,慰問抗日軍民。周恩來領導的抗敵演劇第四隊和第六隊、臧克家領導的文化工作團以及上海演劇二隊紛紛來麻城慰問演出。一時間,小小的宋埠鎮成為僅次於武漢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為世人所矚目。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可以說,這些歷史掌故都是宋埠昨日的名片。如今的宋埠,發展成就更是喜人。

宋埠鎮版土面積153.03平方公里,有耕地44625畝,林地82125畝,水資源面積3521畝。境內非金屬礦產資源硅、石英、雲母、磚瓦粘土和金屬礦產鐵砂有一定儲量。野生動物有野豬、野兔、豺狗、野雞、野鴨、山鷹、土畫眉、斑鳩、白鷺、大雁、喜鵲等。每年夏季成群白鷺來境內的水庫、河流、湖區築巢,產卵繁殖;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黃羊、大鯢、虎蚊蛙等在丘陵、山區的叢林中也偶有所見。可謂資源豐富,得天獨厚。

宋埠鎮的工業、農業、旅遊等產業特色鮮明。“特色工業”形成了汽車零部件、冶金鑄造、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紙箱包裝、建築建材等“六大產業集群”。各企業生產的汽車零部件銷往一汽集團、二汽集團、華晨金盃、北汽福田等20多個主機生產廠家,“英聯”牌蜂蜜和“華藝”牌紙製工藝品出口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等60多個國家。“特色農業”形成了大棚蔬菜、板栗、青茶、油茶、紅薯、養殖等六個產業基地;形成了106國道沿線的蔬菜產業、宋順路沿線的林特產業、宋大線沿線的畜禽養殖產業等三條特色經濟帶;大棚蔬菜連片種植面積已達12000畝,並建有鄂東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特色旅遊產業”以生態遊、人文遊、山水遊為主。境內西周時期的“禹王城”、“金羅家遺址”、漢朝時期的“玉皇閣”等文化古蹟,以及“法華寺”、“東嶽廟”、“尾鬥湖”等旅遊景點開發潛力巨大,前景喜人。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古老的宋埠鎮,以其雄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實力,繼續擦亮著“小漢口”的光榮名片,勇當建設大別山中心城市的排頭兵,在“全民創業,大眾創新”的時代洪流中,重新煥發青春的光彩。

(本文主要資料來源:《麻城文化叢書》)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鄂東民間文化·麻城專刊》五:李文濤/宋埠鎮的由來及其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