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糙老爺們也可以柔情似水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該遺臭萬年。”這句名言的原創者,就是東晉時期頗具爭議的梟雄桓溫。

桓溫是譙國桓氏家族奠基者桓彝的兒子。在桓溫還不滿週歲時,就得到了大名士溫嶠的點贊。當時溫嶠一看到他的面相,就對他老爸桓彝說:“我看這娃骨骼清奇,讓他哭兩聲我聽聽。”小桓溫大哭數聲,聲音尖利嘹亮,充滿了初生牛犢的勁兒。溫嶠感嘆說:“這娃絕非池中物,將來長大後,肯定是個英雄人物!”溫嶠向來以善於品鑑人物出名,他的預言自然很有分量。桓彝大喜,就給孩子取名為溫,以作紀念。

據史書記載,桓溫生得相當有氣概,說他臉上長著七顆麻子,眼睛就像紫色石稜般炯炯有神,光芒似電,頭髮、鬍鬚向外賁張,跟孫權、司馬懿屬同一類。儘管從外表看,桓溫是個粗糙的純爺們兒,但這位橫刀躍馬、叱吒風雲的赳赳武夫,內心世界卻是特別婉約細膩,尤其溫柔。

在擔任荊州刺史時,桓溫想在當地以德服人,不願用酷刑威懾老百姓。一次,一位令史犯錯受杖刑處罰,在桓溫的親自過問與關照下,罰照樣得罰,只不過木杖從令史的衣服上輕輕擦過。桓溫的三兒子桓歆看不過去,對老爸說:“剛才我從官府門前經過,看到令史受杖刑,那木杖打得好啊——高高舉起,上觸雲層;輕輕落下,下拂地面。”桓歆是吐槽老爸心太軟,木杖都沒打到令史身上。桓溫卻說:“即便是這樣,我都擔心打得太重了呢!”

作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梟雄人物,桓溫不但不驕縱蠻橫,還很有人情味,對冒犯自己的人心存寬容,不愛跟人計較。當時人們把桓溫比作東晉初期權臣王敦,桓溫卻感覺自己受到了汙辱,委屈得很,他覺得把自己跟偶像西晉名將劉琨畫上等號還差不離。劉琨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有縱橫之才”,桓溫是其鐵桿粉絲。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二次北伐羌族姚襄時,巧遇一個曾經當過劉琨歌女的老婆婆,她一見桓溫就激動得淚流滿面。桓溫好奇地問她:“你哭什麼?”老婆婆傷心地說:“您長得太像我們家劉琨老爺啦!我一看到您,就不由想到了劉老爺,所以失態了。”桓溫聽了很高興,趕緊進屋把自己從頭到腳收拾了一番,出來後準備迎接新一輪的熱烈誇獎,他殷勤地問老婆婆:“快說說看,我到底哪裡像劉琨大將軍呢?”

桓溫:糙老爺們也可以柔情似水

不料,老婆婆仔細打量了他一番,卻不客氣地說:“臉很像,但是尖了點;眼挺像,可惜小了點;鬍子像,只是紅了點;身材像,就是矮了點;聲音像,可多了點娘娘腔。”合著哪兒都差了一點呀!桓溫備受打擊,無語凝噎,但他還是很有風度地給了老婆婆些盤纏,打發她走了。隨後,傷心的桓溫把帽子一甩,衣服一扔,一頭紮在床上默默惆悵了好幾天。

東晉廢帝太和四年(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前燕時,路過金城(今江蘇句容北),看到三十多年前自己擔任琅琊內史時親手栽的那些柳樹苗,都已經長成了十圍粗細的老柳樹,頓時感覺過去的歲月就像滾滾長江般頭也不回地流向遠方。桓溫突然就很哀怨,連聲嘆息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桓溫隨手摺下根柳枝把玩,想起逝去的那些閃亮的日子,止不住眼淚嘩嘩地肆意流淌。

對於桓溫痛哭起來的風采,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有過極其精彩形象的形容:“鼻息如北風呼號,眼淚像瀑布奔流。”他還有這樣的說法:“哭聲如霹靂開山,淚水像奔流入海。”如此粗豪又溫情的桓溫,堪稱糙骨柔腸。

桓溫一世英雄,權傾朝野,無奈三次北伐,都是功敗垂成,直至病死也未能如願,就連臨死前想得到九錫篡位,也因謝安等人刻意拖延,最終也未能實現。結果,桓溫既沒流芳百世,也沒遺臭萬年,終究在悲劇和爭議中被人漸漸淡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