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路街道:小小單元長 大大安全感

集賢路街道發揮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線上線下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居民們主動申請單元長,織密社區防控網,暢通上下溝通渠道,精準排查重點人員,群防群治全面打響防控疫情阻擊戰,為守好居民“生命線”提供了重要保障,為社區疫情防控增添了新的動力。

  

集賢路街道:小小單元長  大大安全感

“跑腿員”讓社區治理更溫情

“這是你的豆腐、韭菜、醬幹……今天是要在家裡做包子是吧。”碟子塘社區香粳巷12號樓單元長吳道龍笑著和王奶奶說。王奶奶家有兒女從外地回來,被要求居家醫學觀察14天,眼見著家裡沒菜吃了,她只能打電話向單元長吳道龍求助。

“居民肯向我張口是相信我,我就得儘快給人家把事辦好。”這段時間,吳道龍的電話已經成了樓棟裡的防疫熱線。為了讓居民安心宅在家中,減少人員外出的防控風險,吳道龍會定期上門瞭解他們生活物資採購、生活垃圾投放、每日身體狀況、情緒緩解疏導等方面的需要,及時做好幫辦代辦服務,讓居家人員感受到社區的溫暖。他也因此成為了群眾心中最可信、最可靠的貼心人。

  

集賢路街道:小小單元長  大大安全感

“宣傳員”讓小區管理更規範

2月20日晚,蔡山社區單元長魏偉對自己負責的67戶居民進行上門摸排,翻開他的筆記本,裡面整整齊齊地記錄著每家每戶的聯繫方式和基本信息。

摸排時,由於很多住戶沒有敲開門,他覺得心裡不踏實,於是他想了很多辦法:沒有摸排到情況的住戶,他就到社區去查電話,電話沒有打通的,他就反覆入戶。從魏偉的微信運動上顯示,疫情期間,他每天行走的步數基本都在1萬5千步以上。

“現在不需要走太多路了,但居民每天大小事務都找我。有諮詢回家需要辦哪些手續的、怎樣開通行證的、企業復工需要哪些資料的……”這段時間魏偉平均每天要接20多個電話,新添加的微信朋友達50多個。

  

集賢路街道:小小單元長  大大安全感

“守門員”讓居民生活更踏實

“來,先給孩子測一下體溫。”看到一對歸家的夫妻,高花社區單元長王宣真邊登記出入信息邊笑著說道。在測量過孩子體溫之後,她對孩子的爸爸媽媽講:“36.5攝氏度,體溫正常,最近一定要多注意防範,儘量少出門,這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

“放心吧,我們會注意的,你們辛苦了,這麼晚還在值守。”孩子家長說。一家人進入小區,爸爸媽媽拉起孩子的小手,身影消失在夜幕之中。

在他們背後,王宣真的電話響起,簡單的對話後,她依舊堅守在寒風之中。打電話給她的是正在讀高一的女兒,王宣真的母親今年九十多歲,身體一直不好,女兒打電話給她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她記得買藥回家。

“出來敲門摸排和宣傳確實辛苦,但只要能控制住疫情,老百姓身體健康了,生命安全了,付出再多也值得。”王宣真笑著說。

檢查樓棟消毒情況、安撫居民情緒,是單元長每天的工作,他們把居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把排查工作做得細緻再細緻、嚴格再嚴格,就是為了阻斷感染源。在居民眼裡,單元長就是守護他們安全的保護神,是阻擊疫情的最後一道屏障。截至目前,集賢路街道有291棟樓30782名居民,網格長31個,在網格長下設置“單元長”224個,人均管理40戶左右,為奪取抗疫阻擊戰的最後勝利提供了群眾基礎和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