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打響“助農戰疫”

電商平臺打響“助農戰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線下農產品交易停擺、滯銷損失以分秒計算;消費者卻渴望快捷、安全地購買到生鮮。這是疫情之下,農產品交易近來面臨的供需矛盾。

2月15日,商務部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電商企業要通過扶貧頻道、專區、直播帶貨等多種渠道提供流量支持,開通農戶入駐綠色通道,拓寬滯銷農產品銷路。

事實上,在農產品銷售面臨嚴峻挑戰之時,已有多家電商平臺成為了助力農貨銷售的重要渠道;並且,許多平臺還多措施並舉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從直播到採買、運輸的全供應鏈支持。

直播促銷助力農貨銷售

這段時間以來,包括淘寶、拼多多、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出臺了抗疫助農的多項措施,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淘寶在2月6日成為了全國首家發起愛心助農活動的電商平臺。2月12日,淘寶宣佈設立了10億愛心助農基金,推出了十項助農舉措,包括降低農產品在平臺的銷售成本、推動原產地農產品標準化、幫助涉農商家免費開通淘寶直播等。

如今,各地已出現了上萬個“大棚直播間”。淘寶迎來了史上規模最大“村播日”,1萬農民集體開播賣菜,薇婭、李佳琦等300多位頭部主播,朱丹、李靜等明星與農民連麥。目前,淘寶直播孵化新農主播已經超過5萬人。

此外,淘寶助農專線的公佈,也旋即吸引了大量農戶。 “公佈助農專線的聯繫方式不到4天,已經有2200多人代表農戶、產區來同步待銷農產品的信息,小二們處於隨時待命狀態。目前,我們和數個農產區已深入溝通,正在組織解決方案。”天貓大食品總經理無齡表示。

據悉,首批8大核心優質農產區已經完成遴選並在淘寶天貓上線,這8省分別是海南、雲南、四川、遼寧、廣西、山西、陝西、山東。海南樂東產區的特色水果,上線四天銷量已經超過800噸。截止2月18日,阿里“愛心助農計劃”已經幫全國農民賣掉超過3萬噸農產品。

2月10日,拼多多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幫助貧困地區和部分農產區解決特殊時期的農產品滯銷問題。用戶通過APP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等入口,以及搜索“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均可直達該專區,以最優惠價格購買產地直髮的水果和蔬菜。

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商品囊括臍橙、蘋果、草莓等各類水果和主要生鮮食材。據悉,針對此次特殊活動,除充足的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以幫助解決疫情期間的農產品產銷對接問題。

“自古以來,衢州就盛產柑橘,椪柑是其中的代表……”現年48歲的市長湯飛帆,也參與到了拼多多的直播帶貨之中。截至2月19日,浙江衢州椪柑訂單量超過2萬單,銷量超過21萬斤。

廣東徐聞縣縣長吳康秀也親自參與了助農直播,幫農戶賣貨。截至今日零時,廣東徐聞菠蘿累計訂單量更是達4.6萬單,總銷量近25萬斤。

京東方面,與拼多多上線“抗疫農貨”的同日,該電商平臺發佈“告全國農人書”,宣佈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藉助全渠道、全業態等落地優勢,讓優質的生鮮產品迅速送達更多用戶手中。

京東生鮮設立了“助銷扶農”和“保障民生”兩個入口,京東生鮮頻道、秒殺頻道、直播頻道、東東農場等助農板塊也同時上線。

蘇寧則在2月12日深度聯動旗下的拼購、小店、家樂福等業態,發揮多年來積累的原產地直採優勢,推出了18項助農政策:包括源頭直採,打通農戶與城市的上行通道;給予直播和流量支持,拓展農產品銷售下行渠道等。

供應鏈面臨大考

多家電商平臺通過直播、促銷、補貼等多種方式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這無疑是一件幸事;然而,對於目前的農產品銷售來說,激增的訂單也對平臺的履約能力提出了挑戰,物流成為了不得不面臨的另一項大考

2月10日起,全國大範圍快遞、快運公司均宣佈恢復全國各網點運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復工一週後,全國的物流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對此,漢森供應鏈董事長、農特集團總裁黃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疫情大大減少了農產品儲備的消耗機會,同時導致多個地方業務縮水,電商公司的介入可以一定程度提升業務量,拉高用戶活躍度,但是在獲得商流後,如何在現有的物流水平之下進行運輸流通,或許仍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最大的挑戰。”

針對全國物流難的問題,阿里、京東、蘇寧等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來助力農貨的便利運輸。

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天貓、菜鳥聯手,緊急打造了從採摘、包裝、運力到銷售的全鏈路數字供應鏈,直採原產地農產品直供全國。僅用兩天時間,海南農產品出省通道恢復。2月13日,開通“愛心助農專線”的省份已擴展到17個。

具體地來說,目前其數字農業部已經快速建立了產地供應鏈能力解決產能的問題,菜鳥團隊則協調了快遞公司,首期溝通圓通解決運力問題。同時,阿里政府事物團隊則溝通政府來解決分撿中心的復工以及快遞車輛的暢通問題,來幫助農產品恢復運輸。

京東的“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除消費端的助力之外,為滯銷農產品也開放了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渠道資源,解決農貨上行之困。

蘇寧方面,18項助農政策還包括為入駐農戶開通綠色通道,推出多項物流費用減免、金融扶持等多重政策,也著力為農戶打通著物流。

通過電商平臺的這些組合拳,農產品得以擁有了更多曝光,降低了流通成本、也更大幅度地打通了物流,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供銷兩端的雙贏。

與此同時,這次疫情也會倒逼農產品供應鏈的加速數字化,從而促進未來農貨產品銷售的轉型與升級。

(鈦媒體編輯陶淘綜合,部分內容參考自每日經濟新聞、新浪科技、搜狐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