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孩子每天玩手機遊戲和網絡遊戲,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孩子戒除?

老左心理工作室


沒辦法戒手機遊戲,因為現在更慘,這次疫情又沒控制好,學校又不能上課,只有在家每天上直播課,孩子天天都要用手機上課,所以孩子更沉迷遊戲,課上上又遊戲和微信QQ玩玩看看,上課都是不認真一心想玩遊戲,希望國家把遊戲關閉,遊戲害了中國千千萬萬孩子和家庭。


小草6666666


成癮性是很難解除的。但是我個人對遊戲痴迷還是有些突圍經驗。

1、小孩成癮應該和家長的關係很大,你必須抽出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和覺悟,自然沒辦法去奢談如何解決問題。

2、我個人經驗是想辦法提高小孩對遊戲的厭煩程度。家長需要對小孩玩的遊戲進行了解,併為小孩制定極其困難的目標,以網遊為例,比如你要玩可以,那麼你必須去打錢,必須一天之內花費多少時間去打錢,然後把錢給你的小號。或者必須要求你今天必須完成某個沒有興奮點並且反覆的目標。 如果是單機遊戲,以賽車遊戲為例,必須多少秒完成。沒有完成需要得到懲罰,比如反覆玩或者其他體罰。

我自己差不多就是這樣戒除並且討厭網遊的,當時是我的父母要求我每天至少玩8個小時的傳奇,並且和上班工作一樣要達到一個效率,結果我看到練級就噁心。

3、讓孩子進行金錢上的對比,讓他打三天的金幣,拿金幣去換人民幣。然後讓他做有收益的體力工作,讓他用人民幣去換遊戲中的金幣,讓他明確的知道他在遊戲中的努力對比現實世界中的收益,是有多麼的可笑。他努力一個月的賬號。我用幾十塊錢就能買一個一模一樣的。

4、就要看家長的本事了,或者找一個專業的計算機老師,給孩子講解遊戲的基礎原理,計算機原理,讓孩子從根本上了解遊戲是怎麼構成的,打死一個怪物掉下來的金幣究竟是什麼東西。自己如何架構一個簡單的小遊戲,或者學習簡單的編程原理。

這件事我也經歷過,不過是因為我自己對程序有一定的瞭解之後,對遊戲中的那些裝備就不在有任何神秘感,讓一個東西沒有神秘感之後自然吸引力也會降低很多。


個人意見如上。其實更適合的是更大的小孩,或者題主利用寒暑假的空擋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也行,不能破壞小孩的正常上學時間


微電課堂老高


很多家長都被這個問題困擾,之前我大姐家的孩子也是這樣。

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但需要家長一段時間的堅持。

不要試圖單純通過說服來讓孩子戒掉遊戲

孩子玩遊戲,表面上是不務正業、頹廢、不思進取,其本質是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或者成就感,而遊戲的“及時獎勵”與“及時反饋”機制剛好彌補了孩子這方面的缺失,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很容易得到極大的滿足感。(想想騰訊遊戲背後是有多少心理學家在背後“出謀劃策”),所以不充實孩子的現實生活,單純的說服或者強行禁止孩子玩遊戲,都不是正確的辦法。

從孩子興趣或特長入手,豐富孩子現實生活,逐漸轉移他的注意力

我姐家的小孩兒有段時間玩《穿越火線》和《英雄聯盟》上癮,每天吃飯睡覺想的都是遊戲,大人苦惱了好久。後來按我說的,仔細幫助孩子挖掘他的特長和興趣,發現他還對太極拳感興趣,毫不猶豫給他找了個師傅。(我們老家是溫縣的,是太極拳發源地)

一開始大人期望不高,只要能減少他玩遊戲的時間就行,誰知道學了兩個月,跟著老師出去參加比賽,拿了個二等獎回來,從此以後他就有成就感了,知道自己在現實中也有令人佩服的地方。(我看過一次他在陳家溝的練習,一個十幾歲的小夥子認真打太極拳的樣子原來可以那麼帥)這之後家長又做了很多努力,凡是在老家有太極拳表演和比賽的,都帶他去看,反覆強化他對自己的認知,不斷地帶入興趣場景(太極拳領域)來薰陶他的興趣。之後的這些努力很重要。這樣才逐漸戒掉了他的“網癮”,注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附上一段他練習的視頻,這個場地是陳家溝很有名的一個地方,馬雲也在那練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0, "file_sign": "fa026ed3f83758c15f899ceeed93fd40\


楊樹己


13歲的孩子每天玩手機遊戲和網絡遊戲,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孩子戒除?一味簡單粗暴地打罵孩子,對於讓孩子戒除遊戲癮是沒有正面作用的,相反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不妨試試下面這幾個方法。

首先,瞭解孩子沉迷手機、網絡遊戲的原因。

大多數孩子沉迷於遊戲,是為了逃避現實世界裡的壓力,想到虛擬世界中去發洩情緒、排解壓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聊一聊,正面或側面瞭解孩子是不是壓力一大就想玩遊戲放鬆,壓力的來源又是什麼?是學業,同學關係,師生關係,或根本就是親子關係緊?

其次,與孩子約定好玩遊戲的時間,並且嚴格執行。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玩遊戲的頻率、及每次玩的時長。建議控制在每週2-3次,每次30分鐘-1小時。但前提是已經保質保量完成了當天的學習任務。

如果孩子有優秀的表現時,例如學習成績進步、做了好人好事等,可以適當把玩遊戲作為嘉獎。但也要注意控制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

再次,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

遊戲固然好玩,但豐富精彩的網絡可遠遠不止這些寶藏。

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查找有需要的資料、聽歌、看電影等等。

如果孩子對做手工感興趣,可以幫他找些網上小組,裡面都是世界各地的手工愛好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與心得。

如果孩子對物理感興趣,可以幫他下載最新的科普片、紀律片。很多網路平臺也有各式各樣的興趣小組,大家圍繞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各抒己見。

另外,還要幫助孩子尋找新的精神寄託。

有的家長自己就沉迷手機,打手機麻將、看消磨時間的小視頻。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且家長的說教顯得蒼白無力,要知道,身教重於言教。

還有的家長工作忙得不著家,孩子一個人在家裡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太多,家裡也只有網絡遊戲可以玩。

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創造機會和條件轉移孩子的遊戲的“專寵”。

比如給動後能力強的孩子買一套拼圖或是積木建模、給喜歡畫畫的孩子買一套好的畫畫工具、給喜歡懸疑的孩子買一套科幻或偵探小說。

同時鼓勵孩子不要總是宅在家裡,在現實世界中有交心的朋友,那麼他們花在遊戲上的時間自己就少了。

結束語

青少年沉迷遊戲一直都是家長所關注的,世界衛生大會更是在今年的5月25日官方正式將“遊戲障礙”定位為疾病。

關於如何幫助孩子戒除遊戲癮,你還有什麼好方法嗎?歡迎留言討論!


Wunei媽媽微課堂


戒除孩子游戲上癮三原則“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

  • 關於孩子玩遊戲和痴迷手機的問題,可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話題,處理不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我們都清楚,孩子這個年齡就是學習的年齡,而遊戲對於人的誘惑性是非常強的,一旦孩子痴迷上癮,甚至茶不思飯不想,你想讓他快速糾正過來?想想影視劇中那些戒毒人員的痛苦狀態,你就知道有多難了,所以對於孩子玩遊戲的行為,一定要遵循“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原則!


一、首先遵循“防為上”的原則,預防永遠是最有效,且代價最小的策略!

  • 重點在於,我們應該如何防?“先其未然謂之防”也就是說,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我們就採取措施,從根本上杜絕事情的發生這才是有效的防!對於孩子接觸手機這件事情,我們務必要搞清楚這麼幾個問題:孩子跟你是否相互信任?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的方式?對於孩子使用手機的態度及是否有共識?對於孩子的一些失控的舉動處理是否恰當?
  • 1、相互信任指的就是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父母跟孩子之間是坦誠布公、無話不談、既是父母又是朋友的關係,那基本上不用擔心,因為孩子對你會很坦誠,這是我們雙方能達成共識的基礎!


  • 2、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是以什麼方式?比如是你在玩遊戲的時候,孩子看到了覺得好玩?還是說我們主動給孩子講解什麼是手機,手機的用途等等!這個直接決定了孩子對於手機的正確態度,有些事情我們越是提前透明的講解,孩子反而沒有那麼大的誘惑,否則你在用手機的時候,一直刻意躲著孩子,反而對孩子是一種誘惑!


  • 3、對於孩子使用手機的態度是否有共識,父母與孩子是否有明確且統一的約定,是否做到了不禁止、不放縱的原則,孩子什麼年齡段可以拿手機幹什麼,孩子是否明確,且是否做到了有效的監督?


  • 4、孩子在使用手機方面出現失控行為,如何進行引導,比如超出了規定的時間,一直還在玩,父母是怎麼做的,正確的做法就是第一時間就要停止孩子的行為,並且重新複述一遍雙方的約定,然後要根據約定的法則,限制他的使用次數,這樣的約束越早越好!

二、其次就是“救次之”,孩子使用手機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一定第一時間介入,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 往往在反思孩子沉迷遊戲等等一些不良行為的時候,很多家長的藉口往往都是“都怨我,平時工作太忙了,對孩子疏於管理”,有時候我就很納悶,到底你得有多忙,才能導致連教育孩子的時間都沒有?我覺得這樣的反思不但無益,而且不可原諒!之所以不可原諒,就在於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不再重來,你的多少次悔恨也帶不來孩子的根本改變!因此,當孩子在使用手機方面,第一次出現問題,我們就要介入,一定記住是第一次!


  • 當初我兒子是四年級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有些作業需要通過APP平臺來做,所以就給他買了個平板,結果有一次晚上都睡覺了,我隱隱約約聽到他房間有聲響,我悄悄的走過去發現他在玩平板上的遊戲,第一時間,我就把燈打開,把他媽媽也喊醒,一家人坐在兒子床上,把當初制定的規則拿出來,讓他自己唸了一遍,我們當中有一條,如果違反了規則偷著玩,要罰一週不能碰(作業除外,我們是允許他每天做完作業的情況下玩20分鐘左右)!所以那次一週沒讓他接觸,效果確實挺好,畢竟他還小,沒有太多的想法,相應的規則教育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最後就是“戒為下”,也就是說,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上癮了,很難糾正了,這個時候只能下猛藥,強行糾正!

  • 這種方式之所以稱作是下下策,是因為存在風險,比如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叛逆的性格會讓我們的糾正變得異常的艱難,甚至執行不下去,網絡上出現很多的孩子天天躲在家裡玩手機,不出門,讓家長異常的頭疼!這一步的執行我覺得一定要把握兩個點:一個是下猛藥,也就是不能顧慮,要本著徹底戒除的想法去做;另一個就是多方靈活配合,家庭成員之間、家庭與學校之間一定要做好強力配合,防止死灰復燃!這個階段的一個特點就是見效慢,過程當中容易出現反覆,需要家長靜下心來,不斷堅持,要記住這是你自己前期沒有有效預防的惡果,必須得去應對,不管多難,挺過去了,孩子就能大變樣,挺不過去,很可能孩子就會從此讓人不再省心!


  • 此外,除了硬性的剝奪他玩遊戲的權利以外,一定要配合做好其他的措施,比如堅持每天喊他一起體育鍛煉,帶他多出去接觸社會,接觸其他人,定期給他看一些勵志類的電影,不管有沒有效,死馬當活馬醫,各種方式一起都用上,說不定哪一個環節就能讓他有所觸動!除此以外,也要多發揮媽媽母性溫柔的一面,多利用感化法來去影響他,比如給他寫一封信,訴說自己的當年帶他的不易,以及對他莫大的期望,讓他看完後能有悔恨之意等等!


  • 玩遊戲一旦上癮,可不是你我想象的那麼簡單,之前媒體上曾經報道過有的孩子竟然帶著被子進網吧,一住就是幾個月,吃住在網吧,想想都覺得可怕!所以各位親愛的家長,一定記住,最好的解決方法一定是第一條“防為上”,一旦到了第三種方式“戒為下”,說實話就不是我們能很好的把控得了的了!切記切記!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您好,我是高級孕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良好的習慣永遠是一個人成功的法寶。

13歲的孩子每天玩手機遊戲和網絡遊戲,主主要還是我們做家長的,給孩子創造了一個這樣的條件。大人們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環境,孩子自然不會這樣。而有的家長都是放養的,養孩子。孩子自然就會隨大流,性格也無法得到好健康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解決這樣的事情。

培養孩子的興趣

培養孩子的興趣,最主要的還是尋找孩子的興趣,多讓孩子參加一些比較有挑戰的事情,而孩子們都要去嘗試,然後在努力。要讓孩子知道,身邊還有很多東西比手機最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發覺。

給孩子分析

帶孩子體驗各種生活,讓孩子知道一味的玩遊戲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而好好讀書又會給你創造什麼樣的物質生活 。孩子認清了這些的厲害,自然會有所改變。

孩子就像一棵樹苗,他會往各個方向發展生長。而家長的作用就是好好的教育孩子往好的方向生長。

育兒群社每天都會給爸比媽咪分享育兒更多相關的知識經驗,讓爸比媽咪更加完美的保護好自己的小心肝,歡迎大家關注育兒相關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夠成為好朋友!


育兒社群


大家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孩子的自殺,主因是孩子玩手機網絡遊戲導致。其它因素幾乎是藉口。因為,中國有5000萬網癮的孩子,網癮就是腦殘,而且,腦殘就是精神病。一個孩子神經不正常才去自殺、才去殺人,所以,惡性事件頻頻,特別是孩子自殺的多,多,是腦殘孩子多。2012年10月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所已經報告,網絡遊戲可使青少年致腦殘。2018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網癮是精神病,這是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6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衛生部已經定義網癮是精神病了,同樣,只是國內媒體沒有報道而已。我是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師,每每看到孩子自殺,說是什麼壓力,什麼挨老批評了,挨家長批評了,我就感覺非常荒唐,荒唐至極!我呼籲,有良心的自媒體工作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我們是國民,我們要作為。不能等。在網上把這些數據查清楚,然後展開宣傳,最後的目標挽救我們剩下的的2.5億青少年。這是國難當頭之際,你也許不樣看。我宣傳、呼籲:停止網絡公司開發遊戲軟件已經20多年了,雖然位卑言高,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宣傳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腦殘與邪淫危害中國青少年》!


科學教育法


想辦法讓孩子喜歡上一項體育運動,比如籃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