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第一忠臣,亡國時還在率清軍攻城,70歲仍在為復辟東奔西走


清末第一忠臣,亡國時還在率清軍攻城,70歲仍在為復辟東奔西走

眾所周知,滿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出現過“康乾盛世”的繁榮景象,但隨著閉關鎖國的實行,文武百官貪腐嚴重,所謂的天朝大國百病纏身,統治者更是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下選擇屈服,成為了各國眼中的肥肉。

​無數進步青年在多次失敗後認識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1911年武昌起義打響了第一槍,革命火種很快席捲全國。南北議和後,在袁世凱的威逼下,溥儀下詔退位。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是這場時代變革並不徹底。不僅溥儀的“皇帝”尊號依舊保留,滿清遺老們更是從未放棄復辟。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便是其中之一。

清末第一忠臣,亡國時還在率清軍攻城,70歲仍在為復辟東奔西走

升允出身武將世家,祖上幾代為官,為清廷效力。因為深受家族觀念影響,升允從小就深諳忠君報國、匡扶社稷的思想。1882年,他參加鄉試考中舉人,後來又因為建立功勳,被清廷特賜為多羅特公,從此開始了他宦海沉浮的一生。

他為官清廉,先後擔任過山西按察使、陝西布政使、江西巡撫、陝甘總督等地方要職。他主政西北期間,重視教育,是西北大學的前身(陝西大學堂)的首倡者;擔任陝甘總督期間,更是修建了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黃河鐵橋,為治下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清末第一忠臣,亡國時還在率清軍攻城,70歲仍在為復辟東奔西走

此外,升允性情也是十分耿直。庚子西狩之役,他在陝西迎駕時,看到太監沿途騷擾,就嚴厲制止,後來又彈劾權貴,毫不畏懼。慈禧七十大壽時,慶親王命各省獻金祝壽。他不僅不獻金,反而上書要求停止獻金。因此史稱升允"實為滿員之得未曾有者"。但結果卻是,慈禧太后對他十分反感,再加上後來反對君主立憲,沒多久就被以擾亂新政為由革去了官職。

武昌起義爆發不久後,升允被重新啟用為陝甘總督,並總理陝甘軍事。因為他的一生志向就是為大清朝盡忠報國,在革命風潮席捲全國時,他毅然率領4000名八旗軍東進,一路攻城掠地,打下了十幾座城池,妄圖攻下西安,迎接溥儀建立一個偏安一隅的小王朝。1912年2月,溥儀退位,升允的軍隊得知消息後,不願再與革命軍作戰,升允只好西退。

清末第一忠臣,亡國時還在率清軍攻城,70歲仍在為復辟東奔西走

堪稱清末第一忠臣的多羅特·升允,在溥儀宣佈退位之後,他並沒有放棄復辟清王朝的大業。為了復辟,他先是去蒙古策動勤王,在日本參加了宗社黨,後來在70歲的時候,更是聯絡張勳和川島芳子的日本養父尋求支持,但最終還是沒有實現自己復辟的心願。

多羅特·升允為了復辟清廷東奔北走,但最終仍一事無成,心情抑鬱的他最終在1931年病逝於天津,享年73歲,末代皇帝溥儀得知後,追諡其為“文忠”,以褒獎這個一輩子都忠心清室的孤臣。他對清廷的忠心是值得讓人敬佩的,但這份忠心只是愚忠,縱觀他的一生,真是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