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南下,奇瑞進軍北美,自主車企近期出海動作為何這麼多?

2019年,我國狹義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達2069.8萬輛,同比下降7.4%,車市下行態勢不變。為尋找新的銷量增長點,自主車企們紛紛選擇向海外擴張,其中又以長城汽車動作最大、最頻繁。下面,買車君就為大家盤點下,最近自主車企的出海新動作,看看誰最可能成功。


長城汽車:收購工廠,進軍印度、泰國


2月17日,長城汽車和通用汽車共同宣佈,長城汽車將收購通用汽車的泰國羅勇府製造工廠,這也是繼上個月17日收購通用汽車印度塔裡岡工廠以來的又一次重大收購。兩起收購案表明,長城汽車準備進軍印度和泰國市場,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長城之前要參加印度的德里國際車展。


長城南下,奇瑞進軍北美,自主車企近期出海動作為何這麼多?


至於為何要進軍印度和泰國市場,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19年,長城汽車總銷量為106萬輛,同比微增0.69%,而出口銷量為6.5萬輛,同比增長38.68%。很顯然,長城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其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海外汽車銷量,保持高速增長。


長城表示,收購泰國羅勇府製造工廠,就是想方便將產品出口到東盟其他國家及澳大利亞等國,實現以泰國為中心,輻射整個東盟地區的戰略佈局。另外,該工廠的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基地位於泰國自由貿易區,還可以享受諸多優惠和貿易便利。


長城南下,奇瑞進軍北美,自主車企近期出海動作為何這麼多?


不過,東南亞和東盟市場長期被日系品牌佔據(通用將工廠賣給長城,也與此有關),長城要想突圍而出並不容易。當然,自主品牌歷來擅長價格戰,這或許意味著長城的結局會跟通用它們不一樣。


長安汽車:緊隨長城步伐,物色生產基地


正當長城汽車為進入印度、泰國等市場而大步前進之時,長安汽車也正在印度物色新的生產基地,並與供應商進行了初步談判。據知情人士透露,長安汽車還考慮在印度建立電動汽車電池組裝廠,只是長安汽車對此拒絕置評。


長城南下,奇瑞進軍北美,自主車企近期出海動作為何這麼多?


其實,長安汽車進軍印度市場,目的跟長城汽車一樣,都是為了尋找中國市場以外的新增長點。而印度被認為有望在2026年成為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這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另外,上汽集團在印度市場首戰告捷也給予了長安汽車很大的信心。


不過,就算長安汽車可以參照上汽集團在印度的運營模式,也無法直接提升印度消費者對長安汽車產品的信賴。可見,想在印度市場站穩腳跟,長安汽車還得加大營銷力度。


奇瑞汽車:與HAAH達成合作,將在美銷售新車


近日,美國HAAH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其已經與奇瑞汽車達成了北美市場分銷協議。根據協議,HAAH將在美國註冊一全新汽車品牌——VANTAS,該品牌的新車將率先以奇瑞集團旗下星途品牌產品作為原型車,在北美進行適應性開發,最後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


長城南下,奇瑞進軍北美,自主車企近期出海動作為何這麼多?


不過,VANTAS車輛的生產並非一開始就全在美國製造,而是由配套組件組裝生產,最終再過渡到在美國進行產品的全面製造。此前,HAAH首席執行官Duke Hale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該公司正與奇瑞一同為工廠選址,全面投產後,工廠將僱傭1000-1500名工人。


很顯然,此次奇瑞與HAAH的合作,是奇瑞負責轉讓車型和技術,HAAH負責生產,以及對美國等市場的開拓、服務等。這種合作模式就像是國內的合資公司,只不過這次負責技術輸出的變成了自主品牌。如果這一合作可以順利進行,那將是自主品牌對外合作模式的一次創新。


上汽集團:名爵eHS要在2020年進軍歐洲


在海外市場,上汽集團的表現絕對能讓你眼前一亮。數據顯示,上汽集團2019年整車出口及海外銷售新車達35萬輛,同比增長26%,佔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33%,可以說是自主品牌在海外的一張名片。


長城南下,奇瑞進軍北美,自主車企近期出海動作為何這麼多?


另外,早在長城和長安之前,上汽集團就已經完善了印度市場的佈局,並率先推出了名爵赫克託(Hector) ,該車從2019年的6月推出,截至11月底,售出了1.3萬輛,表現值得肯定。


當然,過往再好的成績也是曾經,開拓了難度較低的市場自然要向更高難度的發起衝擊。據悉,上汽集團旗下名爵品牌的插混車型eHS打算在2020年登錄歐洲市場,與純電動SUV名爵EZS一同“開疆拓土”。


長城南下,奇瑞進軍北美,自主車企近期出海動作為何這麼多?


值得一提的是,名爵eHS是國內首款符合歐洲REACH法規、首款獲得歐盟E-MARK認證、首款滿足歐洲ECE R100等要求的插混SUV。它登錄歐洲市場,意味著自主品牌的出口進入了新的階段,也將改變歐洲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汽車的印象。


長城南下,奇瑞進軍北美,自主車企近期出海動作為何這麼多?

其實,自主品牌最近的出海新動作,與其說是為勢所迫,倒不如說是對自己產品的愈加自信,畢竟長城、長安等自主車企在海外建廠等行為,已經不是以往出口車輛那麼簡單,沒有一點真本事,著實不敢這麼幹。不過,國外的市場形勢同樣複雜,玩得轉的屬於少數,希望自主車企都屬於這一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