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廈門天氣初體驗

  我自幼在塞北苦寒之地哈爾濱長大;高三時,僥倖進入在南京舉辦的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總決賽,故此頭一次跨過長江踏足江南;大一時,“公子”誠邀我們宿舍的兄弟到四川進行“社會實踐”,使我再次南進而至天府之國;2005年1月份,因為項目的關係,我進駐廈門,再次刷新了我活動範圍的低緯度紀錄。

  早就聽說廈門氣候宜人,元旦在冰天雪地的北京加班時,心中就充滿了對廈門的期盼。甫到廈門,走出機場,猶如渡過寒冬迎來暖春。在鼓浪嶼對面的鷺江賓館安頓好後,在同事V的帶領下,於中山路閒逛——偶然間,在街上聽到一對父子談話:父親教訓兒子,“看看你,凍著了吧,叫你多穿點衣服你不聽,今天才17攝氏度!”當時的我深深為這段話中溫度與寒冷的辯證關係震撼。當哈爾濱已經是大雪封地時,廈門卻仍然溫暖如春,這就是廈門天氣給我的第一印象——溫暖溼潤。

  回北京參加完一年一度的員工大會後,匆匆飛回廈門,搬進了“新家”——臨海的西海灣公寓。尚來不及為20多平米的大客廳而歡呼雀躍,已是夜半時分,趕忙鑽進被窩,可是公寓提供的薄被難以禦寒,打開空調又只吹冷氣,一整夜都在哆哆嗦嗦半夢半醒中渡過。雖說東北天寒地凍,但是屋裡有暖氣“撐腰”,外出時武裝也是從頭到腳,從來沒有體會過南方潮溼冬天的我,被好好地上了一課,這就是廈門天氣給我的第二印象——室內陰冷。

  待到逐漸適應了廈門的天氣後,鼓浪嶼、廈門大學、南普陀等知名景點紛紛被我在週末“斬落馬下”。月底,我實施了福州一日長途奔襲計劃。

2005年01月——廈門天氣初體驗

圖01. 鼓浪嶼

2005年01月——廈門天氣初體驗

圖02. 鼓浪嶼

2005年01月——廈門天氣初體驗

圖03. 演武大橋

  清晨從廈門出發,到達福州時已近晌午,首要任務便是品嚐福州名吃——沙縣小吃。在長途汽車站旁尋得一家小店,嘗試過所有我聽說過的小吃後,菜單上尚存“三合飯”沒有一試,想象著“八寶飯”的美味,毫不猶豫要了一份——等到老闆端將上來,我頓時暈倒,一個鋁合金飯盒中放著滿滿一盒蒸好的白米飯,與初中時我帶到學校熱的午飯情景相似,於是我“萌生退意”,匆匆買單走人——這段故事在很長時間內傳為笑談。

  下午,拜訪了鼓山湧泉寺,在喝水巖求了籤、問了卦,心滿意足地準備在“老福州”大宰XX及其女友小L一頓——“佛跳牆”雖享譽海內外,但其價錢主要取決於配料,料想以XX之節儉多半會從超市購得10元一盅的偽劣產品欺瞞於我,於是我也不報希望;“荔枝肉”早有耳聞,想象著荔枝與肉同盤而食,大快朵頤,爽!在我的強烈要求和XX的怪異目光下,一盤“荔枝肉”脫穎而出,我在盤中翻撿半天,不見絲毫荔枝模樣,全是白花花的肥肉……這時候,小L在旁邊開了腔,“荔枝肉”是狀如荔枝的肥肉,我再次暈倒在飯桌之上……

2005年01月——廈門天氣初體驗

圖04. 湧泉寺

2005年01月——廈門天氣初體驗

圖05. 摩崖題刻

  在飽受福州飲食業的心靈摧殘後,我踏上了返回廈門的大巴,在車上觀看了大半部的《天下無賊》,不想這卻成為我二月份破財消災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