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對一個國家而言意味著什麼?

逸品小草堂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覺得藝術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國家意志的直接體現。

韓流,韓國的文化藝術代名詞,這些年瘋狂席捲全國,電影、電視、音樂等藝術不用說,服飾裝扮、飲食習慣都在潛移默化影響國人,去年的“娘炮”事件,給國人敲響了警鐘,我們的審美觀面臨被“韓流”改變的風險啊!


據說,韓國為推動他們的文化藝術,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大刀闊斧向世界推進,這是直裸裸的藝術侵略、藝術殖民,目的就是獲取利潤。只不過,韓國是以國家層面在推動,足見他們的國家意志。


藝術的主要功能是審美功能,還有教化功能,後一種功能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精神意志和價值取向。

如果一個國家不傳承本土藝術,發揚本土藝術,那就給外來藝術帶來了生存空間,外來藝術的殖民,將影響一個國家的價值觀,甚至是道德觀。


陳莊水墨畫家


藝術對國家意味著什麼。

藝術是國家機器裡的一個零部件。是機器運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藝術又是文化昇華的具體表現。對民族大眾來說,它能在文化,生活,工作,生產中起到;激勵,感染,薰陶,潛移默化的作用。民族創造孕育了文化,文化生活中提煉了藝術。而藝術又迴歸到大眾之中。

藝術對國家來說,是文化戰線上的一把雙刃劍。好的藝術作品它總是為國家,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是正能量的,是美好的,健康的。為國家,為民族利益搖旗吶喊的。反之,那些在文化藝術領域的蛀蟲就會把手伸出來,搞一些,低俗下流,偷雞摸狗,含沙射影,胡編亂造的東西來麻痺人們的鬥志,使親者痛仇者快。更有一些自稱搞藝術的個人,素質低下,拿著外國護照,充斥著演藝市場,這些人都是在吃你飯,掙你的錢,不管你的事。更有甚者,道德底下,偷樑換柱,朝三暮四,錢就是爹。聽說;為了電視劇多賣錢,能把拍好的三十集,剪輯成四十多集,你說可恨不。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在做藝術嗎?為什麼現在很多評論裡把演藝人員稱為“戲子”嗎?應該反思了。這種亂象還要繼續下去嗎?

所以,藝術這把雙刃劍,搞得好就是,鼓舞人心,鬥志昂揚。搞不好就是,人心渙散,玩物喪志。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不會停止,一百年也不能停止。所以,國家機器要運轉,一點也不能出問題。


老兵二鐵76104122



先悄悄告訴你:你以為的藝術,恐怕是個假的


藝術,這個詞語在漢語中是很晚才出現的,它與:美術/宗教/技術/美學/文化/文藝/文法/文獻/哲學……等等,都屬於外來詞,它們共同來自率先在東亞進入現代社會的日本。這是一個必須尊重的歷史事實,它是一個常識,不以任何情感因素為轉移。

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是沒有“藝術”這個概念範疇的。只有釐清“藝術”這個概念的範疇所指的是什麼,我們才能準確地談論:藝術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意味著什麼?這樣一個很大而且很抽象的話題。

眾所周知,藝術的英語是art,這個詞語的詞源,其實指向的並非今天普通人所認為的,單純指繪畫、雕塑這一類視覺造型技術,而是指文學。這裡的文學,也並不是今天一般意義上所指的概念範疇,而是指涉及到一切關於“文”的學問。


文者,紋也。


我們一談到文學,恐怕就會即刻想起散文、詩歌、小說、報告文學等等等等,然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或者,並不完全是這樣的。文學、文學,指的是關於“文”的學問。而“文”的學問,是一個什麼鬼呢?

在中國唐宋時代,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有一個與西方貴族階層類似的階層,叫“士大夫”階層,這個階層其實一開始也是世襲的。它用什麼方法世襲呢?就是讀書。大家千萬要記住了,讀書其實在古代,是一種具有特權性的人類活動。

為什麼是這樣的呢?我們今天不是人人都應該上學讀書嗎?

其實,我們上學讀書,那叫學習知識,古代“士大夫”階層的讀書,是為了研究國家統治的。所謂經世之學,其實就是統治學。而統治學的一切根基,就是“文”。這個“文”包含兩個部分,形而上學部分和形而下學部分,按照中國傳統表述,就是“體與用”兩個部分。因此,士大夫階層,是繼承“文”的學問,以備帝王之需的。

形而上學部分,也就是“文之體”的部分,指的就是“道”,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這個“道”,所謂無法用語言說清楚的“常道”。但這個“常道”又是那麼重要,關乎國運民生,關於帝王長久,更關乎一切吉凶禍福,我們必須要把握它才好。於是老子在《道德經》給出了把握“常道”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德”。

德為道之用。

但這還是太抽象了,《道德經》在今天被一些學者,近乎搞成了玄學。其實中國古人是很有學問的,也非常嚴謹,甚至很講邏輯思維,就是所謂的“尚理”。怎麼個“尚理”呢?就是講道理,怎麼講道理呢?肯定不是今天網絡上的“槓精”說理法,那叫“蝦扯蛋”。

古人所言之“道理”,是將老子的“道與德”,分成了天理和人理,你看,天理雖然很抽象,看不見摸不著,但人理,也就是人倫,那是可知可感可規範的。

怎麼個可知可感可規範呢?

就是將“道與德”的體用系統,細分為四大項:道、德、文、章。

天道由德來彰顯,德由文來體現,文由章法來落實。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文字起源於甲骨文,其實,也可以稱之為“甲骨紋”。

造字之法與甲骨占卜之後的紋理,是相輔相承的。紋與文,相互映證。

而“紋”,演變為兩大類:字與畫。因此,字與畫,共同構成了“文”的組成部分。

字成句,句成段,段成章,是為章法。

觸成劃,劃成型,型成像,亦是為章法。

因此,作文與作畫,皆為“道、德、文、章”之體現,而作文與作畫,皆體現天道,體現那個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常道”。它們讓“常道”,變得可知可感。

因此,中國的古人並不推崇所謂的職業畫畫的人,覺得他們不過是沒有文化的匠人。而真正的大藝術家,那就必須是士大夫,是為了某種天道理想,人倫規範而作畫,因此,作畫與作文皆應該有筆墨傳承。這就是董其昌的觀點。董其昌認為:“筆墨當有出處”,如同文脈繼承,首推“六朝煙水”。

而中國人的藝術,最初指的就是“道、德、文、章”。


西方文化意義上的藝術


西方文化意義上的,以視覺造型能力為主體的藝術,也不是從來就有的。藝術作為視覺造型範疇而存在,最早應該追溯到文藝復興,由美第奇家族引領的潮流。

藝術,在古羅馬時代,指的是“自由七藝”,稱為“la liberalaj artoj”。“la liberalaj artoj”的原意是自由人應該具有的學識和應該學習的七門學科,是相對於專業的、職業的和技術性的課程而言的,即七種人文學科:文法、修辭、邏輯學(合稱三藝)、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合稱四藝)。也有外加醫學和建築的,那麼合稱“九藝”。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都不單純是畫家,而是物理學家、科學家和建築設計師。畫畫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就像造車的工程師還會噴車漆一樣。

文藝復興,之所以叫文藝復興,而不是文藝革命,就在於文藝復興是為了糾正天主教宗教社會的神學追求,恢復前基督教的古希臘文明的人文精神,所以叫復興——恢復和興旺。而這個復興的基礎,就是歐洲中產階級與手工業小資產階級的財富崛起。人們擁有了許多額外的財富,因此就假裝自己成為了貴族(歐洲貴族的本質意義,是宗教意義的),如同今天富起來的中國人一樣一樣的。看看今天中國人張嘴閉嘴就貴族貴族的,你就可以想象出當年的商人美第奇們,是如何渴望成為貴族了。

美第奇家族作為商人家族,是當年最渴望也最具影響力的,希望財富改變命運的家族。他們開始花費重金,請畫匠給他們家族畫像,這原本是貴族的特權。因此,文藝復興之後,肖像繪畫開始爆發了。然後是塑像,這也原本是貴族的特權。

而羅馬帝國,更是唯古希臘文化馬首是瞻,複製了大量的古希臘雕塑,所謂言必稱希臘,就是指這個。這讓整個歐洲佈滿雕塑(羅馬帝國曾經統一過不包括北方日耳曼地區的歐洲土地,這正是拉丁地區與日耳曼地區的劃分傳統的由來,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軸心的由來),成為雕塑的文明。

今天,我們一說歐式風格,必定要搞一點羅馬柱,搞一點半裸雕像和小孩撒尿,就是這麼個由來。


浪漫主義作為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轉折,讓藝術與科學比肩


古希臘的古典主義思想,幾乎是整個歐洲古代文化的基本底色。所謂古典主義,指的就是“秩序、剋制、淡雅和理念的完美”。這正是柏拉圖的哲學所塑造的。

因此,西方思想史上的第一個轉折,來自亞里士多德。因為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末,雅典的哲學學校“不再認為個體只在社會生活的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不再討論曾經主宰柏拉圖學園和呂刻昂學府的與公眾生活和政治生活有關的問題”。整個社會精神,由公眾轉向私人、由外部轉向內心、從政治轉向倫理。

第二個轉折來自馬基雅維裡(1469-1527),也就是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時。整個社會精神,開始“承認自然品德和道德品德之間的區分”,認為“政治價值不僅僅區別於,而且可能在原則上不容於基督教倫理”。

第三個轉折點就是浪漫主義在德意志的產生,浪漫主義思想目睹了在倫理和政治領域真理和有效性思想的毀滅,不僅包括客觀或絕對真理,也包括主觀或相對真理。總而言之,只要是真理與有效性就統統毀滅。

浪漫主義認為:許多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科學的理性,與藝術的創造性,就此並列為人們研究世界與探索世界的兩個極。

這正是藝術,成為今天的藝術的關鍵。


我們今天所談論的藝術,既包括了浪漫主義之後的意義,也包括了浪漫主義之前的意義


在當代中國的語境裡,藝術,既包括了西方浪漫主義之後,所產生的思想史意義,同時也包括了我們自身文化部分裡的意義,也就是文學的意義。

浪漫主義之後,西方文化語境意義上的藝術的意義,其實從某種層面上,與中國文化裡,關於藝術的傳統意義,有了很大程度的重合。

因此,我們才可以領會到,西方的當代藝術為什麼放棄了繪畫、雕塑等等從文藝復興以來,作為藝術的主體部分,而開始將藝術,彌散在整個人文系統和社會科學系統裡的原因。

而這是中國文化最具價值的部分:對“文”的本體性研究。


最後,藝術對一個國家而言,意味著什麼呢?


從上面冗長的鋪墊裡,我想所有的讀者都能大致領會到,藝術,是關乎一個文明精神與發展方向的本體建構的基礎。

可以說,一切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最終,都將是美學的。因為人類社會的精神本質就是美學的,一切號召力也都具有美學的基本結構。

當年,美國剛剛建國不久,為了佔領藝術史發展的制高點,舉國之力推起抽象表現主義。

中國在經歷了文革之後,一張由畫家何多苓創作的《春風正在甦醒》,喚起了全國人民的重建美好生活的勇氣與決心。

文學與藝術,其實是一件事,關乎的是我們每個人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追問與反省,而它也組成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文明體的基本精神面貌。

這,或許就是藝術對一個國家的根本意義與價值吧。


子賀隨身講


藝術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她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必不少的。以此鼓足人們精神動力之一,對人們在精神上起到一個很強的催化作用和強化作用。人們在藝術性表達的鼓舞下,思想上將會掀起不可阻擋的浪潮。如:我國的國旗、國徽、國歌,她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的思想以這三個象徵為中心集聚,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展現我們這個民族的氣節和強大和力量。

人類生活開始並沒有藝術,而是從社會生活實踐與自然風光合並的精神風貌中提取出來的。

由於人類的種族不同;歷史文化的淵源不同;地域環境的限制,印射人們大腦的影像不同,導致人們的思維習慣上的不同等,所溢出來的藝術內容也不盡相同。如: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不同就比較大。就我國漢族與其它少數民族相比,也是不盡相同的。

藝術是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中溢出來的,反過來又推動社會發展,欣欣向榮。藝術是民族的精神糧食,是國家發展,社會繁榮的動力之一。在人類高度文明發展的今天,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繁榮就更離不開了。如果,沒有藝術的國家和民族,可以說是人們不敢想象的,就猶如在沙漠和荒島上生活。

藝術個性的表達與延伸的象徵性是合而不同的統一。如群體性象徵,民族性象徵,地域性象徵,國家性象徵等,如:我國的陶瓷、畫、京劇、書法……

最後,雅與美是藝術的核心,也是藝術發展的骨血。她是雅和美的結合體,展現一種文化氣質,同時又與其它文化發生共鳴。總之,人們在勞動實錢中不斷總結,在社會生活中不斷演變,在文化學習中不斷交流,以高度的抽象概念和富裕人們生活的精神面貌,印象人們的感知而存在。

以上與朋友們交流學習,觀點有誤,敬請諒解。


西鴻俊生


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問題,我試著淺薄的說說我的拙見。

首先我覺得藝術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文化財富,人類文明走到今天,對自然的認識不斷加深,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藝術是對物質文明的精神體現,不同的文明種族、不同的職業分工衍生出的文明具有不同的地域性、民族性的藝術表現形式。

其中我我們熟悉並伴隨我我們成長,指導我們行為準則的,也有我們不熟悉、不理解的其他行為特點。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都來自於我們的生活,並被我們祖祖輩輩認可!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藝術是這個國家的精神特點、名族特性、生產生活的集中體現,能夠反映該國人民的意識形態。起著一個標籤的識別作用,就像一個企業的logo和企業標準色,遠遠看到就知道是屬於哪個著名企業。

隨著高科技的引入生活,我們的藝術形式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近幾年互聯網技術不斷革新,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啦,現代藝術也也很好的體現在此方面例如全息投影藝術等形式的湧現。

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看看該國的藝術是否強勢就能可見一斑,所以藝術對一個國家意味著風向標的作用。


觀念納入形象


今天在這美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藝術更多是指向內心的,它更多是一種感受,就像情感並不受你的控制,你只能去感受它,從而獲得美的享受。藝術說白了就是一定與精神世界有關的那些東西。

精神世界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多重要是我們中國人很難理解的,因為我們的精神世界丟失了。俄羅斯人說沒有飯吃也要讀詩,我們很難理解。因為我們把那些東西看得並不金貴。

高曉松去愛爾蘭做節目,人家看到鏡頭就要來朗誦一首詩。中國人就做不出來,儘管我們才是詩的國度。詩歌是最能體現精神世界的一種文學題材,甚至可以說詩本身就是高純度的精神。

法國人把畫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那就是一種藝術與國家民族緊密相連的表現。法國的標誌埃菲爾鐵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就像我們的長城,當成為象徵時它就有藝術性。

如果我們還有別的偉大建築也一定會成為維繫我們民族生長、聯繫的象徵。波蘭滅國多次,如果他們沒有肖邦,沒有居里夫人,如何指引波蘭人去復國。很多時候一個精神意象的存在,大家就會想要讓它存在下去。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豐生水啟


藝術是人們自古以來內心對美的渴望、追求與想像力。其實我們仔細看看“藝"這個字,無非就是在表現充滿魅力、體形優美的美女的柔軟造形,很早就起源於祖國的民間雜技與宮延舞。人們追求美的表現,不僅僅通過美女造形,美廣泛咉射於人們的吃、穿、住、行…美食、民族傳統服裝、現代時裝、古典建築、現代建築…我們生活中大量的日用品、各類先進的節能車的外觀設計…西方藝術、東方藝術、各國各民族的傳統藝術,都在讓世界上的人們走的愈來愈近,人們通過不斷對美的追求,使得世界愈來愈美,愈來愈遠離戰爭,愈來愈走向永恆的和平…然而,在無數的美、藝術的大海中,無疑,美女是佔絕對的統治地位,實在是美的極限!西方人體美與東北人體美的完滿結合,現代人體造形,靈魂美!



高友峰1


今天在這美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藝術似乎是一種很神秘,很難懂的事物,藝術不是邏輯性的系統知識,更不是程序化的方法手藝,是不能用理性的邏輯去理解的,但它比任何一種理性的邏輯都要重要。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其實藝術是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經過作家的加工或者作者的虛構想象而創造出來的形象世界,它既能反映出生活內在的本質,又能滲透出作家對生活的審美認識和評價。

藝術,它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在當代世界,經濟實力是必須的之外,文化軟實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防範其他國家的文化滲透。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畢卡索Art


藝術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載體,而且藝術是具有非常強的普世價值的,藝術不分國界,這一點上從現在很多的影視作品、油畫、音樂這些藝術載體就能看出來,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可以得到很多人的認同的力量,所以對於國家而言,這是一個國家力量體現的一部分,無論是漢字還是國畫或者說國學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這裡面的精華就是藝術作品,就好像非常有名的一些漢字的真跡,很多國學經典的書籍和優秀的國畫作品,這些藝術都是國家一部分力量的體現形式。\r

而且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真正讓其傳承的重點就是文化,漢語漢字禮儀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這裡面的精華也都是非常有名的藝術作品,如果想要把文化傳承下去,那麼總得需要一個載體,書、繪畫、詩歌這些藝術作品恰好就作為了一種載體讓文化的精華傳承了下來,這也讓一個國家的精神得以發揚光大,歷史上很多當時得國家消失得原因並不是真正得人消失了,而就是它們得文化消失了,文化消失得原因就是沒有藝術作品流傳下來,使得沒有人可以傳承文化。



王經緯10


藝術可以是內心的聲音,可是自然的頻率,也可以是判斷對人體有用的那些元素的昇華。

藝術更多是指向內心的,它更多是一種感受,就像情感並不受你的控制,你只能去感受它,從而獲得美的享受。藝術說白了就是一定與精神世界有關的那些東西。

精神世界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多重要是我們中國人很難理解的,因為我們的精神世界丟失了。俄羅斯人說沒有飯吃也要讀詩,我們很難理解。因為我們把那些東西看得並不金貴。高曉松去愛爾蘭做節目,人家看到鏡頭就要來朗誦一首詩。中國人就做不出來,儘管我們才是詩的國度。詩歌是最能體現精神世界的一種文學題材,甚至可以說詩本身就是高純度的精神。

法國人把畫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那就是一種藝術與國家民族緊密相連的表現。法國的標誌埃菲爾鐵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就像我們的長城,當成為象徵時它就有藝術性。如果我們還有別的偉大建築也一定會成為維繫我們民族生長、聯繫的象徵。波蘭滅國多次,如果他們沒有肖邦,沒有居里夫人,如何指引波蘭人去復國。很多時候一個精神意象的存在,大家就會想要讓它存在下去。

藝術也是生產力,一個好的建築就能吸引無數的觀光客。法國、意大利奢侈品牌並非只是材質貴,它如果沒有藝術性,又如何能成功。古今中外藝術品都是人們追逐的東西,一個只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其價值就趕不上有藝術性的文物的價值。王羲之的一副字都能引發無數人模仿。可見藝術的力量和價值。今天西方文化很強勢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科技、思想,其中還有藝術。今天中國人丟失了審美自信,你看到大街上盡是四不像不倫不類的建築和裝璜。流行音樂看似唱中文,其實主要也都是西式風格。騰格爾在《歌手》節目裡就說,都在唱跟我們民族跟東方無關的音樂。藝術不光是生產力,他還有侵略性。你說藝術對國家對民族意味著什麼?

藝術是心靈與自然與宇宙的共鳴,其實藝術與佛教的無我,與道教的真我就是一個範疇的東西。都是關於靈魂的。說白了就可以說是佛。為什麼人人心中都有佛,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人接受藝術薰陶會發生脫胎換骨得改變,尤其是小孩。因為知識可以學,藝術只能薰陶、意志只能磨練。書本代替不了旅行,因為缺了身臨其境的感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聽萬首歌。藝術和體育不可缺失。這是樹人所必需的。

只有感知過藝術的人才能讀懂精神的價值,才能理解先秦古風中對於道的遵守。精神是什麼,很多時候是明知道對自己不利,但依然為了這個精神價值去堅守它。你是決鬥就不能放箭,特洛伊國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戰神阿喀流斯殺死在城樓下,卻不能下令放箭。只能夜裡潛入敵營去懇求把屍首歸還他這個父親。無論時不放箭,還是同意歸還屍首,你真以為人家不知道不受規則可以獲勝嗎?堅守精神本身就是為了堅守而願意放棄一些聰明。

藝術其實是重建精神世界的最大利器,看一個好電影都能給你帶來無窮力量,藝術對於國家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