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最慘烈?曾有一場海難的死亡人數是它的6倍

近日來,停靠於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遊輪備受世界關注。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在船上蔓延,導致多達3000餘名乘客與工作人員被迫在船上進行隔離。

截止本文撰寫時,“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經超過500人。這艘原本豪華的“海上樂園”也被人們冠以“恐怖遊輪”的名號。

許多人因此再一次想起了1912年4月14日發生的著名海難“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

泰坦尼克號,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遊輪。大導演卡梅隆執導的同名電影至今仍舊佔據著影史票房第三的位置。多達1517人遇難,也讓許多人將其視為“最慘烈的海難”。

“泰坦尼克號”最慘烈?曾有一場海難的死亡人數是它的6倍

“泰坦尼克號”,全世界最著名的海難

實際上,1945年1月30日的德國“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沉沒事件,才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海難

本次事件中,死亡人數接近9400人,是“泰坦尼克號”的6倍。更讓人痛心的是,死難者中有超過4000名兒童

“泰坦尼克號”撞擊了突如其來的冰山,毀於“天災”。

而“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的沉沒,則是標準的“人禍”。

罪魁禍首就是——戰爭。

命運變遷:從豪華遊輪到醫務船再到運兵船

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以德國納粹黨瑞士分部領袖的名字命名,是一艘隸屬於納粹工會組織“德國勞工陣線”的豪華遊輪,為德國工人提供度假修養服務。

它的排水量為25000噸,船長208米,寬24米。船上設施齊全,有電影院、游泳池、大型餐廳,甚至配備了分娩室。

1937年5月5日,希特勒親自主持了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遊輪的下水儀式。

“泰坦尼克號”最慘烈?曾有一場海難的死亡人數是它的6倍

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老照片

可惜的是,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作為海上游樂項目的時間並不長。

1939年9月,因為二戰爆發,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被徵用作為醫務船。而後又在1940年被用作運兵船,負責運送德國U型潛艇的船員參與訓練。

1945年1月,古斯特洛夫號接到了它最後一個任務,前往波羅的海南部港口城市格丁尼亞,接回那裡的德國士兵以及難民。

滿載希望:超過10000人登船起航

1945年初,納粹德國的頹勢已然非常明顯。東普魯士地區不斷遭受蘇聯軍隊的襲擊,大批難民聚集在波羅的海沿岸的港口城市。

1945年1月21日,德國海軍總司令鄧尼茨下達了代號為“哈尼巴爾”的命令,撤離東普魯士地區的婦女、兒童,以及傷員。

停靠在格丁尼亞的古斯特洛夫號成為了人們逃離戰爭的希望。大批難民蜂擁而至,與德軍士兵、傷員一起登上了這艘即將起航的“死亡之船”。

多年以後,人們根據納粹德國遺留的資料,整理出了登船的具體人數:

173名船員

918名潛艇官兵

373名女性海軍醫護人員

162名德軍重傷員

9000名德國難民(其中4424名有登記,總人數為估算)

核定載客2000人左右的古斯特洛夫號,最終嚴重超載,搭乘了10600人。

客房當然不夠,人們只能擁擠在大廳、影院、餐廳、泳池等區域。即便如此,那些成功登船的人也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認為可以就此遠離戰爭的威脅。

1945年1月30日中午12點30份,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在四艘牽引船的拖拽下,緩緩駛離了格丁尼亞港口。

它原本擁有2艘護航潛艇,但就在臨行前其中一艘出現了故障無法啟動,只有另一艘“獅子號”潛艇隨行。

這個起航前突如其來的插曲,似乎已經預示了這一次航行的結局。

“泰坦尼克號”最慘烈?曾有一場海難的死亡人數是它的6倍

“古斯特洛夫號”起航時的場景(劇照)

3枚魚雷:史上最大海難就此誕生

當時,有兩條航線可供選擇:

A、近海航線,可以避開蘇聯潛艇,但是需要穿越水雷區;

B、深海航線,可以繞開水雷區,但是有可能遭遇蘇聯潛艇。

關於線路選擇,船上幾位管理人員和軍官爭論不休。最後,由63歲的船長弗德里希·彼德遜做出了最後的決定:走B線

這位船長雖然航行經驗豐富,但他的戰爭經驗顯然並不充足。對於散亂漂浮在海上的水雷,他有種先天的厭惡。

後事證明,這是他做出的第一個錯誤決定

當日晚上18點,古斯特洛夫號已經順利駛入深海區。雖然一路上風平浪靜,但是為了避免被有可能存在的蘇聯潛艇發現,它關閉了所有燈光,孤獨的行駛在茫茫大海上。

如果它能一直隱藏在黑暗中,或許之後的災難就不會發生,但一封電報改變了一切。

電報中聲稱,一隊德國掃雷艦正從古斯特洛夫號前方迎面駛來。

為了避免與掃雷艦相撞,彼德遜船長下令打開了船舷兩側的船位燈,左舷為紅色,右舷為綠色。

很明顯,這是他做出的

第二個錯誤決定。黑漆漆的大海上出現了一紅一綠兩個光點,隨著波濤不斷閃爍。

那一天,正值納粹元首希特勒執政12週年紀念日,全船人都在收聽希特勒的演講廣播。

沒有人發現,船位燈開啟不久後,一個“幽靈”尾隨在了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後面。

那是一艘蘇聯的S-13潛艇,它已經在附近海域徘徊了20多天。

這艘潛艇的指揮官是馬連尼斯科少校。他不久前因為醉酒遭到懲罰,迫切需要一份戰功來證明自己,所以率領潛艇深入德軍控制區域尋找機會。

發現古斯特洛夫號後,馬連尼斯科欣喜若狂,他認為自己捕捉到了一艘德國的大型戰艦。為了緊緊咬住目標,這艘S-13潛艇直接浮出水面,以最快的速度向古斯特洛夫號追去。

“泰坦尼克號”最慘烈?曾有一場海難的死亡人數是它的6倍

蘇聯潛艇向“古斯特洛夫號”發射魚雷(繪畫作品)

在距離目標700米處,馬連尼斯科下令向古斯特洛夫號吃水線以下3米深度發射4枚魚雷。

這4枚魚雷上分別用俄語寫著:為了祖國、為了斯大林、為了蘇聯人民、為了列寧格勒。

其中,寫有“為了斯大林”的魚雷卡在發射管中。其餘3枚毫無懸念的擊中了沒有任何察覺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號。

第一枚擊中了船頭左側,第二枚鑽進船身,並在游泳池處爆炸,第三枚則擊中尾部的發動機房。

包括大批擠在游泳池中休息的德國女性醫護人員在內,爆炸點附近的人當即死亡。

船頭開始進水,整個船體也向左側傾覆。載有上萬人的豪華遊輪陷入一片混亂,哭喊聲在大海上回蕩。

死亡9000餘人,包含超過4000兒童

乘客們蜂擁前往上層甲板,搶奪救生設備,但嚴重超載的遊輪根本沒有足夠的救生設備。再加上船體嚴重側傾,有一半的救生艇無法下放到水面。

混亂中,德國士兵試圖維持秩序,讓女人和兒童先上救生艇。凡是擁擠哄搶者,都被直接射殺。

可是,古斯特洛夫號受損實在太過嚴重。這樣一艘排水量達到25000噸的巨輪,在50分鐘之內就完全沉入了海中。

“泰坦尼克號”最慘烈?曾有一場海難的死亡人數是它的6倍

“古斯特洛夫號”嚴重側傾之後沉入海中(繪畫作品)

能夠登上救生艇的人寥寥無幾,許多人隨著遊輪一同沉沒,還有許多人被迫跳海。

1月的波羅的海正值寒冬,氣溫在-18℃左右,海面上甚至結有浮冰,那些漂浮在海面上的人不得不忍受低溫的侵襲。

一名倖存的德國水手,曾經親口描述了當時的場景:“當時魚雷擊中了輪船,我試圖通過舷梯爬到上層甲板。就在下面,我看到了令我永生不能忘記的一幕:許多成年人在海水裡掙扎;海面上漂浮著數以千計的兒童的腿,他們全都頭朝下,腳朝上溺死了!

船上沒有專用的兒童救生衣,勉強穿了成人救生衣的兒童,會因為頭部比重較大而翻入水中。

另一位倖存的機械師則描述了船體側翻時船艙內的場景:人們像罐頭裡的沙丁魚一樣擁擠在一起,海水不斷灌進去。他隔著玻璃聽不到聲音,只能看到人們無助地掙扎,猶如一場可怕的啞劇。

“泰坦尼克號”最慘烈?曾有一場海難的死亡人數是它的6倍

漂浮在冰冷海水中的人(劇照)

隨後趕到的護航潛艇“獅子號”救起了564人,從不遠處趕來魚雷艇T-36號救起了472人。

雖然之後陸續趕到的掃雷艦與貨船也加入了救援,但能夠挽救的生存者已然寥寥無幾——大部分漂在海上的人都已經凍死了!

根據最終統計,獲救的總人數為1252人。

這代表著:死難者接近9400人,其中有超過4000名兒童

反思與改變:如何避免戰爭中的平民傷害

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沉沒之後,戰爭雙方竟然全都保持了沉默。

納粹德國嚴密封鎖了消息,倖存者也被下了封口令。

蘇聯同樣沒有宣揚這一戰果,潛艇艦長馬連尼斯科只得到了一枚“紅旗勳章”。

二戰結束後,德國才向公眾披露此事,並且將其稱為蘇聯對平民的“屠殺”。

或許是古斯特洛夫號事件過於慘烈,蘇聯方面也有不少人認同這種觀點。80年代,蘇聯老兵為已經去世的馬連尼斯科湊錢建造了雕像,卻被人將名字挖掉。

“泰坦尼克號”最慘烈?曾有一場海難的死亡人數是它的6倍

馬連尼斯科雕像

東西德統一後,許多秘密文件公佈於眾。古斯特洛夫號上的秘密也一同被揭開,它並非單純地運送傷員與難民,還裝載了武器、防空炮,以及作戰部隊。

因此,馬連尼斯科也在蘇聯解體前夕被追認為“蘇聯英雄”。他對的古斯特洛夫號的襲擊也被視為合理的軍事行動。

雖然從戰爭的角度來講,襲擊敵船並沒有任何不妥,但葬身於海上的大量平民,尤其是那4000多名兒童,讓人很難接受這個觀點。

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發表了以“古斯特洛夫”號作為歷史背景的小說《蟹行》。

他在2003年接受《紐約時報》時談到,他之所以創作這部小說,就是因為不滿有些人將古斯特洛夫號事件稱為“戰爭罪行”。

他認為,這是戰爭的悲慘結果——戰爭自身才是悲劇的源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帶給世人無盡的創傷,而如何在戰爭中保護平民,也成為了國際社會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著名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的日內瓦公約》就誕生於這一背景下。其中第二十一條規定如下:

凡運送傷病平民、弱者、產婦之陸地運輸車隊,陸地醫院列車或海上之特備船隻,均應與第十八條所規定之醫院受同樣之尊重與保護,此項車船,經各該國同意後,應標以1949年8月12日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第三十八條所規定之特殊標誌。

隨著國際社會達成共識,以及軍隊精準打擊能力的提升,後世戰爭中平民受到的波及確實大幅減少。

但是,如同古斯特洛夫號一樣的悲劇仍舊時有發生。

1999年5月7日,美國對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投下3枚炸彈,導致3名中國記者當場死亡,數十人受傷。事後,美國方面將其解釋為“誤炸”。

2020年1月8日,一架從伊朗首都德黑蘭起飛的客機被導彈擊中,導致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喪生。事後,伊朗承認這是軍方的一次“操作失誤”。

只要戰爭還在發生,對平民的傷害就不可避免。

戰爭——就是罪魁禍首。


紀錄片 《歷史謎團 納粹大船難》

《歷史上最慘烈的海難》,王素霞,《航海》雜誌

紀錄片《古斯特洛夫號的最後一次航行》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