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英語變成副科,為什麼有的人極力反對?

君子玉言


第一,語言是文化的最重要載體,這包括思維方式和意識形態,而文化的背後包括了,政治,各種產品,技術和服務為載體的品牌形象,又勢必會影響到長遠社會和經濟利益,英語權重降低必然會引起美國的強烈不滿。換個角度講,假如現在那個國家把漢語作為與他們國語同等地位的主科全民學習,是不是很快也能贏得中國各界的普遍歡迎和信賴。

. 第二,英語教育是非常龐大的校外教育和社會教育產業鏈,降低權重對他們的市場勢必會造成災難性影響。

第三,在國家大政策方面經常會有嚴重的滯後性,譬如計劃生育,人口已經接近負增長了,中央層面已經在想辦法提高生育率了,但是還出現了所謂的超生被罰款和開除的情況。

英語也是一樣,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搞好跟美國的關係,為了更好的交流,並且確實非常缺乏英語人才的情況下把英語提拔為主科,但是89年就應該降低英語權重了,英語雖然重要,但畢竟拿英語當飯碗是極少數人的事,政史地理化生也是副科,培養的人才照樣不少,而過度的推廣英語實際上沒有大用,只是成為別人的洗腦工具和賺錢工具而已。


淵底蛟龍


我支持將英語變成副科。出來社會工作有十年了,但現實中我卻很少用到英語。高考時我身邊好多比我優秀的同學只能夠考到二本,而我沒有他人優秀,但我卻考到一本,原因是我英語比他們好。比我優秀的人都是數理化同思維邏輯能力很強的。出來社會這麼久,我為他們可惜,我覺得文科生對社會的貢獻沒有理科生大。


若小小若


英語只為一小撮人存在 卻浪費了所有中國人極大的青春寶貴時間 堅決取締英語


JIESS


把英語降為副科、選修科,是中華民族的人心所向,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靠學英語是不可能的。對少數需要學的,可以自選,不可喧賓奪主。


用戶5496378921369


這是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英語培訓是十分巨大的利益蛋糕。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很多的培訓機構都是英語培訓,英語變成副科,將嚴重影響他們的收益。第二,英語的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面最廣的語言,學會了英語,就是可以跟更多的人交流、溝通。第三,把英語降為副科,主科就太少了,讓學生無所是事也不行,勢必再增加新的主科,那麼增加什麼呢?

增加政治不太合適,增加歷史倒是比較合理。那麼物理與化學呢?所以討論增加或減少主科的說法都不太合適。與其討論把英語降為副科,不如說為什麼不能降為副科?

現在的主科是語文,數學,英語。那麼為什麼是這三科為主科呢?

首先是語文,語文學習的內容是我國的語言,這肯定要學的,也必須作為主科,想必也毫無爭議。而且語文所學習的內容也很廣泛,包括各方面的知識,其中歷史、地理、生物、甚至物理化學方面的知識都有。

其次是數學,數學是基礎學科,是現代科研的基礎,沒有數學就沒現代的科研,所有的物理、化學、生物的計算都離不開數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數學也是主科。

最後是英語,為什麼學英語,學英語不是為了是刷盤子,也不是為了出國移民,而是為了吸取更多的知識。英語是世界上使用面最廣的語言,學會了英語就有機會接觸更廣泛的知識面,所以學習英語也很必要。

從這三個主科的功能來看,當初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現在提出把任何一科降為副科都是沒有道理,沒有綜合考慮實際的問題,沒有放開眼光看全國、看全世界。

當然,對於英語來說,大部分人可能學了也不會說,也根本用不上。這沒有關係,至少都經過基本的訓練了。相對於龐大規模的中國學生來,一千人之中只要有一個能把英語用好的就行了。不需要每個人都會,也不需要每個人精通。這一千個人之中的一個人是誰?誰也不知道,只有經過培訓之後才能發現誰能用好,這也就把英語當成主科的原因。


三農範


我覺得英語的確被重視過頭了,我覺得作為一項工具來說,能用的到英語專業,比例是最低的,但是為了學習英語,所付出的時間還精力卻是最大的,而且很多項目比如進職稱,考工匠等不管有用沒用都把英語納入其中,以至於把大量精力放在英語專業上,所以把英語變成副科是完全必要的。


林海迷茫


還是不要守護西方殖民的古墓吧?日不落的英王室都行將末路了,不必還抱殘守缺,要為殖民文化守靈,軟件學外語的有多少,至於人人為學英語拼刺刀?願學就學,不願不要強迫不行?不學英語不讓活了,不發展了?不讓升學了?不讓中醫行醫了……?環視全球,這麼幹的都有誰?你是殖民地國民嗎?


西域駱駝牛仔a凡提


英語本來就不應該作為教育的主科,那些主張作為主科的人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不懷好意。就拿醫療界晉級這個事作比喻,不論醫院大小隻要晉級都要英語考級證,拿不到證的業務再好也不能晉級,這純粹是搞形式主義。以我看地區或縣醫院以上的業務拔尖人才,晉高級時考個英語證書還是有必要,而那些一般醫務人員,尤其是鄉鎮衛生院級的醫務人員完全沒有必要考英語證。這種現象在其它行業也仍然存在,這是制度的弊端,實際上是某些當權者的弊端,應該徹底廢除!


用戶7851939837284


建議將英語為選科,且比降低比分:理由1.孔聖人很早就確定了“因材而教”的教育方針,每個人都不是面面具到的都有自已的特長和興趣一,有的是語言類突擊,有的是數學類突出,現在的高考選取中埋沒了相當比例的突出人才。理由2.語言是與世界溝通的橋粱,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溝通者,寫論文也沒必要用英語寫,中文也是可以的,那些學英語為了名利者的人並不是真正的人才,人才是指在某領域有突擊表現且能推動某領域的發展並做出貢獻的人,這種人才才是我們需要的。理由3.如果英語作為選科,那些在數學類有特長的學生能更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理解自已所持長領域方面的問題,沒必要浪費時間去學些自已不擅長的領域。理由4.按照人性邏輯推理,如果數學類特長生在以後的科研過程中確實需要外語來輔助科研,可以藉助翻譯和自學一些外語常識。理由5.可以減少教育成本,很多學生除外語外的其它各科都非常優秀,就因為外語差,為了提高外語分數不得不另請家教補習,無疑中加重了家長的教育成本。理由6.學以致用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在現實生活中外語的運用率是多少?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外語的運用率幾乎為零,學無所用。7.撇開政治方面的話題來講,管理一個國家和管理一個企業的理念是一樣的,企業要做大做強一定要有各領域方面的專家,一個國家要強大也要有名領域方面的科學家共同支撐。


金金水水


中學階段英語沒學好,到了本科以上發現他是做科研的好苗子就晚了,國外文獻資料看不了,總不能給他配個專業翻譯吧。支持英語作為主課,你要學不好被拉分,也就不要進重點大學浪費教育科研資源,進個二三本當個一般技術員就行了,那不用太好的英語,能玩盜版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