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邢健:以綠色智能製造助力中國製造“能源+數字化”雙轉型

“隨著市場新興技術的變化、生產模式的轉變,過去傳統的依靠犧牲環境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我們必須要找到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製造模式。”

——龐邢健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

近幾年,數字化轉型已經深入各行各業。對於工業而言,無論是傳統的高能耗行業,還是對消費市場異常敏感的食品生產,數字化的賦能已經使其生產方式產生巨大轉變。在加速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施耐德電氣一直進行有益嘗試與創新:以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結合細分行業具體的生產場景,以IT賦能OT,加速企業轉型並從中獲益。

在施耐德電氣助力下,全球最大的建材製造商中國建材集團下屬企業,漳縣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從容應對節能增效挑戰。施耐德電氣依託EcoStruxure架構,為其提供APC先進過程控制系統等智能化解決方案,與水泥生產形成無縫管理。工廠系統運行三年多來,先進過程控制技術在線率高達99%以上,大幅降低了技術人員勞動強度,讓生產過程穩定、高效、節能。同時,施耐德電氣的能源管理系統幫助祁連山集團下屬宏達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完善了企業能源數據的實時性和完備性,為全面提升企業的能源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礎,僅2019年便節約電費400多萬元。

作為與大眾消費群體聯繫緊密的糖果生產商,

江蘇蘊之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迫切希望通過建立智能化的管理系統,以滿足消費市場的瞬息萬變與合作伙伴對工廠管理水平的嚴苛要求。在深刻理解蘊之寶發展建設的基礎上,施耐德電氣對其工廠進行了全面的、面向未來的數字化規劃,為其提供從諮詢式服務,到智能工廠整體方案設計,再到軟硬件系統交付與實施的整套EcoStruxure工廠解決方案,最終幫助蘊之寶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提高生產過程管控水平,打造出行業領先的智能化工廠。

作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變革的親歷者,施耐德電氣不斷貼近市場、聆聽客戶需求,在豐富的實踐中總結出更符合中國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這就是施耐德電氣近期提出的綠色智能製造理念

龐邢健:以綠色智能製造助力中國製造“能源+數字化”雙轉型

龐邢健,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

首提綠色智能製造,引領中國製造轉型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工業領域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隨著近年來物聯網、AI、5G等新技術的應用,中國工業也處在“由大變強”的關鍵節點。企業需求直接決定行業走向,面對國內工業領域巨大的數字化轉型市場,一系列的業內外企業紛紛發力,“智能製造”熱度高居不下。

作為這一領域的“老兵”,施耐德電氣並沒有急於利用現有優勢擴大市場份額,來“跑馬圈地”,而是思考的更加長遠:將能源問題與數字化轉型相結合。當然,很多業內人士對我們為何將能源、能耗問題單獨提出表示不解。但在施耐德電氣看來,無論是對傳統能耗比較高的行業還是一些新興行業,如何提高能效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從施耐德電氣自身的實踐經驗來看,能源效率的提升和自動化數字化轉型也是密切相關。

以水泥行業為例,如果能夠通過先進控制和實時在線優化這樣的自動化技術,甚至是人工智能技術,精確地控制溫度,水泥企業就能節約2%到3%的能源消耗。而這對能耗基數龐大的水泥行業來講是一筆無法忽視的巨大的數字。據公開資料顯示,工業在我國能源消耗中所佔比重超過70%,這說明在節能減排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方面我國有著巨大潛力和空間,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對於中國工業意義重大。

能源與數字化轉型相結合,在工業領域體現為能效和自動化。在施耐德電氣來看,這兩者既是融合在一起,也是需要更進一步的集成。得益於在能效與自動化領域的先進技術與多年實踐,施耐德電氣有能力將原來孤立的能效、自動化系統進行整合,綠色智能製造理念應運而生。在2019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施耐德電氣正式發佈綠色智能製造,賦能中國工業:

  • 智能(Smart):是生產過程中各項使能技術和承載這些智能化技術的軟硬件解決方案綜合運用的結果。使能技術包括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軟硬件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化設備及具備感知、傳輸、協同交互、分析等功能的行業智能化系統;
  • 軟件(Software):工業軟件涵蓋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製造業全生命週期數字化工具的統稱,是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積累的載體,是實現工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工具;
  • 可持續(Sustainable):企業的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社會,所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也是至關重要的價值主張。每位企業公民都應努力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目標;
  • 漸進式(Stepwise):工業場景複雜多樣,這決定了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和部署綠色智能製造的過程中無法一蹴而就,每個企業的轉型升級道路也需要量身定製的。這就需要先對企業進行望聞問切,判斷其處於工業的哪個階段,梳理業務需求;然後從頂層設計和評估切實可行並可有效解決企業痛點的最優路徑,這樣更容易有的放矢地進行投資;
  • 安全(Safety/Security):安全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生產安全(包括功能安全、機械安全和用電安全等)和信息時代的信息、網絡安全。

匯行業之力 ,構建開放的綠色智能製造生態體系

施耐德電氣提出“綠色智能製造”理念,並非是簡單的概念疊加,而是希望把兩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實現能源和工藝效率優化上的互相促進。企業以綠色智能製造理念進行轉型升級,可以幫助其實現在設計、製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與再利用等全生命週期的透明化,提升端到端管理與決策水平,利用數字化手段來打破傳統行業壁壘,助力企業的能效、資產與運營管理水平的全面優化,使企業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能源利用率最高,使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優化,真正做到“能源+數字化”的雙轉型。

相應的,“綠色”這一概念也不僅僅限於節能、環保,而是有了更大的延伸。施耐德電氣致力於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建議和解決方案,無論是從設計階段、生產階段,還是產品生命週期的末端的回收等均包含在內。而這僅靠施耐德電氣自身的力量遠遠不夠。

在“綠色智能製造”理念發佈之際,開放的綠色智能製造生態體系也一同向行業進行了展示:涵蓋面向工業市場的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即互聯互通的產品、邊緣控制、軟件分析與服務,同時覆蓋企業生命週期中的諮詢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控制、維護服務四大階段;首批亮相的26家合作伙伴覆蓋產業上下游,且均為中國工業的中堅力量。

如以邊緣到雲端的廣泛而深入的IoT、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服務而知名的西雲數據,結合施耐德電氣在智慧供熱、智慧物流、智能製造等優勢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萊蕪鋼鐵藉助施耐德電氣為其高爐控制系統量身定製的升級解決方案,整合其鋼鐵行業的專業知識,為行業內客戶提供整合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為更好地開展智能製造服務業務,施耐德電氣已經在與德勤和賽迪智能製造等企業攜手,整合各自在智能製造諮詢、戰略規劃、測評與實踐上的優勢資源,深挖工業企業智能製造需求。首批亮相的其他合作伙伴還有:

  • 諮詢規劃——德勤、賽迪靈犀、智慧工廠、IBM、聯想等
  • 設計建造——南通建工、易盼軟件、ePlan、易佳捷等
  • 運營控制——南自河海、速達、藍鳥集團、中鼎集成、萊蕪鋼鐵集團等
  • 維護服務——眾業達、索能達中國、工業速派等

無論是數字化轉型需要“朋友圈”,還是開放的綠色智能製造生態體系,施耐德電氣始終重視與合作伙伴共同成長。我們深知,數字化的實現並非某個獨立的企業或者組織能夠完成,綠色智能製造需要數字化線程(Digital Thread)貫穿始終,實現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要落地到行業具體應用場景,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包括設備提供商、軟件開發者、系統集成商、服務提供商、終端用戶等共同參與。

自綠色智能製造理念提出以來,有越來越多的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向施耐德電氣提出或達成了合作意向。這一方面得益於施耐德電氣自身多年來在能源管理和工業領域的豐富行業知識與實踐經驗,對於生產、運營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也是施耐德電氣始終將與生態圈合作伙伴共同成長作為發展目標,贏得了行業信任。綠色智能製造滿足了當前中國製造業亟需的能效和效率雙轉型的需求,是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在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同時,藉助綠色智能製造極大提升能源與自動化的效率,乃至整個商業運行的效率。

隨著開放的綠色智能製造生態體系不斷擴展,我相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的案例將越來越多,並最終能夠建立一個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製造體系,助力中國製造實現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