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文人一輩子考不中進士,但寫了一部書,深深影響了漢語發展

筆記尺牘,篇幅短小,內容駁雜,書寫自由,故深得喜歡舞文弄墨的文人之喜愛。

中國文人所著的筆記尺牘,不勝枚舉,蔚為大觀。其中,有很多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均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如宋朝洪邁的《容齋隨筆》,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滿清時期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明末時期張岱的《西湖夢尋》、《陶庵夢憶》,等等。

但其中有一部筆記作品,名氣不高,卻對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語言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部筆記名曰《萬曆野獲編》。作者沈德符。

這個文人一輩子考不中進士,但寫了一部書,深深影響了漢語發展

沈德符生於明朝萬曆6年,卒於崇禎15年。其出身世家,父親祖父皆為進士出身。然沈德符本人卻仕途不順,一輩子考不中進士,終其一生,只有個舉人的頭銜。這對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而言,自是創痛非常。所以,他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創作上。

沈德符學識淵博,著述等身。其流傳的作品不少,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萬曆野獲編》。

這部筆記隨筆熔鑄了作者一生所讀所聞所見。內容豐富,涉獵廣泛,極富研究價值。然而,這部作品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乃在於其豐富新穎的語彙。

學者楊繼光曾對收錄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拾補》進行了窮盡式的考察,結果發現這兩部工具書中收錄的《萬曆野獲編》中的詞條、義項、書證,在所有語源書中是最多了。這兩部工具書中引用了《萬曆野獲編》書證的詞條有2500多個,約佔所有詞條的6.7%。

也就是說,在5000萬字的《漢語大詞典》中,每一百條詞條裡,就有將近7條來自《萬曆野獲編》。

這個文人一輩子考不中進士,但寫了一部書,深深影響了漢語發展

更為難得的是,《萬曆野獲編》一書中出現了很多那是時代才有的新詞新義。《萬曆野獲編》共出現了個967新詞。其中,被《漢語大詞典》及《漢語大詞典拾補》收錄 的,有499個之多。換個比較容易量化的說法,《漢語大詞典》平均每3000個詞語裡面就有8個在《萬曆野獲編》中首次出現。其中又有4個僅僅出自《萬曆野獲編》。

相比《容齋隨筆》、《小窗幽記》、《幽夢影》、《世說新語》等筆記尺牘,《萬曆野獲編》的名氣大為遜色。

但就是這部材料豐贍,內容一流的著作,其史料、語言價值,一定會歷久彌新,恆久不變。

這個文人一輩子考不中進士,但寫了一部書,深深影響了漢語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