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河大師生共同上好“開學第一課”

新聞作者:李見新 來自: 2020-02-18《河南教育宣傳網》 責任編輯:王宏宇

“在災難面前,與其沉浸在無限刷屏中焦慮,不如正視面前的嚴峻歲月,選擇在最艱難的時期保持堅毅和淡定,潛心學習,努力等待大地回春。”2月17日,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7級新聞學專業學生謝雅婷觀看完學校“開學第一課”後說。

疫情當前,“停課不停學”。2月17日,一場特殊的“開學第一課”通過網絡如約與師生見面,一節課,八位專家,聯通了河南大學身在全國四面八方的近六萬師生,工作“硬核”,內容暖心。

讀史可以明智,鑑往可以知來。疫情發生後,著名文化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憂心如焚,他放棄休息,精心錄製了《歷史視角看瘟疫》。“在人類的歷史上,我們不斷地和瘟疫和流行性傳染病做鬥爭,人類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傳染病。”王立群說,“傳染病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認真對待它,只要我們能夠正確隔離傳染源,增強自身免疫力,我們就能夠最終戰勝瘟疫。”

面對洶湧疫情,14億中國人民聯防聯控,充分發揮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效能和制度威力。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馬翠軍老師分享了《堅信制度優勢,厚植愛國情懷》。他從黨和政府應對疫情采取的諸多措施和對策中指出:黨的領導是最大的制度優勢,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緊密聯繫群眾的優勢,迅速轉化為從中央到一線的聯防聯控機制和強大行動力。面對疫情,充分展現了我國的制度優勢、制度力量和制度自信。

“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我不禁想起戰爭時期河南大學8年抗戰的辦學歷史,河大師生犧牲9人、失蹤25人,在烽火連天和戰爭硝煙中,堅持敵前辦學,秉持教育報國,表現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這也是河南教育的精神。”2月14日,河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九場新聞發佈會上充滿深情的講話,在課堂上一經播出,贏得了廣泛好評。

課後,歐亞國際學院青年教師任星表示,一定會站在“在線”教學的第一線,使用新的教學方式,把知識、方法、技能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宅”在家裡備課、研討、陪伴學生一起學習的經歷,一定會讓大家加倍珍惜“同坐在一間教室裡,不用戴口罩,一起大聲讀出ABC的時光”。

2019級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人文地理學專業研究生劉雅馨表示,通過學習,更加深刻地瞭解了新型冠狀病毒以及相關的防護知識,自己一定會發揮帶頭作用,遵守國家規章制度,充分利用自主的學習時間,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

觀看“開學第一課”後,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對開好“網課”充滿了信心。他要求各教學單位和有關部門,切實做好疫情防控預案,做好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不能因為疫情耽誤生產、教學、研究和發展。在疫情期間,正確認識疫情進展情況,按要求自行隔斷疫情傳播途徑,落實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好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他表示,廣大教師要在教學計劃的基礎上,自主調整授課方式,努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會學生自學比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有意義,同時要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式,努力讓學生學習生活得有意義,不枯燥,不乏味。

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表示,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河南大學展現了風采、做出了貢獻,這是河大精神,是河大人代代相傳的文化特質,也是每一位河大人要繼承和弘揚的寶貴財富。他號召大家培養堅毅品格和頑強意志,在災難面前始終保持勇敢的心和必勝的信心,以應對這場中華民族的大考。“建校百餘年來,河南大學櫛沐風雨而茁壯,始終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患難。疫情當前,我們一定能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盧克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