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繁昌教師在行動

2月10日,本該是同學們重返校園的日子,但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按照省市縣政府及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繁昌縣推遲了開學時間,全體教師積極參與了“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活動,湧現了一批愛崗敬業的好老師。

刻苦鑽研的黎紅老師

作為繁昌一中高三物理教師,黎紅老師的焦慮感越來越強烈:物理複習進度怎麼辦?寒假作業怎麼辦?孩子們的物理疑難問題怎麼辦……網絡教學對於她來說方式是新的,困難是多的。放棄粉筆、黑板,還能組織好課堂麼——特別是包含大量公式、圖形和演算的物理課堂?學生是否能夠熟練掌握網課操作流程呢?加上家裡的電腦不是觸屏的,沒有手寫板、高拍儀、外置攝像頭。而手機教學軟件又門類繁多,有很多未知的領域。所以只有把大量工作做在前面,才能儘可能減少網絡教學事故。於是黎老師開始了在網絡上一一比較各種軟件的優劣,最終篩選騰訊課堂極速版作為網課平臺。因為它專為疫情開通了綠色通道,有舉手、簽到、PPT演示等功能,還有討論區、提問區可以交流互動,和常規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對於高三來說,時間就是質量,就是生命。第一堂網課一定要抓住學生。沒有手寫板,她就把PPT做到極致,一步步畫圖寫公式,第一次僅備課就用去了5個多小時。惴惴不安地上了第一節課,效果不錯。第二節課效果也不減。但是備課的工作量太大,板書也不夠課堂化,這要是習題課該怎麼辦呢?課後她就進行了反思:如果能夠分享屏幕演示演算過程而不是PPT一步步展示,學生就會有更切實的感受,可以跟進思考互動。於是又和多位同事交流,得知可以用汗微微課寶軟件錄製微課發送到群裡,供學生觀看。但僅僅是微課形式還是覺得缺少互動和監督,她摸索這個軟件,發現有投屏功能,可以添加攝像頭。於是就嘗試用手機當成寫字板投屏到電腦,再利用屏幕分享功能進行直播。可是,直播時,手寫觸點不敏感,課堂流程很慢,一堂課兩個小時只講了5個題目,學生反饋“太慢了”,黎老師再次摸索到軟件中添加攝像頭的功能,然後再進行投屏,手機就變成高拍儀了,如此她的網課平臺就完美搭建起來了:

1.以騰訊課堂極速版為上課平臺分享屏幕並導入PPT;

2.以汗微微課寶投屏功能把手機變成高拍儀,實現PPT演示和手寫演示切換;

3.以直播和錄製微課相結合的形式答疑解惑;

4.以qq平臺進行課堂管控和簽到。

黎老師如此上了4節非常順手的課,內心興奮是無法言語的。她把這摸索的結果在高三教師群進行了宣傳,多數教師,特別是數理化老師一致認為這種方式簡單方便,和傳統課堂的模式基本一致。最終多位老師熟練地掌握了這種技能,成為網絡教師、網紅教師。

細心溫暖的陳晶晶老師

為做好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擔任繁昌田中七(1)、七(2)兩個班級的英語老師陳晶晶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做了大量的思考和積極的謀劃。

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在家學習,通過每週三至四節,每節10分鐘左右的微課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為了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家中更加有效地閱讀,陳老師在微課中結合閱讀文本介紹了兩種閱讀學習法:一是思維導圖閱讀、複述和寫作指導法。通過尋找關鍵詞、句,提取文本主題和枝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水平,進行不同等級課內外閱讀材料的梳理。二是英文原著小說閱讀“三要素法”。指導學生學會尋找英文小說中的人物、關鍵情節、結局三要素,進而進行人物關係梳理、情節閱讀及結局續寫、改寫。

陳老師還積極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督促學生學習心理老師錄製的微課《面對疫情 戴好心理“口罩”》。指導家長和學生調適心態、抗擊疫情。正確認識疫情,養成良好的飲食、作息、鍛鍊習慣。瞭解疫情、減少恐慌、科學防護。鼓勵學生在疫情期間學會安排學習時間、學會心理調節與放鬆。

在疫情防控的嚴峻時期,陳老師以實際行動響應號召,有效指導學生的線上學習活動,搭建學校、教師溝通交流的橋樑。


傾情奉獻的柯木軍老師

為落實“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教學活動,繁昌田中的柯木軍老師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學校九年級數學校本課程製作的任務。

為了把疫情對師生課堂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保障學生在家學習,在線上聽課,積極參與特殊形式的教學,柯老師利用網絡組織九年級數學組教師們科學謀劃,研究課本,研究學情,認真制定延期開學的授課方案,製作九年級數學校本課程資源。在課件製作上,運用多媒體技術把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圖片等資料展示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各種問題情境的設置,吸引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意識,充分利用幾何畫板的軟件功能加深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網絡校本課程教學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不知道電腦前的學生或者移動端前的學生會不會去仔細地看教學內容,因此,要在編制的10分鐘左右的視頻教學時間裡,重塑知識點,讓課程內容精練、生動,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努力,順利完成了線上課程製作任務。校本課程內容在推送到網絡平臺之後,受到了師生及家長的好評。同時,我特別注重學生對於課程資源的理解、掌握和應用的情況,及時設置調查、佈置作業,通過學生反饋的情況,解答學生的疑惑,指導學生完成作業並做好自我評價。

一切皆從“磨”開始的胡翠雲老師

一節課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但對從未涉足過的“線上教學”的繁昌縣城關實驗小學胡翠雲老師來說,這項工作卻是格外“磨”。

首先磨教學平臺。在這節特別的課堂上,沒有熟悉的三尺講臺,沒有熟悉的方塊黑板,沒有熟悉的小巧粉筆,只有面前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掌大的鼠標,該怎麼上這節課呢?該用什麼教學平臺上這節課呢?該先從哪兒著手進行備課呢?這都是在胡老師腦海中冒出的一個個問號,也是需要面臨的一道道難關。胡老師經過反覆摸索、試用,最後決定化繁為簡,就用平時和家長們最常用的QQ群。

其次磨教學內容。選定了教學平臺後,進入備課的關鍵環節,確定教學內容。遵循“正式開學前不講新課”的規定,她把教學內容的選擇範圍,放在了課外。於是,從孩子人手一本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選擇教學內容。就這樣,確定了首節“線上課”的教學內容為王昌齡的代表作《從軍行(其四)》,帶領孩子們一起走進經典。

再次磨課中教學。經過一番前期準備,2月7日晚七點二十分,胡老師如約提前十分鐘進入直播間,我和家長、孩子們作了一個簡短的圖像、聲音測試,在確認一切順利後,身處網絡兩端的我們便開始了這節形式獨特的“古詩鑑賞課”。此時,她身邊沒有學生迎面相對,只有電腦形影陪伴。胡老師先從統編本四年級上冊我們學過的21課中的兩首古詩《出塞》《涼州詞》開始,和孩子們共同回顧了邊塞詩的詩歌特點,以及詩人王昌齡的詩作特點。通過連麥抽背、信息欄反饋,本不太適應這種“新課”的師生雙方,在漸漸找到了“上課”的感覺之後,開始了今天《從軍行(其四)》的學習之旅。

疫情就是一場考驗,它檢驗著每一個人。越是危難時刻,越是重任在肩,越需要保持戰鬥狀態,作為繁昌縣的一線教師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投身到疫情阻擊戰中,我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會雲開霧散、春暖花開。

繁昌縣教育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