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郵消費金融將迎新總經理,依舊是濃濃的郵政基因…

獨家:中郵消費金融將迎新總經理,依舊是濃濃的郵政基因…


​空缺半年之久的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一職,終於明確了新人選。


近日,新流財經獨家獲悉,去年8月獲得銀保監會批覆為中郵消費金融副總經理的王曉敏,即將擔任下一任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目前王曉敏處於幹部考察階段。


資料顯示,王曉敏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以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此前,王曉敏曾任深圳市郵政局信息技術局副局長、局長;2015年12月起,任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IT運營部總經理。


據瞭解,郵政集團旗下的信息技術局,主要承擔的是中國郵政信息化的工程建設、應用推廣、郵政信息網規劃管理和全國中心運行維護工作。


如此看來,王曉敏的工作經歷似乎與金融關聯不大,他能否帶領中郵消費金融走出一條超脫以往的創新消費金融道路,還有待時間驗證。


新流財經針對王曉敏任職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一事,向中郵消費金融官方求證,截至發稿前,對方並未明確回覆。


獨家:中郵消費金融將迎新總經理,依舊是濃濃的郵政基因…

三任總經理,郵政色彩濃厚


實際上,中郵消費金融成立4年以來,發展之路也是充滿濃濃的郵政色彩。


2015年11月,中郵消費金融開業,初始註冊資本10億元,郵儲銀行持股61.5%;星展銀行持股12%;渤海信託持股11%;拉卡拉持股5%;廣百股份持股3.5%;廣東海印集團持股3.5%;三正集團持股3.5%。


儘管有7個股東,但主要話語權還在大股東郵儲銀行手上。


中郵消費金融的董事長、歷任總經理,都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背景。


初任董事長林茂新、總經理王蓉暉,前者曾是郵儲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後者曾擔任郵儲銀行消費金融部總經理、郵儲銀行廣東分行副行長等職位。


王蓉暉任職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不到兩年,2017年4月離職,而後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一職空缺半年有餘,2017年11月,銀保監會官網批覆餘紅永接任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一職。


餘紅永曾在央行、江西銀監局履職,監管過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曾擔任中國郵儲銀行西藏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只是餘紅永也並未在中郵消費金融呆滿兩年,去年6月,新流財經曾報道,餘紅永即將離任中郵加盟江西裕民銀行。直到去年9月末,裕民銀行開業,餘紅永已正式以裕民銀行董事長身份露面。


有消息報道,去年6月後,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一職由董事長林茂新暫代。


梳理中郵消費金融近年業績可以發現,餘紅永坐鎮的2018年,是中郵消費金融業績增速最明顯的時候。


2018年,中郵消費金融淨利潤同比飆升199%,總資產增長超100億元,新增發放貸款超400億元。

獨家:中郵消費金融將迎新總經理,依舊是濃濃的郵政基因…


有中郵消費金融工作人員分析,餘紅永任職中郵總經理期間,帶領團隊成立了“數據實驗室”項目,推動中郵在大數據方面做出了一些突破。


一家消費金融企業的成長確實離不開領頭人,當然也有經過前期的探索後,運營模式逐漸成熟,確實到了盈利階段等因素。


獨家:中郵消費金融將迎新總經理,依舊是濃濃的郵政基因…

半年放款291億,郵儲銀行幫助並不大?


將目前的中郵消費金融放在整個持牌消費金融行業來看,雖然背靠國有大行,不過業績表現平淡。


郵儲銀行在去年6月和11月分別披露的A股招股書顯示,中郵消費金融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計放款771.49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累計放款1062.18億元。


也就是說,2019年上半年,中郵消費金融新發放貸款290.69億元,日均放款約1.61億元。


這一水平與興業消費金融接近,與馬上消費金融還存在一定差距。(此前新流財經曾報道,興業消費金融在2019年4月到6月末的三個月時間,放款110億元,日均放款達到1.2億元。而馬上消費金融2019年上半年放款則達到675億元。)

對於中郵消費金融的業務發展,有分析人士認為,線下業務依靠渠道中介暗藏一定風險。


實際上,中郵消費金融的線下業務正是參考郵儲銀行的“自營+代理”模式來獲客。


郵儲銀行的“自營+代理”模式是什麼情況?


據郵儲銀行招股書描述——經國務院同意並經當時的銀監會核准,郵儲銀行自2007年成立起確立了“自營+代理”的運營模式,郵儲銀行的營業網點覆蓋中國99%的縣(市)。


郵政集團和郵儲銀行之間訂立了委託代理銀行業務框架協議,郵儲銀行委託郵政企業在代理網點提供吸收本外幣儲蓄存款服務、結算類金融服務、代理類金融服務及其他服務;根據國家政策,郵儲銀行和郵政集團雙方無權終止郵銀代理關係。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在郵局寄快遞的時候還看到旁邊有郵儲銀行的網點,可以存錢,甚至諮詢一下中郵消費金融的業務。但這些網點,可能只是一個代理網點。


郵儲銀行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郵儲銀行共有39680個營業網點,包括7945個自營網點及31735個代理網點。


也就是說,郵儲銀行有80%的網點是代理網點,而且這些網點主要分佈在縣域地區。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郵儲銀行在縣域地區有2.77萬個營業網點,佔69.92%。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郵儲銀行的線下網點極其龐大,觸達地區十分深遠。


看似美好的股東,對中郵消費金融幫助大嗎?有中郵消費金融工作人員並未表現出肯定態度。


儘管看似數萬個線下網點能成為數萬個推廣渠道,但郵儲銀行的用戶老齡化較為嚴重,與消費金融市場青睞的年輕白領、藍領人群存在一定差距。


新流財經曾在一個四川三線城市的鄉鎮郵儲銀行停留半天,只看到數十個年紀約在50歲以上的用戶存錢、取錢,客戶經理忙著推銷理財產品,極少有符合消費金融市場借貸需求的年輕用戶出現。


即便到郵儲銀行的網點諮詢中郵消費金融的貸款業務,銀行工作人員也會直接推薦中郵消費金融合作的渠道代理商。


渠道代理的風險在此不再贅述。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中郵消費金融將逐步取消代理渠道,走向純自營獲客。但新流財經最新瞭解到,中郵消費金融的線下大額信貸產品,在16個省份依舊是“自營+代理”模式獲客。


尤其在河南地區,中郵消費金融不僅依靠中介獲客,中介甚至承擔了外訪工作,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除了獲客依賴渠道代理,此前中郵消費金融的產品設計也受到一些爭議。


首先是中郵線下大額信貸產品進件門檻頗高:


中郵消費金融線下大額信貸產品資料顯示,只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立醫院、公共事業單位、大型能源加工業、三大電信運營商、受金融監管的銀行及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航空運輸業和公共交通運輸業、菸草業、專業性事務所、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國資委官方網站公佈最新的“央企名錄”內企業、註冊資金在5000萬以上的省屬及國資委直屬的市屬國有企業,以及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的非ST公司的正式員工客戶,且需排除一線操作人員、基層服務人員、基層佣金制銷售人員和保安、倉管等簡單體力勞動者。


簡言之,如果用戶沒有房產又不是世界/中國500強企業及公務員,便無法辦理中郵線下大額信貸產品。


其次,中郵消費金融產品的滯納金問題也曾引發行業關注。


2018年中郵消費金融與多個借款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有關法院指出,中郵消費金融需對高利率罰息進行調整。


當然,滯納金也確實為中郵消費金融帶來了大量收入。郵儲銀行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起,由於中郵消費金融貸款業務快速發展,貸款規模增長,提前還款手續費及滯納金收入較2017年分別同比增長255.97%和434.2%,因此也帶動郵儲銀行其他手續費收入快速增長。


獨家:中郵消費金融將迎新總經理,依舊是濃濃的郵政基因…

拉卡拉、渤海信託等股東已減少持股比例


實際上,中郵消費金融在成立初期也被極大看好,不僅因為其有郵儲銀行這樣的國有大行股東,也有在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存在感極強的其他股東——拉卡拉:集支付、徵信、理財、借貸一體的綜合金融體;渤海信託:業內最早佈局消費金融的信託公司之一。


但如今看來,這二者在中郵消費金融持股比例較低,與中郵消費金融也並無太多業務往來。

獨家:中郵消費金融將迎新總經理,依舊是濃濃的郵政基因…


有趣的是,2017年末中郵消費金融增資至30億元,渤海信託和拉卡拉並未對其增資,因此二者的持股比例也在下降。


分析認為,或許這兩家消費金融色彩濃厚的企業,也曾希望借中郵消費金融這張持牌消費金融牌照大力拓展自身消費金融業務。只是無奈發現,郵儲銀行的風格保守,小股東並無話語權。


實際數據也證明,這兩家企業自身的消費金融業務規模都超過中郵消費金融。


公開信息顯示,在2019年4月,渤海信託已累計發放消費貸款約1400億元,而拉卡拉旗下的拉卡拉金融,據藍鯨財經2019年4月報道,累計貸款規模已超1300億元,貸款申請人次超700萬次,個人貸款業務的單日放貸量超1億元。


如今,消費金融行業進入前所未有的嚴監管階段,對於持牌機構而言,是尚好的發力機會,只是要捨得突破傳統模式,才能抓住機遇,搶佔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