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县委党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卢龙县印庄乡无论是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化身“防疫战士”加入战斗,在这些人中,每村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跳出舒适圈,戴上口罩,出征主战场。截止目前,全乡共有114名“90”后、“00”后志愿者,他们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在印庄乡马家洼村有这样一个群体——“90后抗疫突击队”。他们不做旁观者,他们有热情、有担当,主动冲锋陷阵,力所能及地付出,他们主动参与了村内检测站点体温测量、出入登记、卫生清理等多项工作。风雨无阻,村里群众对这群“防疫新兵”连连竖起大拇指,这支队伍成了当地最亮丽的青春的风景线。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全家总动员,防疫志愿兵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马家洼村刘明、刘亮两兄弟主动请缨,加入“防疫大军”,在防疫检查点他们轮流上岗,对于检查点布置的任务,他们也从不推脱。在值班的过程中,他们还主动向群众宣传不串门、不打牌、不聚会、不扎堆,认真劝返外来车辆以及人员。在全乡全面实行“代买”、“代办”前,他们主动帮助群众代办、代买,跑上跑下,直接送在群众的手中,减少人员流动。有的时候,兄弟俩从卡点换班回到村里,还没换衣服就累得坐在凳子上睡着了。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和大哥刘明一起奋战在防疫一线的还有他的妻子工作于县医院内二的护士卢翠红,在疫情面前,她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连日来的忙碌夫妻二人只能通过微信互相加油打气。村里的人笑着说,他们一个“红马甲”、一个“护士服”也是最美“情侣装”。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白+黑”模式 坚守岗位防控疫情

毕家窝铺村“90后”年轻党员邱杨、毕占峰、赵阳、刘颖,从大年初二就已经上岗,协助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由于毕家窝铺村处于卢陈线沿线,车流人流量较大,他们每天早早就在入村路口疫情检查点值班,排查外来返村车辆及人员。由于工作地点离家较近,在企业复工后,他们白天在单位工作,到了晚上也主动要求到卡点值夜班,有的时候一值就是连续一个星期,每逢问他们累不累?他们总是答道:“不累,可以的,我们小年轻吃得消。”然而沙哑的嗓子,熬红的双眼记录着他们为疫情防控工作辛苦付出。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变身“快递小哥” 帮助村民采购物资

“二婶,还需要买降压药吗?家里缺啥少啥一并告诉我,一次多买些,等东西来了给您送到门口,您别外出了。”王铁庄村“90后”志愿者刘丹、高佳媛挨家挨户将需要采购的物资详细记录。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号召下,全乡采取“代买”、“代办”制,像他们一样的“90后”青年化身“快递小哥”,帮助外出不便的村民采购药品和物资,减少村民出行,最大限度地守护村民生命安全。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家底掏空”无怨无悔

防控工作刚开始时口罩紧缺,付各庄村“90后”姑娘杨欢在家里口罩也只能维持自用的情况下,叮嘱家人不要出门,把家里所有的口罩“囤货”,送给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我的家人响应国家号召,不走亲戚不串门,待在家里,而卡点党员、志愿者每天都处于防疫一线,口罩就是盔甲,他们更需要。”在她的带动下,付各庄村年轻人或想方设法采购口罩或将家中口罩拿出来,为付各庄村疫情防控工作解决了大难题。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最初的几天,这些“90后”由于缺乏群众工作经验,他们的工作方式方法比较生涩,难免会受到一些委屈,但他们没有气馁,并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给了群众很大的鼓舞,成为温暖又坚实的年轻力量。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印庄乡:90后“防疫战士”C位出战!

“17年前的非典,90后都还是孩子,被全世界保护,这次,换我们来保护全世界。”战“疫”的一线,他们是谁的儿子女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模样,用责任和担当披荆斩棘,褪去稚嫩,走向成熟,披上白衣,放下了曾经的兴趣与爱好,他们就是捍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褪去了曾经的个性与张扬,他们就是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隐藏起曾经的自由与不羁,他们就是保护一方平安的“守村人”。既然选择逆风前行,就必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加油,奋战在一线的90后!(魏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