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疫情防控中的好措施由“硬核”變為“硬來”?民政部迴應

今天下午3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主題是:依法防控疫情,維護社會穩定。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新聞記者提問:據一些媒體報道,在一些地方,疫情防控的具體措施在落實過程中變了味兒,一家三口在家裡打麻將,志願者就進行打砸,在外面聚眾打牌被遊街示眾。還有一些返程的務工人員說,有些地方凡是外來返程的,無論省內省外,無論出發地的疫情狀況如何,全部都要在酒店等地點進行隔離。一天的消費就是兩三百,並且自理,政府只有50塊的補助。請問有關部門,該如何採取措施警示和防止這些矯枉過正的行為?如何避免疫情防控中的好措施由“硬核”變為“硬來”?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回應,疫情防控是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各地在社區採取嚴格防控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確實暴露了一些問題,像您提到的案例,既侵害了群眾的合法權益,又損害了政府的形象。據瞭解,發生地方第一時間都進行了整改,有的地方鄉鎮長專門到當事人家中道了歉。對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一些過度防控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根據中央要求,我們已經聯合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明確要求避免在社區防控工作中簡單化、一刀切,推動社區防控工作依法有序開展。同時,社區防控要考慮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對於社區防控中發生的類似問題,各地要第一時間叫停糾偏,嚴防此類問題再次發生。越是在防控吃勁的時候,越是要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不能超越疫情防控實際需要,干擾群眾的正常居家生活。

如何避免疫情防控中的好措施由“硬核”变为“硬来”?民政部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