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備熱成像傳感器為居民測體溫,無人機的這項新用途是否靠譜

自疫情擴散以來,無人機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從無人機喊話宣傳疫情防治,到使用無人機進行區域性噴灑消毒,無人機的用途正在從大眾認知中的旅行視頻拍攝,走向更加多樣的生活應用場景。

1月底,江西省宜春市的社區幹部就又發掘出了無人機的一種新用法——入戶測溫。

據新華社報道,這種用“科技解放生產力”的方式由張家山先鋒片區黨員易金禹率先提出。

易金禹平時喜歡研究無人機、3D打印、數據可視化等各方面應用,熟練掌握無人機實用技術,併購買了一臺配備紅外線熱成像技術的無人機。

據瞭解,該無人機為大疆的行業版系列,集成了熱成像傳感器,具備30分鐘左右的飛行時間,在高精度模式下能夠測量-10℃至140°C溫度範圍,可以直接以紅外模式進行顯示。

配備熱成像傳感器為居民測體溫,無人機的這項新用途是否靠譜

宜春城區金輝御苑,易金禹使用無人機,給小區重點人員進行遠程測溫,開展防控的日常登記和摸排工作。新華社發劉繼剛攝

易金禹稱,經過和額溫槍和耳溫槍的對比發現,在有效測距三米之內,該無人機的精度在5%左右,如果測量的距離能夠在一米之內的話,那麼這個測量精度就可以縮小到1%,完全能夠滿足其摸排需求。

不僅如此,他還表示,通過使用無人機上戶及喊話宣傳,不光能夠增強摸排的效率、加快摸排進度,更能有效打消居民的顧慮,同時保護好基層工作人員,降低二次感染的概率。

而在易金禹的做法被媒體宣傳後,目前,多省市的社區都開始了類似的無人機測溫工作。

2月2日,杭州下城區石橋街道就第一次採用無人機進行公共環境的體溫篩查。據石橋街道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無人機自帶紅外感應攝像頭,支持點測溫和區域測溫,能篩查出一定的體溫區間,幫助社區公園初步篩查體溫。

具體而言,當無人機在人群上空飛過時,防控人員就能在電腦上看到這一片區域裡的人體熱成像圖。一旦發現有人體溫過高,就會派工作人員跟蹤,及時瞭解對方近期是否出入過重點疫區。如果有,便通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確認;如果沒有,建議對方做好防護後,就近到開設發熱門診的醫院就診。針對首次居家醫學觀察的人員,街道將安排社區、衛生院及派出所三方聯合上門。(原題:無人機新用途:配備熱成像傳感器後可為居民測體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