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接受貧困老人的捐款


要不要接受貧困老人的捐款

疫情下,老人捐款新聞頻頻成為熱點,很多人歌頌老人的善舉,頭腦君也十分敬佩。

我發現有些老人捐錢捐的不太理性,可以說是捐空自己。


要不要接受貧困老人的捐款

捐款20萬老人倪素英的家

比如,2月10日,87歲的重慶老人倪素英,通過社區捐出她畢生的積蓄20萬元。

據老人自己介紹,這筆錢她已經攢了30多年,但記者調查了老人的生活環境後發現,老人的手頭並不寬裕,多年來獨自租住在一個老舊門市內,收入來源靠的是日常擺攤賣小百貨,平時也過得十分節儉。

老人捐款,網友十分敬佩,集體膜拜老人的善心。


要不要接受貧困老人的捐款

做善心可以,但是做善心把自己正常生活都影響了,我們只能敬佩,卻不能理解老人為什麼這麼做。

這位老人不是孤例,前幾天,頭腦君看到一位年輕人為捐款,把自己房子賣了,車子賣了。

這位小夥並不是一個有錢人,富豪當然不用賣房捐錢,賣房賣車顯然會影響他未來的生活,難道他不為自己將來考慮嗎?


要不要接受貧困老人的捐款

網友投票

這個問題折磨頭腦君很久。

昨晚,我看有關歌手韓紅的專訪,頭腦君看的韓紅專訪,時間是2015年。5年前的韓紅做慈善緣起於奶奶的去世,韓紅9歲開始與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去世後,韓紅得了抑鬱症。抑鬱了3年,這3年,韓紅覺得人生不應該這樣下去,她決定做慈善。

在節目中,韓紅明確地說,她救助對象就是老人和孩子,老人代表奶奶,孩子代表韓紅自己。

隨著採訪的深入,韓紅極度想幫助其他不幸的人,其實是渴望自己得到幫助。韓紅每幫一個孩子,她覺得那個孩子就是童年不幸的自己,可以說,救助別人,同時救贖自己。

在訪談中,韓紅極度想幫助別人,短期內,幫助其他不幸的人對自己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從長期來看,並無濟於事。韓紅自己的痛苦並不會因此減少或消失。

而一旦韓紅覺察到這一點後,便會出現拼命幫助別人的失控性行為。這很容易理解,每當韓紅幫助別人時,她會忘記痛苦,停下來,內心痛苦就會被喚起。於是韓紅只好儘可能連續不間斷地投入到助人行為中。

這種失控性行為會傷害韓紅自己。用韓紅自己話來時,"快把自己捐空了!"

韓紅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捐款!


要不要接受貧困老人的捐款

韓紅援助現場與安慰一名小女孩

頭腦君還記得一起報道,汶川地震,有一位四川女孩在剛墮胎後去災區救災,等女孩回到成都,卻得不到美籍華人的男朋友理解和支持,於是與她分了手。

這位四川女孩不顧及身體的痛苦,去救援,這也是失控性援助。她的救災行為具有自毀性質,自毀源於內疚,內疚墮胎的孩子,"我對不起你,我的孩子,我令你受苦了,現在我和你一起受苦,這樣你能原諒我了嗎?"

通過對韓紅和四川女孩的採訪,我們看懂這次賣房賣車捐款人的內心,很多裸捐的人時刻感受到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心理問題所導致的痛苦,她們熱衷消除社會上其他人的不幸,以此來化解自己的不幸。

內疚情緒驅使巨大的痛苦緊隨其後,很多人只能用失控性捐助來遮蔽一會痛苦。

當我們知道了內因。


要不要接受貧困老人的捐款

在疫情下,很多老人傾囊相助,既讓人感動,但瞭解其內心又感到些許無奈。

既然我們知道內因,我們就需要釋懷內心鬱積的內疚感,當我們清楚知道,我們為什麼內疚時,就會減弱這種失控的救助。

造成失控性援助的內疚一般是兩個原因:

1.我們傷害過某人

在《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主人公阿米爾對哈桑的行為,這就是傷害別人,導致內心的內疚。這份內疚一直折磨阿米爾,直到阿米爾為救哈桑兒子,從美國回到阿富汗,被恐怖組織分子抓住,被痛打一次。

這次體無完膚的痛打卻讓阿米爾擺脫了一直折磨他的內疚,身體受傷,心靈卻痊癒。

2.我們內心的歸因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講過一個小女孩的故事,汶川地震後,小女孩被救,但班級很多同學去世了。心理學家對這批孩子進行心理疏導,每個孩子畫一幅自己的夢,很多小孩子畫地震相關的畫。

武志紅讓一個女孩講她的畫,她說"她長大了要發明一個儀器,可以控制地震的儀器。"

武志紅很高興,有這個理想,說明這個小女孩從這次災難找到活下去的意義。武志紅讓全班同學給這位小姑娘鼓掌。

這位小姑娘拿著畫,回到座位時,武志紅注意到小女孩神情非常落寞,武志紅蹲下問小女孩,"你願不願意單獨和我說說話。"

小女孩掙脫開武志紅的手,並搖了搖頭。

武志紅也不清楚小女孩為什麼不高興。

第二天,心理諮詢小隊開拔,武志紅在路上腦筋叮咚一聲,他似乎剛明白小女孩為什麼落寞。武志紅答案說"小女孩很內疚,她很自責,她認為她對地震發生具有一定的責任,所以她才有了要控制地震發生的理想。"

汶川地震時,很多人和小女孩內疚是相同的。

地震來了,一位老師帶全班同學及時跑到操場,全班沒一個人遇難。可這位老師非常內疚,他說,他沒帶其他班學生出來。

還有,一位小姑娘一直說自己是廢物是飯桶。詳細問她,得知,地震發生時,恰好班級在午睡,這位小女生第一個發現地震了,她帶大多數學生衝了出來,她說自己沒照顧好所有人,有兩位同學受傷,上了擔架。

還有,這位小姑娘說,他爸爸腰被砸傷,是因為她特別想吃蛋糕,讓爸爸去買蛋糕,放學她就要吃。爸爸說"今天工作有事,明天可以嗎?"小女孩就要放學吃,爸爸買了蛋糕,回家準備把蛋糕放進冰箱,結果地震,爸爸腰被砸傷。

她這個邏輯看似合理,但其實是一個擴大化錯誤的心理連接。我們都知道爸爸買蛋糕是一個事情,地震是另一個事情。這兩件事的軌跡恰巧相遇,結果這個女孩將兩件事混淆在一塊,認為全是自己的錯,這是兩碼事。

回到援助這件事上。

頭腦君發現,越英雄的人,越內疚。

做得越多的人,他也越內疚。

很多一線醫務工作者救了很多患者,可他還是內疚,自己沒救更多的患者。

恨不得把自己一個人掰成三個人用。

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

他們每時每刻都會見到患者病痛的折磨。

內疚折磨他們,他們毅然出征

我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新聞,

比如,流產十天的護士上前線。

比如,父母病危的醫生上前線。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新聞,

頭腦君心裡不是感動,而是憤怒

我們知道很多醫生見不得患者痛苦,但是我們理解醫務人員的內疚

讓她適當休息,疏導醫務人員放下內疚感

這非常重要,汶川地震時有專業的心理疏導團隊

為士兵、消防官兵和民間救助團隊進行心理疏導

通過疏導可以讓奮鬥時間太長的醫務工作者踏實的歇一歇。

除了疏導,我們要阻止很多醫生為了內疚就執意上前線

關於這一點,我最敬佩的是

一位醫生的父親住進了ICU,

張文宏就對他說了一句話:

“放心回去吧!”

一位剛剛援外回來的醫生來請戰,

張文宏對他說了一句話:

“你剛援外回來,這次先不派你去武漢。”

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才充滿人性。

所以,

最好的歌頌,

是宣傳好的經驗措施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是讚揚損己的利人,

而是提倡不損己的利人。

要不要接受貧困老人的捐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