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致敬醫者

朗誦者:白宏偉


很多人問過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我給過很多答案。

比如:

讀書是為了對內激發自己的無限可能,

對外探索世界的無限可能。

比如:

每個人的世界,應該是沙漠裡炙熱的風,

火山口藍色的焰,

是雨林深處的靜謐和雪山之巔的蒼遠。

比如:

讀書是為了在別人的世界裡,尋找自己。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我會告訴他們:

成為像鍾南山那樣的人,

是讀書的終極目的!


鍾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中共黨員。

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

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

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17年前,非典爆發,

67歲的他說: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17年後,新型冠狀病毒爆發,

83歲的他把自己送到了疫情的重災區!

在他眼裡,“醫院是戰場,醫生是戰士,

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17年前如此,17年後還是如此!

17年前,沒有他,非典結果或許不同。

17年後,沒有他,

疫情會比現在更嚴重。


妙手回春,救民於水火;

懸壺濟世,護國於危難。

在這場事關華夏命運的殊死搏鬥中,

鍾老不是一個人。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那些刷屏的請戰書上,

滿滿都是家國情懷,責任擔當!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顧不上與愛人道別、

也沒能多陪陪高三的女兒

和年邁且剛剛生病在床的父親,

在大年初二便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征程。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河南首批出徵支援武漢的護士王月華,

丈夫在送別時哭著大喊

“王月華,我愛你!我愛你啊!”


報名參加醫療隊後,

兩個孩子一直抱著她不撒手,

大哭不止。

劉潔只好安慰孩子

“媽媽只是去外面打怪獸,

很快就回來啊”

用力扭過頭那一刻的她已是淚流不止。


為了穿上防護服,

一群90後護士剪掉了心愛的長髮。

“連命都交出去了,何況是頭髮?”

讓人淚目的話語,

還有美麗燦爛的靈魂!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因為要隔離,不能回家。

為了節省防護服,不想脫衣。

那些就地而眠的背影,

承載的是億萬人民的希望!


一個民工,

把抵自己工資的一萬多個口罩捐出去了,

一群群志願者,

把自己的熱血和心意捐出去了,

國難當頭,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數不勝數!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中國是不幸的,多災多難。

中國又是幸運的,

每次災難面前,

總有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成為鍾南山那樣具有偉大人格的人,

是讀書的意義所在。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讀書從來都有目的。

往大里說,

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往小裡說,

是做“一個高尚的人,

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純粹的人,

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那些到處亂竄,惹是生非的人;

那些坐地起價,哄抬物價的人;

那些造謠生事,包藏禍心的人,

是讀書人的悲哀,是教育的恥辱!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一百多年前,

有個少年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一百多年後,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要為“民族之振興而讀書”。

讀書,不是為了成為網紅明星,

不是為了成為富豪權貴,

而是為了成為像鍾南山那樣的人。

這是疫情面前,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的。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少年強則中國強,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鍾南山那樣的人,

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聲動中國 攜手戰“疫”|致敬醫者


朗誦者/白宏偉

吉林省朗誦藝術協會會員

通化廣播電視臺大型活動策劃中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