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戰士”的忠誠鐫刻在特殊戰場——記確山縣紀檢監察幹部熊鳳友

《河南日報》記者 楊曉東 《駐馬店日報》記者 周由

通訊員 秦麗

熊鳳友,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1年11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10月從部隊轉業進入確山縣監察局工作,先後任縣監察局副局長、縣紀委常委,現任確山縣紀委監委正科級紀檢監察員。近二十年來,不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堅持把工作當戰場、把崗位作考場,始終如一勇挑重擔,敢打硬仗,詮釋著一名戰士的忠誠和奉獻,在一個個特殊戰場上彰顯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特別是2020年1月中下旬以來,熊鳳友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始終衝鋒在前,奮勇拼搏,無私付出,在妻子突發腦溢血生命垂危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在防疫一線抗爭,在妻子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確山縣雙河鎮監督檢查;送別妻子後的第二天,就再次回到戰鬥崗位,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傾注到抗疫一線。

舍小家顧大家 特殊時期的特別堅守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每一個地方和每一個人。

時光回溯到農曆庚子年大年初一,確山縣紀委常委會議室正在召開疫情防控緊急工作會議。任務明確後,熊鳳友第一個站起來,朗聲說:“我到雙河去,雙河是咱們縣和駐馬店的南大門,是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道關口。我是雙河人,長期在那裡帶隊扶貧,對雙河的情況熟悉。”“鳳友啊,你50多歲了,雙河是人口大鎮,在武漢務工的人員多,情況複雜,任務險重,你要掂量掂量啊!”確山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魏華偉深情地說。“請魏書記放心,我以一個曾經的軍人向您保證,堅決圓滿完成這次疫情防控任務,守好確山的南大門,不讓疫情向北擴散一米!”熊鳳友的回答斬釘截鐵。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熊鳳友回到家,與妻子打個招呼就出發了。正月的雙河鎮風厲寒重,疫情到來更如同雪上加霜。在雙河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在鎮設立的各個卡點上,到處都活躍著他的身影。從白天到夜晚,從這個卡點到那個卡點,他一刻不停,認真檢查管控是否到位,防控物資是否充足,值班人員是否在崗,人員、車輛往來盤查是否細緻,還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他既是一線指揮員,更是戰鬥員,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疫情一天不退,我就一天不下火線!”

熊鳳友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他一次家也沒有回,與一線人員同甘共苦。談到熊鳳友,雙河鎮紀委書記最有發言權:“熊常委不愧是軍人出身,每天都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工作有經驗、有方法,再急難險重的事也難不倒他。”

2月6日,正月十三。熊鳳友正在“明正路”的卡點上督查,家中突然來電,說妻子突發腦溢血,情況很嚴重,人已送到醫院搶救。熊鳳友心裡咯噔了一下,連日的疲勞加上突如其來的驚嚇,有高血壓的他差點暈倒。大家瞭解情況後,催他趕快回去,不要再耽誤一分鐘。

到了醫院,看到躺在重症監護室裡的老伴,熊鳳友不禁老淚縱橫。老伴轉到普通病房後,熊鳳友忙前忙後地照顧。面對不能動彈、無法言語的老伴,他唯有以一個丈夫的守護,來彌補對眼前這個陪伴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女人的虧欠。

老伴病後第三天,熊鳳友看到妻子的病情稍有穩定,就對兒子熊濤說:“濤,你長大了,也成家了,你媽就交給你了,替我照顧好她。現在防疫任務重,我得回雙河。”熊濤點點頭,他明白父親作為一名退伍軍人,防疫的戰場更需要他,也更讓他放心不下。

2月10日,熊濤的電話再次打來,妻子病逝的噩耗隨電而至。熊鳳友踉蹌了一下,靠在卡點簡易板房的牆壁上,才沒有摔倒。想不到,老伴竟去得如此匆匆,連最後看她一眼、與她說句話的機會都不給自己!

悲痛阻擋不了這位曾經的軍人、現在的紀檢人前進的腳步。熊鳳友簡單料理了老伴的喪事後迅速返回抗疫一線,繼續投入疫情防控的“大事”中。他微胖的身影又出現在王老莊和陳上莊村的卡點上,給兩個卡點送去了大衣、火腿腸、方便麵等生活用品和酒精、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給一線人員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信任和力量。

2月9日,雙河鎮王堂村因武漢返鄉人員中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村被及時採取封閉管理;2月13日,確山縣盛世華庭小區2號樓因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被封樓隔離。熊鳳友得知消息後,及時籌措了米、面、油和新鮮蔬菜送給王堂村和盛世華庭小區2號樓居民,並囑咐居民配合管理,挺過難關,防止疫情擴散。在大家都避之不及的情況下,他義無反顧“逆行”的身影,正是他對黨和人民最深情的告白。

把群眾當親人 扶貧戰場上的赤子深情

2015年,一場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在全國打響。確山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脫貧任務十分艱鉅。

在這場同樣沒有硝煙的戰場上,50多歲的熊鳳友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號召,一頭扎進離縣城40多公里、條件艱苦的雙河鎮陳上莊村,帶隊開展扶貧工作。在脫貧攻堅一線,他走村串戶瞭解村情,精準排查,成了村裡的“百事通”。

陳上莊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僅有一條硬化主幹道,沒有一盞路燈,一到夜晚就漆黑一片,他下定決心要改變。

村裡扶貧車間建成後,他多方打聽,從一位在縣食藥監局工作的老鄉口中得知——有個保健酒項目打算在鄰鎮投資。熊鳳友當即找到投資商,苦口婆心說服他在陳上莊投資,之後又與客商一起跑手續、拉投資、招工人,項目在1個月內順利落地投產,車間年租金收益5萬元,還帶動了村內5名貧困群眾就業。

當他發現艾草種植是一個易管理、用工多的好項目時,便產生了在陳上莊村試種的念頭,和“村三委”商量後,他決定依託合作社流轉土地,種艾草!

起初,合作社啟動資金不足,他主動拿出一萬元給合作社無償使用。合作社建起來後,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試種的第一年,貧困戶的務工收入就達到了3000元以上,預計未來5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如今,陳上莊村不僅有了酒廠、種植基地,還在上級項目資金支持下,建成300KW光伏發電站一座、日光溫棚5座,村裡的路燈亮起來,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成了遠近聞名的“花園村”。

確山孝善文化濃厚,但個別地方也有不孝敬老人現象發生。一些老人成為貧困戶,原因就在於此。農村出身的熊鳳友深知這一點。在帶隊幫扶過程中,他積極嘗試把孝善文化植入脫貧攻堅,大張旗鼓地表彰孝老愛親先進典型,一個個被表彰的家庭,成為一面面旗幟,既帶動激勵著周圍鄰居“比孝比親”,引領貧困村逐步形成良好民風、家風,也帶動一大批老人貧困戶摘下貧困帽子,同時還為鄉村文化振興做好了鋪墊,這也是全國優秀扶貧案例——“確山孝善文化助力脫貧攻堅”的最早雛形。

如今,在他的帶領下,陳上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8戶119人,已脫貧42戶88人,貧困發生率降到了0.99%。

當戰士不當“紳士” 基層反腐的鐵血鬥士

57歲的熊鳳友,前半生都是戰鬥的故事。

22年軍旅生涯,他是手握鋼槍的英勇戰士。在部隊期間,他兩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獎。

18年紀檢征途,他是執紀執法的忠誠戰士。懷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面對紀法與人情的碰撞,他秉公執紀、鐵面執法,剛正不阿、較真碰硬,近兩年先後主導和參與查辦重大違紀違法案件23起,4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2019年5月,他牽頭查辦新安店鎮李塔村原支部書記吳某貪汙高速公路徵地補償款案,當時的吳某已被免去村支部書記職務,只是一名普通黨員。

“吳某案情重大,必須對其採取留置措施,但又不確定其是否屬於留置對象。《監察法》出臺以來,對吳某這樣的‘身份’還沒有被留置先例。”面對疑慮,他深入研判後認為:吳某違紀事實發生在任支部書記期間,且未過案件追訴時效,可以認定為監察對象。隨後,案件查辦組果斷對吳某採取留置措施。最終,僅用一週時間就查清了吳某全部違法事實,並將其移送檢察機關。因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檢察機關3天內就向審判機關提起公訴,法院也以同樣的犯罪事實予以判決。

2019年6月,群眾舉報竹溝鎮西李樓村委會主任郝某某、村委會委員葉某某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問題後,他帶隊調查發現兩人涉及紅薯種苗、生物菌肥、農藥、補償款等多項違紀問題。

在辦理該案過程中,他先後23次走訪、調查、取證,由於長期身患高血壓,加之竹溝鎮離縣城30多公里,一趟山路下來,他滿頭大汗、頭暈目眩,每次取證回來,血壓都會大幅升高,收縮壓最高時一度達到180mmHg。

但他從不退縮,依然忘我工作,主動放棄到醫院治療,每天僅吃一些降壓藥物控制。他說:“這個案件不辦完,不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別說去住院,我死都不會瞑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葉某某、郝某某分別受到黨內嚴重警告、留黨察看一年處分。當他把處分決定書宣佈到西李樓村、把涉案款物及時退還給貧困群眾時,老百姓都誇:熊大哥是真心為我們辦事的“好官”“清官”。

嚴律己正家風 兩袖清風的本色衛士

無論在部隊,還是在紀檢監察戰線,乾淨幹事、清白做人,一直被熊鳳友視為圭臬。

2018年的秋天,正在研究案件的熊鳳友接到戰友電話,寒暄之後,戰友提出自己的兒子準備當兵,擔心被“刷下來”,想讓他幫忙“打招呼”。

戰友情是生死情,紀法尊嚴比命重。在部隊,他能為戰友出生入死,但在廉潔底線上,一刻都不能失守。他當即拒絕了戰友的請求,並囑咐說“老夥計,一切都得按程序辦,對不住了!”

多年來,他生活節儉、樸實純粹。一件衣服穿了好多年仍不捨得丟,每天乘坐公交車上下班……根本看不出他曾是馳騁沙場的老兵,看不出他是鐵面無私的“紀檢人”。

他不但對自己要求嚴格,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家人。妻子是確山籍著名烈士申耀東的堂侄女,一直秉承先輩的家風遺志。兒子打小就勤奮刻苦,為人樸實,碩博連讀後自謀職業,到一家跨國公司工作。他們一家人都傳承和發揚著淳樸節儉的家風,即使妻子離世的最後一程也不例外。

妻子逝世後,他決定,最後再對不住老伴一次,從簡料理老伴的“後事”。他說服老伴的孃家人:“現在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保護活著的人更重要。黨和政府為了嚴防疫情擴散,連聚餐串門都不讓,我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咋能帶頭違紀、破格操辦?還是一切從簡吧,一不向親友報喪,二不開追悼會,三不搞車隊,就用一輛靈車送她……”。

最終,送行人只有他的弟弟和妻子孃家的幾位至親,連自己的妹妹都沒讓去。按照農村葬俗,人離世後要停靈三天才能出殯,火化當天要下葬,讓死者入土為安。他擯棄舊俗,打破常規,第二天就把老伴的遺體送去了火葬場,把骨灰盒暫寄存在殯儀館,待徹底戰勝疫情後再安葬。

這就是熊鳳友,一個曾經的人民子弟兵,一名退伍不褪色的紀檢監察干部,一名心繫群眾的共產黨員。不論在哪個戰場上,他都始終用滿腔熱血和赤誠情懷,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踐行著紀檢監察干部“做忠誠乾淨擔當、敢於善於鬥爭的戰士”的錚錚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