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消毒已成“規定動作”外套、手機、鑰匙都怎樣消毒?看看你做對了嗎

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對抗疫情的關鍵時期,日常消毒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規定動作”,日常消毒很有必要,也是要講方法滴!

但消毒你真的做對了嗎?一些消毒細節要做好!

外出回家後,外套衣服應該怎樣消毒?

第一,日常的外套,回家以後直接掛在門口,把外面穿的衣服和家裡穿的衣服分開就行,沒有必要每天回去都對外套進行消毒處理。

第二,如果感覺到外套可能被汙染,比如到醫院去探視病人,接觸了一些有可疑症狀的人,這種情況下需要對外套進行消毒處理。儘量選用物理消毒,如果物理消毒不行才選用化學消毒。比如衣服只要耐高溫,就可以選用56攝氏度30分鐘這種方式消毒。如果有烘乾機,也可以把溫度調到80℃以上,烘乾20分鐘也可以達到消毒作用。

如果衣服面料不耐高溫,也可以採用化學消毒劑來浸泡消毒,這幾類消毒劑比較常用,一是酚類消毒劑,二是季銨鹽類消毒劑,三是以84消毒液為代表的含氯消毒劑,這三類消毒劑做衣物的消毒都可以,一定要按照說明書的劑量來進行操作。

這三種消毒劑也各有缺點,使用時要注意。酚類消毒劑有時候會讓化纖材料著色,可能讓它變色。84消毒劑等含氯消毒劑可能會對衣物有褪色作用,會漂白。季銨鹽類消毒劑,如果跟洗衣粉、肥皂這些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一起用,兩邊都會失效,既不能消毒又不能清洗。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消毒劑。

手機是高頻接觸物品,建議外出後消毒

手機是人們高頻接觸的一個物品,確實要加強它的清潔和消毒。建議每次外出回到家後可以關閉手機電源,等手機徹底冷卻之後,沾取適量75%的酒精或者使用對電子產品沒有損害的消毒產品,包括用消毒紙巾擦拭手機表面,並做好手衛生。如果外出期間沒有使用手機,就沒有必要對手機表面進行消毒。

日常消毒已成“规定动作”外套、手机、钥匙都怎样消毒?看看你做对了吗

鑰匙隨身帶,回家後如何消毒?

鑰匙可謂是人類最親密的“伴侶”,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但它也是各類病毒、細菌生存繁衍的“風水寶地”。鑰匙可以每日用藥皂在洗手時一同清洗,或與其他需要消毒的物品一道放入500mg/L的含氯消毒劑中浸泡30分鐘左右,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84消毒液勿與洗滌劑、酒精混用

最常見的84消毒液,是一種以次氯酸鈉為主的高效消毒劑,本身消毒作用就很強,請單獨稀釋使用。

一旦84消毒液與潔廁劑(如潔廁靈)或酸性洗滌劑混合使用,會產生化學反應,加速次氯酸的分解,釋放氯氣。

這種黃綠色的刺激性氣體,易引起呼吸道的嚴重損傷,對眼睛、黏膜和皮膚都有高度刺激性,人吸入後很快就會引起氯氣中毒,當濃度達到3000毫克/立方米時,能致人死亡。

同時,84消毒液也不能與酒精(弱鹼性)、鹼性洗活劑(如洗衣粉)同時使用,84消毒液主要有用成分次氯酸鈉(NaClO)是強鹼性、強氧化性,混合其他鹼性,會影響NaClO的電解平衡,減弱消毒效果;若鹼性過強,可能生成Cl2,也就是氯氣。

酒精消毒使用不當極易引發火災

酒精,化學名乙醇,是人人熟知的消毒劑,對新型冠狀病毒也有良好的滅活作用。但是有了酒精,並不等於都會正確使用,如果使用不當極易引發火災。75%酒精消毒液主要用於皮膚和手的消毒,也可用於手機、門把手、電梯按鍵、電腦鍵盤等小件物品的擦拭和噴灑消毒。但在消毒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灑漏,不能有明火,保持室內通風。酒精消毒最好選用擦拭,不要用噴灑!

火災危險性屬於甲類,因此在使用75%酒精消毒液進行消毒過程中,室內儘量採用擦拭,不要用噴灑式的消毒方式進行大面積物體表面消毒,也不要往車內噴灑酒精,更不要往人身上噴灑酒精。室外採取噴灑式消毒方式必須禁用明火,防止局部噴灑濃度過大,遇明火會發生燃燒風險。不光明火,如果噴灑濃度達到3%,衣服產生靜電可導致爆炸。所以請大家使用酒精消毒時,千萬小心!

注意!這樣消毒,有害健康!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流波表示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是阻斷間接傳播的重要手段,但消毒要適度,保證其不會對身體帶來危害,不會對環境帶來汙染,對此他還做了具體提示。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流波:

1、對物品的消毒能用物理方法消毒就不用化學消毒劑。如56℃、30分鐘的熱水就可以殺死病毒。在這種情況下,像餐飲具,就可以儘量選用物理加溫消毒的方式。但如果消毒餐飲具,我們還要考慮其他抵抗力較強的微生物,和高海拔地區水的沸點低,所以建議煮沸10分鐘。

2、化學消毒劑進行空氣消毒用於室內環境且無人情況下的消毒,室外空氣消毒是沒有必要的。

3、外環境(如馬路、廣場、草坪)的表面,不應反覆噴灑消毒劑,應該避免使用飛機廣泛噴灑消毒劑。局部環境明確受到傳染源汙染時,也只是用消毒劑進行一次性終末消毒處理。大範圍、反覆多次地噴灑消毒劑有可能造成環境汙染,應該避免。

4、往人體大量噴灑消毒劑,包括強迫通過“消毒通道”可能使消毒劑經呼吸吸入,經皮膚吸收,有可能存在人體健康的風險,要儘量避免。手的衛生清潔要用手消毒劑,每天多次,醫務人員則需要每天幾十次進行手部消毒。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人民日報、廣州日報、燕趙晚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