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下的抉擇

2020年新年開端這場重大疫情的奇襲,不僅是對國人個體免疫力的挑戰,更是對群體意識協同性的考驗。

從西貝的哀嚎到KTV土豪老闆的悲涼,以及各種人沒倒下公司倒了的段子,“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創傷實際上才剛剛開始顯現效應。

然而,徒有哀嘆無法阻擋疫情帶來的經濟蕭條,不期而遇的困境同樣是考驗優秀企業家、創業者的一塊試金石。商業圈同樣信奉物競天擇的生存規律,此疫過後,強壯的企業會更加強壯。

也因此,一點財經希冀通過一組企業家、創業家的訪談,對不同行業領域商業領袖在疫情下的所思所想所為的描述,找尋更具建設性的思考凝練,向社會公眾傳遞更真實和積極的商業認知。

行業標籤:旅遊

公司規模:超40000人

疫情影響:4億會員的數百萬級訂單變動、單日超10倍電話呼入量

攜程CEO孫潔:17年後的紅色警報

“一場惡戰”

當新冠病毒確定 “人傳人”消息發出後,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將會是一場惡戰。1月20日,攜程內部發出了SOS的紅色警報。

根據公司的SOS管理流程,一旦有突發對我們有重大影響的災害事件,我們就會啟動這套預警機制。

當天,我們核心團隊便開始組織內部評估疫情發展所帶來的後果,梳理出涉及到武漢的機票、酒店、跟團遊等訂單,對受災地區的訂單提前準備。

疫情大爆發,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也很棘手:

攜程用戶春節期間的出行訂單怎麼辦?這不是小數目,我們有4億會員,這次退改大潮中,有數以百萬計的退改訂單一下子湧進來,每個人的心情可想而知有多麼焦慮。

還有我們的幾百萬個合作伙伴怎麼辦?疫情來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沒誰能倖免,所以作為行業的排頭兵,攜程更得挺住。

我還要關注同事們的狀態怎麼樣,他們的健康有沒有保障到位,他們的精神壓力怎麼樣才能紓解?

又趕上一年一度的春節,大家原本都有假期的安排,但現在所有人原定的計劃都要戛然而止,保持在崗狀態,應對客戶的焦慮和不解,所以他們身上的壓力非常大。這段時間我們的員工確實已經在負荷工作了,能上的全都頂上去。

“在回家陪父母過年與加班之間,我選擇為用戶拼命”、“攜程永不失聯,更不會放棄幫消費者爭取權益。” ——這是同事轉來的95後夥伴的朋友圈內容,大家純真又堅定的態度彼此感染,彼此溫暖。

數百萬訂單的變動,驟然增長10倍的電話呼入量,無數客戶需求,無數次的航司政策跟進……但我們扛住了,而且整個過程是平穩可控的。


“做好該做的”

面對這樣嚴峻疫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疫情爆發的時候,我還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1月20號那一週,我和同事們幾乎是24小時工作狀態。

因為有時差但也感謝有時差,可以讓我白天參與原定的會議行程,同時和與會的海內外同行業領導者們溝通和疫情有關的工作,晚上再繼續投入到集團的抗疫工作。

事實上,1月20日之前我們後臺訂單就出現了一些變化,我們也迅速採取行動,比如和酒店聯繫,因為剛開始還是與酒店一單一議的,客戶打進來,我們跟酒店協商。但1月21號之後,形勢陡然緊張起來,攜程客服接到的退訂電話激增。

於是,我們立刻開始跟海內外的資源方來談。國內資源方合作比較緊密,我們國內團隊先號召酒店加入“安心取消保障”,酒店行業非常支持我們。眼看著參與進來的酒店10萬家、20萬家的上升,大家都衝到一線去了,非常辛苦,我真的很感動。

一開始疫情還沒有到海外,但是我們也做了假設。當然,海外的酒店因為不知道中國發生了什麼,所以反應慢一些。我們給他們寫Email、打電話,他們都說這個蠻困難的,不能給你們一個空白的取消單。

我說我們奮戰在一線的實例先供你們參考——這個成本不僅是客戶等待的成本,攜程員工會給你們打電話,最終把你們的呼叫中心也會打得吃不消的。與其讓員工在下面取消,不如從集團層面達成一致。我幾乎跟所有的大酒店集團都聯繫了一遍,有的比較快,而有的離中國遠的也不敢貿然決定。

很幸運的是,最終全球六大酒店集團率先加入了海外“安心取消”計劃。全球連鎖酒店一旦覆蓋,有一些海外本土酒店也會跟上。這個過程中,搞定領頭羊非常重要。

而攜程在這個過程中是最最超前的表率,在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之前,我們先出臺1億政策保障客戶,不夠再加碼到2億。最終,2億元的重要災害保障金和10億的同袍計劃支持基金陸續出臺。

另一方面,我們覺得這些訂單其實並沒有完全被取消掉,而是延期的。所以我跟酒店集團談的時候給出了兩個方案:允許客人取消,另外也允許客人改簽。

我心裡很清楚,這些訂單不會莫名其妙就蒸發掉,客人早晚還是會出行的。而在危難的時候幫助過我們的酒店、航空公司,我們仍然會把訂單輸送給他們。

危難之際,總要有人先出來承擔。攜程起了個頭,其他人響應。疫情使得整個行業蒙受不小的損失,但我覺得只要疫情得以控制,未來這些訂單都還會回來的。

我們團隊裡,很多年輕的同事沒有參與過當年攜程非典時的作戰場景,但我們有數據為證,疫情過後,未來仍可期待。


“總有心安處”

關於行業未來,我們保持樂觀,充滿信心。旅遊業是一個環境敏感型的產業,這種敏感表現在非常容易遭受境內外突發事件的衝擊和影響,從而形成所謂的旅遊危機。

但與此同時,過往經驗告訴我們,流行性傳染病雖然短期會對市場情緒產生影響,長期來看並不會改變行業的成長趨勢。

我們也看到,當前全國一些超大型城市已經迎來“復工”,商旅客人即將陸續恢復出差,商旅恢復了之後,其他各類出行也會逐步提升。

當然現階段疫情還沒有消散,我們也在積極規劃更合適的服務形式,比如酒店部門,給用戶提供特殊時期的安心服務,發起“健康守護聯盟”。聯合商家共同守護客人健康,同時推動行業自救和復甦。當前,已有成都、鄭州、青島、杭州、北京、西安、廣州、重慶、上海等全國近300個城市、數萬家酒店積極“加盟”。加入條件非常嚴格,消毒保障完備,多家酒店已實現由機器人承擔送物、送外賣工作。


此次疫情中,雖然各種論調、各種情緒行業裡都有,但我們要理性地看到現在整體大環境已發生巨大改變,與2003年相比,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已提升了20%,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亦不能同日而語,這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和反彈潛力。

最重要的是,我們身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社會各界的力量都令我們備受鼓舞。

英文裡面有一句話,What doesn‘t kill us will make us stronger——殺不死我們的,終將讓我們更強大。

我希望,在世間疾風密雨時,總有讓人心安處;也希望風雨過後,人人都可以等到平安歸來的故人;更一直堅信,抗疫大戰之後,我們國家會更強,行業會更好,攜程也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