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限酬令發佈:演員片酬不超過總成本的40%,你怎麼看?

汪少山


這種計算方式有很多漏洞,不科學。很多地方會給演藝人打擦邊球的機會!過去年代演員只是一個職業,掙著同樣的工資,對分配給自己的每一個角色都能用心去體驗生活,演好每一個部分,只是完成後有一些有限的補助而已,但能出了很多膾炙人口激動人心的影視作品。至今都被觀眾讚譽為優秀作品。

反觀今天,影視圈汙七八糟,很多作品質量低下,罵聲一片。而其中的演員卻拿著天價片酬,肥了自己,汙了觀眾的眼睛,浪費了民眾的時間,真的夠噁心的!


鷹之聲2


限制演員片酬這是一個進步。但就主要演員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其他演員不得超過百分之四十這個規定來看仍然很高。當然,局外人是很難掌握一部片子的總片酬是多少的。假如總片酬是六千萬,主要演員三十個(加正副導演,不算群眾演員),那每人就能得二百萬!

如果再細分一下,按主配角來分,主要演員拿的還要多!再假如演員有六十個,那每個人還要有一百萬!這個數字在平民心中仍然是個天文數字!

不過,既然已經發出限酬令總是好消息吧,無論什麼問題都要一步步來!相信有關部門還會跟進!


早春記憶


我想問一下電視裡演員的40%是多少?一部電視40集成本是多少主要演員(男,女)要拿走40%,導演,製片人需要投多少錢?假如導演,製片人投入1000萬算一下一線演員要拿多少,哦,要拿走400萬這成本有點高,如果他(她)們一個月接兩部電視也許更多也是千萬,一年下來也能賺到上億,為什麼要拍那麼多爛劇浪費人力和錢呢,還是實行工資制吧最公平合理。


鄭長書



這個限酬令發的還算及時。

前一段時間,包括有些導演,製片人,知名演員都炮轟過演員薪酬過高的局面,特別是小鮮肉,沒演技,還用替身。一部戲,主演拿走了其中的百分之七八十,你讓其他人怎麼辦?一部好電影電視劇是整個團隊的結果。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幾千人,這些人都為電影電視劇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加上後期製作,宣傳發行等成本,造成很多電影電視劇都是後期增加了開支,超過了預算。主演演完戲錢一拿走了,拍屁股不問了,可苦了後期的製作人和發行公司。我留意過,因這個原因,還有很少一部分電影電視劇因沒有錢了,沒有公映。
中國電影電視劇市場繁榮了,出現了很多電視劇經典影片。但是,還是爛片比較多,沒有新意和創新,更少有劃時代的作品。這其中原因就是大家太過於追求商業化,凡是熱點IP,那必是要重拍,打開電視看看,有多少抗日片?多少手撕鬼子?多少古裝片?只要一部電視劇紅了,這類題材的電視劇會接二連三的上,如《亮劍》就拍了三回,其它此類的就更多了。


電視劇同質化太嚴重,應該加以改正,杜絕資源浪費。
我們需要的是高水平製作的電視劇,不是簡單粗糙,腦殘製作,濫竽充數,水平地下的電視劇,電視劇一定要有故事,有新意,並能給大家帶來開心快樂和正能量,最起碼能讓大家看過之後,對整個故事的劇情有所記住或反思。

限酬是好事,能讓整個行業清醒一下,不要太發熱。讓從業人員認認真真的坐下來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辦?

編劇負責把故事寫出來,導演是把故事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演員是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他的劇務,群演負責配合好,認認真真的演故事,把作品完成。而不是錢讓一個人拿走了,造成資金緊張或其他人心裡不愉快,影響發揮,製作不出好的作品來。


實錘老酒


除了立法限年薪之外有什麼用,演員應該像以前一樣工資制,所說40%有用嗎?如果演員的收入比科學家、軍人,工人、農民的收入高太多還是等於白說,只能是自欺欺人罷了。


用戶99739019934


其實這個應該在意料之中!因為現在是網絡時代,在中國網絡時代的崛起意義深遠

網絡時代的的開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利,也創造了更多的職業,讓一些暴利的行業也受到了十分嚴重的衝擊!從而誕生網絡劇!

首先了網絡劇有幾個特點決定了它的成本!

第一就是人物的塑造!在以前都是名人片酬高的嚇人!這就加大了成本!其實現在藝術學院的人演技不比他們差很多,網絡的開放給了他們足夠施展才華的空間!

第二影視後期製作成本!


調味季


沒什麼實際意義 治標不治本 要降就從根上來 對娛樂行業整體增稅 投資人要贏利就得控制成本 話說回來了咱長工命 操地主心 也有點多餘 閒談而已


小狼39


頒發這個法令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演員的超高片酬已經嚴重影響了影視劇的創作質量了。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首先影視劇的投資製作,當然是要考慮成本回收和盈利的,其實電影市場發展成熟的好萊塢也一樣,一部電影是否有賣點,明星是一個很重要的票房助燃劑,而且很多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片酬也很高,觀眾願意掏錢買單,出品人和製片人願意給,就是個願打願挨,你情我願的事兒,哪怕賠錢了無非考驗了製片人的眼光而已。但和國內情況不同的是,國外那些片酬嚇人的明星,大多具備不錯的演技,而願意匹配這些咖位的製作團隊,通常水平也不太差,加上好萊塢整體制作水平高,好團隊搭配大明星是個好馬配好鞍,錦上添花的事情,在國內就變味了。

正視一下國內的問題,首先觀眾人數多,因此哪怕電影電視劇質量稍微低一點,哪怕人數比例不大的觀眾,絕對數量已經很多,足夠撐起一些投資不小的製作的成本回收,加上整體制作水平偏低,但各種流量大數據又給了一些明星議價的底氣,於是各路流量大咖一個比一個狠,各播放平臺談條件的時候,咖位又是一個擺上檯面說的巨大的影響力因素,那隻能在製作上讓其他主創部門壓縮再壓縮了,劇本短時間內粗製濫造,美術攝影置景因陋就簡,製作週期也只能壓縮到連仔細拍都不可能的程度,這種情況下質量能高就怪了。

明面上當然可以以一個低於40%的比例入賬,但很多劇組都是兩本賬,要做點兒手腳太容易,只要流量明星對大眾的吸引力在,就擁有在議價上有主動權。


五指毛



要我說,這個限酬令早該來了。現在那些當紅影視明星的片酬之高確實令人瞠目結舌,尤其一些大牌演員動輒數千萬乃至近億的片酬毫無疑問會擠壓影片的製作費用從而影響到影片的製作質量,並進而影響到中國影視業的長遠發展。對此我們可以從正反兩方面的比較來看,就會更清楚:

\n



\n

1、我們知道,通常一部影視作品的製作成本主要是純製作成本和演員片酬。可想而知,對一部影視作品的製作,演員的片酬尤其是當紅演員的片酬佔比如果過高則自然就會嚴重擠壓純製作的成本,如此則影視作品的品質又如何能夠得到保證呢?毋庸置疑,這樣肯定不利於影視業的長遠發展。

\n


\n

2、而今年暑期火遍全國創造影史數項新紀錄的《戰狼2》的巨大成功則從反面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問題。《戰狼2 》的導演吳京為拍此片本來資金就捉襟見肘,為了用好有限的資金到確保影片品質的“純製作費用”這個刀刃上,他堅決摒棄天價演員,從而保證了影視製作效果使得《戰狼2》達到幾可媲美好萊塢的水準,並因此獲得觀眾的極大認可也在票房上史無前例的大獲成功。

\n



\n

從上述正反兩方面不難看出,為了中國影視業的健康長遠發展,限酬令很有必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落實執行的效果。

\n

而當前,就是要防止出現以往那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發生,切莫讓此出發點很好的限酬令又付之東流!

\n


\n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就是那條河


不是我怎麼看,而是觀眾們怎麼“看”。

對於電視劇拍攝而言,一部好作品絕大多數都得靠錢來砸,儘管演員也是其中重要環節之一,但是動輒“千萬”的報價,也勢必將一部原本很好的作品降級,甚至成為爛片。

好的作品是經過精心雕琢的,當一部劇演員們的總片酬超過了40%,那麼這部劇在其他方面就會出現資金短缺,一個小的錯誤都是會被無限放大的。演員們的演技再好,也會受限於其他因素。

好的作品不單是靠演員來演繹,更重要的是讓觀眾們身臨其境,而這就需要好的舞美、道具以及背景配合完成,這才是一部好作品的基礎。

所以說當演員片酬超過超過成本40%時,很大可能會將作品推向懸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