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篇」如何做好遠程辦公?

庚子春節長假己成過去!

面對“新冠”病毒威脅,集團各單位認真學習落實中央政治局2月3日常委會精神,確保防控工作落實落細,確保各類業態積極有效復工。在線辦公、遠程服務等多種新的工作方式已成當下工作新常態。

為適應這種“人不到崗心到位”的工作新方式,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集團年度各項工作的雙勝利,本期的 “共克疫情 中版在行動”專題,特別聯合北師大職業心理健康OHP實驗室,為開啟“遠程辦公”模式的朋友們提供一點點心理調適的小知識,期待對您小有幫助哦。

什麼是遠程辦公?

通常來講,遠程辦公是指“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實現非本地辦公,如居家辦公、異地辦公等等”。這在國外並不是一件新鮮事,而目前在國內卻並不多見。

遠程辦公使我們能發揮對工作更多的自主性與靈活性,更加自主的分配工作時間和安排、調整工作內容。並且由於更加安靜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幾乎忽略不計的通勤時間,遠程辦公更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效率。

遠程辦公也能為我們提供一種來自同事的社會支持,這也有助於改善我們的心理狀態。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會有更多的時間能夠用來陪伴家人,也許我們能借助這個機會更好的平衡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遠程辦公存在的問題


第一,自控力的考驗。因為遠程辦公不需要打卡、不需要趕公交、不需要在辦公室受各種監督,我們可以自主安排時間,完全以結果為導向。有時候我們會無所事事地刷微博、逛淘寶、逛京東,然後給自己的上司謊稱說完成了某項工作,導致效率低下。


第二,根據社會存在理論,面對面溝通被認為是最高效的社會溝通媒介。電子溝通降低了面對面溝通交流的頻率,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質量,即上司擔心對下屬的控制減少,我們自身會擔心被孤立和信息枯竭,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情感關注會大大減少,這可能讓我們感到焦慮,產生工作拖延。


第三,如果電子溝通不及時,我們會擔心自己錯過了某些關鍵信息,產生被排斥的感覺,造成焦慮和恐懼。


第四,由於電子溝通沒有面對面溝通提供的工作線索多,在進行溝通時信息會受到限制,在相互傳播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不確定性,從而造成對工作和自我角色的不確定性,導致我們體驗到更多的衝突、沮喪和疲勞。

那麼,怎樣進行遠程辦公呢?

領導篇


領導者與團隊


培養遠程協作能力

在遠程辦公過程中,遠程協作能力對團隊績效有著重要影響,而遠程協作過程則常常被領導者的行為所影響。

領導者可以通過以任務為導向的行為,如提供指導、反饋、資源等,來增強遠程團隊溝通和協作。領導者關於強調人際關係重要性的行為同樣有助於遠程合作。如果領導者能夠在團隊成員之間培養良好的工作關係,就能有效提升遠程團隊的協作能力,塑造出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

增加信任感

信任是影響遠程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它可以減少成員之間的心理距離。由於遠程團隊一般更傾向於以任務為導向,因此建立信任無疑是一個挑戰。

在遠程團隊中,更多的社會交流可以促進信任的產生。據此,遠程團隊的領導者可以通過定期建立豐富的媒體溝通渠道,如視頻會議、實時協作通訊等方式,讓成員能同步交換信息,增加對彼此的需要,培養成員之間的信任關係。

預防團隊衝突

遠程工作往往面臨著不同形式的團隊衝突。其中,領導者需要留心團隊中可能出現的兩種衝突:

◆關係衝突:指團隊成員對人際差異的認知。

◆任務衝突:指團隊成員對任務不同觀點的感知。

在遠程環境中,若團隊成員之間溝通和協作不足、信息流通不暢,個人就更容易將團隊流程故障或違反規範的行為歸咎於個人,而不是情境因素。

一般來說,特定情境下的任務衝突對團隊有積極的影響;而關係衝突通常只會降低個體滿意度,並損害工作績效。

人際關係衝突常常是我們工作時團隊衝突的典型表現,積極溝通可以有效避免關係衝突的發生。領導者可以考慮組織遠程會議、建立溝通規範,讓成員互相更新工作狀態,明確成員任務職責,避免由於缺乏溝通而產生的潛在誤解。

而對於部分遠程的團隊來說,還存在一些團隊成員線上辦公,另一些團隊成員仍在線下辦公的特殊情況。這種辦公形式的交流方式是零碎的,這會在團隊中產生不同的交互規範,並加深物理上分離的團隊成員之間的隔閡。因此,在這類辦公形式的團隊中,領導者需要特別注意加深線上、線下員工之間的聯繫,以提高團隊的效率。

增強時間意識

在家工作的員工通常很容易分心,跟家人說幾句話,或者幫忙掃地、倒垃圾,工作狀態被打斷後,有時需要很久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這就影響了工作效率。

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清晰劃分出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因此,在實行遠程辦公時,領導者可以和團隊成員約定:

任務的發起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描述、完成時限、成員構成和明確的責任人。

收到任務時責任人和相關成員需要及時回覆。

◆責任人需要根據完成時限,合理評估工作完成時間。

◆任務執行進度、問題和計劃的溝通要基於書面記錄,形成周全的任務計劃。

◆領導或者項目責任人抓任務執行結果,實時跟進任務計劃中的問題。


領導者與個人


激發對專業的尊重

遠程團隊中,領導者是最瞭解整個團隊的目標、資源和流程的人。特別是在同步協調具有挑戰性的遠程團隊中,成員可能會對他們的角色和完成任務的方法感到困惑。因此,領導者可以通過郵件來明確每個成員的責任,並提供與每個成員的特殊情況相關的指導。這種定製化的任務建議不僅能指導個人完成任務,還能增強成員對領導者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尊重,將領導者視為自己想要學習的榜樣。

作出實際貢獻

領導者對員工進行個性化的指導,會讓員工更有動力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因此,領導者可以通過即時通訊與每個成員進行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此外,領導者可以根據成員獨特的辦公環境,幫助成員設定個性化的工作目標,確定完成工作的流程。與此同時,領導者還可以為成員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和反饋。

聯繫情感

除了為每個成員的任務提供建議和支持外,領導者還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關係來增進成員對自己的感情。領導者在協助每個成員完成任務之外,可以嘗試與成員溝通感情,關心成員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狀況,增強社會情感紐帶。

培養忠誠

在他人面前保護成員、支持成員,將直接有助於提高忠誠度。例如,當一個團隊成員的工作在一次視頻會議中被高層管理人員質疑時,領導者可能會站出來為他/她辯護,並幫助解釋,而不是責備。這樣的公開支持可以極大地提高成員的忠誠度。


總的來說,最有效的遠程團隊領導者,可以確保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學習、成長、貢獻,並感覺自己是團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增強每個成員的團隊體驗。只有領導者建立出能夠激發團隊最佳績效的工作環境,明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是幫助遠程團隊建立高效而可預見的任務和關係流程,才能使團隊克服遠程合作中的種種挑戰。


員工篇


自我調適


提高自控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通向成功人士的最優秀的品質之一,偉大的NBA籃球明星科比回答自己為什麼如此成功時,說了一句話:“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鐘是什麼樣子嗎?”所以遠程辦公最需要的就是自控力,給自己設置時間管理,每天像去公司上班一樣打卡,列個工作的任務清單,一項一項的認真完成。

多使用電子產品進行面對面溝通

面對面溝通可以很好的進行人際之間的情感反饋,我們與上司之間、我們與同事之間在面對面的工作交流時可以相互捕捉雙方之間的表情、情緒、態度等,提高上司對下屬的理解與把控、同事之間的情感交流質量和信息傳達準確及時性,使信息達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所以在遠程辦公時,提高面對面的電子溝通頻率可以大大減少員工的遠程辦公的心理不適應以及工作拖延。

設置工作信息通知和及時反饋提醒

反饋是指員工收到關於同事工作表現的直接和清晰信息的程度,通過反饋員工之間可以不斷了解各自之間的表現,提高各自工作完成的安全感。員工自身需做到工作信息通知接受到位並及時反饋,明確自身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任務及期望,減少不必要的衝突、沮喪和疲勞。


工作與家庭


規劃好在家的工作日程

不同於去工作場所的上班,居家工作時,大家工作安排完全隨心情(deadline),經常工作到興起時忘記吃飯,甚至夜不思寢。顯然這不是一個好習慣,老話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規劃好工作和生活的時間,才能長期保持較高的生產力,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好在家的工作日程,大家可以試試看以下的一些方法:

◆與工作團隊的交流:確認一下你的工作時間,清楚地說明你這一天什麼時候在工作,這周的哪幾天在工作,以便團隊更好地交流互動。

◆與家庭的交流:讓家人清楚你的工作日程,讓他們知道什麼時候你是“在工作”,這個時候儘量讓他們不要打擾你,保證自己的工作效率。

◆安排一些工作後的事情:雖然這些天不能去看電影,也不能去外面吃飯,不過還是可以定好晚上給家人秀一秀自己的廚藝,或者找一些適合一家人玩的家庭遊戲等等,讓自己從工作中解脫出來。

定好家庭生活的規則

你有過在家吃著飯突然被老闆@的經歷嗎?有沒有很想馬上放下一切投入工作懷抱的衝動。就像在工作時儘量不要被家庭生活打擾一樣,在規劃好的家庭生活裡,也儘量不要去忙工作的事情。

在家庭生活中不要想工作的事情,好好生活同樣是一種能力。當然如果你的工作本來靈活性就很高,計劃中本來這一天應該工作八個小時,那麼可以試試把工作時間安排成“7+1”或“6+2”,提前預留一些時間給這些突發的事件,畢竟規範穩定的工作可遇不可求,其他時間就扮演好丈夫,妻子,兒女,父母的角色。


我們能夠理解在這個時候需要上班無疑對我們的內心是一種挑戰,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克服對於疾病的擔憂。但或許,工作是一個幫助我們緩解心理壓力進行調適的好方法呢?被網絡上紛繁的虛假消息搞得頭大,不如分散一些注意力到工作中,重點關注科學渠道發佈的病毒傳播的風險提示與情況,高效並積極地生活。


參考文獻

_

[1] Pugliesi, Karen. (1995). Work and Well-Be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Employment.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36. 57-71. 10.2307/2137287.

[2] Loher, Brian & Noe, Raymond & Moeller, Nancy & Fitzgerald, Michael. (1985).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0. 280-289. 10.1037/0021-9010.70.2.280.

[3] Gajendran, Ravi & Harrison, David. (2007).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nknown About Telecommuting: Meta-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Mediators and Individual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2. 1524-41. 10.1037/0021-9010.92.6.1524.

[4] Bloom, Nicholas & Liang, James & Roberts, John & Ying, Zhichun. (2013). Does Working from Home Work? Evidence from a Chinese Experimen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0. 10.1093/qje/qju032.

[5] Walter, Natalia. (2019). Internet Social Support. 23. 10.14746/ikps.2018.23.02.

[6] Rau, Barbara & Hyland, Maryanne. (2002). Role Conflict and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The Effects on Applicant Attrac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55. 111 - 136. 10.1111/j.1744-6570.2002.tb00105.x.

[7] Hallowell, E. M. (1999). The human moment at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7(1), 58–64.

[8] Kurland, N. B., & Cooper, C. D. (2002). Manager control and employee isolation in telecommut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13, 107–126.

[9] Sardeshmukh, S. R., Sharma D., & Golden T. (2012) Impact of telework on exhaustion and job engagement: A job demands and resources model. New Technology, Work and Employment, 27(3), 193- 207.

[10] Golden, T. D., & Fromen, A. (2011). Does it matter where your manager works? Comparing managerial work mode (traditional, telework, virtual) across subordinate work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 Human Relations, 64(11), 1451-1475.

[11] Hackman, J. R.; Lawler, E. E. (1971). "Employee reactions to job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5 (3): 259–286.

[12] https://www.teamviewer.com/en/telecommuting-work-life-balance/

[13] Liao, & Chenwei. (2017). Leadership in virtual teams: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S1053482216301024.

[14] Jarvenpaa, S. L., & Leidner, D. E. (1999). Communication and trust in global virtual teams. Organization Science, 10, 791–815.

[15] Zaccaro, S. J., Heinen, B., & Shuffler, M. (2009). Team leadership and team effectiveness. In E. Salas, G. F. Goodwin, & C. S. Burke (Eds.), Team effectiveness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pp. 83–111). New York: Routledg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