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站樁 養生樁(三)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站樁 養生樁(三)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站樁 養生樁(三)


七、養生樁三要素

放鬆、人靜、自然為大成拳站樁之基本原則,是大成拳修煉者必須明白的道理。

(一)放鬆

周身放鬆是強調全身關節、肌肉的放鬆,其目的是為了使全身氣血流行通暢,便於入靜,便於進入練功狀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勞動中,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身體肌肉都會處於過分收縮狀態,身體不由自主地處於緊張之中,這自然會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而放鬆,則是消除肌肉疲勞、精神緊張的重要手段。中醫學家說過“形體愈松,血液循環愈暢,氣力增長愈快。”如果肌肉總處於收縮狀態,身心就會發緊,氣血就會阻塞。周身放鬆,特別是胸腹部肌肉放鬆,乃至橫隔膜放鬆,會使呼吸自然,由自然呼吸逐漸過渡到深細勻長的腹式呼吸。否則,勢必造成胸悶、憋氣等偏差。

同樣,只有全身放鬆、遍體舒適的情況下,才能體會良性假借活動,消除由於緊張所造成的不適感,逐漸達到入靜狀態。因此充分 利用意念的假借活動,首先做到形體放鬆,把練功當作到公園散步觀景、呼吸新鮮空氣、享受松柏的清香、鮮花的馥郁,身心毫無負擔,自然輕鬆偷快。而後要做到“骨骼支撐,肌肉空靈”,也就是說身體如青松、古柏一般蒼勁挺拔,而肌肉是鬆弛的。這便是“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松,絕非癱軟如泥,似一堆肉。緊,絕非僵硬如杆,似一架骨。松中有緊,緊中有松,肩架挺拔,筋肉鬆弛,二者需辯證地統一起來。

大成拳在站樁三原則中,周身放鬆是精神集中和呼吸自然的基礎,也是練功入門的第一步。做不到周身放鬆,其他兩條都無法實現。而周身放鬆又是較容易做到的,這是因為全身的骨骼、肌肉都可以隨意支配。當然,應當重視合理的間架、身法調配,使身體各部都置於合乎生理的自然狀態。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站樁 養生樁(三)


身法要求:

頭、頸:頭直、頂虛、項正。頭為人體中樞,主宰全身。頸部是中樞神經向下傳導及頸總動靜脈的主要通道。由此可知頭、頸在練功中的重要位置。頭直,即頂心如繩系,不偏不倚。頂虛,即有頂縮之意,不可一味上頂,要求似頂非頂,所謂“頂上空靈,領率全身”。項正,即脖子要立直,不伸不縮,不歪不側。中醫學認為“腦為髓之海”,所以,練功中頭直、頂虛、項正不僅是周身中正之關鍵,而且誘導氣機上升,以養腦營神,使“神”主宰全身活動的機能增強,從而使身體陰陽平衡、精神抖擻。

目:神光內斂。‘'目為心之苗”“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眼睛是人精、氣、神的體現。站樁時要求“神光內斂”,做到神光內斂的最好方法是“閉目垂簾”,也就是微合雙眼。如若在站樁時睜眼,則應雙目前視上方,遠望景物,似漸漸被薄霧所遮,隱約可見,體現出“以神遇不以目視”之意。

耳:“斂神聽細雨”。兩耳似拉長的兩根天線,收聽極遠細微的聲音。要有指向性地聽,由遠到近。所謂“斂神聽細雨”“勒馬聽風”都是極形象的比喻,漸漸把聲音收入耳底,做到聽而不聞。身處鬧區練功,卻如入無人之境。

面:似笑非笑。內心含著喜悅,面部微微帶笑,兩眉心舒展開,三叉神經放鬆,五官均呈笑意,又絕非真正笑出來。

口、舌、牙:口含一枚,牙露一線,舌似吸虹。口腔要放鬆,似含一枚青果。上下牙齒不可咬緊,徐徐相對,似露一線。舌帶回縮之意,舌尖微翹,似頂非頂上顎。這樣,便於呼吸,增加唾液,徐徐下嚥,直達丹田。

脊柱:自然豎直,脊柱是支撐身體、支配神經、開發智能、增加功力、調整機體的重要環節。脊柱姿勢正確,才能保證氣血流行的暢通。因此,脊柱要伸直,生理彎曲應自然豎直,大椎穴向上領,直通百會,使脊柱伸直。

胸、腹:寬胸實腹。胸不可硬挺,如立正狀,也不可過含,似駝背態,要胸窩微收,寬鬆自然。胸膈放鬆,自然下垂,使小腹松圓,便於進行深細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下元得到充實,即所謂“寬其胸,實其腹"。

肩、肘:松肩墜肘。肩為兩臂的樞紐,兩臂是否有力在於肩膀,肩松則臂活,氣血暢通。上肢輕靈,氣血易貫於指尖。肩關節放鬆,自然下垂,腋窩虛撐,能容一小皮球,可減少肺部的壓迫,有利於呼吸。兩肘放鬆,謂為墜肘,雙臂抬起時,肘尖似有橡皮筋吊著小石頭向下墜拉,肘彎保持一定的彎曲度,彎度不可過死。

手:手心虛含。五指自然舒張,但不能伸直,手心虛含,並有吞吐之意。這是因為掌心是內勞宮所在,它好比一扇大門,自然界中的各種能量,比如紅外線粒子流、次聲波、負聲波、負氧離子等皆可由掌心順利地被吸入人體內。手臂上的三陰、三陽經絡舒暢,氣機也就流通。再者,手在大腦神經中樞區域最大,感覺最靈敏,它還可吸收和釋放能量,與自然界溝通。

腰:腰直不挺。腰為周身之軸。所謂“力發於足,主宰於腰,形於四肢”,又云“力由脊發”,可見腰在人體各部位中的重要性。站樁時,無論採取何種形式,腰部都要鬆下來,要伸直,但不要挺,而是有一種上下牽拉感。隨後,椎骨又輕輕地落在一起,有了這種感覺,也就達到了腰松的要求。

胯:似坐高凳。胯應如坐高凳,即似坐非坐。關鍵在於尾閭中正。胯為上身支點,是上下身軀聯結之樞紐。骶髂關節是常人唯一不能活動的假關節。站樁時應放鬆髖關節與骶髂關節,可使下元得到充實,不僅使重心平穩,而且為全身關節的 “通關”奠定基礎。

襠:提肛收襠。襠下如騎一尺五長的圓形柱,以此把襠調圓。而後要提肛收襠,也就是要稍縮肛門的括約肌,產生一種向上提的感覺。在練功中稱之為“地戶常閉”。

膝:微曲上縮。要求兩膝微曲,髕骨要有微微上提前縱之意,不可用力,不可做大,否則雙足不平,這便是微曲上縮。長期如此鍛鍊,可使腿部輕靈勻整,步伐穩健。

足:足心虛含。取“站式”練功時足趾應輕輕抓地,不可用力,全身重心均勻放在前腳掌,勿偏腳跟。足心是湧泉穴之所在,足心虛含,容易疏通足三陰足三陽經絡,可促使周身氣血貫通。古人謂“力發於足”“至人呼吸在踵”,即指此。

以上身體各部位的調配,要始終貫穿在站樁的各式間架配備之中。間架配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正確的姿勢,合乎生理要求,合乎自然法則,可促使經絡暢通,氣血運行,有利於勁力的生成。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站樁 養生樁(三)


(二)精神集中(調心)

精神集中在大成拳站樁中是至關重要的,是起主導作用的,而且是衡量是否達到站樁狀態的標準之一。精神集中就是“調心”“入靜”的具體內容。也就是要求習練者達到排除雜念、萬念歸一的入靜狀態。這個入靜狀態,實際指的是意識的靜化,洗滌萬慮,去掉惡性刺激,丟掉一切憂愁和煩惱。

怎樣才能做到精神集中呢?怎樣才能做到排除一切思慮、憂傷及煩惱,使自己進入入靜狀態呢?前面講過,大成拳是不守點,不走線的,那麼怎樣才能誘導練習者很快地入靜呢?這裡所說的人靜,絕不是絕對的、純粹的入靜,像佛教所倡導的“四大皆空"。而是相對來說,在練功時不強制入靜,能靜則靜,不能靜時,腦海中出現的思維只要做到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模模糊糊,沒有負擔就行了。對初學者來說,只要做到三分之一的休息態,三分之一的放鬆態,三分之一的練功態,就可以說已經“入靜"了。習練者應該根據各自的情況,諸如年齡的大小、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輕重、生活的習慣以及性格、愛好、情緒、經歷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已的意念活動引導入靜。

“入靜”在站樁中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強調入靜,絕非是說練功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處在絕對入靜狀態中。入靜分淺入靜和深入靜,淺入靜,就是前面所說的不強求入靜。就是做到去掉惡性刺激,保留良好想象,練功時岀現的各種思維做到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模模糊糊,沒有負擔即可。深入靜,則是指進入“內無身心,外無世界” “內念不外遊,外緣不內侵”的境地。

在練功時,深入靜,有二三分鐘即可,其餘時間只要求淺狀態。就猶如在八小時睡眠狀態中,絕對的睡眠狀態只需要五分鐘一樣。只是,不論怎樣,人靜時必須淨化意識,意念單一,以一念代萬念,這樣,也便做到精神集中了。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站樁 養生樁(三)


(三)呼吸自然(調息)

呼吸是人體生理本能,屬於半隨意運動。雖然在短時間內,人可以控制呼吸,例如把鼻嘴堵上,有意識地控制它,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不舒服,練功者倘如此做,必定要岀偏差。

人在無意識狀態下,呼吸會自然進行,因此,站樁時,特別強調的是呼吸自然,不可矯揉造作,著意追求。尤其是初習者,更不要在乎每分鐘呼吸的次數,每次呼吸的深淺,是胸式呼吸還是腹式呼吸,完全聽其自然才對,絕不可追求意念的引導。久而久之,會逐漸實現腹式呼吸的最佳呼吸狀態。

腹式呼吸:人出生時的呼吸方式,屬於自然的腹式呼吸。嬰兒的胸部經常處於放鬆狀態,肺臟收縮活動不會受到影響,呼吸自然舒暢,膈肌上下運動幅度較大,從而達到寬胸實腹的狀態。習功者可去觀察一下嬰兒,便會有所體會。為什麼嬰兒可以自然運用腹式呼吸,達到寬胸實腹的狀態呢?這是因為嬰幼兒很少處於緊張狀態,不會受到工作、生活等問題的干擾,即使食物、玩具一時得不到滿足而煩惱,也只是啼哭幾聲了之,絕不會為此而耿耿於懷,惱怒悲傷。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生活閱歷的豐富,七情六慾對人體的影響,愈來愈佔突出位置,而每種情緒過分的刺激,每種慾望過分的追求都會造成人體的緊張,從而引起膈肌上提而停滯,長此以往,致使膈肌向下運動幅度減少,腹式呼吸變成胸式呼吸,而使呼吸變淺、變短。試想,有人在受到驚嚇,或為某件事擔憂時,不是都會出現胸部發緊,肺臟懸起,甚至有停閉呼吸的感覺嗎?不是有人在大喜過望之時,氣息短促、喘不過氣來嗎?不是也有些人在追求實現各種慾望之時而感到膈肌上提,憋氣不適嗎?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人是怎樣從自然的腹式呼吸而變成胸式呼吸的。

但是,人還是可以重新掌握優越的腹式呼吸法的。人在練功中,只要做到:(1)周身放鬆,全身肌肉鬆弛,尤其是胸、背部的肌肉放鬆;

(2)精神集中,不妄思,無雜念;

(3)呼吸自然,即不加意念調整,不著意追求腹式呼吸,這樣,人的呼吸就又會逐漸恢復到本來狀態,從而實現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特點是深、細、勻、長。肺的通氣量增加,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率提高,新陳代謝增強。同時,隨著膈肌與腹壁的運動,對腹腔內臟器官起到按摩作用,使之血液供應得到改善,胃腸消化功能增強,提高肝臟功能。諸如腹脹、腹瀉、胃炎等症皆可不藥而癒。

腹式呼吸的方法是吸氣時鼓肚子,呼氣時癟肚子,但不許故意長呼吸或憋氣。練功時,要求牙露一線,雙唇微閉,做到面部放鬆。不可用嘴吸氣,不可人為地追求或控制呼吸,順其自然。練功時間長了,就會自然而然地變為腹式呼吸。呼吸便會深、細、均勻。

再提高一步,練功時便會完全忘了呼吸。這時便逐步達到“整體呼吸”。周身的毛細孔均已張開、放大,似乎除了鼻子之外,全身的毛孔都在與自然界的空氣直接進行清濁氣體的交換,使自然之氣與人體的先天之氣、水谷之氣真正地交融在一起。當然,這種境界不是強求而來的,而是練功日久,自會達到的境界。

(未完待續) 【第二節 技擊樁】



<strong>拳 德 道 大 成!

我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