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留守兒童應該怎麼教育?父母不在家,爺爺奶奶老一套教育不行,有逆反心理了怎麼辦?

小龍拆車


本人也是出身農村,老家離廣東很近,從2000年左右就陸續出現很多父母外出廣東打工,孩子留在家裡跟著老人讀書生活,只是那時候還沒有出現“留守兒童”這個名詞。而這種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80後、90後的長大,變得越來嚴重。現在的老家農村,基本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留守兒童,另一種是空巢老人,他們相依為命。

為什麼農村會出現這麼嚴重的留守兒童現象,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年輕父母為生計所迫。農村很多80後、90後當年由於學習不好,最後沒有考上大學,大多數人不願意在家務農,走上了外出打工這條路。但由於學歷限制,如果能力也比較普通的話,那隻能在工廠或工地從事一線工作,每年收入也不是特別多。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在生完孩子後,顯然在城市裡,不具備將孩子帶在身邊撫養和教育的能力。不得已,生完孩子後,大多數很小開始就留在老家由老人帶。而且很多家庭可能還生了兩個或者三個孩子的都有。

二是很多年輕父母缺乏責任心。老家農村很多年輕的80後、90後,他們結婚後覺得生活太累,特別是帶小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於是,生完孩子後,他們將孩子送回農村老家,請老人撫養,自己繼續過二人世界,可憐的孩子就這樣成了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共性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是教育問題,是如何讓一個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問題。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在身邊缺位,讓孩子感受不到人世間本來最容易得到的父母關愛,在與同齡人之間形成鮮明對比之後,心靈上缺乏安全感,出現逆反心理,然後可能出現不愛學習,跟人打架等一些不良嗜好。

那麼對於留守兒童應該如何教育?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很多專家學者都為之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社會各界也對留守兒童給予了足夠的關懷關心,但似乎效果並不明顯。本人在此,也想對一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提出幾個忠告:

第一、在不具備撫養孩子的條件下,儘量晚生和少生

上個世紀,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們當年是聽著這句話長大的,也感觸頗深,特別是自己當了父母以後。對於由於能力不足,迫於生計的年輕父母,建議如果在暫時還不具備撫養孩子的時候,儘量稍微晚點生孩子,等稍微攢足一定積蓄後,再生娃,然後帶在自己身邊教育。目前各地都有出臺相關的務工人員隨行子女上學優惠政策,保證最基本的教育是沒有問題的。

對於經濟條件實在一般的家庭,雖然現在放開了二胎,建議仍然是少生為好。本身條件就不好,再生兩個或以上孩子,根本不具備提供相應的教育的撫養條件,“人多力量大”的時代已經過去。

第二、年輕父母還是要提高自己的責任心

對於那些生娃又不想帶的年輕父母,建議還是慎重為好。畢竟將孩子生下來,作為孩子父母,你就得撫養他們。你們有選擇生娃的權利,但別忘了,同樣你有將他們教育養大的義務。每個人都是從娃娃長大成人的,我們感恩生養我們的父母。當自己做了父母之後,同樣不能忘了來時的路。

第三、已成事實的,儘早結束現狀

很多年輕父母可能也是由於各種原因,才不得已將孩子留在農村老人身邊,成了留守兒童。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我們相信,大多數父母還是關心自己的孩子,也想將孩子帶在身邊撫養,造成這種現狀也是迫不得已。不過既然已經成為現實,不必難過,抓緊補救才是正道。補救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結束留守的現狀。是要想盡一切辦法結束孩子留守現狀,哪怕是捨去一些東西。

一般來說,要在孩子10歲以前,最好是7歲上小學年齡之前,這樣畢竟孩子還小,改變孩子性格可能還來得及。等到孩子上了10歲以上,特別是上了中學進入青春期以後,很多不良習慣可能定型,到時真的晚了。

所以,最後想說的是,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這是一個頑症。作為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指望在千里之外,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一般來說,希望真的不大。俗話說得好,“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孩子來說,陪伴孩子長大才是最好的教育,沒有之一。

這個世界上,父母的愛是沒有一種情感能夠替代。


教育有故事


自從“打工潮”興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或不當等問題,就成為了困擾社會和家庭的普遍性、突出性難題,時至今日也沒有太好的妥善解決辦法。針對“父母不在家,爺爺奶奶老一套教育不行,孩子有了逆反心理”這樣的現實性問題,筆者提供幾點有助於解決問題的個人思路,供大家商榷。


其一、外出打工的父母們最好能夠把孩子帶在身邊,打工賺錢與家庭教育兩不誤。國家近些年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給予外出打工者創造了不少實實在在的便利條件,其中打工者子女就近入學、平等接受教育,就是一條非常人性化的惠民措施。有些外出打工者圖省事,把孩子丟給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就不管不問了;實際上,這是違法的,違反了《憲法》關於父母撫養教育子女的法定義務,同時也不符合《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基本精神要求;另外,這樣做更是不負責任的,生而不育,把養育責任一股腦地推卸給老人,不僅缺乏責任感,更缺乏孝心!


其二、確實不方便把孩子帶在身邊的,起碼也要父母有一方留下來,陪伴孩子。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從小就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既是可憐的,又是容易養成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嚴重缺陷,例如恐懼、膽怯、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和心理。教育孩子比賺錢更重要,家長務必要把握住輕重緩急,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父母中留下一人在家陪伴孩子,已經是現代打工家庭的常態化模式,“學區房”這個奇葩概念,就是這麼產生的,不僅房價昂貴,而且租金昂貴,賺得就是陪讀媽媽或陪讀爸爸的錢;不僅如此,而且還產生了“合租陪讀”新形式,幾位陪讀媽媽合租一套學區房以應對高房租的情況屢見不鮮。


其三、家庭教育需要科學方式方法,傳統的“放養式”教育和“棍棒式”教育,都不可取。樹立科學育兒觀,是時下家庭教育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少年兒童從小培育高尚的情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和性格,文明有禮,機智活潑。“放養式”的家庭教育使孩子驕橫無禮、妄自尊大、不學無術,培養的是廢物;“棍棒式”家庭教育讓孩子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缺乏主見,培養的是奴才。只有運用科學的育兒理念,正確育兒的方式方法,才能教育出奮發有為的社會棟樑之才!


其四、青春期的少年出現叛逆情況,是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需要正確疏導。一方面要加強科普教育,讓孩子真正懂得青春期生活常識,不要諱疾忌醫,敞開了談,有助於消除孩子的好奇心與神秘感;另一方面要積極正面疏導,多用正能量、主旋律的案例鼓舞和激勵孩子,認真學習、努力拼搏、追求卓越。青春期叛逆孩子最怕遇到更年期不講理的媽媽,嘮叨個沒完沒了不說,還性情暴躁,動輒發火,甚至不可理喻;這樣的結果,不但對解決孩子的青春期問題絲毫於事無補,而且還會讓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透頂。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父母要樹立科學育兒觀,學會正確的育兒方式方法,孩子健康成長,快樂生活,積極學習!


自在人生wub


什麼是留守兒童?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地方城鎮化建設也加快了速度,重點項目紛紛上馬。城市建設的加快,需要更多的進城務工人員。一些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好的農村家長,為了增加更多的收入進城打工。由於自己可能居無定所,將自己的子女交給了長輩或者親戚朋友去照顧看管。由於年齡差距過大,有不可逾越的代溝。文化水平不高,還有存在隔代親的等因素的影響,對孫子輩兒的教育問題上可能只能做到吃飽穿暖,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長此下去,讓很多留守兒童存在諸多的問題。

怎樣教育留守兒童?

因為留守兒童問題是需要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綜合性問題。首先我認為作為學校應該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以及進行心理狀況。每個孩子就長期跟父母分離,有些可能心裡比較孤僻,不願意與人談露心聲。有些可能個人行為習慣。沒有得到較好的校正,養成了逃學,打架鬥毆,酗酒,甚至賭博等行為。

我們學校在這方面加強這一部分學生群體的教育,有必要的話可以向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申請專項經費,建立留守兒童之家,讓留守兒童在學校感到家的溫暖,感到有人關心,有人關懷,心理上有所安慰。



利用現在的網絡終端,定期不定期地與父母進行視頻溝通,拉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發揮當地關工委,老齡委等一些五老的餘熱作用。定期與留守兒童建立結對幫扶對子,定期跟留守兒童談心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況,以及掌握在學習生活上基本情況。及時疏導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逐漸培養健全的人格。

在打工地,建立留守兒童關愛中心。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父母接留守兒童在打工地上學,拉進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多一分關愛,可以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發展當地的相關產業,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當地能夠發家致富。陪在父母孩子身邊,更大限度的陪伴,還教育孩子成長,盡到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一份孝心責任。



如何疏導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

留守兒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往往是長期與父母分隔心生怨恨。對父母可能有一絲絲敵意等等不良心理因素導致的。可能父母更多的是對孩子內心的愧疚,當打工回來之後,覺得孩子都跟父母無話可說,或者對父母提出要求不執行,甚至產生反抗等情緒,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正常表現。

作為父母,應該積極想辦法幫助孩子。走出這樣的心理誤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和班主任老師去聯繫。因為有些家長,反應孩子可能聽老師的, 通過藉助老師的力量來跟孩子談心。掌握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其實很多留守兒童最希望的是父母的陪伴,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當孩子看到了別人家的孩子受到家長的關愛,可以週末去外出遊玩,和家長一起度過自己生日等一些重要活動。



孩子長年累月跟祖輩一起生活,心裡容易產生不平衡,或者產生自卑。面對這種情況,藉助老師的力量,及時跟孩子談心溝通,讓孩子慢慢接受父母從內心開始接受,然後才能,一點一滴的去改變自己之前養成的行為習慣。我們的父母不能操之過急,因為要交校正這樣的一個心理誤區,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必對孩子產生。打罵等情緒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除了找老師以外,還可以找跟孩子關係不錯的同學,或者周圍的一些長輩,讓孩子願意向他們吐露自己的心聲,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讓孩子慢慢去接受父母,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以及為了維持家庭生活不得已的選擇。最重要的是,如果在當地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儘量陪伴孩子在當地作。



結束語: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是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緊密團結形成。合力。共同為留守兒童的明天儘自己一份力。


匯智坊


家庭教育的核心:關愛和尊重。

① 關愛老人。

對老人說話和顏悅色,不要不耐煩。無論老人說得對與不對,你可以選擇聽與不聽,但不能選擇敬與不敬。

父母敬老人,孩子才會敬父母。

② 關愛孩子。

多關心孩子上學累不累,少關心成績好不好。

莫要好了傷疤忘了痛,站著說話不腰疼。孩子上學,一點也不比大人工作更輕鬆。

③ 尊重老人。

老人可能是不懂現代兒童教育。這就如同老師教學水平也有高下之分。何況自己也未必就懂。

教會孩子尊重老人的付出,理解老人的苦衷。老人反過來也不會“不講理”。

④ 尊重孩子。

讓孩子必須這樣那樣,不能那樣這樣。諸如此類,都是不尊重孩子。

凡事先商量,比如跟孩子約法三章,制定規則。然後大家都照章行動。

⑤ 尊重客觀事實。

學習成長的客觀規律就是不斷試錯。有教、有學、有試、有錯,莫指望一口吃個胖子。

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別看得死死的。

⑥ 每週至少1次溝通。

身在外地,更要及時溝通。

溝通什麼?參考以上幾點,先關心老人,再關心孩子,少批評,勤商量,多鼓勵。同時也可多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學習和成長。

☆ ☆ ☆

家庭教育——重在家庭,不在教育。

家庭倘若和美,教育自然無憂。


九月風滿樓


留守兒童長時間由奶奶爺爺帶肯定會對孩子成長不利。

可以從下面三點來考慮:

1、儘量讓孩子跟父母到打工城市讀書。由父母陪伴孩子,我身邊有幾個朋友兩口子在深圳打工,邊帶孩子便上班。孩子學齡前可以請奶奶爺爺來幫忙帶,孩子入園入學了,父母邊工作邊照顧孩子是會辛苦點,但對孩子成長和性格發展還是有利的。

2、如果沒有條件接孩子到父母身邊,那最好讓媽媽在家陪伴孩子。由爸爸在外打拼,這樣的家庭也是很多的,主要原因也是考慮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畢竟一個家庭,孩子是最重要的。在掙錢和孩子比較而言,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誤。

3、奶奶爺爺帶孩子難免會有一些不好習慣,比如說,溺愛,孩子不願和奶奶爺爺談心,老人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接近青春期會產生逆反心理,即便是在父母身邊也會有叛逆的。和奶奶爺爺在一起生活產生叛逆也是正常的。

最好是讓孩子多和父母保持溝通交流,感受到父母更多關愛。父母和奶奶爺爺也要多理解孩子,從小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健全的性格和心理。

當然具體關於孩子家庭教育問題不在此討論。

我個人觀點是,反對留守孩子給奶奶爺爺去帶。



瑨瑗


應該教育孩子的父母,父母雙方有一個留在家裡。現在全國各地發展都很好,附近縣城打工也能掙很多錢,讓父親或者是母親,最好是母親在家附近打工,把孩子看好,這樣孩子就會有安全感、依靠感,心靈就會健康發展。

如果父母不能回家,最好把孩子帶在身邊,父母去哪兒,讓孩子就跟到哪兒去學習。現在國家發展非常好,就是在大城市裡也能安排孩子就近入學。



父母親應該明白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沒有形成好的習慣,對孩子一生成長都有不利的影響。孩子在10歲之前,如果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就缺失了安全感,會對孩子一生的心靈造成傷害。



父母親出外打工,目的就是讓一家人生活得好,讓孩子將來生活的好。可是,如果讓孩子學好本領:學習好,成績好,各方面發展的很好,將來靠自己的本事能力,掙得自己生活所需,那不比父母給孩子在外面掙錢更好嗎?


焦老師講教育


父母只生不管 還談什麼教育


手機用戶6685518225


先參加我們線上免費“愛心媽媽公益講師團”的活動,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


天津輔爾特教育肖宇


生之前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無以言表


如果有了逆反心理,那就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需要在教育上立刻做出改變。如果有條件在父母身邊上學,那麼在假期時讓孩子轉學到父母身邊的學校,父母給予孩子專心溫暖的照顧,在學習上加以引導,如果家鄉的學校教學質量更好,更適合孩子,那麼家長要有一人回家工作,慢慢調整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孩子的成長關係到家長的晚年幸福,所以當孩子有逆反心理時,家長一定要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