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白手起家嗎?

li星星之火1973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裡,對於劉備的出身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少年劉備以織蓆販履為業。他能夠割據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成為一代梟雄,可謂是白手起家。

這一點沒有爭議,因而沒啥好說的,對於題主的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這個問題,真正的看點是,如何看待劉備白手起家這件事。

01

英雄不問出處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載:

(羽)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飛)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從《三國志》的記載,就可以看劉、關、張三人早期的生活經歷。

劉備織蓆販履,關羽因為犯了事亡命涿州。劉備在鄉里糾合了一群民眾起事,關羽與張飛一起追隨他,替劉備上陣抵禦外侮。

不僅在《三國志》還是裴松之的註解,都沒有說明關羽是犯了何事而逃亡,也沒有說張飛是不是個殺豬的,也沒有說誰來欺負劉備而關、張二人替劉備出頭。

但肯定的一點是,哥仨出身都很貧寒、卑微,沒有很深厚的背景。或許張飛家裡有點錢,但在那個時期,不要說像演義中所言“張飛頗有家資,賣酒屠豬”,就是所有的生意人,從事的都是賤業。

反而是劉備,雖然已經沒落,畢竟祖上是做官的。皇室後裔的身份不一定有人買賬,畢竟太久遠了,但其祖父劉雄被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這個背景還是有影響力的。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到了劉備時期不能做官了,但其祖上的聲望還在。雖說一個小小的縣令算不得啥,但在老百姓的眼裡,畢竟還是不一樣的。

由此可知,關羽、張飛從一開始跟隨劉備,也絕不僅僅是志向一致那麼簡單,劉備的背景、能力、威望,都是他成為大哥的因素。

但不管咋說,劉關張三兄弟起步還是很低的。

陳壽評價“關羽、張飛皆萬人敵,為世虎臣,並有國士之風。”這個評價是很高的,所謂國士,那是很高級別的幹部才可以享受的,起碼是封侯的將帥。

在三國時期,這也不是個例,像董卓、公孫瓚、馬騰、孫堅、呂布等等人物,或許祖上也曾經闊過,但到了他們那一帶,已經沒有多少老本可吃了,都是通過自己的打拼成就了一番事業。

因此,不管祖上多麼輝煌,只代表過去。能夠白手起家,成就輝煌的人生,都是英雄。

02

不以成敗論英雄

三國時期,像劉備這樣白手起家成為英雄的人物很多,可謂人才輩出。

但是他們的結局卻很不一樣,許多是曇花一現。劉備好一些,最終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就,但也僅僅是二世而亡。

如果把他們的霸業放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即便是曹魏家族,也是歷史的一瞬間,也是曇花一現。

因此,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就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反思歷史、品評歷史,不是去評價他們的對錯、功績大小。從他們的奮鬥歷程得到啟發、感悟,完善自己的人生,或許更有意義。

03

煮酒論英雄,惺惺相惜,沒有人會在意是不是白手起家。

劉備鞭打督郵,並非是督郵看不起劉備的出身,是因為劉備沒有足夠的錢去孝敬他。

曹操禮賢下士,煮酒論英雄,沒有不把劉備當回事。

劉備投靠了公孫瓚,儘管有老同學的情誼,但還是因為劉備是人才。否則,在那個諸侯爭霸的時代,公孫瓚不會高看劉備一眼的。

陶謙舉整個徐州讓與劉備,是因為劉備耳朵大,是非凡之人,並不是漢室宗親的身份。

劉備投奔袁紹,袁紹出二百里迎接,待為上賓。袁紹連漢獻帝都沒有放在眼裡,還會在意劉備是皇叔嗎?陶謙不會,袁紹也不會。

劉備投奔劉表,劉表去郊外迎接,待為上賓。劉表同樣沒有因為劉備是漢室同宗,儘管劉備口口聲聲以同宗同祖不忍心圖謀荊州,但真正機會來了,劉備對益州牧劉璋下手時,也毫不留情。

這就是說,曹操、公孫瓚、陶謙、袁紹、劉表、劉璋都一樣,沒有認為劉備白手起家,就瞧不起他,反而是都很看中他。但看重的是他的能力,都想為己所用。

你惦記我的雞,我瞅著你的蛋。劉備看到公孫瓚、袁紹等人都不是省油的燈,沒有機會也就不伺候了。劉璋也想借雞下蛋,不曾想自己的雞窩也沒有看護住。

這就是諸侯爭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因此,在豹眼看來,起碼在三國時期,諸侯之間還是看實力、看能力,並沒有過分看重家庭背景出身。

袁紹四世三公,被推舉為盟主,但最終還是被拋棄;劉備出身卑微,但一樣有許多的人才追隨。

祖上再闊氣,只代表過去。因此,過去不重要,將來也不重要,把握好當下最重要。


豹眼看歷史


劉備不算白手起家吧,在那個非常就講究出生的時代,一個皇室後裔子孫的頭銜能不重要嗎?像關羽張飛這種勇猛過人的能人異士,如果劉備只是一個普通的織蓆販履之輩能讓他們乖乖叫大哥?特別是張飛這種暴脾氣,你身上如果沒有一點讓他佩服的地方他會聽你的才怪。

在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他不是也憑藉這個頭銜混進去了麼,雖然用處不大,可是也混了點名氣,後面收人的時候也有用啊,不管什麼時候出生還是很重要的。



古今奇人異事錄


曾經看到過有網友的這樣一句話,感觸頗深:

少年時看《三國》,最喜呂奉先,胯下赤兔馬,掌中方天畫戟,縱橫天下無敵手;

青年時二觀《三國》,獨愛趙子龍,文武雙全儀表堂堂,一身龍膽臨天下;

壯年時再看《三國》,唯敬曹孟德,以一己之力掃蕩群雄,無人敢當其鋒;

而今再看《三國》,只服劉玄德,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從不言棄。

遍觀三國,劉備的家底可謂是最差的,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曹操有家族勢力相助,更有天下五大豪商之一的衛家助其財力、孫權籍父兄餘蔭坐擁江東。

而劉備雖少有大志,卻只是個以賣草鞋為生的底層百姓,(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生”)遇到了當時過路的商人蘇雙、張世平敬佩劉備,贊助了一部分錢財,不然起兵的錢都沒有。(三國志.先主傳:“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其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

討黃巾有功,因為沒有後臺沒有錢打點關係,只封了個安喜尉(相當於縣令),後來都郵還來索要賄賂,劉備一氣之下鞭打都郵,掛印而去。其他有關係有錢的:司隸校尉袁紹(西園八校尉之首)、曹操(西園八校尉之一)、別部司馬孫堅。

後來雖然得到了皇叔的稱號,可那時候的皇帝以及忠於大漢的臣子們已經沒有實權,劉皇叔之稱只剩個虛名,劉備沒有自己的根基,所以才屢戰屢敗連個徐州也是因為曹操父親被殺的誤會才不得已送給劉備的,劉備的人才:五虎上將、臥龍鳳雛、法正劉巴黃權等人都是依靠他的個人魅力而聚在一起。

白手起家劉玄德,名不虛傳。




子云小叔叔的個人日記


劉備算得上是白手起家的。

劉備,字玄德,家住北方邊城涿縣。他雖然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由於父親早死,家境貧寒,從小就不得不幫助媽媽賣草鞋、編草蓆度日。


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15歲的劉備拜大儒盧植為師。在這裡,他認識了公孫瓚同學,從此開始了兩人半生的緣分。對於鄉野長大的劉備來說,混跡官場的公孫瓚為他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但待人謙恭,城府很深。他喜歡結交豪爽之士,青年時代就有不少人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叫老大,這是他性格的優點。在愛才、用才上,儘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另外兩人更勝一籌。


在用人方面,毛澤東曾評價他: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

自尋出路的劉備起先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毫無效果。沒辦法,他就投奔公孫瓚。公孫瓚派劉備做平原縣令,再後來劉備又升任平原國的國相,成為郡守一級的幹部。

在平原縣,劉備顯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他把境內士匪剿得乾乾淨淨,平原人民終於過上了安寧的生活。最終,在漢末政治角逐中心,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個註定要響徹天下的名字。


峰迴路轉說歷史


漢昭烈帝劉備:白手起家,創業維艱

劉備,宇玄德,涿郡涿縣人,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都曾在州那作官。可是,因父親去世早,劉備從小就和母親一起生活,家境貧寒,平日以販鞋織蓆維持生計。

劉備從小就懷有大志。他曾和同宗族的兒童們在大桑樹底下玩耍,劉備說:「我將來一定

要乘上有真正篷蓋的天子之車。」劉備的叔父劉子敬聽說之後,十分不安,告誡他說「不得胡言亂語,以免招來滅門之禍!」劉備卻因此得到了人們的器重。

公元 184 年爆發的黃巾大起義,給劉備發展勢力提供了一個機遇。當時,東漢朝廷派大軍鎮壓起義軍,各地的車閥、豪強也紛紛拉起人馬,以鎮壓義軍為名搶佔地盤,擴充實力。劉備也趁機拉起一支鄉勇,參加了鎮壓起義軍的行列。這時,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關羽,同郡張飛也來投奔劉備。劉備把關、張兩人當成左膀右臂,三人形影不離,晚上睡覺也在一床,象兄弟般親密。但《三國演義》上所說的「桃園三結義」,正史上卻沒有記載。劉備在鎮壓起義軍的過程中,有一次突然與起義軍遭遇劉備猝不及防,身上受傷,幸而劉備非常機警,見寡不敵眾,便躺在地下裝死。這一招居然瞞過了眾人,等義軍走後,劉備手下的人找來車子將劉備載走。這第一次遇險,劉備就依靠自己的智慧躲避了災禍。劉備因鎮壓義軍「有功」,被朝廷任命為安喜縣(今河北定縣東)尉。沒多久劉備就因為鞭打督郵棄官而去。

後來劉備投奔了早年好友,幽州軍閥公孫瓚,這一呆就是十一年,當時群雄逐鹿中原,各地軍閥混戰不已,曹操攻打徐州牧陶謙,陶謙向公孫瓚求援,劉備前去支援,,後來陶謙病重身死,劉備接管了徐州,躋身於大軍閥之列。

然而好景不長,袁術進攻劉備期間勾結呂布,呂布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他起初依附董卓,拜董卓為義父,後來又殺了董卓,擁兵自重,兵敗之後依附劉備,袁術勾結呂布,呂布便趁劉備與袁術交戰,攻取了下邳[pī]還掠奪了劉備的家屬和妻子,劉備只得稱降暫時依附呂布,呂布大喜,又將劉備妻兒歸還。後來呂布要殺劉備,劉備無奈只得去投奔了曹操,曹操推舉劉備為左將軍。

曹操表面厚待劉備,其實並不真正信任劉備,劉備也知道曹操不能長期容納自己,暗地裡也做著準備,公元 200 年,董承等人謀殺曹操的計劃洩露,曹操將他們全都殺死,曹操聽聞劉備也參與了此事,大為惱火,決定親自帶兵征討劉備,劉備無法,只得又去投奔了袁紹。袁紹很開心,以為又添了一個對抗曹操的幫手。袁紹在前方攻打曹操,劉備率兵襲擊曹操後方,但袁紹在官渡全軍潰敗,劉備不得已又南下投奔了劉表。

劉表表面對劉備十分客氣,內心卻十分猜忌,只給了劉備一些兵馬,讓劉備屯駐新野,防備曹操南下,轉眼七年過去,劉備已年近五十。長期以來,劉備沒有固定的地盤,經常寄人籬下,先後依附了很多人,四處奔波,顛沛流離,十分狼狽,劉備意識到他缺乏才能出眾的軍師,於是劉備開始四處訪求賢才,終於,劉備三顧茅廬,求得曠世奇才諸葛亮。

諸葛亮很厲害,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一起攻打曹操,劉備佔得一半荊州,公元 21 年又吞併了益州,公元 215 年攻佔漢中,在漢中稱王。劉備實力逐漸強大,引起了孫權的不安,雙方爭奪的焦點,集中在荊州這一要地,公元 221 年夏,劉備親自率領七八萬大軍,出巫峽,沿長江水陸並進,直撲東吳。孫權見劉備來勢兇猛,遣使向劉備求和。劉備志在必勝,堅決不許。這時蜀相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做南郡太守,也利用其兄弟情誼,寫信給劉備,開導他說:陛下和關羽儘管親密,可關係怎能比得上先帝(指漢獻帝)?荊州大小怎能比得上全國?同樣是仇敵,究竟是誰先誰後?諸葛瑾的話,表面看來很有道理,可他不知道荊州對於劉備的重要。劉備對這樣冠冕堂皇的話置之不理劉備繼續進軍,派將軍吳班,馮習攻佔巫縣(今四川巫山縣)和秭歸。孫權見求和已無希望,就任命陸遜為都督,率領將軍朱然、潘璋、韓當等共五萬人馬,抵禦蜀軍蜀軍從秭[zǐ]歸出發,治中從事黃權向劉備建議:「吳軍兇悍善戰,我軍順流而下,易進難退。我請求作為先鋒同敵人交戰,陛下應該留在後面鎮守。」這個建議很正確,但劉備決心親自出徵,便命令黃權為鎮北將軍,指揮長江北岸的軍隊,防備魏軍從側面進攻,劉備自己仍在江南與吳軍作戰。

蜀軍很快打到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從巫峽到夷陵有六七百里,江岸兩側高山峧嶺連綿不斷。劉備在江岸南側,沿路紮營,樹立木柵。他又命令水軍登陸,也在山林中紮營。劉備拉開了漫長的戰線,沿江設了幾十處營寨,表面上蜀軍聲勢浩大,實際上兵力分散,實力大為削弱了。

劉備親率主力屯駐在夷陵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北)。他數次派軍向東吳挑戰,吳軍主帥陸遜,雖然年輕,卻深諳兵法,老成持重。他節制吳軍諸將,不許他們出戰。雙方在猇亭相持了六七個月之久,蜀軍始終找不到機會跟吳軍交戰,時間一久,鬥志逐漸渙散,劉備本人也放鬆了警惕。

公元 222 年閏六月,陸遜見蜀軍已懈怠,便命令吳軍火燒蜀營,發動猛攻。這時正是暑熱天氣,氣溫極高,再者蜀營多依林木而建,大火一燒,不可收拾。一時間蜀軍營寨和木柵全被燒燬,火光沖天,烈焰熊熊,吳軍趁火勢,連破蜀軍四十餘營,殺死蜀軍大將馮羽和張南。

劉備見大軍潰敗,知道難以抵抗,遂帶殘兵敗將,退守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今軍士固守。陸遜命吳軍四面圍攻,蜀軍土崩瓦解,又死萬餘人,屍體順江而下,幾乎遮滿江面,各種軍械物資船隻糧草,幾乎損失殆盡。劉備趁著夜色逃遁,命人燒燬鎧甲等物堵塞吳軍追路,方才逃至白帝城。

劉備從未遭此大敗,十分慚愧地說:「我竟被陸遜打敗,豈不是天意!」其實,劉備的失敗,完全在於主觀指揮的錯誤。他在山林設立木柵,連營六七百里,不僅分散了兵力,首尾難以相顧,而且給東吳以火攻的機會。他又命水軍登陸,放棄了水陸相互配合作戰的有利條件,自然難免失敗。當時,眼明人早就看出,劉備這樣做,必敗無疑。曹丕就說:「劉備簡直不明兵法!哪裡有連營七百里和敵方打仗的?劉備在山林險阻之處帶兵打仗,犯了兵家大忌。孫權不久就要取勝了。」

不久,駐守長江北岸的黃權,因道路隔絕,無法迴歸蜀漢,被迫投降魏國。蜀漢官員要求收捕黃權的妻子,劉備說:「我辜負了黃權,沒有聽從他的勸告,黃權沒有負我。」他對黃權的家屬,還象以前一樣。諸葛亮聽說劉備兵敗,萬分痛惜地說:「法正若是活著,一定能制止陛下東征東吳。

即便是東征,法正如果跟隨,也一定不會發生如此危難。」

這次猇亭大戰後,曹魏趁東吳全力對付劉備,也出兵進攻東吳。孫權已取得勝利,不願再兩面受敵,便向劉備請和。劉備經此大敗,知道荊州已難奪回,又擔心孫權繼續進攻,便同意和解。於是,脆弱的吳蜀聯盟,重新恢復。

猇亭大敗,對已進入暮年的劉備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長期帶兵征戰,勞累過度,這次失敗使他心情抑鬱,終於一病不起。起初,他是患痢疾,以後又併發其他病症。後來,病勢益重,劉備也知難以痊癒,就將諸葛亮等召至白帝城,託付後事。劉備的太子劉禪無政治才能,劉備希望諸葛亮能輔佐劉禪,維持基業不失,綱紀不墜,但又怕劉禪實在不行,擔不起治國重任。臨終前,劉備流著眼淚,語重心長地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然能安定國家,成就大事。如果太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不行,你可以替代他自己做皇帝。」諸葛亮一聽劉備說出這樣的話,心如刀絞,泣不成聲地說:「我怎敢不盡心盡力,忠貞報國,死而後已!」劉備將劉禪兄弟幾人召到床前,告誡他們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象尊奉父親那樣尊奉丞相,和他共同治理好蜀漢。」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白帝託孤,長期被人們視為君臣坦誠相知的典範而津津樂道。

公元 223 年四月,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亡,享年六十三歲。臨終前,他給劉禪留下遺詔說:「人假如活到五十歲,就不算短命。我已經六十多歲了,還會有什麼怨恨?我放心不下的,只是你們兄弟幾個。最近有人來,說丞相稱讚你的智慧器量大有長進,甚至超過了人們的期望。如果真是這樣,我還有什麼憂慮!你要多多自勉。凡是壞事,不能以為小就去做;凡是好事,不能因為小就不去做。只有具有賢德的人,才能使人心服。我德行不夠,不值得你效法。你可以讀讀《漢書》、《禮記》,空閒時可以瀏覽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六韜》、《商君書》,這些書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智慧。聽說丞相已經為你把《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抄寫了一遍,還沒來得及送給你,在路上丟失了,你可以再向他請教。」

劉備白帝託孤,充分反映了他對諸葛亮的信賴和倚重。劉備死後,諸葛亮沒有辜負他的厚望,輔佐劉禪確實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早年屢遭挫折,但百折不撓,奮力創業;中年開疆拓土,建國稱帝;暮年慘敗,晚景悲涼,堪稱是三國時代的一位悲劇英雄。





歷史訪客


物質上劉備的確屬於白手起家

雖然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但是中山靖王子孫太多,漢武帝的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貴族後代子孫的權利地位,劉備這已經完全屬於平民了,他爹劉宏死的又早,物質上的確沒啥

人和這一塊,佔的死死的

剛剛登上舞臺就收穫了關羽、張飛,兩員蓋世猛將,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的萬將叢中取敵人首級,那都是牛上天的人物,三人起事事在劉備的忽悠下,張飛把家底都拿出來搞裝備了,三人的武器,青龍偃月刀、丈二蛇矛、雙股劍,都是那會整得,還有一堆兵馬糧草都是張飛資助的,這不,糧食裝備都有了

但最重要的是,正統的大旗!

這一塊劉備是有先天之利啊!!!

漢室宗親的大旗,讓劉備無往而不利,哪怕他們借了荊州不還……

曹操都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沒法,自己姓曹。但是劉備這個逢人就哭的演技派,將自己漢室宗親的大旗揮舞的虎虎生風!仗著劉皇叔的名號走遍天下!

這才是劉備最大的資本!


我是安六七


劉備當年是織蓆販履的小商販,雖胸藏大志,常懷保國安民之願,但始終不得地,在二十八歲時遇到關羽,張飛,三人義結金蘭,生死盟誓,共同投軍,建功立業,力扶漢室。

那麼為什麼要力扶漢室呢?劉備對關羽,張飛講述了自己的出身,經歷,和報國之志,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也就是說,劉備是帝室之胄,按輩分算,最後算出劉備是當今皇上的叔叔,所以劉備人稱劉皇叔。

他的這個頭銜是非常值錢的,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盟主袁紹知道劉備是帝室之胄時,立刻叫人搬來椅子,讓劉備做下,並說,我非敬你的爵位,乃是敬你是帝室之胄,可見,劉備當時雖無兵權,但劉皇叔這稱號也可以和各路諸侯平起平坐。

也可以說,劉皇叔這個帝室之胄的身份,在當時是非常讓人認可和具有廣告效應的,而劉皇叔這稱號也成為劉備日後非常鮮明的政治旗幟,也為三分天下留下伏筆,由此來看,劉備雖沒有銀錢和財物,但也不能算白手起家。






我是星星之火


東漢末年,白手起家的那是張角,其他諸侯沒一個是白手起家的。

當然比起曹操、袁紹、袁術之輩,劉備也算白手起家。

在漢朝想入仕途,必須得有名聲,而名聲除了家世,就得靠學識。劉備只能去盧植那裡求學,以換取名聲。

別把劉備的漢室宗親的身份當真,那是小說的事,正史中劉備若以漢室宗親自稱,只會被人笑掉大牙。

劉備在盧植那裡純粹混經驗,除了學習不好,吃喝玩樂樣樣通。但好賴劉備結交一部分人,比如公孫瓚。

劉備在盧植處鍍一層金,在老家多少算個名人,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周旋開始投資劉備,想要保平安。其中周旋是馬販子,想來劉備手裡至少得有一部分騎兵。

劉備是靠人資助,才弄了500人。曹操可是直接花錢到丹陽募兵,諸曹、諸夏侯更是都帶著兵馬,袁紹更厲害,靠著袁氏的名頭,直接騙個冀州牧(還是刺史來著忘了)。

袁術在淮南居然都敢稱帝,袁術可不是個完全的蠢貨,早期實力絕對的第一。

呂布手有幷州兵馬,馬騰、韓遂有羌族的支持,張魯也有祖、父的幫忙。

轉了一圈,劉備也就比張角好點,最起碼是名門正派。


臥牛說歷史


對於劉備,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他已經47歲時候,蝸居於劉表的襄陽城旁邊的小城新野,一次劉表請玄德喝酒,玄德酒後在廁所看到自己髀裡肉生,慨然淚下。回來後劉表問他怎麼了,劉備說:“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戎馬半生的劉備已經快知天命(五十歲)的時候,尚無功名、城池,寄居人下,憂憤不已。世言:大丈夫能屈能伸,但真正能做到的非常之少。很多大企業的老闆,得意時不可一世,失敗了卻再也爬不起來,這些人若能學的玄德皮毛,將有多少人可以東山再起? 劉備是三國唯一白手起家的老闆,曹操家資甚巨,孫權生即為王子,而劉備從“販履織蓆”逐步走向帝王身家,他所面臨的艱辛和波折,平常人是不可能承受的。《演藝》的劉備以“仁”名滿天下,但總覺過於懦弱,似乎每遇到風浪便低頭避過,其實,他的忍讓都是在韜光養晦,以圖大志。在形勢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劉備的做法無疑是保存實力,圖謀更大的發展。歷史中的劉備性格剛毅,寬容大度,眼界不凡,雖然在前半生中屢次失敗,卻敗而不亡,反而陸續招募了趙雲、孔明、黃忠、魏延等三國一流的文臣武將,在夾縫中獲得生存和壯大。 公元161年,小玄德誕生於一個沒落官宦人家,祖父劉雄做過縣令,但是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靠小本買賣苟活與東漢末年。這年,曹操七歲。 少年劉備“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劉備在學業上沒什麼成就,和曹操一樣都屬於調皮搗蛋的孩子,可見,很多成功的老闆大都是一樣的,讀書成績很好的人往往只能做幕僚,而豪傑們一般是不善謀劃,而善決斷;但劉備和曹操有一點很大區別,曹操自小口才甚佳,與任何人都是談笑風生,渾身都透著聰明勁兒;劉備則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 東漢末年,劉備二十四歲時候,黃巾軍亂。劉備數勝黃巾軍,歷任安喜尉、下密丞、平原令,此時曹操已經積蓄了較大勢力,開始進攻徐州,徐州老闆陶謙邀請劉備協助防禦,劉備終於開始在亂世中嶄露頭角,從24歲到34歲這十年,劉備是小配角,梟雄曹操已經大勝兗州黃巾軍並把降軍據為己有,開始揮斥方遒了。 194年,陳宮、張邈叛變曹操,迎呂布進兗州城;195年,陶謙死,將徐州讓給劉備,劉備還沒準備迎戰曹操,袁術從南面攻來。於是劉備在淮陽戰袁術,曹操在兗州戰呂布。這邊劉備與袁術鏖戰不分勝負,那邊曹操已經把呂布打的落荒而逃。兗州和徐州本就不遠,因劉備正與袁術拼的你死我活,呂布趁機襲擊劉備後方,佔領徐州。此時,劉備被袁術擊敗,剛回到小沛,又被呂布擊敗。劉備投奔曹操,曹操是最能識人的,在劉備一無所有的時候,“厚遇之”,授予其豫州牧,自此,劉備在很長時間被稱作劉豫州。 198年,曹操與劉備合圍呂布,殺之,曹操再次提拔劉備,封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後來董承受衣袋中密詔,邀劉備密謀殺曹操,事發後,劉備逃亡至徐州,殺徐州刺史車胄,曹操親自率兵討伐徐州,劉備再敗,投奔袁紹。 200年,45歲的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劉備再次逃亡至荊州,投奔劉表。 200年-207年的八年時間,劉備一直屈就於荊州劉表之下,負責襄陽城北的小城新野,充當曹操南下的第一個屏障。八年時間,劉備從39歲到47歲,因自己的英雄才氣過盛,劉表不敢用,北面又是氣焰囂張的曹操。可以想象一個場景:時勢未至,劉備呆在新野小城中中百無聊賴的踱步,感嘆自己再百折不撓,也終究要成為東漢末年的小人物了。歷史的車輪從161年滾到207年,劉備在47歲之前,都只能是一個跑龍套的,眼見著東漢末年的第一位主角曹操勝黃巾軍,佔領兗州;敗呂布,佔領徐州;敗袁紹,佔領冀、並、幽、青四州;敗烏丸,平定九州以北,逐漸成為當世一代霸主。自己卻仍然顛沛流離,不知所終。於是便有了此文開篇的“髀肉之嘆”。 然而,英雄何須嘆年華!207年開始,東漢末的第二大英雄開始正式轉運,並一手揭開三國鼎立的篇章。 207年,曹操南下,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投降,新野小城擋不住曹操鐵蹄,劉備放棄新野,撤退到夏口,與劉表長子劉琦合兵夏口。此後,劉備與孫權結盟,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周瑜佔領南郡數城,劉備佔領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魏延、黃忠降劉。 211年,西涼馬超、韓遂攻曹操,曹操在渭河大敗西涼軍,馬超率數萬殘兵投奔漢中張魯,張魯開始進攻西川劉璋。天大的機會再次給了劉備,因川軍多年未經戰事,沒什麼戰鬥力,劉璋怕守不住安樂窩,便請劉備入川做援軍。豪傑和庸才的明顯區別就是,當劉備到了西川,西川很多能人策士都拋棄了劉璋而依附劉備。劉備三萬兵馬在西川守了一年,劉璋感覺引狼入室了,想趕劉備走,這次劉備丟掉了烙在身上的所謂“仁義”,回攻劉璋,並讓荊州駐軍孔明、張飛、趙雲等引兵入川,214年,劉備陸續攻佔數城,包圍成都,劉璋投降。 荊州北有曹操,東有孫權,危如累卵;而成都則位居西川險要,易守難攻,從此,即使後來關羽丟了荊州,劉備討伐東吳失敗,依仗巴蜀重鎮,他依舊成為一方諸侯,曹魏再也無力一統天下。 《三國志》對劉備的總評堪稱經典:“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備性格剛毅,善決斷,為人寬厚;知人善任,有劉邦之風,有英雄之氣;因機智和權術不如曹操,所以地盤相對較小,但是他百折不撓,終不甘人下。讓別人氣量太小,容不下他的時候,他不是去爭執或者攻擊,而是避開此人,另覓他途。 可以肯定的是,按照曹操的才智和用兵水平,若是沒有劉備處於同一時代,曹操的有生之年裡,一定可以一統天下。大智若愚,大伸若屈,三國可與曹操匹敵者,唯劉玄德一人耳。


陽明悟行學宮


所謂白手起家,也叫空手起家,形容人在沒有任何基礎、條件極差的情況下,依靠自力更生,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劉備的發家符合這一標準嗎?我們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加以分析。

出身官宦家族,自小遇貴人的劉備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劉備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不過這一皇族身份一直存疑。然而他的祖父曾經被推舉為孝廉,這一頭銜在漢末實際上已經變成了被世家大族壟斷的資源,說明劉備祖上確實有些背景,起碼人際網絡關係較佳;他的父親也在州郡任職。但到了劉備這裡就顯然家道沒落了:父親早亡,他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了固定的生活來源,他從小不得不同母親一起做點手工,編一些草蓆、草鞋出售度日。在重農抑商的古代,他家此時的處境可謂悽慘。

但當劉備15歲時,命運有了些改觀。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而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劉備的母親不願意兒子一輩子從事被人輕視的手工業,讓他跟著同族的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同拜同鄉盧植為師。而這三個人堪稱劉備的貴人:

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按照自己兒子的同樣標準資助劉備,讓家境堪憂的劉備得以完成學業;

大名鼎鼎的公孫瓚與劉備情如兄弟,他出身貴族,後來總督東漢北方四州大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起初甚至壓制了四世三公的袁紹;

盧植則更不是一般人物,他先後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並參與續寫《漢記》。黃巾起義時他與皇甫嵩二人作為朝廷中流砥柱,為平定叛亂立下大功。後來,盧植的范陽盧氏,成了中原的著名豪門旺族。

在門閥制度盛行的漢末,能榜上公孫瓚、盧植這樣的頂級世家,使劉備的人生道路少走了很多彎路。

走了這樣的人脈,緊接著劉備又迎來了金主: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

搭上黃巾起義的順風車,劉備一步步成為軍閥

有了基礎,劉備缺的就是機會。巧的是,黃巾起義很快爆發,各州郡豪門紛紛起兵鎮壓,劉備也趁機帶著自己的勢力搭上了這趟順風車,並因功勞先後獲得一些小官職。

不過身在亂世,想要順風順水並不容易,後來劉備被黃巾軍擊敗,按規定將要遭受懲治,他只得投奔自己當初的老同學、情如兄弟的公孫瓚。後者時任中郎將,身份地位比劉備高了不知道多少個級別。在他的安排下,之前還打了敗仗的劉備反而升職成為了別部司馬,並跟隨青州刺史田楷這樣的高級幹部共同抵禦袁紹。

後面的故事我們就很熟悉了:由於仗義幫助徐州牧陶謙解圍,再加上自己的人脈影響力,劉備被後者青眼有加,在臨死前甚至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由此,劉備成為了徐州牧,從此躋身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一線勢力。

結論:與袁紹、孫權、曹操出身大家族的豪傑相比,“販履織蓆”的劉備更像個草根,但從他的崛起過程來看,他並不是只靠自己,在經濟、政治資源等方面得到了很多人的提攜,因此少走了很多彎路。雖然後來他以自己的雄才偉略、知人善任,從一個弱小的諸侯成長為三分天下的帝王,能力確實令人佩服,但從本質上而言。他並不是白手起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