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古喻今」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捫心自問


「知古喻今」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捫心自問


“捫心自問”中的“捫”為撫摸的意思。這一成語的意思是:用手撫摸著胸口向自己發問。表示自我反省。語出宋朝的宋祁《學舍晝上》:“風射長廊雪絮春,經筵無客有流塵。捫心自問何功德,五管支離治繲人。”

宋祁(998年—1061年),北宋文學家,字子京,今河南商丘市民權縣人,幼年時與兄隨父在外地讀書,日子艱辛,稍長離父還鄉,與兄宋庠於天聖二年(1024年)參加科考。宋祁本是殿試時的狀元,宋庠為探花,但章獻太后劉娥不同意,謂弟不可以先兄,將宋庠定為狀元,而置宋祁為第十名。世人稱譽兄弟倆為“雙狀元”,分別稱為“大宋”“小宋”,民權縣的名勝古蹟雙塔就是因他們兄弟而修。據明萬曆七年(1059年)重修總成寺雙塔碑記載:“寺有雙浮圖……韌始於唐末。自天聖初,二宋以兄弟首擢雙魁,人以為雙浮圖之應。”隨修六稜十三級磚塔一對,名曰“雙塔”,至今雙塔保護良好。

宋祁初任復州軍事推官;經皇帝召試,授直史館;歷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他無論在朝在外,每有直言讜論,且多切實之見,曾上疏認為國用不足在於“三冗三費”(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費是道場齋醮、多建寺觀、靡費公用),主張裁減官員,節省經費。並與歐陽修同修《唐書》,《新唐書》大部分為宋祁所作。前後長達10餘年,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諡景文。

宋祁《學舍晝上》詩中的“風射長廊雪絮春,經筵無客有流塵。捫心自問何功德,五管支離治繲人”。第一句,風射長廊,雪送春意。從“射”字來看,是突然吹進來的速度很快的風。第二句,“經筵”: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宋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這一句是說講堂上沒有學生,只有突然吹進來的一小股疾風揚起的灰塵。此情此景,他不禁為貴族子弟不修詩書而擔憂。後兩句則為自嘲。擔憂的瞬間,他忽然覺得卑微的自己擔心這些事還沒有資格,不由得摸著胸口自問:你算什麼東西,不過是一個吃國家俸祿而管理下等人的人罷了。這些事也由得你去操心?

最後一句,有人說是語出《莊子》。莊子在《人世間》中“塑造”了一位怪人支離疏:“支離疏者,頤隱於臍,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挫針治繲,足以餬口;鼓策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而遊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與十束薪。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譯成白話大意為:“有個名叫支離疏的人,下巴隱藏在肚臍下,雙肩高於頭頂,後腦下的髮髻指向天空,五官的出口也都向上,兩條大腿和兩邊的胸肋並生在一起。他給人縫衣漿洗,足夠餬口度日;又替人篩糠簸米,足可養活十口人。國君徵兵時,青壯年都害怕被徵藏躲起來,但支離疏不但不躲,還捋袖揚臂在徵兵人面前走來走去,徵兵人也不徵他;國君有大的差役,支離疏因身有殘疾而免除勞役;國君向殘疾人賑濟米粟,支離疏還領得三鍾糧食、十捆柴草。像支離疏那樣形體殘缺不全的人,還足以養活自己,終享天年,又何況像形體殘缺不全那樣的德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